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场
美国弗吉尼亚大学
University of Virginia
美国·夏洛茨维尔
2014 / 11 / 17
汉地的当代藏传佛教
contemporary tibetan BUDDHISM in china
主持人:
索达吉堪布来自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——喇荣五明佛学院,那里或许也是藏地历史上最大的佛学院。自1987年至今,堪布一直致力于给汉族人传讲佛法,在这些汉族人中,既有虔诚的佛教徒,也有非佛教徒。经过多年的交流,堪布已然成为汉地最具影响力的藏传佛教上师。在今天这场演讲中,堪布将和我们分享他在过去三十多年里,引导汉族人闻思修佛法的宝贵经验。
我在美国长大,但曾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,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,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强国,美国和中国在文化潮流上有着诸多差异,但同时也有许多共通之处。当我开始接触对藏传佛教感兴趣的汉族人时,我马上就会想起那些对藏传佛教感兴趣的美国人。目前弗吉尼亚大学和美国其他大学对佛教、印度教、基督教等内容非常感兴趣,并且十分关注如何将这些宗教教义运用于教育、医疗、保健、企业培训等社会生活中,而事实上,中国的情况也很类似。
下面,请大家和我一起欢迎索达吉堪布——
感谢弗吉尼亚大学的老师、同学们一直秉持开放、自由、平等的理念,致力于人类传统文化,尤其藏传佛教以及藏文化的保护与弘扬。昨天刚到弗吉尼亚大学,我就和一些研究西藏文化的老师、同学做了一场交流,紧接着又与其他领域的学者们进行了一场问答,之后在老师们的陪同下参观了学校里的一些建筑,比如以藏文化为主的图书馆等,整个过程都特别让人高兴。
弗吉尼亚大学的教授们希望我能结合自己的经历,简单介绍一下藏传佛教在汉地的发展情况。其实,这个话题在美国其他高校中也应邀讲过几次,但大家依然兴趣不减,可见,很多人都想了解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汉族人学习藏传佛教。
任何众生都可以享用佛法
从佛法的角度讲,上师的安排都有密意,因此,自从法王如意宝安排我为汉人讲法以来,我一直有信心成办这件事,并在过去的三十年里,一心一意地为汉人讲法。现如今,越来越多的汉族人开始修学、研究藏传佛教,而且大多都是年轻的知识分子。
佛法没有地域、民族、国家的界限,六道轮回中的一切有情,都有平等学修佛法的权利,诚如《华严经》中所说:“天龙夜叉鸠槃荼,乃至人与非人等,所有一切众生语,悉以诸音而说法。”可见,佛陀在传法时,会以天龙、夜叉等各种众生的语言传讲,让所有众生都有机会听闻佛法。在藏传佛教的传统中,很多上师在传法前,也会先念诵这四句偈颂,召请有意乐的众生前来闻法,然后弹指表示自己要用各种语言传法。
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始人托马斯·杰斐逊曾说:“人人生而平等,都有生命、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。”这与佛教中的理念颇为相似,任何众生都可以学修佛法,令自相续得以成熟。
法王如意宝在世时,我为法王做汉语翻译,法王圆寂之后,我一直坚持在学院讲经说法,希望用正法饶益大家,虽然这期间也遇到过一些困难,但我从来没有间断过,因为佛法能够为自他带来安乐、遣除痛苦,这也是佛法的究竟意义。
红尘相伴三十年
上个世纪80年代,我们开始向汉族人弘扬藏传佛教,由于汉地自古便有道教和儒教,而这两个宗教也有大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,所以汉族人一开始很难接受藏传佛教,更不用说次第闻思修了。此外,佛教虽然在汉地历史上也曾兴盛过,但由于近代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影响,人们失去信仰、内心空虚,因此,弘扬佛法更是难上加难。
起初,很多人都不相信有前后世,一心只为今生打算,甚至坚信“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”。实际上,很多人都误读了马克思的这句话,在他生活的年代里,鸦片在欧洲很多地方都是合法的镇静剂,但在中国,由于鸦片战争等历史原因,所以对这句话产生了误解,以至于很多汉族人不但想象不到佛教的利益,反而认为它是人生的毒品。针对大众的这种认知,我一般很少直接反驳,尽量随顺他们的观点。比如,每当有唯物论者对我说“地狱根本不存在”时,我往往只是提醒他们要用理证和智慧去分析这一问题。
