斯坦福大学【藏传佛教在汉地的流行】
斯坦福大学【藏传佛教在汉地的流行】
2014.11.20.斯坦福大学【藏传佛教在汉地的流行】演讲&问答
第105场
美国斯坦福大学
Stanford University
美国·旧金山
2014 / 11 / 20
藏传佛教在汉地的流行
the popularity of tibetan buddhism in china
主持人:
大家好,我是斯坦福大学何氏佛学研究中心的主任,今天很荣幸地向大家介绍索达吉堪布仁波切。
堪布所在的喇荣五明佛学院,成立于1980年,在短短的时间中,它从成都西北方的一片荒芜之地,发展成了一所大规模的藏传佛教学习中心,常住僧侣多达上万人,甚至比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还多。
堪布自1985年出家以来,在讲法和写作之余,还参与创建了多所教育、慈善机构,包括小学、佛学院、养老院以及上海慈慧公益基金会等。多年来,堪布奔走于中国各地,常为大学师生演讲,而且,堪布的汉语讲得非常好,相比之下,我作为一名汉传佛教的研究者,深感惭愧。考虑到上述种种原因,我认为堪布是以“藏传佛教在汉地的流行”为话题发言的不二人选。
感谢老师、同学们的邀请,让我有这样的交流机会。
在过去三十多年里,我一直修学藏传佛教,也一直在为汉族人讲经说法,几乎没有间断,因为我个人非常重视讲经说法。与此同时,藏传佛教在汉地也变得非常兴盛,很多年轻人、知识分子开始系统地闻思修行,因此,藏传佛教在汉地兴盛,不仅仅是人数增多,见解也在提高。
当今社会,寻求内心安乐、重视信仰与文化的人越来越少,人们把大量时间、精力投入到经济、物质的发展上,为此日夜奔波,内心烦躁不安。虽然有些人通过修持佛法,在生活中获得了很多安乐,但绝大多数人依然缺乏对佛法的正确认识,他们更热衷于做一些外相的善法,比如建造金碧辉煌的寺院和佛像、磕头、绕山等,并认为这就是佛法的全部。实际上,这只是佛法的一部分而已,而且,还不是最主要的部分。
重新认识佛教
什么是佛法呢?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,佛陀就说过:“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行持对自他有利的善法,断除对自他不利的恶法,净化内在的嗔恨心、争斗心等,不被恶分别念所主宰,使内心获得安乐,这种文化或者教育就叫佛法。
虽然佛教被列为宗教,但我认为,佛教更像是一种教育,它不但有天文、地理等诸多知识,还提供了让我们越来越贤善的修行方法。而这些宝贵的内容,任何人都可以得到。
当然,如果你想了解它,不论学习汉传佛教、南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,都要先通过听闻和讲解来理解法义,然后再实地修持,从而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。印度的世亲论师说:“佛之妙法有二种,教法证法之体性,持教法者唯讲经,持证法者唯修行。”佛法包括了教法与证法两方面,所以,学佛既不能偏重理论,也不能偏重修行,而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——仅把佛法当成学术研究是不够的,还必须通过实修品尝到其中滋味;反之,如果没有闻思的基础,一开始就直接实修,也不可能修得好。
逆境之中勿忘初心
从藏传佛教的历史来看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很多有智慧的大德离开藏地,前往印度、美国以及欧洲各国。尽管当时条件很艰苦,但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,坚持闻思修行,通过佛法来饶益其他的民族和国家,结果违缘变为顺缘——现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佛学院、寺院、佛教中心,西方人开始了解藏传佛教,并且有了闻思修佛法的机会。
在同一年代,身处藏地的很多修行人,虽然没有很好的机会闻思修行,但也并未因此而放弃佛法。比如,“文革”期间,法王晋美彭措不但没有机会修学,平时还要从事放牧、耕田等劳动,尽管如此,他依然坚持给周围的人传法,与大家在山洞里、树林里念经、学习经论,晚上也坚持在烛光下学习。宗教政策开放以后,我们佛学院一成立,立刻就具备很多僧才,这完全是因为法王在过去二十年中,已经培养了很多法师,就像事先为佛学院准备好的一样。
去年有一位记者问我:“为什么喇荣有这么多堪布,而且喇荣的法脉在汉地弘扬得这么广呢?”这有多方面的因素,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,法王晋美彭措在没有成立佛学院时,便已经培养了很多堪布和僧才。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法王都非常坚强、勇敢,而这种品质,也一直被美国人所重视。
