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持人:
各位老师、同学,大家早上好!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在清迈大学。今天是美丽的一天,但就在昨晚,土耳其却发生了流血冲突,这些动荡的消息凸显了世界和平的重要。在这里,请大家一起为土耳其祈祷,愿土耳其的民众平安。
接下来我们开始今天的活动。首先,有请清迈大学人文学院的阿姜帕罗德先生致辞——
阿姜帕罗德:
大家早上好!我代表清迈大学、清迈大学人文学院以及此次活动的所有组织者,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活动!此次,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索达吉堪布来到清迈大学,并为我们演讲“感谢我的世界”。下面,请大家与我共同邀请堪布上台——
非常感谢清迈大学的师生为我们创造这样的交流机会。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主题是“感谢我的世界”,这其中包含了“我”“世界”还有“感谢”三个部分。
我们被“世界”包围着
“我”的部分显而易见,在这里就不多做赘述。那“世界”指什么呢?“世界”在古印度梵文当中叫“罗噶”,在藏语中叫“结定”,指的是我们所依靠、依存的环境。在佛教中,“世界”分为“有情世界”和“器世界”两部分,它并不单单指人类或动物,也不单单是外在环境,而是同时包括了生物和环境两部分。
世界的范围既可以很大,也可以很小。大到什么程度呢?大到包含整个地球、银河系,乃至整个宇宙。那它又可以小到什么程度呢?小到仅仅包含我们自己的心。所以,“世界”可以是地球,也可以是我们所属的国家、民族、城市,甚至是我们的房子、床榻,最终可以缩小为我们的内心。
在今天的交流中,我们暂时将“世界”分为“大世界”“小世界”和“内心世界”三个层次来讨论。
那我们要感谢什么呢?我们要感谢地球以及形形色色的生命,也要感谢家人、亲朋好友,甚至怨敌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还要感谢自己的内心,因为健康地活着与内心的坚强密不可分。
感谢地球的无私馈赠
我们应该感谢地球,因为它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空间,还提供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种种资源。例如,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就为我们提供了新鲜的氧气以及各种粮食。科学家们经过漫长的探索,目前还没有在宇宙中发现类似地球这样的星球,即使有些星球上有水存在的痕迹,但环境十分恶劣,氧气更远远达不到地球上的标准,根本不适宜人类居住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《星际穿越》(Interstellar)。在这部科幻电影中,地球上的资源极度匮乏,无法再继续维持人类生存的需要。因此,人类不得不探索宇宙,寻找其他适合生存的星球。在经历过种种的困难与挑战之后,人们发现,宇宙中很难再找到像地球这样适合居住的家园。
虽然地球正经历环境污染、人口过剩、物种加速灭绝等重重危机,但它仍然为我们提供着丰富的资源,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着种种方便。比如,我们每天都能吃到各种好吃的水果。泰国的牛油果、榴莲很有名,我十多年前来这里的时候就尝试过吃榴莲,但实在不习惯它的味道。我当时还把对榴莲的印象写在了《泰国游记》里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还是不太喜欢榴莲,但我发现莲雾果非常好吃。此外,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有严重的空气污染,但我们还是有机会呼吸到清新的空气,这在其他星球上非常难得。不论是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还是呼吸的空气,都是地球的馈赠,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恩它,更没有理由不爱护、不保护它。
小世界就在我们身边
对出家人来讲,寺院、禅房是我们的小世界;对在家人来讲,小世界则是各自的家庭和社交圈,而父母、兄弟姐妹、同事、朋友就是这个小世界的成员。更重要的是,那些和你关系不好的人、竞争对手,甚至怨敌,也都属于这个世界。
现在有很多人无法面对感情挫折,认为离婚或分手无异于世界末日,更有甚者因此而自杀。他们之所以反应如此激烈,就是因为他们将家庭过分执著为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,一旦这个世界毁灭了,自己活着也就没有任何意义。我今早看到清迈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美丽的湖泊,故意问工作人员:“这里应该没发生过什么悲剧吧?”(众笑)
