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7-2015.11.5纳米比亚ACC【改变自他命运的方法】
第47场
纳米比亚ACC阿弥陀佛关怀中心
Amitofo Care Center, Namibia
纳米比亚
2015 / 11 / 5
改变自他命运的方法
Ways to Change Your Fate
主持人:
大家早安!今天很高兴邀请上师到ACC为大家做演讲,与我们分享对生活与生命的感悟。一会儿听上师开示的时候,希望大家也能对生命做一下思考。
首先,邀请我们的大家长慧礼法师为大家做开示,让我们掌声欢迎——
慧礼法师:
今天我们纳米比亚ACC非常荣幸,也非常高兴有机缘见到上师。上师弘法心切,悲心悲愿,不请自来,主动跑到我们非洲纳米比亚ACC来,成为我们的不请之友。假如我们主动邀请上师,肯定是请不动的。
今天,仁波切不远千里来到这里,与ACC的成员以及在座每位有缘的佛友、朋友交流。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喜悦、启示和加持。希望大家能不断地精进学法,在佛道上继续前行。
事实上,纳米比亚ACC的近况有点凄凉。因为我们面对政府的一些法令时,很多症结都无法突破,以致现在只剩下几只小猫。不过,只要有一个众生未度,绝不会逃掉,这是每一位菩萨的心愿。我相信,即使台下只有几只小猫,上师一样会非常珍爱。
希望大家能以千年不遇、千载难逢、极为难得的心态,珍惜这次机缘。也请上师一会儿给大家鼓励、加持一下。
在ACC处于非常低迷、很多事情无法突破的时候,请上师过来,我们心里很过意不去。但也想让上师知道,我们在非洲无论遇到再多困难,无论爬再高的山,都会一直坚持下去,一件事一件事地解决,一步一步地攀登。
虽然高山挡在面前,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,坦途终会到来。黎明到来之前总是黑暗,光明到来之前,必定要经历漫长黑暗的考验。
ACC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,太多捐款人都对我们满怀期待。现在,这些压力都压在大家的身上和心里,一直无法释怀。今天上师来到这里,带给我们祝福、信心和勇气,这让我和工作伙伴再度燃起了希望,感谢上师!
下面,恭请上师为大家开示。阿弥陀佛!
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,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,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,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。
尊敬的法师、在座的同修,大家上午好。以殊胜的因缘,今天我与你们在纳米比亚ACC相聚。
菩提心能超越一切违缘
由于一些原因,有些学生现在还没有到位,但以我的眼光来看,大家不畏艰难,对未来充满希望,并且拥有强大的团队精神,这些都非常值得赞叹。你们走过的路,不管从哪方面讲,都非常不容易,不仅需要跋山涉水,还需要越过重重险阻。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,包括我本人也是,经常接触到很多阴暗面,遭遇各种阻碍,但不管怎么样,我们都应该勇往直前。
我来到非洲之后,看到这里有那么多孤儿和艾滋病患者,很多国际组织都在救援,而我们佛教徒做得确实不够。前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打听,看看有没有佛教团体在发心救助。但除了你们以外,几乎没有。你们ACC整个团队,无论在纳米比亚、南非,还是莱索托,都无条件地付出和奉献,这种精神让人非常敬佩。
