粘贴这里
粘贴这里
第55场
香港度母fh
Tara Puja, Hong Kong
中国·香港
2016 / 1 / 3
离四贪教言
Parting from the 4 Attachments
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,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,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,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。自大圣境五台山,文殊加持入心者,祈祷晋美彭措足,证悟意传求加持。
和平fh已经举办了两天,现在是最后一座。整个过程中,我看到大家不仅彼此配合得很好,而且个人在修行上也特别有意乐,听课、念诵的时候非常专注,对念诵和闻法轨理也明明白白。从中能看出,现今我们佛教徒的修养非常不错。
在未来的十年八年,如果我们不懈怠,不中断,努力行持善法,不仅会对自己的心灵和生活非常有益,也会对整个世界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。因为,每个人就像身体里的一个细胞,如果都能从内散发出正能量,就能清除整个身体的负能量,让智慧和慈悲充满整个身心;每个人又好似一盏灯,虽然一盏灯的照耀范围不大,但无数灯盏集聚之后,其力量和作用就会变得无比强大,可以照亮整个世界。
修行度母法门,可以遣除我们今生当中的很多违缘和障碍,来世转生到极乐世界。乔美仁波切的《极乐愿文》中说:“法身无量光部主,右手放光化观音,复化百俱胝观音;左手放光化度母,复化百俱胝度母;心间放光化莲师,复化百俱胝莲师……”事实上,阿弥陀佛、观世音菩萨、度母,以及莲花生大士,这些佛菩萨和本尊,都是无二无别的。
《离四贪教言》概述
今天我想利用最后一堂课,给大家讲一下藏传佛教中非常著名的《离四贪教言》。此教言来自萨迦派的初祖——根嘎酿波。他16岁时修了六个月的文殊菩萨,亲见了菩萨尊容,之后,文殊菩萨传授给他这部《离四贪教言》。
表面上看,这个教言很简单。所谓离四贪,就是“若贪执今世非行者;若贪执轮回非出离;若贪执自利非菩萨;若出现执著非见解。”尊者劝诫我们,一定要远离这四种贪执。
修任何法,有正面的修行方法和窍诀,也有反面的窍诀。这部《离四贪教言》并未讲什么是世间正见、出离心、菩提心和无二慧。因为,若从正面讲,凡夫人多多少少都可能执著一个东西。比如,讲空性见时,很多人都认为有一个空的东西存在;讲大光明见解时,有些人认为有一个明亮的东西存在。为了破除这些执著,在《离四贪教言》中,文殊菩萨从反面建立我们的修行,这样也很有必要。
《离四贪教言》中的四个教言,与很多大德所讲的基本一致。比如,宗喀巴大师的《三主要道论》讲了出离心、菩提心和无二慧;上师如意宝在《胜利道歌》中讲了四方面内容——贤善人格、出离心、菩提心和无二慧(大圆满的智慧)。可见,对于修行的精要,大德们都会用归纳的方式宣讲。
如果没有上师归纳性的窍诀,修行时很容易迷路。若懂得这些窍诀,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修行人,都可以称为大丈夫。《大般涅槃经》云:“善男子,一切男女若具四法则名丈夫。何等为四?一善知识,二能听法,三思惟义,四如说修行。善男子,若男若女具是四法,则名丈夫。善男子,若有男子无此四法,则不得名为丈夫也,何以故?身虽丈夫,行同畜生。”意思是,修行时需要先依止善知识,然后听闻、思维和修行。如果具足这四法,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,都可以称为大丈夫;如果不具足这四法,即使身体为丈夫,但行为却可能如畜生一般。
从中可以看出,要想懂得佛法的道理,首先需要有善知识的开导,否则很难真正领会。就像这部《离四贪教言》,善知识稍微给我们讲解之后,我们便能明白其中的意义。
第一句:
若贪执今世非行者
意思是,作为大乘佛教真正的修行人,需要看破今世。
包括禅宗在内的很多汉传佛教大德,经常讲“看破、放下”,意即看破、放下今世的一切。我们作为凡夫人,一般都比较执著今生的财、名、利。很多人参加灌顶、听法的目的,就是为了健康、发财等今世的利益。现在有些佛教徒搞活动时特别会宣传,人们喜欢什么,他们就迎合需求主打什么,使得很多人都乐于参与。
