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3-奥克兰普贤净苑【当代佛教徒的品质】
第22场
奥克兰普贤净苑 Pushien Temple
新西兰·奥克兰
2014 / 10 / 12
当代佛教徒的品质 Character of Modern Buddhists
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关于慈悲的话题。之前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灌顶仪式,实际上,任何一个修法都需要有专门的一种仪式,这种仪式在佛法中非常重要。有些人可能以为,仪式不重要,只要心怀良善、心中有佛、心地清净就可以了,实际上并非如此。从真正意义上讲,任何一个仪式背后都有其深远的历史、深层的意义,以及甚深的窍诀和道理。接受灌顶并不是像吃饭一样,吃完就可以了。无论是藏传、汉传还是南传佛教的前辈大德,他们只要得到了一个法,在之后的生活和修行当中都会一直修持。
一、多念观音心咒
今天我们聚集于此,这是一个很好的缘起,希望这种缘起永远存在,永远对你们每个人能有利益。所以我想给大家制定一个简单的修行要求,当然有些人能够做到,而有些人则不一定。因为现在的人大多都很浮躁,如果不想修行,总能找到所谓压力大、工作忙、身体不好、比较懒惰之类千万个理由,要么就是在修行方面怀着患得患失、得过且过、浑浑噩噩的心态。我希望这次传的法能真正对各位的生活和修行起到帮助,所以,要求大家至少每天念一百零八遍观音心咒,这应该是能够做到的。你们早上起床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,“嗡玛呢巴美吽、嗡玛呢巴美吽”这样念一会儿,也非常简单。不管在任何地方,我们都需要保持内心的安宁,当你安静下来的时候,通过禅修以及念诵观音心咒来现前自己的清净本性,这是修行中非常好的一种方便方法。
为什么观音菩萨的心咒有这么大的功德呢?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遍历无数世界寻求观音心咒,了知到其功德不可思议、无法衡量,在汉地的《大乘庄严宝王经》中讲了许多这方面的功德。在以前的一些相关课程中,我也讲解过观音心咒、莲师心咒、金刚萨埵心咒等咒语的功德,你们有兴趣也可以了解一下,今天在这里就不专门讲了。
前段时间我在翻译《八大菩萨传》,也就是藏传佛教中的一部关于八位大菩萨的专门记载。作者麦彭仁波切在这部传记中将诸多佛教经典中的片段“下载”了下来。叫“下载”可能不合适,“下载”是现在的术语,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脑,应该叫做摘录,或者COPY,不过那个时候也没有COPY(笑)。我在翻译的过程中,特别想每天都念念观音心咒。
我经常想,我们藏族修行人福报是非常大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,藏地的修行人一辈子都在念观音心咒,有许多人都念了好几个亿,念了几千万的就更多了。我身边一些根本不识字的人,他们从小都会念“嗡玛呢巴美吽”,就在观音菩萨的心咒声中度过自己的整个人生。他们不论放牛还是干农活时,甚至跟别人交谈的时候,稍微有一点空就会开始念,念久了就成为习惯,任何时候都一直念着。在我读小学的时候,有一位老喇嘛,他整天都在念咒语,那个年代宗教还没有开放,不准念咒,但他已经习惯了,经常在开会的时候不断念“嗡玛呢巴美吽”,所以他经常挨批评,但即使如此也改不了从小养成的习惯。那些人拿他没办法,就狠狠打他、批斗他,可他在挨打的时候还是不停地在念咒。那些人特别生气:“叫你不准念咒,你还在念!”老喇嘛答应着:“哦,对对,不准念。”过一会儿又自然而然念起来了。所以,我觉得修行水平跟我们的长期习惯有很大关系。
我特别希望大家看一看汉传佛教里宣讲六字真言功德的那些经典,看了以后你们会很想念诵这个咒语。我在藏地有几个居士林、养老院,我让那里的法师就修这个咒。在汉地,大家都认为念阿弥陀佛非常重要,这也非常好。这次灌顶的时候我看到有很多老年人来参加,老年人现在要做大量的闻思恐怕不太容易,因为智慧和身体条件不一定跟得上。但是不要紧,只要在临终之前遇到了观音心咒,遇到了阿弥陀佛法门,这对我们来讲就已经非常殊胜了。
我很希望大家在有生之年,依靠一个本尊来修持,要么修金刚萨埵,要么修度母,要么修阿弥陀佛,要么修观音菩萨。作为一个修行人,你对哪一位本尊信心最大,在你临终的时刻,就会显现这位本尊。就像我们上学时,要有一个主要的老师,比如你要攻读博士学位,就必须有一位博士生导师;你要从大学和中学毕业,也必须要有一位班主任。所以,我们要从三界轮回中获得解脱,也需要一位本尊作为怙主,这对每个修行人来讲是不可或缺的。
