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1-2015.11.15日本·东京【佛教如何帮助日本社会】
第51场
日本东京公开演讲
Public Speech, Tokyo, Japan
日本·东京
2015 / 11 / 15
佛教如何帮助日本社会
How Buddhism Benefits Japan
主持人:
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索达吉堪布,这是堪布第一次来日本。堪布来自西藏高原,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。他不仅在世界最大的佛学院——喇荣五明佛学院从事教学管理工作,还以流利的中文为汉族广大信众传法,此外,堪布还将诸多藏文佛教经论,如《俱舍论》《因明》《中观庄严论》等翻译成了汉语。这些经论都是藏地传统寺院和道场的必学内容。
这次座谈,我们首先请几位日本人向仁波切讲一下他们的观点,然后请堪布仁波切做一个二三十分钟的开示。
今天由我担任主持,我是中村元东方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,请大家多多指教。首先有请山田孝子老师发言,他是京都大学的名誉教授。
山田孝子:
谢谢主持人的介绍。我是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的,曾研究过许多地域的文化。如果我们在日本做一项调查,询问大家的宗教信仰是什么,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回答:我没有什么信仰。日本的现状就是,很多人都视自己为“无宗教信仰者”。
有时我会想,这些人真的什么信仰都没有吗?可能也不是。反观日本的精神领域就会发现,近年来,日本的佛教已被揶揄成“葬礼之教”,人们在彼岸节或盂兰盆节的时候,会对亡者进行追悼或供养,这种习惯已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。又或者,人们在过年时会去参拜神社,虽然很多人是去游玩,但当他在神明前双手合十的时候,内心会将自己的愿望嘱托其中。又如,最近常听人说,在富士山看到今年初光的那一刻,内心非常感动,好似全身都被洗净了。这些人看上去是在观光或游玩,但我感觉,他们这种精神上的喜悦,也含有一些宗教情感。
我觉得,日本人心中的宗教情结并未完全泯灭,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仍存有佛教的观念,就能说明这一点。所以,对“多数日本人无宗教信仰”这个说法,可能还需要重新审视。
最近我经常想,日本人并未完全失去佛教的思维模式,只不过很多人对于祖辈传下来的精神文化,已经习以为常了。比如,对于难能可贵的日本礼仪、与他人交流的方式等等,我们都没有在意过,但这种传统规范和价值观很多来源于佛教,它们非常利于维持社会秩序,若不一代一代传承下去,整个社会就会变得不稳定。
所以我认为,弘扬佛教或其他宗教的普世教言,应该会对建立人与人互相关心的和谐社会,起到很好的作用。
以上是我对今天话题的一些想法。谢谢大家!
主持人:
谢谢山田孝子老师。接下来有请番场雅文老师发言。番场先生是日本佛教协会的理事,也是真言宗智山派多门寺的副住持。
番场雅文:
大家早上好!一提到日本的佛教和僧人,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与丧事或法事有关。但这种认知肯定不合理,那已是5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。
当时很多日本年轻僧人(现在已经七八十岁了),看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被引入日本并得到了快速发展,觉得再这样下去,日本佛教就会被毁掉,于是他们建立了一个青年会,有时候自己学习,有时候举行全国大会,当时做了很多事。
最初,大家在一起学习主要为了自利,1995年“阪神·淡路大地震”之后,大家更关注如何帮助别人。当时很多同修的寺院都被毁坏,我们亲自到地震现场进行救援。现今,一旦有自然灾害发生,每个人都会主动报名当义工,但当时人们普遍没有这种意识,只能我们自己备好饮食,帮助灾民修复受损的房屋,对他们进行救助。之后,僧人团体对社会其他方面也做了很多贡献。
我们寺院的僧人在帮助他人方面,也做了一些事情。现在正在组织童子军活动。以此作为因缘,市政府的人委派我做青少年德育教育环节的工作,为当地孩子的健康成长做一些事情。后来,他们又邀请我担任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协会的委员。主要负责在各个地区以较小规模,组织孩子们做游戏、开一些料理教室等等。过程中我们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做了很多引导。此外,我们会经常提醒大家维护社会治安、注意消防,并协助警察做一些事情。每一个月,所有辅助人员都会分散到各个地区做一些辅助工作。目前,很多工作尚在摸索中。
以上就是我的报告。谢谢!
