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5-2015.11.2莱索托阿弥陀佛关怀中心【爱的传递】

第45场

莱索托ACC阿弥陀佛关怀中心

Amitofo Care Center, Lesotho

莱索托

2015 / 11 / 2

爱的传递

Passage of Love

今天我们利用短短的时间,与ACC较高年级的学生、各位老师,以及发心义工们,做一次简单的交流。

首先,我很随喜来自各地的发心老师和义工团队,你们来到非洲这片土地,救助了这么多可怜的人。从大乘佛教的观点来讲,这种行为非常伟大。这种精神或者说贡献,不可磨灭。

让爱遍地开花

这次是我第一次来非洲。前些天我去了开普敦和其他一些城市,那里有很多华人,有些搞企业,有些搞其他投资。听说他们赚了很多钱,不过,我一点都不羡慕。我到这里之后,看到来自大陆和台湾等地的发心人员帮助了很多孤儿,发自内心地欢喜,觉得大家这样做非常有意义。

这种精神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,是你们的“和尚爸爸”。如果刚开始他没发这样的大心,很多孩子的命运不可能是今天这样。二十年、三十年,或者五十年之后,这些孩子的变化会更加明显。

也许到那时,和尚爸爸与在座的很多老师、义工已经离开了世间,但这些孩子却会分散在世界各地,有各自的家庭和事业。到那时,很多人才会知道前人付出的努力。

我看了孩子们学习和晨诵的内容。这些虽然现在看不出什么,但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。在孩子未来的成长和生活当中,它们隐藏的珍贵价值将会愈发显露。

我认为,世界任何地方的人类,不管是黑种人,还是白种人、黄种人,都共同具有一个特点,即都需要爱。如果我们能传递爱、分享爱,就会让爱在世界每一个角落、每一个地方,开花结果。

当然,要培养一个人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却非常难。就像对于任何一个艰深的道理,口头上夸夸其谈容易,实际去行持都会遇到很多困难。在座很多老师和义工长期在漫无边际、狂风四起的沙漠荒野当中,在资源极其匮乏的穷困地区坚持工作、无私奉献,非常值得赞叹。这种精神可称为菩萨精神,这种行为可称之为菩萨行。

在座有些发心人员很年轻,虽然自己的家庭、工作和生活都还没有确定下来,却来到这里为孩子们无私付出。我觉得这样做非常有意义。

发心,也是与人为善

不管你们能在这里待多久,都要学会与人融洽相处。我在佛学院从事管理工作,在管人的过程中,我觉得与人良好沟通、彼此理解和宽容非常重要。有了宽容心,才会有很好的发心利他机会。如果内心没有安忍力,无论在哪里,与人相处都会有一定困难。

希望你们不管在这里发心一两年、十年八年,或是更久,过程当中,一定要对上级领导随顺恭敬,与平级同事和睦相处,对学生或下属慈悲爱护。这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。你们来这里当义工的精神非常可嘉,但如果与人相处不好,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。

苦难,给人带来更多启迪

我去过世界上很多繁华的城市,也去过不少大学,它们并没给我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,但我去柬埔寨、泰国时,那里的难民、孤儿院和贫困学生,却给我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印象。所以我想,你们在非洲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当义工,也许一生很难积累的经验,在这里都能得到。

一般来讲,当我们亲身感受到,在同一片蓝天下,有人竟生活得如此贫困和艰难,悲悯之心便会自然增长,前所未有的智慧和潜能也会被激发出来。所以,表面上看,很多人来这里是帮助别人,但其实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,因为以此锻炼和提升了自己。就像佛教所讲的布施得财富的道理一样,每个人得到的,往往是帮助别人的过程中,无形的一种回馈。