因此,在修行过程中一定要好好念观音心咒。遇到任何灾难的时候,观音心咒特别重要。大家也知道,在汉地,只要祈祷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,观世音菩萨就会以三十二应身加持救护,特别灵验。且不说为了来世的解脱,就是即生当中为了寻求一些保佑,祈祷观世音菩萨都非常重要。比如生病的时候、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,或者生活、事业上遇到一些违缘的时候,都要马上祈祷观世音菩萨。
前段时间发生的台湾“7.23”空难中,个别生还者在事后接受采访时说,当时全靠祈祷观世音菩萨才能安全脱险。这在很多可靠的媒体报道中都可以看到。我完全相信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和力量不可思议,尤其是观音心咒“嗡玛呢巴美吽”,这个咒语的功德,就连遍知的释迦牟尼佛都难以说尽,更何况是我们。要相信,这六个字背后的确蕴藏着极大的功德和力量。所以,我有时想起观音心咒的功德,就觉得哪怕其他咒语都不念,一心只念观音心咒也是可以的。
今天也正好是观音菩萨的出家纪念日,所以就先跟大家讲了这个观音法门。我听说普贤净苑这边也对观音法门非常重视,经常举办这方面的法会。汉地有一些观音法会,依靠观音菩萨的加持,帮助可怜的众生,包括一些亡者,让他们得到超度,这样特别好。在我们藏传佛教当中,阿弥陀佛的身边就是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。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中圆满了他的伟大事业之后,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就是他的补处,会继承极乐世界的所有功德和事业。依靠观音菩萨加持,离开人间的众生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。所以,不论是对亡者超度,还是对活人消灾祈福,祈祷观世音菩萨都非常重要。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,观音法门对于今生的身心健康,乃至生生世世令自相续生起大悲菩提心,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。
在我putixuehui中,有一部分人是终身学员。我曾对他们说过,在你们离开人世的时候,也许我做不了其他事,但我会为你们每个人念一百遍观音心咒,因为你们在我的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。我是这样发愿的,我身边的人也这样发了愿,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这么做。
通过念诵观音心咒,对生者可以带来加持和保佑,对亡者可以带来功德和利益。所以你们之前要我传授观音法门,我当时就欣然答应了。一方面因为这里是经常修持观音法门的一个非常清净的道场;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自小就对观世音菩萨充满信心,从能喊爸爸妈妈的时候就开始念观音心咒了,一辈子念了很多数量,而且也在具德上师面前得过这方面的传承。所以我觉得,这次把自己从小一直修到现在,特别喜爱的这样一个法门传给大家的话,应该会稍微有一点加持和作用。
今天大家因缘具足,得到了这个法门,以后要坚持念诵。如果让你们每天念一遍《金刚经》或者《地藏经》,很多人可能做不到,念一遍《普贤行愿品》也需要十分钟左右,但是念观音心咒对每个人来说都不算难,所以大家以后最好能多念一些。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件事。
二、把握当下 勤修善法
下面讲第二件事。大家目前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要好好修学佛法,这是我最大的愿望。在座各位应该大多数都是汉族人,从各个地方来到这里,最后定居在了这片国土,从因缘上讲这是非常殊胜的。然而要知道,我们即生当中所做的很多事,再过几十年后基本上全都会失坏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我们为了钱财、事业、感情、家庭,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奔忙着,但是当死亡来临的那一刻,不论你在这世上如何成功,所有的作为、所有的事业,对你来讲统统变成了零,再也不会有任何作用。对我们真正有永恒价值的,只有自己积累的善法和资粮。
