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08.01第七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禅修【唤醒本初的宁静】

唤醒本初的宁静

禅修开示

Awaken Your Inner Peace Meditation Instruction

2017年8月1日


主持人:

尊敬的各位嘉宾、宗教代表们、专家学者们、同学们:


大家早上好!欢迎大家!


我是本场的中文主持朴焕贞,旁边这位是我的搭档石妍。接下来,我们进入禅修环节。各位请坐。


《维摩诘经》中说:“一心禅寂,摄诸乱意。”时值五浊恶世,我们的身心,一次又一次被烈火般的烦恼所灼烧,被纷繁芜杂的世事所搅扰。所幸的是,我们可以通过禅修,让这颗心得以净化、自在、觉醒。


今天,带领我们禅修的是尊敬的索达吉堪布——一位令东西方瞩目的心灵导师,一位多产的藏汉翻译家,一位现代的佛学思想家。堪布以他无私无边的慈悲,时刻为众生的幸福安乐而奔波。他经常说:“如果为了利益众生,哪怕只有一个人,让他生起一颗善心,我们百千万劫做他的仆人也可以。”


同时,作为一位真正的修行者,堪布对于藏传佛教的禅修窍诀有着独到的见解与体验。他曾这样说:“草木不生的荒地,通过开垦,可以变成生机勃勃的田野;浮躁沮丧的情绪,通过禅修,可以变成淡定、柔和的心境。”下面,就让我们在堪布的指引下,一起体验禅修带来的宁静和觉知——


尊敬的阿姜通尊者、尊敬的阿姜苏潘尊者、尊敬的海涛法师尊者:


很高兴,在如此庄严的佛国殿堂,与南传佛教、藏传佛教以及汉传佛教的高僧大德们一起,与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专家、学者、佛教徒以及智者们一起,共同修行,共同参禅。


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时刻。


去年的研讨会,我们曾非常荣幸地邀请到阿姜通尊者和阿姜苏潘尊者,给我们传法,为我们开示,把我们带入不可思议的禅的境界——我至今记忆犹新。今天下午,我们又将迎来两位尊者的禅修法会。


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。


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的第五届、第六届和第七届,都是在泰国清迈举行的。这三年来,泰国的高僧大德和白法居士们,对我们始终如一地给予了支持、帮助和关心,令我时时感念,难以忘怀。


这是一个让人感恩的地方。


按照研讨会的议程,今天上午是由我带领的藏传佛教的禅修,下午是两位尊者带领的南传佛教的禅修,明天上午由海涛法师给我们做开示。


这是一个非常善妙的缘起。


不过,我刚才跟海涛法师做了简单的沟通。他老人家说,由于事先没有做准备,明天上午不方便做开示,但是为了创造一个殊胜的缘起,一会儿我带领大家禅修以后,留出一点时间给他,由他来给大家做简短的开示。


这意味着什么?在同一个环境中,我们每一个人,都可以修行藏传佛教、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。


这,就是佛陀的教法,彼此相通,圆融无碍。


探寻真理——禅修的意义


这一届的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学术性非常强。昨天和前天,很多科学家和专家,以各自的专业视角,就心理健康或环境保护方面的课题,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观点。


今天给大家安排的,是一场特殊的禅修活动。接下来的时间,现场的每一个人,都需要扮演全新的角色。希望大家把自己所有的标签、名声、傲慢和我执,全都放下来,轻轻松松,清清净净,观察自己的这颗心。


昨天我们也看到了,泰国的很多小出家人,年纪虽然小,但身心却非常寂静。今天上午和下午的禅修环节,希望大家尽量保持身体的寂静,不要动来动去。看看现场的出家人,个个都很寂静,一直安住。我们大学生,如果连身体都没办法安住,那心就更不用说了。


现场的翻译,你们要不要轮换呢?如果两个一起上场,就会一起劳累,一起没有精神——拿出一点力气来,包括泰语的翻译。不然,还没有进入禅定呢,讲的人和听的人全部都睡着了,这有点不划算。