感谢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
在小世界里,父母对我们的恩德非常大,我们应该感谢他们。美国的首任总统乔治·华盛顿(George Washington, 1732-1799)曾说:“我的母亲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。我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我的母亲。我一生中所有的成就都归功于我从她那儿得到的德、智、体的教育。”不仅是华盛顿,我相信每个人都从父母那里蒙受了很大的恩德。有些人可能会说,自己从小就和父母关系不好,他们谈不上对自己有恩,自己也谈不上感激他们。事实上,即使你同父母的关系不好,但他们毕竟没有让你在小时候自生自灭,这本身就是一种恩德。另外,你至少还在母亲的身体里待了九个月,给她添了不少痛苦和麻烦,这也值得你感恩。
众所周知,每年的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,但在2012年,联合国宣布每年的6月1日也是“国际父母节”,旨在感谢父母为子女的无私奉献。所以,今后的“六一”不仅仅要为儿童们过节日,同时也要为父母们庆祝一下,因为每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,都离不开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。
感谢老师兢兢业业的教导
除了父母以外,我们还应该感恩老师。我以前写过一首关于老师的歌,很多人都非常喜欢。歌词中有这样一句:父母给了我一时的身躯,上师给了我永恒的智慧真谛。我们智慧的成长完全依赖老师,否则大家不会在这么美丽的大学读书,更不会在今天的交流活动中相聚。从我自身来讲,我非常感谢教授我佛法和世间知识的老师们。
老师从备课到教课,每天辛辛苦苦地为我们传授知识,如果学生丝毫不知感恩的话,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,都会让人很寒心。社会上的培训班,每小时的收费都很昂贵,但老师们拿着不高的工资,苦口婆心、含辛茹苦地给我们上了多长时间的课?我们可以算一算这笔账。所以,无论是从良心出发,还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,老师都值得我们感恩。
感谢“冤家”带给我们反思
从佛教的角度来看,我们不仅要感谢父母、老师等明显对我们有恩的人,还要感谢那些跟我们关系不好的人,甚至感恩我们的冤家对头。有人可能会有疑问:“感谢父母、老师是理所应当的,但为什么还要感谢冤家对头?难道不应该把握机会,报复他们吗?”这是社会上常见的观念,但不见得是最好的观念。为什么呢?我们做事情的过程中,如果有人能提出批评、指正,表面上看似是一种违缘,但却能对我们的工作产生很大帮助。
以我自己为例,和别人的赞叹比较起来,我反而能从批评中学到更多。我特别感谢那些对我提出批评的人,因为有了他们的智慧和监督,我才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,进而才可以改正。很多时候,我们的的确确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,别人只不过是指出来而已,这不见得是件坏事。
对修行人而言,这些违缘往往是修行的好机会。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马子云,在地方上担任治安官。有一次他负责督运租粮入京,但是途中船队沉溺,粮食全部都沉入水中。他因此被关入牢中长达五年。但马子云在监狱里面并没有自怨自艾,而是利用时间,精进念佛。临终时,他的修行境界非常高。
人生的旅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,途中难免会遇到挫折,尤其是当我们稍微有些财富、名声时,别有用心的人就可能对我们制造违缘,但这恰恰也是我们转违缘为道用的好时机。这在佛教里面叫修安忍,而且是怀抱一颗感恩心来修安忍,因为如果没有违缘作为对境,我们的修行不一定会进步。
藏传佛教里有一位非常伟大的成就者叫米拉日巴。他就是因为受到了亲戚朋友的加害才开始精进修行,最终获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。还有一位达波瓦尊者(即冈波巴尊者),他是因为遭遇妻子离世,从而对世间产生厌离心,出家修行,最终获得了成就。由此可见,修行有时需要依靠违缘。
从佛教修行的角度来讲,不管是什么人,对我们有恩也好,无恩也罢,我们都要怀着感恩心来对待,希望他们获得安乐,否则,我们就徒有一个佛教修行人的虚名。我认识一位居士,她曾经说自己的菩提心修得特别好,但她又说,每次看到她前夫的时候都很想掐死他。(众笑)从这一点来看,她的菩提心恐怕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。我觉得她应该感谢自己的前夫,让她认识到了自己修行中的缺陷,毕竟,修行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难。