我对世间各种甚深的道理,都很感兴趣,所以,非常愿意接触科学界和宗教界的顶尖人物,与他们一起探讨。在渴求真理的同时,我也喜欢接触一些非常贫穷、可怜的人群。大约十多年前,我走访过家乡一个极度贫穷的家庭。当我进门之后,眼前除了很小一袋糌粑和床上的病人之外,什么家具、食物、日常用品都没有。自从亲眼见到那种场景后,我在吃饭方面再也不挑剔了。我以前对饮食比较挑剔,经常觉得这个好吃,那个不好吃。从此之后,我觉得无论在哪里,只要有一口饭吃,无论好坏都可以。

不仅在我的家乡,在世界的其他地方,也有很多人过着那种生活。相比之下,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应该感到满足,不应再有什么挑剔和抱怨。

所以,当我们走访一个贫困家庭,或者接触一个孤儿的时候,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和生活中,得到一辈子在大学里都学不到的人生感悟。

善学立身

下面,我讲一下大家以后在学习过程中,需要注意的几点。

第一点,你们本地的老师和学生,一定要继承莱索托的本土文化,包括语言、文字、传统歌舞等,保留本民族的宗教思想、传统文化、风俗习惯极为重要。昨天,我看了男生和女生表演的传统歌舞,感觉非常精彩。

第二点,希望学生们以及本地的老师,都能尽量学习汉语。希望你们学汉语,并非想用汉文化冲击你们的文化,而是觉得这对你们的未来可能会有帮助。我曾去过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,这些国家的很多人,包括一些王室和国家高层领导的孩子,上大学都会选择学汉语和英语。

英国著名的汤恩比博士,被誉为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。他认为,未来汉语很可能成为世界通用的语言。如果到那时,你们都熟练掌握了汉语,将会为自己的人生开辟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第三点,精通英文也非常重要。现今,不管到世界哪个地方,都可以用英文交流,包括坐飞机的时候,机组人员也会用英语做介绍。可以说,英文是全世界非常重要的主流语言。

孩子们学习语言时,不能只会说一些简单的口语就可以了,一定要深入进去,打好英文基础,加强口语和写作能力。希望我们的英文老师能够重视学生们的前途,在这方面多下功夫。

我昨天看表演时,发现孩子们的身体功夫确实不错,超乎想象。英国很多学校也有这样的练习。练就这样的功夫非常不容易。事实上,我们的语言和智慧,也可以这样磨炼出来。磨炼之后,世间任何困难、阻碍都可以被我们轻而易举地超越和接受。

总之,很有必要先从你们莱索托本民族的语言、文字、传统等学起,然后学习汉语、英语……按照学校总的要求去做。

以佛法提升自己

人全面开发自己非常重要。我听说在座的学生、义工,包括本土的教职人员,经常参加早上的念诵,并学习一些佛法方面的道理。这样做非常好,因为,佛教是调整心灵的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。

我刚刚去了英国一些著名的大学,比如牛津大学、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等。这些学校都设有佛学禅修中心或研究社。学校的许多教授、学生,以及其他工作人员,每天都会按照佛教的禅修方法做正念禅修。这样的禅修,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很大利益。

以前我听别人说过欧洲很多大学都有禅修,一个月前我去欧洲的时候,看到的情况的确如此。我采访了很多教授和学生,他们说佛教的教育真的改变了他们的人生。

我很希望我们这里的学生和老师,也能用佛法来提升自己。这里的创始人是佛教徒,现在安排了专门的法师带领大家唱诵和修行。这对你们来说是很难得的机遇,这种机遇花多少钱也买不到。

佛教具有圆融性

有些老师信仰本土宗教或者基督教等其他宗教,担心学佛会与自己的习惯或者所信教义冲突。其实不会冲突。佛教思想完全可以与任何宗教相圆融。我是一名佛教徒,又是佛教徒中的出家人,但我也会去基督教教堂,有时还与他们一起祈祷、点灯。

我觉得一个人不管信仰什么宗教,具有一颗超越的心非常有必要。因为,所有宗教都提倡“尊重、和平、关爱”等善的理念,劝导人们断恶行善。佛教亦是如此,佛经云:“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意思是,尽量不做任何坏事,行持一切善法,将自己的心调整得非常清净,这就是佛教。