所以,在我们的人生当中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都不应该失去勇气,而要借此不断学习,努力肩负起利他的事业。
藏汉佛教师出同源
大约在四五世纪到十二世纪,印度那烂陀寺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佛学院,培养了非常多的僧才。汉地的玄奘大师,就曾去那烂陀寺依止戒贤法师,圆满了因明、唯识等诸多经论的学习,之后回汉地广弘佛法。此外,义净法师也曾在那烂陀寺学习长达十二年,并将400多部经论带到汉地弘扬。
藏地也有很多来自那烂陀寺的祖师,比如阿底峡尊者、静命论师、莲花戒论师,包括莲花生大士,都曾在那烂陀寺修学。因此,藏传佛教的很多传承也源于那烂陀寺。
除此之外,龙树菩萨、月称论师、陈那论师、法称论师,都是非常著名的大智者,对这个世界的精神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,他们也是那烂陀寺的传承。就像现在全世界都认可斯坦福大学的水准,当时的人们很认可那烂陀寺的智慧。
信仰也需要智慧支撑
一个人在学习佛法时,固然需要信仰的支撑,但比起信仰,佛法更注重认识真理的智慧。藏传佛教强调用智慧观察世界——如果一件事物通过智慧观察后成立,那即使科学暂时无法验证它,我们也不得不接受;如果通过智慧观察后不成立,那即便是佛陀所说的话,也可以选择不接受。
佛陀曾说:“比丘或智者,当善观我语,如炼截磨金,信受非唯敬。”对于佛陀所讲的法,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,都应该用智慧去观察。经过观察之后,如果发现佛陀所说的法没有道理,那么就不值得恭敬,甚至可以舍弃,但如果有道理,我们就应该依教奉行。这也非常符合现代人所强调的客观精神。
斯坦福大学的师生,应该都是有智慧的人,你们可以用智慧去观察、分析,看看佛法是否有道理,然后作出取舍。
佛教中讲:“钝根名随信行,利根名随法行。”钝根者叫“随信行”,听别人讲几句天神或者上师的功德,马上就生起信心,这种信心比较初级;利根者叫“随法行”,即通过智慧观察佛法是否成立,进而做出理性的判断,由此生起的信心,才是真正的信心。
佛法甚深广大,不能只被当作一种兴趣、信仰,仅停留在了解的阶段。相反,我们应该用智慧反复观察它,进而产生不退转的定解,这才是有智慧的表现。
我非常喜欢《大乘经庄严论》的一个偈颂:“理析妙法智,恒无魔作障,得胜驳他宗,不夺成熟相。”判断一个法是否合理时,需要用智慧再三观察,如此才能产生稳固的定解,免受外界干扰,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。
在座有很多研究佛法的老师和同学,希望大家对佛教也能以客观的态度,运用智慧长期学习佛法,若能如此,最后就会如拨云见日般,获得真正的证悟。到了那时,不管是讲法、辩论或者摄受弟子,都没有任何障碍。
给你一记“万灵药”
总之,我认为佛法对人生非常有帮助。从大的来讲,有利于世界和平、社会和谐;从小的来说,有益于家庭、人际关系、生活环境;对个人而言,佛法也有调伏身心的作用。比如,现在有很多心理疾病患者,他们可能长期与外界隔绝,又或者一直处于某种妄想之中无法自拔,对于这些情况,现代医学往往束手无策,佛法却能给出有效的解决之道,为人们带来安乐,提升幸福感。
我在汉地就遇到过很多人,他们在没有学佛之前非常痛苦,而学佛之后,人生中遇到再大的困难,也有勇气面对。
听说有一位美国居士,家人去世了,在这种变故面前,这位居士还承受得住,但他的妻子没有学过佛法,内心极其痛苦,时时刻刻都需要有人看护。这样的情况在藏地、汉地也有很多,原因就是没有了解生老病死的痛苦。
扪心自问,当我们自己遇到各种痛苦时,会用什么样的方式面对呢?能否将痛苦转化为道用呢?
佛法中有很多方法,对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。若能修学如禅定、利他菩提心、空性等法门,人生的很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。当然,假如你对这些没什么兴趣,也不应该轻视它。我去过很多美国大学,很多学者的佛法水平相当不错,这也说明现在有些人更在意内心的安乐,而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满足。
作为人类,绝大多数可能比较自私,只希望自己富有、幸福;希望自己有创意,能发明很多东西;希望自己拥有权力,掌控一切……但实际上,这样的人生并不快乐。若能放下对自身的过度耽著,自己拥有财富时,多资助一些穷人;手握权力时,多救护无助、孤单、可怜的弱者;学历很高时,用之来帮助他人,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,这也是大乘佛法的核心。
最后,希望大家今后所追求的人生方向,是行持利他,帮助他人。
现场互动
问:我认为藏传佛教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,似乎在精英阶层或者有一定财富和地位的人群中更加普遍。您又是如何广泛地面向大众弘扬佛法的呢?