我一直在想,按照大乘佛教的发心,很多大施主和大法师都应该关注到这里的可怜众生,但为什么他们没有看到呢?昨天,我和一位熟悉的堪布通电话,我说:“真正的佛教徒在这里办学的寥寥无几,这非常令人遗憾。虽然在古人眼里,非洲这片土地离我们很遥远,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,去非洲也不算太远,坐十二个小时飞机就可以到达。”
有时我会想,这种现象,也许是佛教讲的因缘和业力现前,但更多可能是缘于大乘佛教徒发的菩提心还不到位。现在,很多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教徒,都在这里办学做慈善。既然他们能做,我们佛教徒为什么不能做呢?正因为我们做得很少,所以不少非洲人都对佛教抱有看法。
我非常希望,从现在开始,我们佛教徒也能在非洲办学校、医院、孤儿院,以及一些慈善机构,以此帮助更多人。我在纳米比亚和南非,见到很多ACC的义工,他们有些是佛教徒,有些不是佛教徒,只是佛教爱好者。他们救助孤儿并抚养这些孩子,非常不容易,因为不但要照顾孩子们的身体,还要培养他们的心灵,使他们的身心一点点成长,最后变成有智慧、有道德的人。这项育人工程非常庞大,我确实发自内心地随喜。
稳定团队,才能更好利他
接下来,我讲一下组建发心团队的重要性。如果佛教徒自己修行,在自己的寮房或者一个寂静处独修即可。但如果想做很多有组织性、社会性的慈善活动,则必须有很多人参与,构建一个团队。否则,单单一位法师或一个善心人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。希望在这个过程中,很多善男信女能放下自身的琐事,全心投入这项事业当中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我发现,在ACC发心一两年的人比较多,长期发心的比较少。实际上,在一个灵魂人物的周围,需要有一些长期发心的人员,这对团队的稳定非常重要。
“不离”上师
前一段时间,我去了英国阿贡仁波切的佛教中心,那里有些人跟随上师长达47年。我听后很惊讶,后来了解,他们从17岁就一直跟着上师,现在上师虽然已经圆寂了,但这些弟子继承了上师的事业,一直不断在做。
我很希望,ACC的人跟随法师的时间能长一点。这样法师就能了解你们的性格、信用和能力,彼此一起更好地做事。虽然你们一路上会遇到各种状况,有时非常快乐,就像走在开阔的草原上,有时特别痛苦,如同陷入危险的沼泽中,但不管怎么样,最好能陪伴法师一直走下去,按照佛教的说法,这是真正的依止上师、不离上师。
我在1985年见到法王晋美彭措之后,就一直跟随、依止法王。依止的过程中,也常会遇到困难,比如,上师显现上不高兴、自己受委屈等等,有各种各样的情况。但自己一直坚持留在上师身边,为上师的事业做各种发心。上师2004年圆寂之后,我仍然留在上师的道场一直努力发心。法王圆寂十周年的时候,我把法王的一些教言编成了一本书,名叫《不离》。最近,该书的英文版本也出版发行了,这次他们拿了一些过来。
以我个人的经验看,所谓依止上师,不一定是指上师活着的时候,向他供养好吃的、好穿的,或者钱财等,因为出家人的生活非常简单。更重要的依止是关心上师的事业,一旦上师离开之后,应将上师最在意、倾尽一生所做的事业继承下去。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不离上师。
这次我到非洲之后,好几次梦到上师。有时很高兴,有时则有些悲伤,因为看到非洲有这么多可怜的孤儿,自己却没能帮上多少忙。
历事才能练心
我以前去过很多发达国家和世界著名院校,现在只记得自己曾经去过,没留下太深的印象,但这次来非洲却给我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印象。
我觉得作为大乘佛教徒,很有必要来非洲磨炼一下自心,看看自己到底修得怎么样。我平时在课堂上,或者与别人交流的时候,经常劝大家一定要发菩提心、要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。当我面前真有一些苦难众生的时候,才能看出自己对他们的关心程度到底如何,进而检验出自己的修行。