我知道,最近研讨会期间,大家有点累。你们大学生,平时过的生活太愉快、太舒服,可能一下子适应不了这么紧密的节奏。听说今天早上六点钟叫大家起床的时候,很多人都不高兴。


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,为了探寻真理,为了求取正法,经受一些苦行是应该的,也是必要的。为什么要不高兴呢?你们看看阿姜通尊者,老人家94岁了,但刚才还说,不管怎样,也要来现场听习禅修。这样的高僧大德,依然如此谦虚地接受佛法的真理,年轻人真的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。


我刚才讲了,在今天的禅修过程中,希望大家的身体保持不动,如果谁在那里动来动去的,我会请他站起来。禅修是一件很庄严的事,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——很好,现在大家都不敢动了。这叫做强迫式的禅修。(众笑)


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心,都没有自由。原因是什么?无始以来,这颗心一直被分别念扰乱,从小到大都没有用觉知来观察过它。哪怕只有2个小时、1个小时,甚至20分钟、10分钟,都难以安住。这既是我们凡夫人没有修行的原因,也是我们凡夫人没有修行的结果。


如果没有很好地进行禅修,没有很好地观察自己的心,那么,即使我们再有智慧、再聪明,甚至把全世界所有的知识都贯通于心,也没有太大的意义。


我最主要的根本上师法王晋美彭措曾经这样说过:“无边佛经唯闻说,为调自续方便故,莫依词句诸深义,融入心中反复告。”意思是,释迦牟尼佛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,实际上都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心。如果没有用来调伏自己的心,佛陀为我们宣说的所有理论都没有什么用处。所以说,通过禅修再三地观察自己的心,认识自己的心,极为重要。


反观自心,彼为何物


今天的禅修有两个内容:一个是观察我们自己的心,一个是观释迦牟尼佛的身像。现场有些人尽管不是佛教徒,也可以和大家一起禅修,观自心,观佛像。


先讲第一个内容:观察我们自己的心。


每个人都有一颗心。没有观察的时候,这颗心经常产生贪欲、嗔怒,以及各种各样的分别念。而当我们真正去观察的时候,它的本来面目将会有怎样的呈现呢?我想,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答案。正因为不知道答案,所以我们无始以来感受了数不清的痛苦。


佛陀在《金刚经》中讲: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”意思是什么呢?我们当下观察的这颗心,要么是过去的心,要么是现在的心,要么是未来的心,除此之外不可能存在第四种心。那这三种心,哪一种是真实存在的呢?


都不可得,都不存在。


1.过去心,不可得


首先,过去的心已过去,现在肯定得不到。1分钟之前的所有心,它的本体现在肯定是找不到的。如果找得到,那说明最后一分钟的心,无论时间怎么延续,它都没有变化,即使过了12分钟,甚至1个小时,它还是不会灭。这样一来,前面的心成了永远不灭的东西,这在理论上根本说不过去。


你们观察一下:你刚才进入经堂时的心,或者说,一刹那之前你的那颗心,现在能不能得到?


大家现在用自己的心,去观察自己的心。


“过去心不可得。”已经过去的心,能不能得到?自己观察一下。


过去,知道吗?什么是过去?刚刚……过了……


用自己的心,观一下过去的这颗心……


2.现在心,不可得


“现在心不可得。”现在,就是当下。当下的这颗心也不存在,也得不到。


为什么呢?所谓的当下,是一刹那,一分钟还是一秒钟?现在的科学家把一秒又分成毫秒、微秒,分到最后,好像是幺秒,是10-24秒。如果按照幺秒来计算,所谓的现在,很少,很少,很少,基本上只有一个概念。


既然这样,那现在的这颗心,到底是什么?


