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8-瑞士 苏黎世公开演讲【皈依和发菩提心】

第77场

瑞士苏黎世施尼岑霍夫场馆

Schinznehof, Zurich, Switzerland

瑞士·苏黎世

2017 / 12 / 9

皈依和发菩提心

Refuge and Bodhicitta

首先,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,获得遍知佛陀的究竟果位,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并恭敬谛听!

当务之急

现今国内的藏族学生有丰富的藏文教材,还有各团体编辑出版的藏文书籍,各寺院也在流通各种藏文经书。相比起来,国外的资源就相当匮乏了。所以,我们应该竭尽所能地整理声明学、藏文语法的论典及其他藏文书籍。尤其,给未来出生在国外的藏族孩子们提供藏文教材。这些工作都是当下急需去做的。

出家与在家共弘佛法

佛法既符合西方人思想,又符合东方文化和宗教。流通佛教书籍和传讲佛法都很重要。藏族知识分子有三类:一类是出家人,一类是还俗的出家人,还有一类是在家人。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,最重要的是努力弘扬佛法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信仰。

有些出家人各方面都很不错,即使后来还俗了依然继续修行。有些出家人还俗后,自身的想法、行为都与往昔僧团的生活习惯大相径庭。虽说任何人都有自由的权利,尤其在自由主义盛行的西方国家。但有些人明明皈依过佛教,却到处散播“皈依三宝是错的”等言论,这对他来说恐怕也不是光彩的事情。有些人因为前世业力所感,导致今生从出家人还俗成了在家人,但他能够一如既往地修学佛法,并把这些知识传讲给其他人。

纵观藏族历史,有一个奇怪的现象:出家人在显宗、密宗方面一直闻思修,而在家人除了念观音心咒、转绕、作供养外,闻思修的传统并不兴盛。在家人念咒语、顶礼、行持少许善法,出家人闻思经论、实修,就像划分好了各自任务一样。藏传佛教传承至今,无论从全世界的发展趋势上看,还是从大乘佛法来看,出家人需要遵守戒律,在家人也有行持善法的责任。

东西方需要互补

东西方在很多习惯上都不同。比如东方人有作揖、顶礼等礼仪,西方人就没有这些传统。西方人对心理研究得很细致,东方人看待心性的视角就截然不同。年轻人觉得西方的观念全对,老年人觉得东方的观念全对,这就导致了两代人的价值观冲突。

每个地方有自己的习俗,每个民族也是这样,渐渐形成了“成王败寇”的潜规则。所以,希望国外长大的藏族小孩,将来去藏地旅游的时候,不要用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去衡量。

亚洲的历史非常悠久,西方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。但西方经济富裕、科技发达,致使年轻人会把老师的话当成唯一标准。很多藏族人和汉族人去美国留学,待了两三年后思想完全变了。尽管美国的科技很发达,但我们的传统文化、佛教信仰及佛法的甚深思想,是他们不具备的。

皈依的意义

阿底峡尊者说:“内外道以皈依别。”皈依,是指对释迦牟尼佛及其所讲的正法,以及追随佛陀的僧众作皈依。也就是对佛、法、僧三宝作皈依,这是共同乘的皈依。

关于皈依的意义和道理,无著菩萨说:“己尚缚于轮回狱,世间天神能救谁。”意思是,世间的天神、龙神、梵天、帝释天及很多世间护法神,连他们都还深陷于轮回的牢狱中,又怎么会有救护他人的能力呢?所以,他们不能做我们的救护者、怙主、主尊。

就像监狱里的犯人一样,他们的手脚都被铁链铐住了,即便想出去也没有自由,周围是铜墙铁壁,日夜都有狱警看守。他们连自己都救不了,又怎会有救其他犯人的能力呢?

同样,我们在轮回的牢狱中,被业和烦恼的铁链牢牢捆住,在三界轮回的痛苦大海中不停流转,完全没有能力救护其他众生。如果有人从轮回中解脱了,他就有能力带给他人真正的自由,就像监狱外的人可以把犯人接出去一样。所以,我们对佛陀和佛法皈依的主要原因,就是祈求他们能带我们远离一切痛苦。

视师如佛

平时修行佛法,要明白是上师的恩德,才使我们能够听闻佛法。因此,要对上师生起恭敬心、欢喜心及视师如佛的不共信心。最殊胜的皈依是视师如佛的信解心。

有些年轻人认为不用对上师有信心、顶礼,因为人人平等,“他们是人、我们也是人,人与人之间不需要恭敬”。但在我看来,具足法相上师的相续中具足证悟、悲心、解脱等功德,虽然外貌上都是人的形象,但在功德上有天壤之别。所以,我觉得对这样的上师恭敬顶礼,并没有不妥之处。我认为,为我传讲佛法的上师,其恩德无人能及。这也不只是传统,很多西方科学家、教授、学者也都依止了自己的根本上师。