当时,还有很多人认为佛法与科学相违,弘扬佛法会阻碍科学发展。但事实上,很多著名学者也都说过,佛法与科学并不相违,更不会阻碍科学发展。
此外,因为孔子说过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,于是很多儒家学者对死后的事只字不提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也会实事求是地把真相讲出来,不会完全随顺他们。因为从出世间法的角度讲,佛教的核心是出离心、菩提心以及无二慧,如果想要弘扬佛法,就必须弘扬这三点,而这三点的基础就是承认前世后世、六道轮回,否则,不可能了知轮回的本性,生起出离心而寻求解脱,更无法通达佛法最究竟的意义。
这一点对修学佛法非常重要。后来经过多年努力,现在汉地很多人,包括大学老师、知识分子,一些见解已有所改善,他们对于佛法的基础,比如暇满难得、寿命无常、因果不虚、轮回过患等道理,可以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,如理如法地精进修行。
大乘佛教的慈悲特色
在汉地,儒家思想的追随者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,对动物等众生的悲心和保护意识不是很强,但大乘佛教徒慈悲对待一切众生,尤其是汉传佛教徒,在戒杀吃素方面有非常好的传统。比如,早在1500多年前,汉地的梁武帝就规定僧众断肉茹素,因为吃肉直接危害众生的生命,从那以后,汉地出家人就开始吃素,一直到现在。
按照大乘佛法的教义,我们不应该只对人类生悲悯心,而应该对一切众生都生起悲悯,因为每个众生都希望获得安乐、远离痛苦。遗憾的是,正如寂天菩萨所说:“愚人虽求乐,毁乐如灭仇。”众生虽然都希求安乐,但由于愚昧无知,很多人就像消灭敌人一样斩断了安乐之因。
汉地有些知识分子曾跟我说,不应该让动物和人类一样听闻佛法,这不合规矩。但我觉得,弘扬佛法不能以人类为中心,而应为所有众生讲解,至于他们愿不愿学,就随缘了。佛教自古以来都是这样。
解脱成佛必须断除我执
拿汉地的佛教徒来讲,虽然无伪的菩提心不一定能完全生起,但还是有很多人在实际行动当中,缘一切有情发菩提心,并力所能及地行持六度。
汉传佛教中有很多的宗派,如禅宗、净土宗等。禅宗中有很多修行人境界相当高,依靠直接观心就可以证悟,甚至有极少数人,不用刻意修行也能明心见性。此外,净土宗中有很多修行人,一心念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发愿往生极乐世界。
不可否认,也有些佛教徒只以自我快乐为中心,希望今生幸福美满、财富增长、长寿无病,完全不关心后世的解脱。这样的发心不太合理。身为佛教徒,要想获得解脱和佛果,就一定要根除相续中的我执,否则,即使暂时获得人天安乐,也无法获得究竟的解脱。
佛教徒应依止善知识,次第闻思修
要想深入佛法核心,首先应该听闻法义,再深入思维,最后通过修行,让无我的空性智慧真正生起,从而不再流转于三界轮回,获得最究竟的解脱。这也是我一直讲经说法的原因。
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,闻、思、修缺一不可,即便是有一定修行基础的人,也不能完全没有闻思修。我二十年前来美国的时候,认识了一些非常好的修行人,这么多年来,他们一直坚持闻思修,也一直虔诚地信仰佛法。
所以,年轻人需要长期闻思修行,次第地圆满修学诸多论典,如五部大论——戒律、俱舍、因明、中观和现观,以及《密藏续》等各种密法。
藏传佛教虽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进入西方,80年代才开始在汉地弘扬,但相比之下,汉地的佛教徒更重视系统闻思修。当然,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,但我也有一定的根据。比如,喇荣五明佛学院有完整的汉语版藏传五部大论,并且从很早开始就有用汉语传法的法师,目前还有汉族的堪布、堪姆宣讲因明、中观等论典,甚至密乘的续部。
大家若想真正认识佛法,就应该把它当作一种教育,进行深层的学习与修持,否则,只是自学一两本书,是无法完全通达的。《华严经》中说:“佛法无人说,虽慧不能了。”哪怕是具足智慧的人,也很难彻底领悟佛法的甚深要义,普通人在短期内更不用说了。因此,不论学修佛法,还是从事佛教研究,都应该依止善知识,并次第学习。
生生世世的利益才真的重要
昨天有老师问我:“你对藏族人、汉族人的传法方式一样吗?”