如果你是基督徒,可以看看这句话是否符合你们的教义;如果你信其他宗教,也可以衡量一下。只做好事,不做坏事,净化自己的内心,我觉得佛教的教义可以与世界所有真正的宗教相融合。当然,世间还有一些对人类身心有害的邪教,这个教义不一定与之契合。

很希望当地的老师能够了解、学习和修行佛法。这样,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,就会想到“这是业果造成的”“万法是无常的”“三宝会给我加持”等等。这些佛法的道理可以平息内心的烦恼和痛苦,使心变得安详和快乐,最终转变我们的人生。

两点希望

最后,我提两点希望:一是希望发心老师能每天写非洲工作日记,这会对你们的人生很有意义。包括我们的学生,以后听讲座的时候最好学会记笔记。我在藏地几所学校当中,都要求高年级的学生,不管任何老师讲课,都应该记笔记。这对学习很有帮助。

我们经历过很多精彩的瞬间,但过一段时间大多都忘记了。如果你们能把在非洲期间经历过的事情每天记录下来,哪怕跟别人吵架也写下来,几十年以后再翻看,也会觉得很有意义。如果最终写成一本书,后人看了也会受启发。

第二点,希望我们佛教老师,能为其他的老师、孩子以及义工们讲一些佛学方面的课。我们不但要念诵经文,也要懂得意思。我昨天看到你们《心经》念得非常好,但是否懂得经文的含义呢?如果不懂,就会产生很多疑惑:“为什么《心经》说眼耳鼻舌身都没有呢?我们明明有啊?佛教到底讲了什么呢?”所以,老师懂得佛经的内容非常重要,自己理解之后,就会向孩子们解释:胜义当中,眼耳鼻舌身都没有,但在世俗当中,一切都存在,我也有,你也有。

孩童时期的教育非常重要。希望法师们带领孩子念诵的同时,也能为他们一步一步解释经文的意义,并且讲一些十善、六波罗蜜多等道理。这样孩子们长大之后,自然而然就会理解佛法的教义。

念诵有时就像唱歌一样,虽然有功德,但更重要的是理解佛法的教义,而这需要从教育入手。所以,很希望我们的法师和其他老师,能让孩子们了解佛教所说的基本的做人道理和一些佛学常用名词。最好能让孩子们从小就学,否则,他们很快就要毕业了。

如果一年当中没讲任何课,只是一起念《心经》,就会像现在很多佛教徒一样,虽然一辈子念《心经》,但却不懂其中的意思。我遇见过一个人,他念了二十多年《心经》。我问他:“为什么经中说没有眼耳鼻舌身呢?这怎样解释?”他回答:“我也不知道,反正喜欢,就一直念。”这样学佛是不够的,希望大家一定要懂得经文的意思。

一会儿是提问环节,很期待非洲人向我提问题,当然,中国人有问题也完全可以提。大家提任何问题都可以。

现场互动

问:我在ACC工作,非常感谢您为我们做的一切。我们很想听佛法,但有时不那么容易,现在,您为我们创造了这个机缘,非常感谢!您教授的佛法内容,对于我们自身的问题很有启发。我还想知道,佛教本身除了是宗教,还是什么呢?因为您刚才提到,佛教和其他宗教是相融的。

堪布:佛教的确可以与任何宗教相圆融。佛教不但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,从某种意义上讲,它也是一种教育。这种教育可以启迪人的内心创造奇迹,在洗掉心灵垢染的同时,引导自心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。

问:请问佛教里面讲过猫头鹰吗?它是一种好的鸟,还是坏的鸟呢?

堪布:世间有些人认为猫头鹰是好的动物,因为它很有善巧方便,会根据不同的境遇,发挥自己不同的特长。比如,它看到鸟类时,会向鸟儿展示自己的翅膀;看到野兽时,会向它们伸出自己的爪子。但有些人认为,猫头鹰是很假的两面派,比较坏。也有些人说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鸟,有各种不同的说法。佛教认为猫头鹰是一种比较好的鸟。

问:我们经常对孩子们说:如果你们唱诵佛经,生活中就会受到龙天护法的保护。请问佛教到底有没有龙天护法?它们是什么样的众生?

