粘贴这里
粘贴这里
第64场
美国波士顿噶举佛教中心
Drikung Meditation Center, Boston, USA
美国·波士顿
2017 / 11 / 5
佛教精要的修法
Essential Buddhist Practice
今天,我们相聚在噶举佛教中心。时间不是很充裕,为了表示缘起,跟大家结个法缘,我先简单讲几句。之后,我会给大家念朗日塘巴格西所造《修心八颂》的传承。
今天要结的法缘,是关于修行方面的。昨天佛教中心的喇嘛们,希望我在这方面简单讲一讲。之前,我想讲冈波巴尊者《胜道宝鬘论》的部分词句,后来考虑到时间不够,放弃了。接下来,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吧。
今天在座的,大多数是藏族人,也有很多美国人。我是第一次到这里来,对你们的情况不是特别清楚。但看上去,大家都很有信心,也有利他心,平时应该在很好地修行。这里确实是不离佛法的修行之地。这主要是噶举上师们的恩德。
学佛,怎么可以不依止善知识呢?
藏传佛教的中心虽然有很多,像噶举、宁玛、萨迦等,但在修行方面没什么分别。你们这个地方给我的印象是,胸襟开阔,心量宽大,各个宗派信徒之间没有嫉妒,上师们同心同德,团结和合,弟子们互相聆听佛法,并对此非常重视。比如噶举、宁玛的佛教中心,大家都在相互学习,确实非常好。
虽然各个宗派的上师都没什么差别,但作为修行人,还是要依止相对固定的一位上师。如果没有依止上师,只是依靠自己的力量,随随便便翻阅佛法书籍,可能会懂一点点,但却无法圆满通达。为什么呢?世间人学习的时候,也会次第上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而且所有学校的老师,都要专门给学生授课。没有老师的引导,学生自己看书,最后完成所有的课程,并达到毕业目标,这在西方和东方的任何地方,都是没有的。
既然世间的学习也需要依止老师,而佛法与世间知识相比较,更为甚深和广大,学习佛法怎么可能不依止上师、善知识呢?而且,在刚开始学佛的时候,就要依止那些闻思修行过、有经验的上师。这对任何修行人来讲,都是一样,没有民族和国家的区别。
闻思修,三驾马车缺一不可
修行佛法,不能迷信佛法。怎样才能懂得修行呢?藏传佛教的教法,归纳而言就三个字:闻、思、修。首先,听闻佛法非常重要。必须在上师面前听闻大量的教言。我们藏族人,在上师们讲法的时候,都会好好地听闻,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。
其次,在上师、善知识面前听闻之后,还要在心里反复思维所听闻的法义。通过这样的思维,最后能生起智慧,所以也很重要。
我在美国接触到很多的大学老师。他们最初没有听闻,最后也没有修行,只有中间的思维——翻阅很多书籍,然后通过逻辑推理,对佛法进行研究。在我个人看来,既没有前面的听闻,也没有后面的修行,只用中间的思维来研究藏传佛教,是得不到什么利益的。
正因为这样,他们研究得出的种种观点,有时会比较奇怪。比如在密法方面,有些教授认为清净观不太合理,有些教授怀疑伏藏法是上师们自己编造的,等等。另外,他们对道的次第,如果不懂得如何修持,研究佛法不但对他们的相续无利,反而可能会带来危害。
宗喀巴大师讲过:“始初多求广大闻,中于教理现教授,后于昼夜精勤修,普令回向教增长。”首先要多听闻,中间把听闻的教理融入自己的相续,最后,所有显密经续的内容,都以窍诀的方式进行实修——不管是哪位智者所讲的窍诀,都可以用,以此平息自相续的烦恼和恶分别念。
不实修,得法再多仍是凡夫
获得证悟的因,就是闻、思、修。所以,修行也非常重要。我们虽然可以通过文字了解佛法的内容,但如果没有长期的禅修,对于根除自相续中的贪欲、嗔恨等烦恼,以及无始以来串习的轮回习气,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。要想压制并彻底断除烦恼和习气,一定要进行长时间的禅修。否则,想让佛法对自相续有利,非常困难。
不管是谁,人生都很短暂。一个人能活到100岁左右,已经算很长寿了。大多数人活到五六十岁、七八十岁,就会离开人间去往后世。遗憾的是,很多人虽然遇到了佛法、上师、善知识,却将佛法放置一边,不好好修行。最后死亡来临,仍然是一个凡夫的相续。
总有一天,我们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。那个时候,如果回顾自己的一生,虽然听闻了很多法,但却没有真正融入自相续——这样死去,确实非常令人遗憾、悲哀。
现在,全世界有很多地方、很多群体,非常重视禅修,尤其是观修禅定。其实,观修禅定也好,其他禅定也好,基本都涵摄在藏传佛教的禅修当中,属于藏传佛教禅修的一部分。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讲,还有更深、更广大、更详细的观修方法。然而,大多数修行人由于没有禅修,自相续生起贪欲、嗔恨的时候,仍然会被烦恼所转——生贪的时候生贪,生嗔的时候生嗔。