作为一名修行人,首先应该懂得什么是“看破”。虽然一开始我们很难将世间所有的人事物全部抛弃,但要想成为一名好的修行人,就不能太执著今世,因为这样是无法解脱的。
你们有些人以前学过《山法宝鬘论》和《开启修心门扉》,里面用了大量文字说明贪执今生的过患。如果我们贪执今生,就无法领悟甚深、究竟的佛法。
很多佛教徒觉得今生很重要,应该着力弘扬人间佛教。虽然暂时来讲,对人们讲些增上现世福报的道理、弘扬人间佛教的确有必要,但如果只讲人间佛教,不重视解脱的话,世人很可能对名声、财富、健康等世间法越来越耽著,忙忙碌碌中虚耗了自己短暂的一生。
在座大多数人都超过了二十岁,在人间的时间或许只剩下四五十年或六七十年。像很多老法师那样,活到九十多岁或一百多岁的,可谓凤毛麟角。
我们所贪执的今生,只有短短几十年,而未来的生生世世却极为漫长。如果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,只为了一个转瞬即逝的今世,显然是不合理的。因此,作为修行人,看破今世非常重要。当然,作为在家人,对家里的事情不管不顾,把所有工作全部放下,也是不行的,我们应该行持中道。总之,希望大家明白“贪执今世非行者”,这样的人不是好修行人。
我以前翻译过《离四贪教言》,那个版本好像比这个版本要广一点,里面还说:守戒时,不能为了今生而守护戒律;闻思修行时,不能为了今生而闻思修行……所行的一切都应该考虑来世。
如今全世界的佛教徒当中,大多数可能都放不下今世。从他们的宣传、理念,以及所做之事就能看出,对来世考虑得很少。若按最高修行标准衡量,看不破、放不下,就不能算很好的修行人。
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,我们会被许许多多事情迷惑、缠缚。如果自己一直贪执今生,很可能会沉溺于某个幻象而难以自拔,虚度光阴。五年前,我看过一个广告,讲一位英国女人一辈子喜欢逛街买衣服。当她总结自己的一生时发现,自己花在逛街买衣服上的时间足足有三年。另外,有一位官员喜欢刮胡子,后来他发现,自己一辈子当中有七年的时间用在刮胡子上面。
我们当中的很多人,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,也会经常沉迷于很多无聊的琐事,耽误自己的修行,想到来世的人相对比较少。而真正的修行人,会从生生世世长远的角度去思考、修行。
总而言之,第一句教言“贪执今世非行者”,是在提醒我们,如果贪著今世,就不是真正修行人。这对于我们来讲,既是一种提醒,也是一种刺激。
第二句:
若贪执轮回非出离
我们虽然不会贪执地狱、饿鬼、旁生界的生活,但会贪执人天界的财富、名声、快乐等福报。如果有了对今生或来世的贪执,将很难真正生起出离心。
作为真正的修行人,相续中一定要有一颗出离轮回的心。什么叫出离心呢?就是不贪执轮回中的一切,包括世间的荣华富贵、名声地位等等,一心只想获得解脱。
三界轮回犹如火坑,因为不离苦苦、变苦和行苦。也可以说,苦才是轮回的本质。我们要想真正从苦海中解脱,一定要有出离心。如果不具足出离心,即使剃度穿僧衣,也不算真正出家。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中讲:“一切造善恶,皆从心想生,是故真出家,皆以心为本。”意思是,一切善恶业,皆由心造作而产生,是故真正的出家,是以修炼自心为根本。
我最近出了《没什么放不下》和《有什么舍不得》两本书。书里讲了一些学院出家人的经历,这些都是我十年前整理的。听说很多人看了之后也想出家。
其实,身出家心不出家,也是没有用的。现在有些出家人虽然身体已经出家了,但心里仍然贪执今生。最近,我听说有的出家人到处化缘,还有的炫耀自己有各种资具等。当然,这只是极少数现象。希望大家,以后不管见到穿汉装还是藏装的出家人,最好都不要生邪见,但也不要认为所有显现出家相的人都非常清净,有些是为了挣钱故意剃光头的。
所以,如果没有真正的出离心,穿僧服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出家人;如果内心真正厌离了轮回,即便是在家人,有头发、戴耳环、戴项链、染发、做各种打扮,也可以称为真正的出家人。
我看到这次参加fh的很多人都挺时髦,看起来像港台明星一样,这样也是很好的。其实,表面怎么样都可以,只要内心真的想从轮回中出离,就算是真正的出家人。“是故真出家,皆以心为本”,这句话很重要。