当然,从现实层面来讲,我们肯定需要处理好家庭、工作、生活上的事情。尤其是有些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,上有老,下有小,中间还有亲戚朋友,都需要你们扛起责任。谁也不可能每天不吃不喝,一直修炼辟谷,这样肯定是不行的。就连我们这些出家人也要穿衣吃饭,虽然没有其他大的需求,但基本的生活总要过下去。但是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千万不能盲目,不能像那些没有信仰的人一样,每天一直忙于今生的琐事。因为我们都知道,终有一天,每个人都要离开这个世界。扪心自问,我们从小到现在所做的一切,到了那个时候,到底用不用得上?你最爱的人、最珍视的财产,最后也只能留在世上,带不走的。就连现在的这个身体,纵然你对它百般爱护,别人碰不得、说不得,可不论你怎么在乎它,到了那个时候也没办法带走,也只能留在殡仪馆里,自己赤裸裸地离去。
在死亡时,我们唯一能用得上的,就是善法。所以大家不要盲目地紧紧抓着世间法。有些人就连每周学习一点佛法、参加法会,或者念一些佛号,都没有时间,好像始终都有忙不完的事。可是到最后真要离开时怎么办呢?那时候你说:“我忙得很,先等一等,我现在不能死,还有好多事没有做完。”可是阎罗狱卒未必会对你让步。
死亡来临时什么都用不上,希望大家趁活着的时候、健康的时候、有自由的时候,不要忘记积累善法。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机缘,如果什么法都没有修到,到那时可能会很遗憾。尤其作为佛教徒,很多人明明懂得有今生来世,明明知道因果不虚,明明了解很多道理,却一直没有好好学习,好好实修,最后离开人世的时候,懊悔已经来不及了。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第二点。我们要时刻准备着,为来世积累善法。
三、包容各派 明确宗旨
第三点,对于大家的学佛方式,我有两个要求。
一是应该有比较开放的氛围。关于这方面,我们这里做得很好,大家不论对藏传、汉传,还是南传佛教,都没有太大的排斥。就像我们五明佛学院,上师如意宝最初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非常开放包容的佛学院,所以五明佛学院接纳了来自各个地方、各个宗派的学人,汉传、南传的都可以来。正因为当初法王如意宝开创了这么一个开放的平台,如今我们不管走到哪里,提倡世界和平、宗教和谐,以及各宗派不偏堕的理念,都非常方便。
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,这对大家很有必要。作为佛教徒,我们一方面要对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高僧大德们保持清净的信心,一方面在不同教派之间要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和睦相处。大家都知道,在如今这个地球村当中,我们要维护好与其他宗教以及非宗教徒之间的关系,这样才会有更好的生存空间。如果我们傲慢自矜,恐怕到了最后会变得无比孤独。所以我们要跟世界的各个宗教保持团结。
作为世界主要宗教之一,我们佛教徒的人数本就不多。在各种统计数据里,全球佛教人口有四个亿到六个亿的不同说法。据统计,中国大陆的佛教信众有大概三个亿,但不知是否真有那么多。不管实际有多少人,我们佛教徒的总人数跟印度教、伊斯兰教、基督教比较起来,还是偏少的。我们人数这么少,如果内部还不和,教派之间互相排斥,恐怕不是太好。所以,我们佛教内部应该形成一种开放、包容、合作的共处方式。这是我在这里想提出的一个建议。
二是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自己也应该有自己的原则。比如,这个道场主要修持的是《普贤行愿品》,那就不要放弃这个传统,这就是我们该坚持的原则。任何一个道场,一定要秉持自己的宗派以及自宗主修的法门。就像我们佛学院,一直以来的原则就是闻思修行。要与佛教界的其他宗派合作,前提是要确立我们自己的宗旨。就像现在的企业,都要有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、企业愿景和产品特色。所以,每个道场、每个宗派,最好都要明确自己的特点。
我希望,将来各个教派既能互相包容,又能保持自己的宗旨和原则,让各个道场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。如此一来,宗派之间就不会有内部的矛盾,也更有利于彼此的交流融合,比如一起合作举办法会、灌顶之类的活动,也是可以的。
四、提升闻思修行水平
