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6-2015.10.10奥地利维也纳【什么是最大的财富】


第36场

奥地利维也纳公开演讲

Public Speech, Vienna, Austria

奥地利·维也纳

2015 / 10 / 10

什么是最大的财富

The Greatest Fortune

主持人:

大家晚上好!当代社会,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如何获取财富。然而,什么样的财富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呢?这需要用智慧来抉择。

今天,在维也纳这个美丽又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,我们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,他就是藏传佛教大德——索达吉堪布仁波切!

索达吉堪布仁波切,是当代最受欢迎的藏传佛教上师之一。早在二十多年前,他就将许多珍贵的藏传佛教典籍译成中文,传授给成千上万的汉族四众弟子,为他们提供了系统闻思修的机会。近年来,堪布仁波切又不断推出通俗易懂的佛法畅销书,为忙碌而不堪重负的现代人,进行富有深刻哲理的智慧引导,给予当下即可受用的心灵慰藉。

多年来,堪布仁波切不仅是一位深入人心的心灵导师,同时,他也是一位爱心人士——他帮助上千名的贫困学生完成了小学、中学、大学的学业。他曾说:“作为大乘行人,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,乃至身边的动物。”而谈到“什么是最大的财富”,仁波切本人也正在践行他的财富观。他的身体力行,也许能让在座的朋友们去思考:我们当下所追求的事物,会成为自己最大的财富吗?

下面,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,有请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带来精彩的演讲“什么是最大的财富”——

今天很荣幸,围绕着话题“什么是最大的财富”,与大家探讨、交流。

我是第一次来奥地利。以前经常听说,维也纳很美丽,来到这里确实有这样的感觉。其实,我以前看过维也纳的照片,感觉这座城市像天堂一样。今天上午我去了博物馆、图书馆、斯蒂芬教堂,这些建筑充满文艺气息,独具艺术风格,特别殊胜。

东西差距故,金钱观不同

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,都会追求内在和外在的财富。尤其是一些年轻人,在追求外在财富的时候,喜欢穿名牌衣服、喝美酒、用化妆品把自己打扮得非常漂亮。而年长的人,喜欢买车、买房子,用物质财富满足自己、充实自己的生活。

在一些贫富差距很大的东方国家,人们对金钱特别重视。他们认为所有幸福都建立在金钱上,只要有钱,获得快乐就轻而易举;如果没有钱,就非常可怜。这样的人,他的价值观完全以金钱为导向,把自己的快乐、幸福全部建立在金钱之上。

大多数欧美国家的社会福利比较好,即使人们再贫穷,一般也不会沦落到吃不到饭、穿不到衣服的地步。所以有很多年轻人,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标准即可,不会无止境地追求财富,因为挣的钱越多,税收也越高,工作会更辛苦。所以,相比而言,欧美人好像没那么执著金钱。当然,这种风气的形成还有其他原因,比如,欧美人更易于满足,他们认为钱挣得再多,到最后不一定能用上。

我问过这里的年轻人:“你们喜不喜欢钱?”有些人回答说:“虽然喜欢钱,但钱并不是万能的,所以有一定量就足够了,因为即使挣再多钱,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用不上。”这样的思想是比较符合实际的。

因此,东西方的金钱观有一些不同。

执财徒增恼,内财更具义

英国文学家菲尔丁说过一句话,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他说:“如果把金钱看作上帝,会受到魔鬼般的折磨。”现在有很多人不信上帝、不信佛陀,只信欧元、美元、人民币……只要是钱都喜欢。如果心里只有钱,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,会比被恶魔折磨更加可怕、更加痛苦,这样的人非常可怜。

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情感上是互通的,大家都有烦恼、痛苦,有复杂的情感关系、嫉妒心等等。昨晚我看了一眼奥地利的电视,不过我听不懂德语,也看不懂德文。电视里正在播放一部电影,演的是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吵架,他们的情感关系比较复杂。他们吵架时的表情、行为跟东方人类似。最后,他们因为吵架导致驾驶超速,被警察逮捕,看起来很痛苦。可见,人类的烦恼是相似的。

外在的财富的确很重要,因为幸福的生活需要具备物质条件;但内心的财富——智慧、满足感、乐于布施等善念更加重要。如果具足心灵财富,即使物质财富比较匮乏,生活也会很快乐。所以,积累内在的财富、开显内心的智慧,更有意义。