主持人:
谢谢番场老师。接下来,有请川崎清嗣老师为我们做演讲。川崎老师是一位精神科医生,也是医疗团队“新生会”的理事,同时在明星大学担任客座教授。
川崎清嗣:
大家早上好,我是一名佛教徒,我的专业是精神医学,现在是一名治疗心理疾病的临床医生,其实就是在诊所工作的普通医生。
我从事这份工作已有三十年了,在此过程中感触良多。简单来说,我主要是对患者做精神方面的治疗。我最初工作的时候,诊所的病人就不少,这几年寻求精神或心理治疗的人一年比一年多。诊所数量也随之增多起来。
前些年,人们鲜少知道精神诊疗所,只知道精神病院,觉得那是一个将病人关在笼子里的可怕地方。现在,精神诊疗所随处可见,乃至每个地铁出站口,都有可以做心理咨询的地方。
我在倾听很多人讲述自己烦恼的过程中,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觉得在日本社会生存非常苦,内心被各种烦恼缠绕,有来自经济方面的,有人际关系方面的,也有自然灾害方面的……他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。从中能够看出,日本是一个压力巨大的社会。
学生在学校常会遇到校园暴力。只要自己的形象或言行与别人有些许的不同,就会成为被欺凌的对象。很多人以为进入社会便可以摆脱噩梦,但其实上班也是同样,公司内部会分很多帮派,自己一不留神,就会受到排挤。就算一直努力工作,如果不幸患上重病,也会被淘汰下来。可以说,在哪里都找不到一个安心之处。
日本被称为“自杀大国”。据统计,日本每年有三万多人死于自杀,虽然最近几年人数减至两万五千人左右,但自杀未遂者的数量却在逐年递增。
我对这一现象真的有点迷惑不解。因为自己对佛教感兴趣,所以经常去印度、尼泊尔、中国西藏等一些国家和地区。当地人在物质上并不富裕,比日本要差很多,但每个人都非常开朗活泼,脸上经常挂着善意的微笑。而我回到东京看到的却是,每个人都面无表情,匆匆忙忙朝着各自的方向奔走,看起来特别紧张,不是很开心。这一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一直以来我都想不明白。
今天,我是抱着向堪布求教的真诚态度来到这里。我认为佛教不仅可以改善日本的现状,也可以帮助日本人解除痛苦。非常期待堪布的开示。
主持人:
谢谢川崎老师。如今,大家都知道日本面临很多问题,比如刚才川崎老师提到的自杀、校园暴力等社会问题,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等现象。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,对东北地区破坏极大,直到现在,那里还没有完全恢复。当时东京的震感很强,也有一些人不幸身亡。海啸引起了核电站爆炸,灯火通明的东京瞬间陷入一片黑暗。当时的悲惨景象,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。
基于此,人们对佛教的期望也在逐渐提升。我认识的日本僧人里面,很多人都在从各个方面帮助世间人,努力解决自杀、校园暴力等社会问题。我作为一个俗人,只能默默地祈愿,希望佛法能够帮到更多人。
我很期待日本佛教能够重视儿童教育。现在很多日本人都认为,人死的时候才用得着佛教,佛法与儿童教育毫不相关。但事实并非如此,佛教并非只为亡者存在。
日本人在皈依时,念诵的第一句话是“人身难得今已得”,人身是极为难得的,现今,我们如此幸运得到了珍贵的人身,应该值得高兴。现在很多日本寺院建了一些幼儿园、保育院来教导孩子。如果这些孩子从小就知道人身难得的道理,将来当他遇到一些困难,比如在学校受到欺凌,在社会遭受打击或侮辱的时候,他不会受到影响而认为自己真的没有价值,或者选择舍弃生命。因为他知道,虽然自己的很多愿望没能实现,但生而为人已是最大的幸运。
非常希望,精通藏传佛教并在中国极具威望的索达吉堪布仁波切,能告诉我们“如何运用佛教帮助日本社会”,我们对此非常期待。
索达吉堪布:
刚才,很多学者专家分别从自己所研究的人类学专业、医学、宗教,以及东亚文化等层面,对“佛教如何帮助日本社会”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虽然各位讲的时间不长,但却极有针对性,也提出了一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建议,我听了受益匪浅。