当上师的身、语、意加持融入自相续,要经常忆念、祈祷上师,即使上师示现圆寂,只要听到上师的名号,也会泪流满面。比如,一个非常贫穷的人,富翁给了他很多钱,完全消除了他的贫穷。这个穷人会一直记着富翁的恩德,一旦遇到会恭敬顶礼。

相续中没有丝毫功德的人,如果依靠根本上师的加持,获得了不共的力量,使心相续具足了与以往不同的功德,那么他也会以报恩心时常恭敬祈祷。很多佛教徒因想念根本上师而经常掉泪,我觉得这一点是值得赞叹的。因相续中生起对上师的信心,即使掉一滴眼泪,也能圆满很多劫的福慧资粮,有不可思议的功德。

藏地很多上师,在特殊时期远赴印度、尼泊尔,也有部分前往欧洲和西方国家。那时,他们并不懂英语和当地语言,但他们传讲的大乘佛法和密法让许多弟子的内心得到了帮助。虽然他们已经圆寂了,但他们的弟子想起他们时会泪流满面。

以前我去这些地方的时候,这些弟子边说着想念上师,边就会哭起来。相续中真正获得了佛法利益的人都会如此。男女之间的感情也是这样,其中一个去世了,另一个会非常伤心地哭起来。可想而知,为自己直指心性的根本上师示现圆寂了,心里肯定会有种强烈难忍的痛苦。

声闻乘认为上师、善知识也是佛陀的化身。《大鼓经》里记载,佛陀涅槃之际安慰阿难:“阿难莫哀伤,阿难莫哭泣,我于未来时,化为善知识,利益汝等众。”意思是说:阿难,你不用这么伤心,我在未来的时候,会化身为具相的善知识,来利益你等一切众生;我会化现为上师、善知识的形象,到世间讲经说法、为众生开示取舍之理。佛陀明确地讲到了自己将来会化为人的形象降世。

信心乃功德之基

很多苏黎世当地人和藏族人都对上师有信心。一个人对上师是否有信心,从言行举止上就可以看得出来。一个不错的修行人,从藏族人的角度评判,就是对与自己有法缘的上师是否具备信心。

信心,是极其重要的。《大宝积经》云:“若不信之人,不生诸白法,犹如烧种子,不生根芽等。”意思是,人一旦没有了信心,就不具备任何白法功德,如同种子被火焚烧一样,不会生出任何根茎、苗芽。

初学佛时信心很重要。如果缺乏信心,佛法的功德丝毫也不会融入相续。当今很多学者,仅凭自己的分别念来研究佛法,虽然可以钻研到很深的程度,但相续中一点都生不起佛法的功德。

我们自己可以准备一张根本上师的小照片,平常外出时随身携带,可以向他人介绍“这是我根本上师的法相”。任何宗派的上师都可以依止,但一定要具足上师、善知识的功德。藏族人无论去哪里,都会在睡前向上师的照片磕三个头或祈祷。

何为皈依三宝

有些人认为,释迦牟尼佛是类似于基督教造物主一样的神。其实不然,释迦牟尼佛降生到人间,至今(2017年)已有2561年了。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著的《释迦牟尼佛广传·白莲花论》主要讲述了佛陀在过去世中发殊胜菩提心的故事,对于年轻人了解佛陀的功德很有必要,能真正地了解佛陀。

现今人们普遍不承认前后世和业因果,认为佛陀只是净饭王的儿子,是印度当时特别有名望的人。而《释量论》举出了很多“承许佛陀是量士夫”的理证,是对佛陀本生传的最高定解,也是了解佛陀的方式。释迦牟尼佛广转三次法轮:第一转四谛法轮,第二转无相法轮,第三转光明如来藏。若对三转法轮的内容能大致了解,是皈依释迦牟尼佛的不共方式。

听上师、善知识们宣讲佛陀的功德,依靠自己的智慧生起不退转的信心,也是皈依佛陀的方式。藏族僧众对这些肯定是了解的,在家人只是对佛陀有信心,认为佛陀是三宝、皈依处,但不清楚佛陀有什么样的功德。这样的信心,遇到外缘时很容易改变,进而对佛陀失去信心甚至诽谤。虽然我不具备丝毫功德,但对释迦牟尼佛有着永不退转的信心。

一般是以具足“三想”的方式皈依,即佛陀作名医想,宣讲的法作妙药想,僧众作修行助伴想。佛法,是从梵语“达玛”音译过来的,意思是断除相续中的所有烦恼,即调伏烦恼。正法也就是真理,如果佛陀讲的法不符合真理,就没有必要皈依;如果符合真理,就可以皈依。僧人,具有智慧和解脱的功德,能领悟真理和解脱自相续烦恼。因此,沙弥、比丘等出家弟子称为僧众;文殊菩萨、观音菩萨等菩萨,从功德方面也可以称为僧众。