内财即智慧,慧能应万变

内在的智慧财富,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运用。比如,在生活中遇到各种违缘、障碍、变化时,有智慧的人可以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。比如,金融危机导致的亏损、离婚引发的家庭安全感缺失、衰老所致的皱纹遍布、牙齿掉落等等——人生中不快乐的事情,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,是一种珍贵的财富。日后,再回顾当时的遭遇时,会发现这样的经历让自己获得了成长。

如果每个人都能懂得变化的必然性,那么,每次在变化出现时,就可以灵活处理、积极面对。这是很重要的态度,也是一种内在的财富。否则,即使你有很多金钱,也不一定能给你带来利益。

总之,生活中有很多变化,如果能够以智慧灵活应对,那么,无论发生任何事情,我们都能够处理好,而且,这段经历会对我们更有意义。

以慧观无常,提前做准备

对于任何人来说,懂得观察事物的真相都很重要。如果能洞悉事情的发展过程,那么,即使发生的事情再大,对你来说也不大——只要有智慧,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。如果不了解事情的真相,那么,即使一件很小、很简单的事情,对你来说也特别大。比如,两个年轻人吵架,大多是因为很小的事情,但双方都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事情,所以争吵不休,甚至会因为嗔恨造成更严重的后果,比如zisha等等。所以,用智慧观察、抉择非常重要。

生活中的一些事情,若以智慧观察,会发现并不重要,但我们还是会很执著。不过到最后,很多事情也不得不放弃。我们经常讲,一切万法皆无常,因此,每个人都要有无常的观念,不能永远抱有美好的期待——因为它总有一天会破灭。

在这么美丽的城市中有特别美丽的花,但每一朵花最终都会凋零,它所有的美丽都会消失。同样,人间的荣华富贵、财富地位,到最后也都会毁灭。所以,在拥有美好的时候,也要时常想:“这样的美好一定会离开。”如果有这样的心理准备,那么,一旦你的亲人、名声、才华、容貌显现无常时,你应该也不会非常伤心。

现在是10月份。9月19日的时候,有一个迪拜王子,年纪轻轻,才33岁,就因为突发心脏病去世了。据说他的财富有19亿美元,他擅长马术,获得过很多金牌,长得也特别帅。他的突然离世,让整个国家陷入极度悲伤之中,毕竟他还那么年轻。我们当中的有些人也很年轻,家庭充满快乐、非常圆满。但要知道,无常随时都会现前,往往在我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,无常就出现了。在无常未到来时,先做好思想准备——这样的思维习惯,我认为很重要。

欲壑永难填,知足者常乐

谈及内心的财富,欧美人是比较具足的,因为他们容易有满足感。这或许跟整个环境、民族文化以及个人的人生追求有一定关系。人应该有满足感,这一点最为重要。如果有知足的心,那么,即使不太富裕,你也会觉得“我的生活条件已经可以了”。拥有这样的心态,你会成为真正富有的人。与此相反,如果你的心里充满欲望,那么,即使你有再多财富,也欲壑难填。有了一百万,想要两百万;有了两百万,想要一千万;有了一千万,仍觉得不够,还想做更大的事业,追求两千万、一个亿;等有了一个亿,又想办上市公司,想要一百个亿。在短短的人生当中,就这样不断追求,可能到死的时候,也无法达到你的目标。

一旦拥有满足感,那么,即使你在工作中吃了亏,也可以过得很快乐。曾经,乔布斯和另外两个伙伴一起创业,那时苹果还没有现在的规模。他们有两个大股东,各持45%的股份,还有一个小股东持10%的股份。持10%股份的股东,没有继续跟乔布斯合作,于是把股份卖掉,获得了八百元美金,然后用这笔钱过上了安闲的生活。

二十年以后,苹果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公司,那时10%的股份价值约350亿美金。很多人问他:“你会不会很后悔?如果你当时继续跟他们合作,现在已经拥有350亿美金了。”他回答说:“我不后悔,因为乔布斯和他的伙伴都是高智商的工作狂人,如果跟他们继续合作,我可能早就累死了。命都没有了,有钱又有什么用呢?因此我已经很满足了。当时我赚了八百美金,现在又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,我很知足。”对于他的选择,或许大家有其他想法,但无论如何,满足感对人生的重要性值得大家思考。我们已经获得了珍贵的人身,也拥有了美好的生活,更应该对人生有自己的思考。