禅修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,能压伏并根除我们相续中的烦恼。如果长期坚持禅修,就如历代上师传记里所讲的那样,虽然最初会生起很多分别念,以及贪欲、嗔恨等各种烦恼,但总有一天,这些烦恼会被彻底根除。
其他的一些禅修群体,依靠禅修能暂时压制分别念,让内心处于安乐幸福的状态——禅修具有这样的力量。而我们藏传佛教,还有历代上师传下来的比这更为超胜的窍诀。对这些窍诀,我们一定要去实修。否则,在散乱中虚度人生,非常可惜。
无常和因果——必须实修的两大硬核
修行的时候,有两个最主要的修法。第一个是观修寿命无常。不管是谁,生命都容易出现无常。美国的史蒂夫·乔布斯,也就是苹果手机的创始人,是一个信仰佛教的人。他曾说,在长达33年的时间里——从17岁遇到佛法,到身患重病,他一直坚持修行。临终的时候,他说,自己没什么恐惧,因为他一直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。这一天也一样,是他最后一次做事情。
乔布斯是得癌症去世的。他因为经常观修无常,所以临终没有太大的恐惧。他的传记中提到,他不像我们藏族人,从小就遇了到佛法。可见,即便是其他民族或国家的人,只要修行大乘佛法,相续中也能生起无常的境界,临终的时候不那么痛苦。
第二个是修因果不虚。在轮回里,无论经历多少世生命,业因果都是真实不虚的。如果现在好好修持佛法,后世会圆满具足幸福和安乐。如果这一世行持了不善的黑法,相续中会留下不好的习气,后世必定感受无量的恶趣痛苦,不可能得到善趣的安乐。
什么叫做业因果?在人类社会里,如果有人违越法律,造下罪业,今生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。为什么说,是“可能”受到惩罚呢?因为,造罪如果没有被发现,法律就不会制裁他。但业因果不是这样。不管别人知道不知道,只要造了业,迟早会成熟于自己的身上,这就叫做业因果。我们这一生很短暂,最多活一百岁左右。在这短短的一生里,应当警惕罪业,护持因果,好好修持正法。
希望大家认真观修寿命无常,好好思维业因果,谨慎取舍。这两点可以说是佛法的核心,非常重要,可以作为主要的观修。
理论研究,尝不到佛法的妙味
现在,有很多知识分子在研究佛法,或者批判佛法。东方的知识分子以安立为主,强调信心和清净心;西方的知识分子以批判为主,他们对所有事物都要批判。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,在这个世界上,追寻佛法真理的人还是很少的。
客观地讲,佛法经得起任何人的批判。不管是谁,想批判佛教,推翻佛教,只能暴露自己的幼稚和狭隘,对佛法没有一丝一毫的损害。正因为如此,那些知识分子不管怎样批判,符合真理的观点也是非常少的。
对真正的修行人而言,能闻思修行佛法,心里是非常欢喜的。所以,作为藏族人,不论在家、出家,都要通过闻思,了解佛法、懂得佛法。有了这样的基础,再结合现代的科学和文化,尽量弘扬佛法。如果能够做到这样,其他知识不一定需要懂太多。
在座的很多藏族人,都手持念珠或转经轮。昨天我去格西的佛教中心,也看到很多藏族人拿着念珠。虽然离乡背井,但本民族的信仰和慈悲并没有丢弃,这非常好。人生很短暂,在短暂的人生里好好修行,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核心。
现在,西方很多人都在修行佛法,并生起了较好的定解。他们之所以能生起定解,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坚持禅修。如果没有禅修,是不可能做到这样的。这里有一些大学老师,不分昼夜地研究佛法,看了很多书,但因为没有禅修,尽管分析了很多的修法引导文,相续中仍然没有生起定解,甚至起了邪见,宣说很多诋毁的语言。以研究的态度来观察修行,不可能有太大收获,对自己没什么好处,对佛法也不会有利益。
而我们佛教中心的学生还是不同,大家都在认真地修行。
现在我念《修心八颂》的传承。这部法非常深奥,有很大的加持力,非常需要融入自己的相续。希望你们多多串习。
(堪布念传承)
除了噶当派的《修心八颂》,噶举派的一些修心法门,我也准备翻译成中文。现在我出国的同时,也在翻译你们的《胜道宝鬘论》。我们喇荣不偏堕宗派,并不是光在口头上讲,而是发自内心,愿意向大家学习。《胜道宝鬘论》的中文译本很多,但如果我将来要讲,还是用自己的译本方便些。
最后总结一下我今天的发言。藏传佛教的各个宗派,在学习方面都要有开放和包容的精神。比如,我是噶举派的,但不能只修噶举派的法,还应该学习其他宗派的教义,翻阅各种不同的资料。在座的各位,不管是藏族,还是其他民族,坚持长期学习都非常重要。希望大家好好努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