大家这样发心虽然比较累,但我觉得,这样的付出非常值得。虽然最终结果有时成功,有时不一定成功,但只要自己付出时内心很单纯、清净,没有任何自私自利心,那么对自他来讲,都是一种安慰。
此外,坚持也很重要,刚才法师也说,曙光来临之前,天地漆黑一片。只要我们不断摸索、一直努力,最后肯定会有见到光明的机会。做任何一件重要的事,都很难顺顺利利,不遇到任何阻碍,正所谓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,尤其我们在这种环境中做善事,更加不易。
善心终得善果
善心的力量不可思议,只要我们怀有一颗善心,有一种坚定的誓愿,并不断努力,成果一定会逐渐显露出来。就像在地里撒下种子,虽然暂时看不到什么,但因缘积聚之后,种子就会慢慢发芽、开花、结果。
下面,我为大家讲一个发善心得善果的真实故事。有一部名为《中央车站》的巴西电影,男主角名叫文尼斯基。这部电影在上世纪90年代上映,当时荣获了柏林电影节大奖等很多奖项。虽然电影很出名,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男主角的身份及其背后发生的精彩故事。
为了筹拍这部电影,导演需要找一位看上去非常善良的小伙子做主演。他去了很多艺术院校,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。
有一天,他从火车站往回走,这时路边有一名十多岁的男孩对他说:“先生,您需不需要擦鞋?”导演看到自己的鞋很干净,便摇摇头说:“不用。”男孩跟在导演的后面央求说:“先生,您可不可以借给我一点钱?我今天一整天都没有擦到鞋,所以没吃到一口饭,现在肚子特别饿。如果您能借给我一点钱,我会在一个礼拜当中使劲擦鞋挣钱,把钱还给您的。”
导演并不相信男孩会还钱给他,但他还是从兜里拿出几块钱给了男孩。半个月之后,这位导演又一次路过这里,这时他早已忘记了男孩向他借钱的事,因为他对这种事早已司空见惯了。然而,令他没想到的是,这一次男孩又跟着他,拿出几元钱对他说:“先生先生,我是来还您钱的。”
导演听到非常惊讶,转身仔细打量了一下男孩。这时他发现,这个孩子的长相基本符合他电影主角的各项要求。他被男孩讲信用的行为感动,便对男孩说:“你明天到我电影公司来一趟,我会和你分享好东西,给你一个惊喜。”接着,他就把公司具体地址告诉了男孩。
令导演没想到的是,第二天,男孩带了一群流浪孩子到他那里,祈求说:“这些孩子和我一样没有父母,在街上流浪乞讨。如果您有好东西可以分享,请先照顾他们好吗?我愿把机会留给他们,因为他们比我更可怜。”
本来导演找演员有很多考核要求,但最后,导演签字让男孩成为他电影的主角。他在审核一栏中只写了一句话:这个男孩具有善良的心,不需要考核。
后来,这个在火车站擦鞋的小男孩,成为一位国际知名的电影演员,并建立了一家影视公司。他还写了一本名叫《我的演艺生涯》的书。书中讲述了他怎样遇到这位善良的导演,由此改变命运的整个过程。
我很喜欢这个故事。表面上看,一个孤儿无依无靠,没有什么能力,但如果我们今天帮助他,他将来也许会帮助许许多多人。命运依靠善心是可以改变的。
给予帮助,也是给予重生机会
我们办学校或者做慈善,有时能看到结果,有时看不到结果;有时自己的付出后人会发现,有时后人没发现,甚至当事人自己都不知道。但不管怎么样,我们今天给予别人帮助,对方依此机会可能就会改变原先悲惨的命运。
按照机械论的观点,任何事物,包括阳光、温度,以及人的很多行为等都是注定的、不可改变的。但这种说法并不合理。佛教认为,人的命运主要是前世许多善业和恶业的延续,但今生当中,其他人对自己的帮助,外缘的变化等因素,对改变命运也会起到作用。
在座各位来非洲工作的目的,与那些来非洲创办公司、做生意的华人完全不同。他们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,而我们则注重爱的付出,希望更多人获得快乐。我们所希求的结果,也许今生能看到,也许今生看不到,但不管怎么样,我觉得这种付出非常有意义。
后天我就要离开非洲,途经日本返回中国。在非洲期间,给ACC各国家的团队添了很多麻烦,特别感谢大家!