堪布:佛经中经常说,佛法就像水,不论贫富贵贱,人人都可以饮用,所以,只要方法得当,人人都可以学习佛法。
我自身来讲,会将《入菩萨行论》等论典作为基础教材,引发出人心良善的一面,开发他们本具的智慧。同时,不管是面对汉族人、藏族人还是西方人,也不管听课的是两三个人还是成千上万人,我都会尽力为大家传讲佛法。
依靠这种方法,当然有些人能听懂,有些人听不懂,诚如佛典中所说:“如天虽降雨,种坏不发芽,诸佛虽出世,无缘不获善。”如果种子已毁坏,即使降下雨水也无济于事;同样,倘若对佛法没有信心,哪怕是佛陀亲自现身宣讲佛法,你也听不进去,就像老师有时候不论怎么教导学生,学生依然不听话一样。
问: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亲人离世?
堪布:佛陀曾说:“聚际必散,生际必死。”有聚必有散,有生必有死,这充分体现了无常的本性。若能明白无常的道理,平时经常思维、修行,那不管是夫妻之间的聚散,还是亲友之间的别离,我们都可以承受。
问:在每天忙碌的生活当中,在家人应该如何深入学习佛法,提升智慧呢?
堪布:在家人可以先学《入菩萨行论》。在藏地,这部论典无人不晓,汉地的修行人也对这部论典很熟悉,不知道美国这边是不是也如此。
此外,全知麦彭仁波切说:“由此精进与稳重,信心聚一了因明。”要想对佛法生起定解,就要学习因明,如《释量论》。在《入菩萨行论》的基础上,再学习因明,乃至中观、密法等,效果会非常好。
问:汉地的人们是否也有机会系统学习五部大论?
堪布:在喇荣五明佛学院,就有用汉语传讲的五部大论课程(戒律、因明、俱舍、中观、般若),汉族的学僧被分成很多班级,男众班级由汉族堪布负责,女众班级由汉族堪姆负责,有些班级甚至由两三位堪布或堪姆一起负责。
不但是五部大论,包括密续,喇荣也有用汉语传授的堪布和堪姆。
同时,在汉地很多城市中,我们也为在家居士开设了五部大论,甚至密续的课程。
问:美国的佛教徒通常只强调冥想和正念的修持,很少全面关注整个教法体系,在您看来,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?
堪布:这个时代,不管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,都忙得不可开交,但很少有人忙于有意义的事情,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在无意义的琐事中度过了。比如,很多人喜欢玩手机,或者沉迷于影视剧,很少有人能完整地看一本书。其实世界上有很多有价值的书,如果一生能阅读上百本,人生会非常有意义,但他们经常以没有时间为借口,在我看来,他们可能忙着睡懒觉、散乱而没时间。
在这样忙碌的生活中,人们的压力、烦恼也会越来越大,而修持寂止可以让内心住于平静、专注一缘,暂时压制住这些烦恼。但如果没有胜观智慧的摄持,很难获得更高的成就,更不可能获得圆满正等觉的究竟果位。
不管怎么说,修寂止能为我们带来暂时的平静,产生一些轻安的觉受,让身体健康,内心安乐,这对于高压状态下的人非常好。人们能寻求心灵的宁静,有精神上的追求,也是非常有价值的。
问:在小乘佛教、日本佛教以及汉传佛教当中,为什么那么多汉族人选择藏传佛教?藏传佛教在哪些方面最吸引汉族人?
堪布:藏地的寺院就像大学一样,有很好的闻思修传统,可以满足很多人学习佛法的需要。此外,藏传佛教有一种现代人所谓的“能量”,用佛教的语言来讲就是“加持”,这种加持是通过修行让自心发生改变,获得前所未有的利益。
去年有个美国人跟我说:“藏地可能是受到了佛法的加持,因为从藏地来的上师们,不管能力大小,都会力所能及地通过讲法、诵咒来利益他人。”当然,现在也有一些假上师,但这是个人的问题,不是佛教本身的问题。在藏地,如果是真正具足法相的上师,唯一的事业就是精进地利益众生。
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,藏传佛教中涵盖了显宗、密宗的教义,内容非常全面,因此,不论是南传佛教、日本佛教还是汉传佛教,其精髓都可以在藏传佛教中找到。而且,藏传佛教中还有印度不共的玛哈瑜伽、阿努瑜伽等甚深密法。所以,很多人都喜欢修学藏传佛教,而且不像赶时髦一样只有三分钟热度,因为与真理相符,就容易长久住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