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.11.17.索达吉堪布对话吉姆·塔克博士【​灵魂的前世今生】

灵魂的前世今生

The Past and Present of the Soul

索达吉堪布 & 吉姆·塔克博士


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 2014/11/17

1.寻找前世之旅

索达吉堪布:

很感谢您今天抽出时间来接待我们。知道您的时间宝贵,所以我不想占用太多。之前听说过您和伊恩·史蒂文森博士的研究,令人着迷和欣喜。您写过很多书,我也拜读过其中一些,我认为这些书很引人入胜。

一直期待能够拜访您。现在我来到了弗吉尼亚州,想听一听您的研究是如何进行的。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很荣幸见到您。您可能知道,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超过五十年了。大多数时候,伊恩·史蒂文森在研究亚洲的案例,有合作伙伴帮助他寻找年幼的孩子讲述前世的经历。

近几年,我更关注mguo的个案。在互联网的帮助下,现在越来越多的mguo家庭联系了我们。每个案例都各不相同。但我们尝试要做到的是,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孩子们与前世相关的言谈和行为举止。

除了对前世记忆的谈论,经常还有看起来与前世相通的行为。如果前世死于暴力,或者在某种非自然死亡的个案里,超过35%的孩子表现出患有恐惧症或者陷入极度的恐惧。

我们尝试研究这类行为表现,同时将孩子们对于前世记忆的叙述一同记录存档。在可能的情况下,我们试着去验证那些记忆是否与某一个特定的亡者匹配。

很多案例,尤其是亚洲的案例,现世的家庭已经找到了前世的家庭,或者某个亡者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会与前世的家庭见面,逐条核实小孩对于前世的记忆,以此来看这些描述与“前世之人”的重合度。

最棒的案例是,前世的人还没有被记录在案,我们记录了孩子关于前世的所有描述和行为表现,然后去寻找前世所对应的人。有时候,我们发现孩子关于前世的描述与这个前世之人相当一致,令人吃惊。

2.理性地接受前世

索达吉堪布:

我之前看过您的书,并在我的好几本书里引用过相关案例。您前后两本关于孩童前世记忆的书都十分畅销。作为藏族人,我们从小就在佛教家庭里长大,对于前世今生,大家没有任何怀疑。

我所接触的汉地人特别多,他们当中有些人有信仰,也相信前世今生;有些人则没有信仰。

我认为,像你们这样的研究方式,对当下来说非常重要。如果一个人完全不相信前世今生,您觉得最有说服力的是什么?从个人角度来讲,您在从事这个研究工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?您自己对前世今生是什么样的感觉?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我们的研究,对于那些有一定开放性的人是有影响的。您知道,很多怀疑者甚至完全不会花时间去阅读我们的研究成果。但如果他们读了,他们也会接受这些。如果他们内心有一定的开放性,就会对这些事情有一定的接受能力,同时对自身也会产生很大影响。

一直以来,不断有人告诉我,这份研究给他们带来的影响。上个星期我遇见了一位女士,她告诉我,她的世界观因此而改变。我认为世界各地包括mguo在内的很多人,都希望我们不仅仅只是有一个身体,还有心识可以延续生命。

以前是宗教为人们服务,起到这样的作用。对于当今时代的很多mguo人来说,宗教信仰并不能满足他们。所以除了宗教信仰以外,应该有一种理性的存在,一种有根有据的存在,让他们去认识、了解这样的现象。

索达吉堪布:

我想问一下。据您所了解的情况,在这么长的时间里,伊恩·史蒂文森博士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他的研究工作?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现在跟以前是一样的。伊恩是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,他不想把研究变得很哲学化。他并不想要说服别人,只是想把这种现象记录下来。初衷只是想让大家去认识到这么一种现象,引起一些注意,并对此进行一些思考。

伊恩并没有声称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发现或什么,只是说我提供给你们这样一个现象、这样一些数据,你们去看就可以了。他非常谨慎,从来不用“证明”这个词。

索达吉堪布:

我也注意到你们的书里,讲到很多这种现象,有各种情况,并没有刻意要去证实什么。我也不要求一定要证实什么,但你们所说的一些真实现象,是可以告诉别人的。因为你们所了解到的情况,是一种事实,而且整个研究过程也非常科学。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有些人好像一点都不怀疑地去说一个事情,或者认识一个事情,那不是我们的风格。

3.大脑死亡后,什么在延续

现场提问:

在研究的时候,您是否发现过有人前世是其他物种,比如狗啊、植物啊,或其他动物?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没有发现有人前世是七星瓢虫,开个玩笑。

这种案例非常非常少。比如说,上一世是一条蛇,当它转世变成一个人,大脑还能够有前世的记忆。与人转世成人相比,这个概率极低。可能的原因是大脑的结构改变了,记忆无法延续。

能想起前世的孩子们,平均年龄是三十五个月。一般来说,到他们六七岁的时候,就回忆不起来前世了。

索达吉堪布:

这在科学上有没有什么说法呢?为什么到了六七岁就回忆不起来?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因为在那个年龄段,大脑的变化很大。即使是自己的童年记忆,很多人到了六七岁之后也会忘记。所以我认为,在那个年龄忘记了前世也是很有道理的。当然,如果他们经常讲到前世,这种记忆就会延续得更久一些。