平时也要秉持自己的原则来进行闻思修行,这非常重要。所以第四点我要强调闻思修行。我听说我们这个道场的法师常常讲经说法,也经常邀请一些高僧大德来给大家传法,这是很好的。在新西兰这个地方,能这样做的道场并不多,所以,不论是今天在座的道友,还是以后来到这里的佛教徒,都应该要认识到闻思修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。
作为佛教徒,应该下一番功夫来学习汉藏显密以及南传的佛法,一定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佛学水平,否则在这个世界上很难立得住脚。为什么呢?因为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和智慧的世界。一个人如果有文化、有才华,就可以被这个世界所认可。然而,如果我们佛教徒一个个都盲从迷信、没有原则、颠颠倒倒,那佛教还有什么希望?所以,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,要做到既相合于世间的规则,又相应于佛陀出世间的究竟意趣,这样的人在当今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。
我二十年前去过台湾,当时对那里一些佛教徒印象不太好,因为他们信佛的方式就只是接个灌顶,求个加持,做个火供,搞一些形式。去年我又去了台湾,发现有些佛教徒的水平相比二十年前几乎没有提高,对于佛教的五部大论和密宗的基本修法,都只是一知半解,有人甚至连最基本的皈依和发心的道理都不懂,真是可怜。所以,我和慈诚罗珠堪布都在不同的场合批评过他们。这些是我接触的一部分人,并不代表台湾所有的佛教徒。但我们佛教徒当中确实有很多人不爱闻思,只重仪式,这样不是很好。因此我特别希望,我们这个道场能始终坚持对于佛法的闻思,这样我会非常随喜。
虽然这边的putixuehui,没有大陆那样的条件,但这里也有一些人有意愿学习佛法。前段时间我们安排了一些人员针对这里进行管理,为一些愿意学习的人提供方便。由于putixuehui提倡的是次第性地闻思大乘教义,所以在大陆有很多人一直在持续地学习,导致现在我们需要管理的人数越来越多,于是只能尽量地提高门槛。但在海外参与学习的人确实不算多,其实人多人少并不是关键,关键的是要对佛法深入学习。不学习的佛教徒,其实只算是形式上的佛教徒。
因此,我特别希望佛教徒未来能有更专业的综合水平。尤其是年轻一代,如果要当佛教徒,就不要连教义也不懂,光是办个皈依证,挂个虚名。就像不会开车的人,有了驾驶证也没用的。真正的皈依并不是一个证件能代表的,而是至少要懂得大小乘皈依三宝的基本道理,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的佛教徒。
这就是我要讲的第四点。希望将来的佛教徒不要像从前个别人一样,光挂一个佛教徒的名字。当别人问起你为什么是佛教徒,你只会说:“我在某某上师那里皈依了,所以成了佛教徒。”那样的皈依未免太简单了,我五分钟就可以给你念个皈依仪轨,但你能在五分钟内胜任一份职业吗?世上任何一种专业、任何一项事业,都不可能在五分钟内完成。通过仪轨进行皈依只是开启你学佛之路的一个仪式。从此之后,既然要做一名佛教徒,那佛教的教义你要怎么了解和学习?懂得了教义之后,要怎么把其中的精神传递出去?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。
大家都见过基督教是怎么宣传他们的教义的,他们那种积极的精神,其实是对自己的宗教非常负责的一种态度。我们佛教徒更是担当着利益无边众生的责任,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一定要学懂佛教的教义,而不只是会念佛号、念咒语。当然,如果你信心特别大,只是念佛持咒也可以,尤其是老年人。但是年轻人如果不学佛法,光会念经,那可不太够。前几天有人跟我说,他会念《地藏经》和《金刚经》,可经念得再好,如果不懂内容含义,又不肯好好学习,那就叫做鹦鹉学舌。鹦鹉也可以做到给他念什么,他就模仿着念什么。天天光是这样念,意义并不大。憨山大师也讲过:“口念弥陀心散乱,喊破喉咙也枉然。”到底什么是念经?念经其实是经文的一种引申。通过念诵经典,把其中的法义引到自己心里来,这才是念经真正的意义所在。
当然念经有念经的作用,但更重要的,是要学习其中的佛法。学习佛法不是一两天的事,而是要长期不懈地学下去。学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了呢?不行,还要深入思维,还要实际修行,这就叫做佛教中的闻思修行。我们藏传佛教对于闻思修向来非常重视,希望大家以后也要尽量重视起来。这是我要说的第四点。
五、担起弘法利生责任