今生幸福果,前世资粮因

我们经常评价“这个人有福报”“那个人没有福报”,这是佛教徒的评价方式。世间的经济学家也有自己的评价方式,他们以经济学观点进行评论、开展研究;同理,宗教人士也是以宗教理念分析一切。通过分析可以了知,今生的所获与即生的勤奋努力有一定关系,比如,有些人拼命赚钱,到晚年的时候,生活会变得很富裕。但也有些人,虽然非常努力,但到了晚年,生活也不一定有什么改善。这是因为,与今生的努力相比,前世积累的福报更为重要。

前世积累资粮、行持善法,可以让一个人在即生当中现前福报,拥有很多财物。有很多中国年轻人刚到这里时,创业是很困难的。我问过很多人,他们说刚来的时候打工很辛苦,洗碗、扫地……做过很多粗活。后来,由于前世的福报和今生的努力,因缘最终具足,在晚年的时候,他们在这里生活得非常快乐。

当然,前世的因缘是很复杂的。因此,今生的福报一方面与自己的努力有关,另一方面,也与看不见的因缘有关。

布施之善力,致富之秘密

我们常讲,以布施等行持善法之力,可以令我们在即生中享用更多资财;在未来的生生世世中,也将拥有源源不断的财富。

有一个典型的案例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当时的美国、苏联、中国、法国、英国这五个国家认为:为避免日后再发生这样的世界性战争,一定要有一个组织协调各国的关系,于是经过商议决定建立“联合国”。当时,洛克菲勒家族无条件为联合国提供了一块位于纽约的地皮,价值870万美金,同时他们把周围的地也买了下来。联合国建立之后,周围的地价都涨了,因此,洛克菲勒家族又大赚一笔。当时有很多专家认为,这其中的秘密就是布施。

佛教中常讲,布施的果报是财富圆满。基督教也常讲,要多做慈善。因此,做善事对今生来世都非常有帮助。

佛慧察万法,如梦莫执著

也许你们很多人不信宗教,这也可以。按照佛教的观点,不一定非要有信仰。因为佛教信仰并不需要盲目的信心,而是需要一种智慧。

其实,你们可以随时观察甚至批评我们的宗教。佛教智慧包罗万象,从宏观角度,宣说了整个物质世界的构造——在两千五百多年前,就已有相关记载。而对于极其细微的微观世界,如分子、质子、夸克等粒子的本质,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中观经论中也讲得非常清楚。

佛教倡导大众用智慧作观察。如果以你的智慧,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佛教的观点不成立,那我们也可以承认。但如果佛教能够以理服人,最终,你对佛教也不得不承认。

我们对人生、对世界,都需要用智慧来观察。以智慧观察时,暂时看到的现象,我们也可以承认,但这些现象都是暂时的、如梦如幻的。再进一步详细观察,可以了知一切现象都是空性的。有一句非常著名的教言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”一切法皆如梦幻,与昨天的梦没有任何差别。其实,人生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,都与昨晚的梦没有差别。因为昨晚的梦,只能回忆。同样,人生中的所有经历,除回忆外,没有任何实质。

其实,我们当下的一切,与现在的梦没有什么差别,明天要发生的事情,也与明晚的梦没什么差别。刚听到这个道理,有些人可能会觉得:“这不可能,梦和现实还是不同的。”但用智慧认真观察时就会明白,人生的确是一场梦,只不过有好梦、恶梦的差别而已。

因此,对于工作、家庭中发生的事情,最好都不要执著,因为它跟一场梦没有什么两样,尽量不要有负面的情绪,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痛苦。

如果可以把事情看得比较淡,不太去执著,就获得了人生中的一种觉悟——它是内在的财富,是最为珍贵的。

法能疗众苦,结劝闻思修

以上是关于“什么是最大的财富”的一个简单的演讲。

接下来,我想跟佛教徒们说几句话,其中也包括从瑞典、德国等地来这里的佛教徒。虽然现场有一些人还不是佛教徒,但未来也可能会成为佛教徒。

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,我都希望你们能够认真、系统地闻思修行。如果没有这样做,即使你表面上是一个佛教徒,但内心却什么都不懂,也非常可怜。因此,我希望这里的人都可以好好闻思修行。

我用汉语讲课是比较顺畅的,懂汉语的人应该听得懂。但在其他地方,一些华人既听不懂英文讲座,也没有机会听汉语的课,会因此失去修学佛法的机会。所以,我特别关心海外的华人佛教徒,也特别希望你们能系统地闻思修行。