希望大家能发自内心地想修行、求解脱。现在很多人表面上学汉传或藏传佛教,实际特别贪执今生的钱财、地位、情感等虚无缥缈、如梦幻泡影般显而不实的东西。其实这样贪著没有什么意义,因为这些法如同泡沫一样,到了一定时候都会破灭。即使你再有权、再富有、再出名,长得好似天人天女一般,离开世间的时候,也带不走一丝一毫,所剩财富只能由五敌共享。所以,世间法没有任何可靠性。
我们应像华智仁波切和他的上师那样,对整个世间不生刹那贪恋。宗喀巴大师曾说:对世间的荣华富贵,一刹那的贪念也不生,这才算真正生起了出离心。
以上第二个教言告诉我们,贪执轮回就没有真正的出离心。大家若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出离心,可以看看自己是否还贪执轮回。
第三句:
若贪执自利非菩萨
菩萨(菩提萨埵)具有勇敢的心识,在无量劫中利益无量众生的过程中,心不会滋生一丝怯弱,也毫不贪执自己的利益。
如果贪执自利,即使你修大乘佛法,修最深的密法,也不一定能获得佛果,甚至可能落入声闻道中。
阿底峡尊者有一位弟子修喜金刚,看起来非常了不起。有一次,尊者对众弟子说:“我的一位弟子今天堕入声闻道了。”弟子们不解地问:“他修喜金刚,怎么会堕入声闻道呢?”尊者回答:“因为他修的时候,寻求自我解脱的心很坚固,没有发起菩提心,存有很多自私自利的念头,这样即使他修最高的密法,最后也会堕入声闻道。”可见,发菩提心至关重要,很希望参加fh的每位道友,都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。
今天,我给大家念了《入菩萨行论》的传承。希望你们每个人至少学一遍,学了之后,还要反反复复看颂词和讲义。我刚才念传承的时候,念每一颂开头的一句,就会想起后面的三句,因为我以前在《入菩萨行论》上花的功夫比较多,在很多上师面前都听受过。
我刚才念传承的时候,脑海中浮现出很多上师传授这部法的情景:对某个颂词,某某上师是怎么解释的,其他上师是怎么解释的,法王在国内外传法时,怎么引用教证解释的……包括我自己以前是怎么分析的,都特别容易想起来。
你们很多人都学过《入菩萨行论》。昨天我了解到,这次fh的主持人也刚刚学完。其实,只听一遍、两遍是不够的,通过反复学习,才能生起无伪的菩提心。
如果真正发起了菩提心,不但不会贪执轮回,也不会特别在意自己,只想全心全意利益天下无边的众生。有了这种精神,即使世间所有人都诋毁你、迫害你,你也不会伤心。为什么呢?因为你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自己,而是为了利益众生。帮助众生的时候,肯定会出现各种情况,但对于修行人而言,这些都是极好的修炼。
总之,无论修行,还是做任何事情,如果天天想着自己,都不是很好。
希望大家以后在一起时尽量不讲别人的过失,而要多讲他人的功德。按理来讲,作为佛教徒,应该多谈论怎样帮助别人、怎样弘扬佛法,这样自己的未来才有希望。如果每天都讲是非,讲个人的事情或痛苦,并没有很大的意义。
一个佛教团体要想兴盛,长久存在,一方面团体要有凝聚力,能够团结和合,另一方面,成员们也要有利他心,能够互相帮助。若没有这些精神作为推动力,到了一定时候,很可能会自生自灭。
纵观人类历史就会知道,那些提倡自我吹捧、自我维护的思想或组织,都不会长久存在,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毁灭,而对整个人类、社会有利的思想和组织,却会长久留存,随着历史的演变,愈发显露出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。
虽然我们现在显现的是凡夫相,会有自私自利心,但要知道,对我们而言,最重要的是有菩萨一般的利他心。自古至今,很多人一生所有的付出,并不是为了自己,而是为了众生。这样的菩萨,出家群体中有,在家群体中也有,各个民族和各种社会群体之中也大有人在。
我们作为追随释迦牟尼佛的随学者,一定要了解利他心的重要性,并努力将其发挥出来。这是我讲的第三点,“若贪执自利非菩萨”。
按理来讲,在座很多人都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,因为《入菩萨行论》里的很多偈颂都讲了怎样发菩提心。我觉得念诵这部论的颂词都是一种享受。我看很多道友经常带着《入菩萨行论》的法本,这样非常好。