其实藏族人从小就有佛教信仰,但除了出家人,很多人都是文盲;而汉族人不同,他们虽然佛教信仰不深,但从小就学习很多文化知识,比较有智慧。所以,在近三十年的传法中,我主要宣讲出离心、菩提心、无二慧,这一点在藏族、汉族之间没有差别。有些人要求我做财神灌顶、长寿佛灌顶,但我从来没有做过,这些灌顶也许对今生有利益,但如果从生生世世的角度来考虑,只为今生求一个灌顶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汉地很多佛教徒都非常重视闻思修,也重视出离心、菩提心和无二慧,我建议西方的佛教研究者、佛教徒们也多关心一下这些内容。东方的年轻人很容易接受好莱坞的电影、歌曲等各种流行文化,还可以与西方人展开交流;同样,藏传佛教的闻思修传统应该也可以在西方推广,这并非不可能的事情。
成为智者的窍诀
最后,我对大家有三点希望:
第一,美国人历来重视真理、正义、利他等品质,虽然美国的历史并不长,但是思想却很超前,是民主与自由的代表国家。希望美国人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这些品质,将其弘扬于全世界,就像藏族谚语所说的“上等金上再贴金”,也就是好上加好。
第二,希望大家谨慎取舍因果。我们终究会离开这个世界,如果今生能够行善断恶,那就不必担心死亡,后世也不会感受很多痛苦。诚如《教王经》中说:“国王趋入死亡时,受用亲友不随身,士夫无论至何处,业如身影紧随后。”在死亡来临时,即使是国王,眷属、财富也不会跟随,只有善业、恶业才会如影随形。
最后,希望佛教研究者们将研究与修持结合起来。从佛法的角度讲,仅是学习研究还不够,还需要和自己的修持相结合,不仅要观察外在的物质,还需要反观内心,如果没有了知心的本性,即使一生当中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,在死亡面前也会束手无策。
因此,大家不仅要通过研究了解外在的世界,更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心、认识心的本性,就如同寂天菩萨所说:“若不知此心,奥秘法中尊,求乐或避苦,无义终漂泊。”不认识心性的话,即便是学识渊博的学者,也无法离苦得乐。反而言之,如果时常内观自心,就一定会成为大智者。
祝愿大家吉祥如意!
现场互动
问:您刚才谈到了闻思修,尤其强调深入闻思,但这似乎只有出家人或者寺院常住才能做到,对于我们这些每天都需要工作的在家人,该如何闻思修呢?
堪布:喇荣五明佛学院有系统闻思修五部大论的教学体系,不但适合出家人,也很适合在家人。如今,世界各地也有很多学佛团体,针对在家人设立了闻思修的教学体系,让在家人可以在各自的城市里,利用网络次第闻思《入菩萨行论》《普贤上师言教》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《中观庄严论》《量理宝藏论》等论典。所以,在家居士也可以次第地闻思修行。
问:我们用禅修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,但弗吉尼亚大学是一所公立大学,禅修不能涉及宗教内容,如前世今生等。这种禅修能否真正帮助到学生呢?
堪布:不管是在中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还是新加坡,把佛法融入于大学的教育中,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。
我认为,大学里的老师和同学们,不应该把学修佛法只限定在学校里,毕竟学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传授世间文化技能。其实,现在有很多佛教中心,利用网络传授佛法,大家可以利用这些便利,依止具德的善知识,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闻思修,并逐渐领悟佛法。
此外,如果学校里不方便直接传授佛法,也可以换一种方式,比如以出离心、菩提心、无二慧为题,举办论文比赛,就像宗教系的学生们对某部经论、某位大德做专题研究一样,这种方式也很好。
问:如今美国有很多女性佛教修持者和导师,可能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多,但我们对这方面的历史了解得不多。请您谈一谈,女性在您的传承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
堪布:在喇荣五明佛学院,觉姆的人数要比喇嘛多。而且,我们佛学院的院长——门措空行母,就是一位女性上师,她会在重大的法会上,为包括堪布、堪姆在内的全体僧众灌顶和传法。
汉僧中也有类似的情况:汉族堪姆的人数比汉族堪布多。虽然历史上的情况有些不同,但按照现状看,女性佛教徒的数量比较多,而且在我们各地的学佛中心里,大约70%的负责人都是女性。
问:每个人生来平等,但是却又带着各自不同的业力,那每个人需要经历的痛苦是否相同?对于业力深重的人来说,痛苦是否会有不一样的意义?