佛教的真正内涵
首先,我想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佛教。所谓佛教,就是提倡“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,自净其意”的一个宗教,或者说这样一种教育。佛教既有理论,也有实践的体验和修炼。
曾在印度那烂陀寺求学的世亲论师曾说:“佛之妙法有二种,教法证法之体性,持教法者唯讲经,持证法者唯修行。”可以说,哪里有佛教的闻思和实修,哪里就是佛法兴盛的地方;如果缺少了这两点,就不能算兴盛。
回顾历史,反思当下
我来日本的这几天,拜见了一些高僧大德,也与很多宗教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交流。我感觉对于现今的日本佛教,我们确实有必要重新思考,从根本上做一些调整。今天我本来不想说,也不敢说,但刚才大家已经把存在的问题讲得非常清楚了。既然你们自己也发现了,那我就开诚布公地讲一下我的观点。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,有义务,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。
历史上,日本曾是佛教非常兴盛的国家。公元538年,佛教从中国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。日本的圣德太子虔信佛教,受持过《妙法莲华经》《维摩诘经》《胜鬘经》等诸多佛典。
他不仅自己研习佛典,还经常为他人讲经说法。整个日本社会受其影响,形成了闻思修的传统。此外,他还派很多人到中国学习佛法。这些举措使佛教在日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逐渐成为日本的国教。
之后两百年左右,鉴真东渡,历经五次失败,第六次终于来到日本。在日本期间,他重新弘扬了《四分律》。那时,日本出家人不但严格守持戒律,也有讲闻、修行佛法的传统,很多人都获得了很高的智慧和修证。当时,鉴真和尚虽然双目失明,但他凭着超凡的记忆力对日本《大藏经》进行了校对。当时发生了很多这样精彩的故事。
可能是众生福报的原因吧,后来亲鸾大师等人的特殊情况,使得日本佛教发生了风风雨雨的变化,最终演变成刚才各位所说的那样。
目前,日本佛教被称为“葬礼之教”,因为日本人觉得佛教对活着的人没有什么用,对死去的人才有用。我以前看过美国《国家地理》的一篇文章,里面说,日本的佛教徒是“葬礼佛教徒”。当时我非常不理解,觉得这一评价特别过分。但这次我来日本后,发现日本佛教的现状的确如此。很多人都不知道佛教对于人生的真正意义,也不重视佛教的闻思修行,我对此感到非常遗憾。
现如今,日本佛教寺院越来越少。今年,我看到美国《纽约时报》的一篇文章说,现在日本每年约有一百座寺院正在消失。十年前,大约60%的人会在寺院举行葬礼,30%的人在殡仪馆。现在正好相反,约60%的人在殡仪馆,30%的人在寺院。可见,日本佛教的现状非常不乐观。
如何复兴日本佛教
实际上,不仅仅日本的佛教寺院和信徒正在减少,全世界的宗教徒都在逐年减少。尤其在欧美国家,很多教堂都被迫关闭。这时,我们作为佛教徒,是一直等待佛教慢慢灭亡,还是在尚有希望的时候,想尽办法把她救回来?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,在宗教面临危机的时刻,很有必要做一些思考。
我最近常在想,日本不但有高素质的民众,还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,这样一个国家,要恢复佛教真正的理念,应该不是非常困难。虽然尊重历史和传统文化也有必要,但在此基础上,适度做些补充应该也可以,这样一来,佛教的整体形势就会逐渐好转。
补充什么呢?可以从戒、定、慧三个方面考虑。
一、恢复戒律。如果日本僧人暂时不能像藏汉出家人那样,受比丘戒或沙弥戒,那至少受一个三皈五戒。如果连三皈五戒都不能受,确实很难成为人天供养处。