藏族人历来是全民信教的。当然,也有少数藏族人没有皈依三宝。如果生为藏族人却没有皈依佛教,确实令人惋惜。当今世界上有800万左右的人受了皈依戒,掀起一股“学习藏传佛教”的热潮。国内外稍有学识的人,提到“三宝”的时候没有任何感觉,对男女间的情爱却津津乐道,这样的人有很多,但实际上这些欲乐只会给你带来暂时的欢愉,曲终人散时毫无益处。

皈依之功德

不了解佛法的人,会有“皈不皈依都一样”“不需要成为佛教徒,做个好人就行了”“不需要戒律,戒律会让我们没有自由”等谬论。你若问他:“好人的标准是什么?”很多人就哑口无言了。《诸法集要经》云:“戒如清凉水,深广常弥满,为彼持戒者,涤身心垢秽……旃檀沈水香,怛计薝卜花,人天咸所重,不及彼戒香。”戒,就如同清凉水一样可以洗涤身心的垢染和污秽,即便世间再名贵的旃檀香也不及戒香的殊胜。

莲花生大士曾讲过皈依的八种功德:

1.皈依后表示入了佛门,才算是真正的佛教徒。“内外道以皈依别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
2.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。别解脱戒、菩萨戒、密乘戒的基础就是皈依。《皈依七十颂》云:“虽众皆可受戒律,然未皈依不可得。”皈依是受戒时能得戒体的先决条件。

3.皈依三宝后,无始以来身语意的习气,皆能得以清净的不共之因就是皈依。

4.皈依后,除了特殊的业果成熟外,一切愿望都能如愿以偿。

5.皈依后,能免遭人、非人、天龙、野兽、火、水等的损害,即使遭到损害,也很容易遣除。

6.皈依三宝后,福慧资粮会逐渐无勤获得;如果没有皈依,即使行持再多善法,也没有一刹那积累广大资粮的殊胜力量。

7.皈依三宝后,能具足诸多不可思议的功德,后世不会堕入地狱、饿鬼、旁生等三恶趣中,也不会转生到持邪见者、边地等行列中。

8.皈依后,今生或来世必定获得解脱、遍知的果位。

以上,简略地介绍了皈依的功德和意义。

让众生相续中生起菩提心

先给大家念一个无著菩萨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的传承。我去任何地方都会念这个传承。如果能让那里的众生相续中生起菩提心,他们做任何事就不会觉得困难。寂天菩萨云:“有情种种心,佛亦难尽悦,何况劣如我,故应舍此虑。”即便佛陀也无法满足所有人,更何况我呢。但如果能让大家相续中生起菩提心,自然就能利益很多众生。

大家也应把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放在功课里念诵。此外,《入菩萨行论》《普贤上师言教》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中有“修四厌离心”的窍诀,《胜道宝鬘论》等论典里有特别殊胜的窍诀法。这些窍诀,无法用价格衡量,就像黄金和醍醐一样珍贵。所以,要使人身有意义,就应经常修持传承上师们的教言。无论怎样观察,任何人、任何民族都需要修持这些法,因为它们会给今生、来世带来暂时和究竟的极大利益。希望大家不要忘失,努力修持!

现场互动

问:在每天的生活中如何利他?怎样是在无缘空性中安住?

堪布:佛教认为,利他很重要。西方更多是自我主义,首先想到的是自己。有点像发菩提心里的“国王之发心”——自己先登上王位,再利益其他众生。

很多人以为,禅修就是什么都不想而安住。但在藏传佛教中,禅修时空性的见解非常重要。大家应该通过学习《中观根本慧论》《入中论》等,对般若空性生起不共的定解。

问:亚洲教育方式、西方教育方式、藏族教育方式三者之间有哪些区别?

堪布:东西方在价值观、文化背景、民族文化等很多方面都有不同。宗教背景也不同,西方有伊斯兰教、犹太教和基督教,东方是佛教、道教、儒教。西方的思想很开放,大多数是批判主义。这是第一个区别。

第二个区别是,东方的教育方式有点保守,孩子从小没有开拓思想。

问:我非常想学藏文经论,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?

堪布:《入菩萨行论》《普贤上师言教》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都是非常重要的窍诀类经论。知识分子可以学中观和因明,《入中论》《中论》《中观四百论》《量理宝藏论》《释量论》《集量论》《定量论》《因滴论》等。学习这些论典,会对佛法真理生起定解,会对三宝生起信心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念诵一遍很简单,但其意义是很甚深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