第五点,也是我要说的最后一点,我们每个人都要担当起弘法利生的责任。在座的各位法师就不用多说了,作为出家人,他们都有着超胜世间的出离心和菩提心,正是为了佛教的传续,为了自他的解脱而看破今生、放下一切,就连人们最喜爱的头发也剃掉了。在家人也同样,每个人都是弘法利生的一员,不能坐等什么时候开悟了才去利益众生,倘若一直这么等下去,这辈子都不一定有弘法利生的机会。所以,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学到的佛法一方面用于修行,一方面用于利益众生,这是对佛陀的一种报恩方式。我们要通过佛法来饶益一切众生,特别是身边那些不懂佛法、不明真理的人。这是我发自内心的希望。
以前我曾想过,每个人的因缘都是不同的,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时间,我没有很高的要求,只要还能活一天,哪怕只有一个人,我都想用佛法来饶益他。作为一个出家人,如果要用金钱、地位或其他东西来饶益众生,我也无能为力。但是我懂佛法,哪怕只是稍稍讲一点,也能给他人带来一笔精神上的财富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所以,我非常希望大家以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中,先尽量多学一些佛法,然后用所学的佛法来饶益这个世界的众生,这对每个人来讲应该都是能够做到的。我不要求你们必须做到什么程度,必须度化多少众生,但是我希望你们在生活中,能时常为弘法利生的事业创造一些好的机缘。
我们今天所传的大悲法门,就是一种特别适合利益众生的法。大悲心并不是口头上说说就有的,只有当我们真正发自内心地为芸芸众生无私奉献的时候,才会生起一颗无伪的悲心。当拥有了这样一种无伪悲心的时候,我们就不必等到像六祖惠能大师那样开悟以后才去传法。那时候,我们的言行举止,都能影响身边的人,使他们慢慢地发生改变。即使是以前心特别恶的人,我们也能潜移默化地给予他引导。哪怕暂时引导不了也不要紧,我们的努力不会就此停下。
我经常看到西方的一些学者和官员,在演讲的时候特别喜欢强调努力、希望、坚强,而尽量避开悲观的论调。我们佛教徒也应该这样,不要自卑,不要总觉得自己修行很差、烦恼很多,自身尚有许多问题无法解决,没有能力帮助别人。一味强调自己的痛苦,其实就是找一堆理由来贬低自己的能力,我觉得这是没有必要的。虽然每个人都难免有烦恼和痛苦,但我们要有一种让自己开心、快乐、放松的能力,然后在这个基础上,尽己所能在有生之年去帮助他人。
我们佛教徒如果能从内部团结一致,再加上利他心的驱动,这样就会有非常大的能量。同时还要经常祈祷观世音菩萨、祈祷传承上师,得到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的威力和加持。此外,还要加上大悲菩提心的力量。当这些因缘具足的时候,想要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,其实也并不是很难。要度化天下的众生虽然有一定难度,但如果我们从身边做起,循序渐进地去帮助众生,那也不算难。这就是大乘菩萨真正的意义所在。这些就是今天给大家的开示的主要内容。
这次来到新西兰,我和常灵法师以及普贤精舍,结下了非常殊胜的因缘。尤其在与常灵法师交流的过程中,我发现她非常有智慧、有悲心,而且她联合了世界各地许多藏传、汉传、南传佛教的高僧大德,有着弘法利生方面的远大理想,真是非常非常随喜。确实,我也遇到过某些男众、女众的高僧大德,心态比较保守,不太愿意接触外界。我自己虽然没有多么宽广的心量,但还是希望佛教界内部能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去交流与合作。在我们弘扬佛法的过程中,如果一位上师有这样的心态,他的弟子和信众也都会变成这样的人。同样,如果上师或者一个道场的主持,是一个排外的人,他的追随者也会变得排外。老师就是学生的一个模版,在我们藏传佛教里叫做“小擦擦”,老师这个模版是什么样,学生就会显现成什么样。所以,我特别希望以后这里能迎请更多世界著名的大德来讲经说法、灌顶加持,这是非常好的。我们佛教之中,不管是大德还是弟子,如果大家都能以一种开放、包容的心态一起来弘扬佛法,那将会是非常好的缘起。
下面,我这里有一个长寿佛像的缘起物要赠送给常灵法师,祝您健康长寿、广转法轮。
最后,感谢普贤精舍的所有义工和发心人员,以及这里putixuehui的所有负责人和发心人员,还有其他的参与这次活动的发心人员。今天下午讲完《入行论·安忍品》的最后一堂课,明天我就要离开新西兰了。以后如果还能再来那固然很好,但人生无常,你们也是无常的,我也是无常的。希望以后还能有见面的机会,但具体怎么样,确实我们都把握不住,也许还会有机缘。不管怎么样,我们大家唯一的愿望就是弘扬佛法、利益众生,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发愿。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