如果因缘具足,日本真言宗、净土宗、禅宗等各教派的高僧大德们,可以共同商量,倡导僧人守持三皈五戒。我想作为出家僧众,这一点应该可以做到,只不过因为历史原因,没有整合好而已。
在家佛教徒最好守居士五戒。如果不能守五戒,守其中的不杀人或者不妄语戒也可以。无论印度、中国,还是美国,各个国家的佛教徒,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守持一些戒律。有些守两分以上,有些守圆满的五戒,有些只守一个皈依三宝的戒。守持戒律非常重要。
戒律就是规矩。我想,对于特别守规矩的日本人来讲,守戒应该不是难事,只不过最初的传统中断了,现在没人带头恢复而已。
二、修习禅定。定学非常重要,无论出家僧侣还是在家人,若因缘具足,一年最好闭关一百天;如果没有时间,可以闭关一个月;如果这样也做不到,就闭关七天。这样禅修非常重要。
听说日本有一些寺院倡导禅修的理念和修行,这是非常好的,但可惜不具有普遍性。作为佛教徒,心如果没有定下来,每天浮躁散乱,会滋生很多烦恼。每个人最好根据自己的情况,定期或不定期地修习一些禅定。
刚才主持人介绍,我所在的喇荣五明佛学院,是世界最大的佛学院。近些年来,我们要求学院僧众每年都要严格闭关半个月以上。作为一名佛教徒,以闭关的方式修行非常有必要,否则,很难调伏和控制自心。如果日本的僧人或在家人,每年能以闭关的方式修行一段时间,效果应该也会非常好。
三、修学慧学。“慧”即戒定慧当中的慧。如果没有长期学习佛法,佛教徒根本不像一名佛教徒。作为寺院,应该有长期闻思的传统,否则僧人很难真正明白佛教的教义。作为在家人群体,也应该系统、认真、次第地闻思,否则,对佛理也是一窍不通。如果不懂佛法,所作所为就会与真理背道而驰。
这几天,我看到日本一些学者在研究佛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,有的人为了学习藏传佛教,还专门学了藏语,非常值得赞叹。在日本弘传的《大日经》和《金刚顶经》等,其教义与藏传佛教的有些内容比较相近,我看到有些日本大德在研究和学习。不过,这只是少数现象,从整体来看,我觉得日本佛教徒的智慧还有待挖掘。
日本虽然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岛国,但却站在了世界科技创新的顶峰,像索尼摄像机等众多产品,遥遥领先于行业竞争对手。可见,日本人具有很深细的世间智慧。但在出世间的佛法方面,为什么频频遭到非议呢?对于这一现象,日本佛教徒确实应该认真思考。
我很希望日本的各个寺院,不仅仅关心亡者的事情,如灵牌怎么放、怎么处理等等,更应该关心生者的问题,如怎样运用佛法帮助人们断除烦恼,提升智慧和慈悲;怎样把佛教教育与世界教育结合起来,让孩子从小就能了知佛教的精神等等,这些都值得认真思考。
我们现在不能一直抱怨、观望、等待,应该自己一点点去做,否则不会有任何改观。在这方面,每个人都有一定责任。对于那些经常被人诟病的传统和观念,可以稍微调整一下,这样各个方面就会逐渐有一些起色。
实际上,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年轻人,都特别喜欢佛教。尤其在中国,学佛的年轻人非常多,对此我有亲身的体会。很多人在学佛之后,生活、工作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转变。
其实,日本民众的信仰底子非常好,是一种心中有佛的群体。在此基础上,如果从戒定慧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,相信日本佛教一定会有很大起色。
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,谢谢大家。
现场互动
问:刚才堪布讲,在家人即便时间很少,最好也能坚持每天禅修,以此控制自心的紊乱。虽然我明白禅修的重要性,但日本的现状是每个人都特别忙,如果时间等条件不允许,很难每天坚持。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,而是整个日本社会的问题。请问堪布,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?