愿大,力就大
我们结上特殊因缘之后,未来还要力所能及地进一步去做。佛教徒常说“愿大,力就大”,只要我们有共同的发愿,不存自私自利心,相信很多愿望都会实现。地藏王菩萨说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”,我们应该随学这种精神,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期度化、利益可怜的众生。即使不能利益很多人,哪怕在很长时间中只改变一个人的命运,也是非常值得的。
当然,从个人安全和自我执著方面讲,很多人都不愿来这里,不愿长期待在这里。其实,这也是与自私心挂钩的。最近,我在佛学院讲弥勒菩萨的《大乘经庄严论》,注疏中说:作为大乘佛子,为使一个众生心里生起善心,在千百劫中苦行也不应生起厌烦心。这句话的意义非常深。我们作为大乘佛教徒,一定要好好思维。
最后,希望大家能继续不断努力。帮助和改变更多人的命运,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。我们应该共同发愿,共同行持六度万行。谢谢大家!
主持人:
感谢以外,还是感谢!前面法师说,上师生生世世都在不懈努力地度化众生。上师慈心悲愿,今生不但在先进国家不断利众,乐说无碍,而且不舍任何一个众生,能够看到非洲众生的需求。上师不顾非洲的贫穷、破败,主动来到非洲,带给我们莫大的鼓舞。
希望ACC的团队成员,以及今天有缘听闻佛法的每位道友,都能以上师为楷模,未来在道业上、修行上、佛学造诣等方面不断努力,不断精进。
再次感谢上师!
现场互动
主持人:
今天,向上师介绍一位我们团队的成员。ACC能来到纳米比亚登记组织、取得土地,离不开他的牵线、鼓励和支持。下面我们请他说几句话。
嘉宾:
非常感谢慧礼法师,非常欢迎堪布来到纳米比亚。过去也有藏地的仁波切来到这里,您是第三位。十分欢迎您来我们的国家。
纳米比亚位于非洲的西南部,是非洲大陆最封闭的角落。在殖民统治时期,没有人进得来,也没有人出得去。我听了堪布昨晚和今天的讲座,我想您已经体会到这里的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。
我们独立已有25年了。最初建国时,只有三个人能讲英语。您昨天与他们进行了交流,他们现在用英文交流已经没有任何障碍,这表明我们实现了一个飞跃。
我们希望堪布的非洲弘法也能实现一个飞跃。慧礼法师在这里建立了ACC,ACC主要面向小朋友,我们希望堪布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展,将其打造成一个佛教资源中心,实现一种飞跃。
如您所说,在非洲,尤其在纳米比亚这个非洲角落,人们对佛法是很陌生的。慧礼法师曾说,要让这里的人们懂得佛法,还存在诸多问题。但难归难,只要有坚持不懈的决心,我们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。
如果我们从全局出发看待问题,首要任务是要给所有的孩子提供教育,接下来需要让整个社区参与进来,参与的方式是将这里变成一个资源中心。我们团队里有大学教授,他们的知识资源比较丰富,会把书本里蕴藏的丰富知识,结合人们的需求加以广泛传播,我对此十分感激!因为除了通过学习,人们没有其他获取知识的方式。此外,我们还需要自我转变和自我发现,而佛教恰恰能提供这一切。
最后我想说,请堪布帮助慧礼法师,将这里打造成一个佛教知识中心,这样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。感谢您!
问:扎西德勒!我想请教一个问题。佛教所说的三宝,是哪三宝呢?
堪布:佛教的三宝是佛、法、僧。
问:请上师开示,什么是“法”?最后,我们该如何面对涅槃?
堪布:三宝当中的佛宝,是指觉悟者,如释迦牟尼佛;法宝,是指觉悟者留给我们的真言,它既是一种智慧遗产,也是一种慈悲遗产。这笔精神财富,即使到了现在21世纪,人们也享用不尽。所谓法,是改变的意思。佛法最主要的作用,就是改变我们的相续,解除我们心灵的烦恼和痛苦。
我们该怎样面对涅槃呢?普通人是面对死亡,成就者才会面对涅槃。成就者因为生死自在,故涅槃是自由的。作为一般世间人,应该提前对死亡做好准备。如果自己修行比较好,死的时候,可以自由自在地离开世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