堪布:佛经当中经常讲天龙八部。天龙八部里面有一部分世间神,他们是以一种非人的形象来帮助我们。包括四大天王以及很多天子,都会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。佛教寺院当中,一般都有四大天王的塑像及其修法。

天龙八部中还有一些龙王。佛经中有专门对龙王们讲的经,如《海龙王请问经》等。每一个水泉都由大大小小的龙掌控着,就像每一方土地都由土地神掌控一样。龙特别喜欢干净,我们保持水源干净,是对龙王的一种尊重。

佛教徒做供养和布施的时候,需要念一些专门的偈颂。念这些偈颂,会对整个天龙八部有所帮助。这个世界上无形的众生非常多,虽然我们眼睛看不见,但要相信他们的存在。

堪布:请校长帮我问这里的一位老师,让他讲一下对佛教的看法好吗?另外,我还想请一位学生告诉我他的理想是什么?这是我对本土的老师和学生分别提的两个问题,希望有人能回答。

校长:OK!大家好!我是这里的校长。我觉得佛教不仅可以规范孩子们在校园的行为,更能教导孩子们怎样做一个好人。

这些孩子是七年级的学生。刚才上师问你们,长大了志愿做什么?谁能回答一下?不要害羞啊,来,站起来说说你们的理想。

一位学生:我以后想当护士。

校长:为什么要当护士?当护士很累哦,你不怕累吗?

学生:不怕。

校长:很好,谢谢你。希望大家不要害羞,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。昨天很多人跳得那么高,你们不但身体要超越,心也要超越知道吗?要大胆,用英语或汉语说都可以。

另一位学生:我以后想当一名医生。

校长:为什么?

学生:我想帮助生命。

校长:噢,很好!汉族这边的义工老师,你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跟大家交流。

堪布:今天大家变得好害羞噢,可能突然涉及提问,没有提前做准备。有一次,我在我的学校里面,让老师和学生们提问,当时谁都不提。我说,下一次也可以向我提问,这样你们就能提前做一些准备。结果下一次他们的问题多得不得了,最后我都回答不完。

校长:上师,他们原本有很多问题,可能现在一下子想不出来。

某老师:感谢您!我是一名老师,刚才听了您的开示之后,我认识到佛法教言非常珍贵,它不仅对我们的当下有利益,还能帮我们打造美好的未来。我对佛法非常感兴趣。请问怎样才能学到佛法?

堪布:我学习、研究佛法很多年了,与此同时,对世界其他宗教以及科学原理,也很感兴趣。我深深感到,佛教对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,它可以引导我们前行,让心中描绘的美好蓝图最终成真。

佛教与现代心灵科学、人文科学,包括量子物理学等各种科学理论,都可以融合,这说明,佛教完全跟得上科学的脚步。

学习佛法应该循序渐进,最好从基础的人身难得、寿命无常、轮回痛苦,以及大乘佛教的发菩提心等学起。虽然学佛需要花费一些时间,但这对你们的生活非常有帮助。很希望我们的老师们以后能够多了解。

你们将来也许有很多赚钱机会,每天非常忙碌,但内心却不一定快乐。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,越有钱越感受不到快乐,而通过佛教的禅修等方法,却可以使自己真正快乐起来。

学佛,不仅可以使我们今生快乐无忧,通过对未来的一些殊胜发愿,比如念《普贤行愿品》,可以使自己生生世世都不离快乐。

《普贤行愿品》是最大的愿王,如果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,可以从《十善业道经》学起。此经劝导人们断除十不善业、行持十善法,以此规范自己的身语意。

虽然这些是佛教的说法,但实际上,任何国家的人都应该行持十善,断除十不善。否则,不管什么人都会遭受痛苦。所以,从《十善业道经》学起,对你们的今生来世将会非常有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