堪布:我觉得无论在家人,还是出家人,都可以坚持禅修,只不过我们没去做而已。像大家熟知的池田大作,他不仅自己禅修很好,还把对佛教的感悟写成文字,弘扬到全世界;稻盛和夫在他的书中也说自己会经常禅修;美国的乔布斯也每天禅修,他对苹果软件的很多创新灵感,都是依靠禅修力量获得的。这样著名的人物肯定很忙,如果他们都能抽出时间禅修,我想其他人应该也可以做到不同程度的禅修,得到一些禅修体验。
一位听众:我想稍微补充一下,现在日本有些禅宗寺院经常举办“接心”活动。活动期间,在家人可以在寺院住几天进行禅修。很多净土宗寺院也为在家人举办了在寺院住一晚的念佛活动。如果有人感兴趣,可以上网查一下相关资料,实际体验一次。
问:现在佛教教学理论的传承,主要来源于古印度的那烂陀寺等地,这一点佛教各派基本相同。我想请问,除此之外,藏传佛教有没有其他比较突出的特点?或者说,如果站在藏传佛教的角度给日本佛教提建议,藏传佛教特有的亮点有哪些?
堪布:从藏传佛教的角度看日本佛教,我的建议是,不管是在家团体,还是出家团体,都应该系统地闻思。此外,藏传佛教还有辩经的传统,通过互相辩论,可以开启智慧,遣除疑惑,开发自己的潜能。
尤其在21世纪,佛教徒只有一个信仰并不足够,还需要跟上佛教的智慧。这几天我感触很深,觉得日本的年轻人如果能从理论和逻辑上认识佛法,该多好啊!因为,佛教有甚深的智慧,一般人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,通过佛教最深的智慧,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。
学佛时还要注意,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,还要通过修证深挖自己的智慧。当然,这需要长期闻法、思维和修行,并通过辩论来遣除疑惑。
此外,我有一个补充建议。我看到日本很多佛教徒特别爱吃肉,虽然我也理解,但作为佛教徒,最好尽量减少吃肉,以吃素为主。因为一方面,日本佛教来源于汉传佛教,而汉传佛教现今仍保持着吃素的好传统,另一方面,吃肉会直接涉及危害众生的生命。
问:我在东京大学研究亚洲思想文化。我认为现在日本年轻人之所以疏远佛教,是因为佛经中的汉文太难懂了。即使看了,也不明白,只知道佛教是倡导人往生极乐世界的。请问,应该如何让日本年轻人更好地理解佛经的意义?
堪布:我觉得日本年轻人不学佛法,文字难懂不是最主要的原因。因为中国汉地的很多佛经同样难懂,但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都在学,美国也有不少年轻人特别喜欢研究佛经。
学任何一门知识都不容易。要想让人提起兴趣,必须让他知道学了之后,会为自己的生活和整个人生带来什么利益。年轻人都有一定的思考能力,当他了解之后,就会主动地学习。
所以,我觉得最关键的是,大多数日本人都不知道学佛的重要性。这方面引导的人比较少,整个社会缺乏闻思的氛围和传统。
如果有一部分人真正去引导,很多人都会从中受益,之后,他们就会一传十、十传百……这样即使佛经再难懂,也会有很多人学习。
虽然佛经有些内容比较难,但也有一些简单的道理,比如寿命无常、业因果等等。学的时候,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,选择难易不同的经典。
主持人:
谢谢仁波切珍贵的开示!希望通过这次交流,日本佛教界与社会各界人士,能与仁波切结上善缘。愿大家心中的善根、佛缘不断增长,在未来能够帮助日本以及整个世界。希望这次座谈能成为这样一个契机,也期盼仁波切能再次来日本为我们传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