做好迎接违缘的准备
人生中的一些违缘,比如生病、侮辱、陷害,哪怕是邪魔的干扰等等,都可以拿来检验我们的修行,甚至可以转为增上修行的机会。当然,对一般人来讲,违缘恐怕很难转为道用。
事实上,真正闻思修佛法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:这个世界是“阴阳对称”的,也就是说,顺缘往往伴随着违缘,一味地期待幸福美满就偏离了这个规律。事实上,恰恰是因为生活中有不幸和痛苦,我们才会感受到幸福和快乐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不幸和痛苦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。因此,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时时心怀感恩。
不要做忘恩负义的人
在现在的社会里,有很多人都不知感恩。我读到过一条新闻:一位母亲辛辛苦苦地赚钱,供孩子在日本读书。但后来因为学费的问题,母子在机场发生了口角,孩子竟然当场刺了母亲九刀。《佛说父母恩难报经》专门教育我们要知恩图报,不知报恩是忘恩负义的行为。
想成功?多感恩
感恩的功德非常大。懂得感恩的人心中会充满快乐、身体会健康长寿,事业上也更容易获得成功。有一位日本心理学家发现,习惯说“你辛苦”的人,更有可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;相反,习惯说“我辛苦”的人,事业上则比较难有起色。所以,我们可以从一个人是否更习惯感恩他人,看出他事业上是否更有可能成功。我们佛学院里有一些工作人员就习惯说:“哎哟,我好累、好辛苦啊……”但我发现泰国的法师们就很喜欢讲:“您辛苦了……”这说明泰国的法师更有可能成功。在成功者的眼里,都是别人在辛苦付出,自己在团队中比较轻松,但在失败者的眼里,往往自己才是最辛苦的那个人。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对比。
哈佛大学曾针对一群学生进行跟踪调查。这些学生被分成四组,并且被要求每天记录四五条当天发生的事。第一组被要求用感恩的心态来记录;第二组被要求记录与别人不愉快的经历或者别人的过失;第三组被要求记录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地方;第四组被要求记录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琐事。过了一段时间,研究人员发现,第一组同学不论是在血液循环、免疫功能还是他们的个人心情等方面,都与其他三组形成了明显的对比。也就是说,经常称赞别人的功德、感恩他人,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。所以,从健康的角度来讲,不论是在讲话、写文章还是做事情的过程中,赞叹、感恩他人都对自己非常有益。
所以,真正希求快乐、解脱的人,不管是为了众生还是自己,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,经常赞叹别人的功德、优点,同时身体力行地做一些感动别人的事。这样一来,不论你身在何处,哪怕是在压抑的监狱或杳无人烟的沙漠,你所看到的,仍会是光明和喜悦。
心净则国土净
最后讲一下我们的内心世界。其实,外在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。如果内心世界清净纯洁,我们自然会生活得快乐、幸福;倘若内心充满染污,时常处于贪、嗔、痴的状态,那自己肯定也会过得极其痛苦。这一点在很多经典中都有提到。比如,《维摩诘经》中讲:“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”《增一阿含经》中也提道:“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的心清净,那整个世界都很美好。
在历史上的一些特殊年代里,藏地的很多高僧大德被关进了监狱,但他们根本不觉得生活在监狱中是一件痛苦的事。由此可见,心清净的人,不管在哪里都非常自在和洒脱,倘若心不清净,即便身处五星级宾馆或奢华的高档轿车里,也还是会眼泪汪汪。
我很喜欢《名利场》(Vanity Fair)的作者——英国作家萨克雷(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, 1811-1863)的一句话:“生活是一面镜子,你笑,它也笑;你哭,它也哭。”我这样理解这句话:当我们的内心充满快乐时,整个世界都会赏心悦目;但如果我们的内心充满悲伤,整个世界也会变得愁云惨淡。所以,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清净的心态来看待世界、感恩世界。
现场互动
问:佛陀教导我们要对所有众生慈悲,但有时候,别人可能利用我们的善良来伤害我们,甚至威胁到我们的生命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应该怎么办呢?