寂天菩萨还劝我们多看一些其他的大乘经论,如《虚空藏经》《学集论》《经集论》,以及龙猛菩萨的论典等。以后大家有机会的话,在这方面还要多看、多学。
第四句:
若出现执著非见解
最后一句:如果出现执著,则不是正见。虽然暂时来讲,我们需要执著空性、光明、清净等见解,但修到最高境界时,无论汉传还是藏传佛教,究竟的观点都是远离一切戏论、远离一切执著。
“般若”“到彼岸”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,是修行所证悟的万法实相。它是分别念无法揣测、语言无法描述的,因为凡夫的分别念不究竟,语言表述同样不究竟。
禅宗的最高境界是“不立文字”。很多禅宗行者连“佛”字都不说,有时说了一个“佛”字,就要漱口七天。《中观根本慧论》也对于执著如来、涅槃、解脱等概念做了一一破斥。按照密法大圆满的观点,刚开始,我们需要磕头、念咒、观想本尊,身口意的善根都要不间断,到了最后,则需要将所有的善恶念全部抛弃,即连磕头和念咒的执著都不需要,这是一种最高的境界。
也就是说,我们所执著的光明、空性,或者说如来藏、明心见性、心不散乱等等,都是语言文字、分别念的境界,证得最高境界时,这些都会被一一摧灭。因为在真正的解脱境界中,找不到任何一种执著。
这一点,以密法和禅宗的有些教言进行直指,或者通过中观推理来论证,也可以了解。这时自己已经完全明白,世间的万事万物没有任何实质性,最后连语言亦无法描述,这就是真正的实相。何时达到了这种境界、何时悟出了这个道理,即是开悟。
开悟的境界非常奇妙,在此境界中,什么执著都没有。以前,帝洛巴尊者对那若巴尊者说:“你面前所显现的任何东西,都不会障碍你,但如果你去执著,就会被束缚。这时你的见解已经出问题了。”总之,最高的见解就是没有任何执著。
当然,就像过河时需要船只,到达彼岸后才不需要一样,我们尚未达到最高境界前,仍然需要有贤善人格、道德修养等世间为人处世的品德,也需要有“善有善报、恶有恶报”这样取舍因果的执著,更需要有出离心、菩提心的执著。希望大家一定要区分清楚。
综上所述,较高层次的修行人,不会贪执今世,不会贪执轮回,不会贪执自利,也不会有任何执著。他们因为生起了真正的出离心,故对来世特别重视,希求将来能往生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。
那我们该如何修行呢?通过观修人身难得、寿命无常、轮回过患和因果不虚这四种修法,可以让我们的相续中生起出离心;再通过行持不共加行的皈依、发心、积资净障、上师瑜伽这几个修行引导,可以让我们生起利益众生的无伪菩提心;最后,通过安住中观无二慧的见解,或者上师直指本性等正行法门,就可以现出赤裸裸的觉悟境界。
以前,很多大德是以窍诀的方式为弟子传讲。其实密意都是一味一体的,只不过在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而已。
结语
非常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学习《离四贪教言》,变成一名真正的修行人。如果你们心中没有修行的境界,人再多也没有很大的意义;如果内心有了一些修行境界,即便人数不多,也会对弘扬佛法、对自他的解脱有意义。
我们作为修行人,既要懂得世间随顺众生的方法,也要掌握出世间更高层面的修行窍诀。否则,人身那么难得,寿命如此短暂,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,如果没有抓住修行要点,浪费了宝贵的人身,是非常可惜的,以后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。这次各种因缘聚合,我们才能举办这样难得的fh。
最后,让我们一起发愿:愿世间千千万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,愿世界和平,愿每个人不仅能获得暂时人天的一切圆满,最终还能达到离四贪的最高境界。
希望大家以后能经常思维《离四贪教言》,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会像如意宝一样具有价值。非常感恩你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