如果你们可以好好学习,相信你的所学将成为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。甚至通过一次讲座、一次学习,你的人生都会有很大转变。未来,即使你没有获得很多钱,但也有了真正的人生目标、获得了真正的财富,这非常有必要。

我讲这些没有其他目的,讲课也不收供养,我唯一的希望是:无论是欧美国家的人,还是中国人,大家都有必要具足思想的财富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在当今时代,有些人的内心很浮躁、充满困惑,甚至患有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疾病——这些烦恼、疾病完全可以通过佛法来遣除。因此我再次郑重地说:希望大家好好闻思修行。

如果只是参观一下教堂、拜访一下寺院,算不上是学习;如果真想学习,自己就要下功夫,至少要学十年、八年,这时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宗教徒。否则,什么教义都不懂的宗教徒,是很可怜的。

主持人:

非常感谢堪布的精彩演讲!下面恳请仁慈的堪布为我们传授二十一度母赞、金刚萨埵心咒、莲师七句祈祷文的传承。

(堪布用藏语传授传承)

现场互动

问:在您看来,“利美运动”对于现在康巴、安多地区的佛教有哪些影响?在学院里,利美运动是否对佛教的教学和发展有一些影响?

堪布:佛教的利美运动,在藏地开展得比较早。我的上师法王晋美彭措,为了体现利美运动的精神,在我们佛学院建造了一座坛城,里面有不同教派的殿堂,象征着佛学院的开放与包容,体现了教派无偏的理念。

去年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,专门以利美运动、教派无偏作为话题,做过一次讲座。可以通过那次讲座,了解利美运动和我个人的观点。

问1:我已经确认学佛是我想走的路,但我不知道选择哪种修学方式。我应该参加小组共修还是在家自修?

堪布:小孩子如果想要接受教育,最好是去学校。如果在家里自学,很难有自觉性,最后很有可能学不好,所以最好去学校。

问2:可是我不是孩子,我是大人。

堪布:对于学习佛法,也许你还是孩子。

问:听说如果信仰佛教就不能信仰别的宗教。那如果信仰两个以上的宗教,比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,会有什么不良后果?

堪布:在教义上,如果佛教与其他宗教没有相违的地方,比如修慈悲心、行持善法,那么,与其他宗教一起行持没有任何困难。只要对众生没有危害,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也没有危害,那么,无论是基督教还是其他宗教,都可以共同行持。

问:都说初一、十五要吃素,但我在维也纳,与国内有时差,所以我应该按照北京时间还是维也纳时间来吃素?

堪布:无论在维也纳,还是在其他地方,吃素都没有时间限制,没有上午或下午的区别。如果受持八关斋戒,过午不食,就以当地时间为准——如果在维也纳,就以维也纳时间受持过午不食。

问:佛教崇尚放下执著、放下执念、放下欲望,但这与青年人的进取心、上进心岂不是矛盾了吗?我们应该怎样平衡这两种观点?

堪布:我们的我执不能太重,如果我执太重,生活中会有很多痛苦。比如,你会很介意别人没有提你的名字,会觉得别人不重视你、不爱你、看不起你……会有很多很多痛苦。所以,在世间为了进取,虽然需要有对“我”的执著,但我执不能太重。如果太重,确实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痛苦。

问:在佛教教义中,建议我们念佛号、咒语,因为这样对我们有帮助。对此,您的看法是什么?

堪布:美国密苏里大学的专家通过研究证实,念咒语对心理有非常大的转化作用。所以,通过禅修、念咒语,可以解决很多麻烦的事情。

特别建议大家在生活中经常念一些咒语。因为,很多咒语确实像妙药一样,蕴藏着不可思议的力量。同样,禅修也是心灵的妙药。我们需要这些妙药治疗自己的心病,这一点很重要。

问:汉地的一些佛教徒,没有学过什么佛理,也没有看过什么书,只想通过念阿弥陀佛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这种修行人是您说的“只是表面的佛教徒,其实什么都不懂”的很悲哀的人吗?

堪布:汉地有很多人修净土宗,以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为主要修行方式。真正有信心的修行人,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往生极乐净土。但是,分别念多、烦恼重的人,需要理论上的闻思,有了理论基础,修行会更有保障。

主持人:

让我们再次感谢上师精彩的佛法开示!最后,祝大家都能如上师所言,不断积累心中的智慧与财富,寻见世间、出世间的一切财富。祝吉祥圆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