堪布:一般来讲,佛教徒应该以“沙门四法”作为标准,也就是“别人打我,我不还手;别人骂我,我不还口;别人恨我,我不恨他;别人说我的过失,我不说他的过失。”这是修行人应遵守的四种法,但这也只能保证自己不伤害他人而已。
如果从菩提心的角度来讲,要求就更高一些。就像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,遇到了即将饿死的老虎,于是布施自己的身肉,用生命来利益它。去年我们参观清迈双龙寺的时候,也见到了描述佛陀“舍身饲虎”的壁画。佛陀的这个事迹,在藏传、汉传和南传佛教中都广为流传。
总体而言,每个佛教徒的修行层次都不相同。如果层次还比较初级,当别人伤害我们时,能做到不伤害对方就可以,如果修行的层次比较高,那么就尽量慈悲地帮助对方。
问:我是摩诃朱拉隆功大学的学生。我很好奇,如果您去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,您会怎样教当地人拥有快乐?
堪布:我首先会跟他们说“萨瓦迪卡”,然后邀请他们去喝茶、喝咖啡、吃巧克力。(众笑)
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,大家有很多共同的快乐,既然语言不通,那我就和他们一起享受这些快乐。
问:有些人习惯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,但他们很少意识到,其实愤怒源于自身,应该向内寻求解决的办法。那当我们看到发脾气的人时,应该主动上前去帮助他,还是置之不理呢?
堪布: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。有位老师打了一通很不愉快的电话,导致自己特别不开心,甚至在教室门口就哭了起来。后来,她把这股怨气发泄在学生们身上,四十多名学生,每个都被狠狠地批了一顿。
很多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都觉得事不关己,不愿多管闲事,但一个有利他心的人应该想办法上前制止,劝他不要对别人发泄情绪,以免伤害别人。自己受到了伤害,又将伤害强加给无辜的人,是不道德的。
此外,我还建议大家尽可能对正在承受痛苦的人提供帮助。当一个人春风得意时,总会有人来主动示好,提供种种方便,而当他失落、消沉时,才是他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。我们要看得到需要帮助的人。
问:美国有一位修蓝博士,他在治疗精神病人时只用四句话:对不起、我爱你、请原谅、谢谢你。请问,您对这四句话是怎么样看的?
堪布:前几年的一本畅销书提到了这四句话,很多西方人都喜欢,我在微博上也引用过。从佛教角度来看,这几句话的含义比较好理解,因为佛教也提倡这样的态度。从世间的理念来看,这几句话也非常适合现在的社会。
首先,我们应该为自己所做过的错事说声“对不起”,并请求他人的原谅。我们还应该对身边的亲朋好友、自然界中的动物以及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说一句“我爱你”,表达对他们的感谢,尤其是感谢这个世界,这也和我们今天的主题相呼应。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说就是:“‘对不起’,和你有过一些误会,‘请原谅’。实际上‘我爱你’,也很感恩你所付出的一切,‘谢谢你’!”
我也很感谢大家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场交流。对很多人来讲,这可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。通过今天的活动,来自世界各地、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互相认识,成为朋友,这不管对修行人还是对世间人来讲,都是很好的事情,更是一次宝贵的收获。“对不起、请原谅、我爱你、感谢你。”都是很吉祥的词,希望大家都能经常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