堪布: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,但前世所造的业并不相同,以至于有些人在今生财富圆满、相貌庄严、具足各方面福报,也有些人不论怎样努力,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。虽然很多人都认为,努力一定有回报,但事实上,仅靠今生的勤奋还不够。
以佛教的观点看,今生的痛苦与安乐,依赖于今生的勤奋与前世的业缘,这也是佛教中所说的因缘。佛经云:“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,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”业力的作用非常大,这在《俱舍论》中有详细的叙述。
问:藏传佛教中讲的大乘发心,对今生和后世都有利益,而且能自利利他,但它是否与强调舍弃世间、一心修行的出离心相违呢?
堪布:宗喀巴大师说:“心善地道亦贤善,心恶地道亦恶劣,一切依赖于自心,故应精勤修善心。”智悲光尊者也说:“不随善恶相大小,只随善恶意差别。”发心的重要性,由此可见一斑。判断一件事情的善恶,并不根据事情的外相,而是取决于内在的发心。所以,大乘发心非常重要,虽然它无法保证我们立刻获得幸福,但无疑是获得今生来世安乐的主因。
那么,大乘发心会不会与出离心相违呢?在我看来,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出离心,以此为基础而生起大乘发心,行为也如理如法的话,二者是不相违的。像历史上的很多高僧大德和圣贤,具有无伪的出离心,同时也具足无私奉献的大乘发心,以此不仅成办了广大的利他事业,也获得了极大的自利成就。藏地就有很多这样的人,有在家人,也有出家人。
当然,如果你想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,一心专注修行,的确要舍弃世间。但作为一个普通修行人,如理行持善法,不一定要完全舍弃今生。事实上,有很多具足出离心的上师,都是以大乘发心善巧地引导众生,利益他们的今生来世,这从他们的传记当中也可以了解。
问:听说现在有大批藏区牧民迁到城市居住,让孩子学习汉语,结果藏语开始衰退,甚至出现了藏人不懂藏文的现象。您对此有什么看法?您对若干年后的藏语与藏文化,又有什么样的希望?
堪布:很难说将来藏语和藏文化会变成什么样。现在东西方都在推广英语和汉语,除此之外的很多语言、文字都在流失。无论如何,保存这些正在流失的语言是我们的责任。但同时,懂得其他语言也很好,否则,像我这样不会说英语的人,有时候真的不好意思出国。所以,懂得其他语言非常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,不能忘记自己的母语。
我昨天遇到很多会说藏语的西方人,这让我十分惊喜。弗吉尼亚大学以及很多其他美国高校的学者们,藏语和藏文都学得非常好,这值得我们深思。而作为藏族人,只懂简单的藏语和藏文是不够的,还应该熟练到一定的程度。
问:禅修在藏族人的生活中起到很大作用,在西方也非常受欢迎,虽然我个人也很想学习禅修,但对此还不是非常了解。我前几天看到一幅唐卡,上面画了大象等动物,表示禅修中调伏自心的九种方法,希望堪布对这九种方法作一个介绍。
堪布:你所提到的唐卡称为“调象图”,它以大象、驯象师、猴子等比喻,形象地表示了次第调心的九个阶段:内住、续住、安住、近住、调顺、寂静、最极寂静、专注一趣、等持。
这幅图所表达的意思是:在没有经过任何训练时,我们的心就像狂象一样,一刹那也不能安住;而经过一些训练之后,如狂象一般的心可以逐渐安住。在驯服狂象的过程中,狂象逐渐从黑色变成白色,最终,驯象师骑上大象,表示心已被调伏。这时,我们的心可以像须弥山王一般安住,如如不动,任运自如,行住坐卧之中都非常自在,这就是真正的寂止。
修持寂止,可以让身心放松下来。在这个过程中,毗卢七法的坐式非常重要。冈波巴尊者曾问米拉日巴尊者:“为什么我无法入定?”尊者说:“因为你的身体没有如理安住。”
现在有些年轻人认为,禅修时身体不需要什么姿势,躺着也可以。但事实上,佛陀就是以毗卢七法的坐姿而示现成佛的。佛教中还说:“身直则脉直,脉直则心直。”所以,毗卢七法的坐姿非常重要。
问:禅修在国外非常受欢迎,请问堪布是否有弘扬藏传佛教禅修的计划?
堪布:我问过美国的一些大学老师:“你们在禅修课里,是如何教大家坐禅的?”他们说:“就这么坐着,什么都不想。”这是泰国的正念禅修,只需要观察心的生灭变化,让烦躁的内心得到暂时的平静。其实,藏传佛教中还有很多甚深的禅修窍诀,你们在美国可以试一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