索达吉堪布:

在您的研究中,人前世的身体和大脑都没有了,那么延续到后世的是不是心识呢?或者你们是怎么认为的?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看起来是这样的。有一种不间断的序列性的意识,或者心识。我是这么理解的,没有超出这个范围。我觉得大脑死掉以后,肯定有一个不是物质的东西在延续。

索达吉堪布:

关于前世今生,史蒂文森博士是不是也持这个观点。前世和今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?他的书里没有讲得很清楚。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史蒂文森自己造了一个词,“Cycle Form”,即一个可以把记忆从前一世带到后一世的载体。跟灵魂类似,但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灵魂。

我现在也不是很确定,到底是有一个真正有实体的所谓载体,还是一种意识或心识延续到了下一世?

4.转世的各种情况

现场提问:

基于现有已经完成的大量人种学研究,您能大概估算出转生的间隔时间吗?比如说最短间隔、最长间隔、平均间隔时间分别是多久?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有些从死了到投生,需要四到五年;有些间隔比较短,只要十六个月。也就是说,有一些人转生的时间很短,另一些人需要的时间更长,还有些强有力的实例是五十年。

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些案例只需要很短时间,有些则需要那么长时间。

现场提问:

有没有一些人不仅仅记得前世,还记得中阴阶段?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20%的小孩可以记起中阴阶段。我觉得可能和他们的宗教文化背景有关系。

有些mguo的孩子会说他们在一个地方等着投生。在中阴阶段,他们会描述一些痛苦,比如感到很孤独,很饥饿,或者被人带着去下一世。

另外想指出一点,这些描述只是他们的记忆,不一定能代表真正的过程。如果相隔了很长时间,这种记忆也不可能很清晰。一般来说,相隔时间短,记忆会比较清晰。

这些有着前世记忆的案例里,有70%的人都是非自然死亡。很大可能就是因为他们转世间隔很短,同时记忆没有被损害,非常完整。

现场提问:

有些人并非对研究不以为然,而是真正带着批判性并涉及研究细节,他们都提出了怎样的质疑?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其实大多数时候没有案例是完美的,就像医学方面的研究也不存在完美。

以前有一些常见的批判,比如,这样的案例只在普遍信仰转世轮回的文化区域存在。现在我们知道这不是原因。大多数案例中,孩子的家人会去找到前一世的那个人。所以说,孩子都能非常清晰地记忆前世的相关内容。当然我们也记录了一些案例,前一世的人没有被找到。

最著名的一个mguo案例是,二战时,一个飞行员在太平洋战死,他转世成为一个男孩,记得前世的很多细节,完全对得上。还有一个视频采访也是类似的情况,在前世的人被找到之前,这个采访如实记录了与前世的人相关的细节。

之前伊恩·史蒂文森去采访的时候会用一些翻译人员,这些翻译人员相信轮回。质疑者会认为这些翻译会使用符合轮回的说法。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公正的批评,翻译们的诚信没有问题。

索达吉堪布:

您接触的案例多不多?是不是特意去很多国家专门寻找这类案例?还是比较随意,遇到就遇到了。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开始的时候,我要去亚洲很多国家,但我最终还是决定专注于研究mguo的案例。伊文·史蒂文森有两千个案例的记录。如果这两千个案例都没让大家真正关注起来并加以重视的话,那即使有更多的案例也无济于事。

在mguo,通过互联网,有类似情况的家庭可以找到我们,比我们寻找他们要容易很多。

现场提问:

一个人死了之后,多个孩子声称是这个人的转世,有没有符合这种情况的案例?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有这样的案例,尤其是在印第安人部落和mguo西北地区。社区里受尊敬的老人去世后,会出现这样的情况。接下来要对孩子们进行前世性格的测试。

从我们的角度来看,往往证据稀少,可信度不高,或许仅仅是小孩的父母梦到去世的人再度回来之类的。

一个人转世变成多个人的情况肯定是有的,但不是很多。可能因为一个小孩子能记得前世已经很不寻常了,两个人记得是同一个人的前世,这种就更难了。

现场提问:

我认为对于这类现象的一个解释是:意识流的延续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,某些人亡故时——类似在暴力中非自然死亡,他们的记忆通过某种媒介被延续下来了。如果这个模型成立,我会假设在这个影响下,多人继承同一个人的前世记忆的情况会更普遍一些。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是的,很多人给我写信,提出了空间记忆之类的解释理论。多数孩子确实在地理位置上,距离他们前世的那个人是相当近的。

但在我们最强有力的案例中,与地理距离相关的联系一点都没有。比如二战飞行员的案例。之前在太平洋去世的飞行员来自费城,转生的小孩来自路易斯安那州,隔得很远,一个在北边,一个在南边,看起来不可能有提前安排。

索达吉堪布:

你们有很多二战时期的案例,为什么那个时期的案例那么多?

前一段时间,我在加拿大,也听说有一个小孩,他在6岁之前能想起自己是二战时期的缅甸人。从二战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了,为什么他们的记忆能延续下来,有没有研究过?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伊恩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做这个研究,那时距离二战的时间还不是很久。而且等伊恩开始采访的时候,那些人年纪都比较大了。

我们偶然还会听到有转世记忆的孩子说,自己前世是犹太人大屠杀的受害者。但这种案例不是很多。

5.轮回的运作方式

索达吉堪布:

您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?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从您的信仰来说,这样的前世记忆可能与轮回有关系,那么具体是怎样运作的呢?

索达吉堪布:

前后世的问题,我觉得跟信仰没关系,但明白这个道理很有必要。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,有那么多案例证明,生命并不仅仅是由我们的大脑决定的,没有大脑却活着的人也非常多;生命也不是由身体决定的,因为即使完全失去了身体,相同的记忆还是会出现。

在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中,人死之后,他的心识,也就是你刚才说的载体,我们称之为阿赖耶识,它仍会延续流转。这个过程在佛教经论中说得非常清楚,理解起来也不是特别困难。

因此,我觉得这个问题与信仰无关。不管你有没有信仰,都会有前世后世,只不过现在很多人不了解而已。

我前段时间在加拿大的约克大学讲过前世后世。我当时说,虽然现在的主流思想不承认前世后世,就像几百年前人们普遍不承认“日心说”一样,但不承认并不能代表这不是真相。

如果不承认前世后世,也没有任何信仰,那面对全世界这么多真实案例,又该如何解释呢?科学也无法做出合理的阐述。所以我认为,大家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。

6.通过科学来证明轮回还需要很久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如果主流的科学体系能更加重视这个现象,并加以研究,那么这个设定一旦被接受,有可能对很多科学领域产生影响。

现在的科学基本上还是认为物质决定一切,不相信物质以外的存在。或者说这种唯物主义依然还是现在的主流思想。

这样的话,我们现在的这些研究案例根本没有多大用处,无法和现在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相匹配。但如果科学或者物理学能够开始认识到意识的作用,特别是物理学家们,能够承认意识与身体可以完全分开,科学领域就可以有很大的改变。

索达吉堪布:

我认为,物理学现在还没有这个能力,因为它的研究重点还是物质。与你们研究稍微接近一点的,可能是生物学。

现在的科学确实很难对意识现象做出解释。生物学也好,心理学也好,从整个科学史来看,进展非常缓慢。所以想通过科学来证明轮回,可能要等很多年。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我也希望生物学领域能够做出比较大的贡献,但是很多生物学家也是唯物主义者,或者寄希望于量子力学能够做出贡献。也许要等到我们下一世,才能看到情况的改善。

索达吉堪布:

有本书叫《生物中心主义》,作者是罗伯特·兰札博士。这本书最近在mguo比较火。

他认为有五种理由可以证明我们这个世界是由心所造的。其中有一句话说:“世界一切的构造都是出于心。”所以他从生物学的角度,也可以间接地论证这个观点。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研究。这位生物学家提出的很多观点,从根本上看还是量子力学方面的理论。可能需要多个学科共同努力,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。

索达吉堪布:

对,很好。你们的研究很有意义。现在你们有多少研究人员和项目?未来有什么发展计划?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我们是一个比较小的组,共有七个人,涉及不同的研究方面。我的工作主要专注在前世的记忆,有一些人在研究濒死体验,还有一些类似现象的研究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研究主题。

主要计划就是,继续这样做下去。通过现在所积累的案例,我个人确实很想对心识方面做更多的研究和了解。

索达吉堪布:

心识方面的知识,如果你有兴趣的话,佛教可能是最适合的。

以我多年来对佛教的研究,和心识有关的许多问题,在佛教里揭示得比较清楚,很容易解开疑惑。比如说,我们的身体只是一个外缘,它虽然对今生起一些作用,但它最主要的根本因,实际上是心识。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我赞同。

索达吉堪布:

您在书里提到,在研究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人有前后世,很是惊讶。

当您发现案例里的受访者能够回忆前世,或是这个案例印证了前世的存在,您作为科学工作者,具体是什么样的感受?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不太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。特别是在mguo,作为一个很平凡的人,见到的很多现象,确实并不像我所期望的那样。也许,可能,我们都有一种无明和无知。

您有没有在附近逛逛,看一看这个城市?

索达吉堪布:

看了。昨天去了学校,看了很多建筑,非常美丽。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就是天气不太好,特别是今天的天气。

索达吉堪布:

很好,非常好。这里的山,还有那个弯弯曲曲的围墙,都很好。

昨天与西然炯教授一起看到了很多建筑,风格像我们藏地,我觉得很有意思。最关键的是,这些建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,很让人惊讶。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我也觉得这里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。

现场提问:

当我在大学读研的时候,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伊恩的所有著作。我还记得读那些书的时候,我才23岁。

后来我去了喇荣,与其中一位大德见面,当他听到我来自弗吉尼亚州,送给我一本伊恩·史蒂文森的中文版图书。现在又听到了堪布在这里说话,我很激动。

这个世界真的很小啊,大家又聚到了一起。

索达吉堪布:

非常感谢!

吉姆·塔克博士:

不,是我感谢您!这是我的荣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