你们当下看看,自己的这颗心到底是什么?一分钟,一秒钟,一秒再继续分,一万分之一秒,一亿分之一秒……这样一直分下去,到最后,我们的这颗心到底还剩下什么?大家现在观察。


3.未来心,不可得


“未来心不可得。”未来的这颗心,又是什么呢?是明年的心、明天的心,或下午的心、一小时以后的心、半个小时以后的心、一分钟以后的心、一秒钟以后的心……


不管怎么样,未来的心都还没有产生,现在不可能得到。这一点,大家都能够理解。


4.无论什么心,本体皆是空


我们的这颗心,当下就是空性。不管你产生的是信心、悲心、慈心、菩提心,还是贪心、嗔心、痴心或其他各种各样的分别念,它的本体都是空的,当下了不可得。这就是佛教讲的万法皆空的道理,也是心本体空性的道理。


在藏传佛教的密法里,心的自性是光明,这个道理要用其他方式来讲,今天讲的是将我们的心抉择为空性的道理。


这一点,不管你对佛教有没有信仰,在理论上都不得不承认。昨天演讲的很多科学家,包括研究阿尔法狗的科学家、心理学家和环境学家,等等,所有这些科学家,都不得不承认“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”。


如果你们哪位认为自己找到了心的本体,请一定跟我说一声,因为我也很想知道。而实际上,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去寻找,心的本体都根本得不到。再由此推衍开去,认识万法皆空的道理,也就不那么困难了。


这是今天观修的一种方法。


这颗心,让它庄严地安住


接下来,大家把我刚才所讲的内容观修一下。观修的时候,如果你的身体不是特别胖,也没有什么疾病,最好跏趺坐,也就是打盘脚坐,两只手在脐下结定印。身体端直,不要歪来歪去,也不要太往前倾。我们以前讲过毗卢七法的坐式,大家尽量按照这个标准来调整坐姿。


坐好以后,就不要再动摇,也不要打哈欠,以免影响旁边的人。如果你实在很困,以这样的姿势睡觉也可以,但千万不要说梦话。(众笑)


我们藏传佛教的禅修,一般早上坐2个小时,上午4个小时,下午4个小时,晚上还有2个小时。南传佛教也经常在上午和下午各坐4小时,一天坐8个小时。


到了泰国,大家会发现南传佛教的高僧大德和普通出家人,身心都很寂静,很调柔。这是因为他们经常训练自己的心,长时间安住在禅修的状态中。我们在座的各位虽然坐不了这么长的时间,但禅修几分钟应该没什么问题。希望大家身心都不要动摇,非常庄严地安住于自己的心性当中。


在这个过程中,身上出一点汗也没有什么,冒一点“水”也没什么,稍微有点痒痒也没事,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,都尽量如如不动。以前的大德们在禅修的时候,即使突然发生了地震,都不会动摇。


初学者参禅的时候,身体很难静下来,心就更不用说了。所以,一定要好好地磨练磨练。这次我们没有时间,如果有时间,连续七天这样训练,到最后大家会坐得非常自然,非常整齐。


汉传佛教的禅堂都有禅板,也就是一块毛竹板,如果谁在参禅的时候动摇了,巡香师就用这个禅板,“啪”的一声打在他身上,以示警策。这样不断训练,身心都可以慢慢、慢慢变得调柔。


接下来,大家一起来参禅,观自己的心。可以用我刚才讲的观察方法,或者什么都不想,让心直接安住——安住几分钟。禅修时,眼睛可以闭上;如果外面的景物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,稍微睁开也可以。


(堪布带领大家禅修……)


效果很好。通过刚才短短的禅修,有些人也许已经有所开悟,有所觉悟,有所了悟。大家稍微放松一下,搓搓自己的双手。我看有些人都快睡着了,因为昨天晚上睡得比较少的缘故。睡觉也是个“大禅定”,但这个禅定不用到这里共修,在自己的“禅房”里修一修就可以了。(众笑)


三皈依,结下佛缘


接下来,我介绍今天第二个禅修的修法。


在讲正式的修法前,我说两句。这一次,大家既然是以佛学研讨会的因缘到了泰国,那就应该尽量跟佛结上善缘——是不是佛教徒不要紧,重要的是结下善妙的佛缘。原因是什么?


第一个原因,我们这次开的是佛学方面的研讨会,你能来参加,至少说明对这方面有兴趣。第二个,泰国在全世界来讲,都是非常著名、非常殊胜的佛教国家。第三个,今天我们进行禅修的佛堂,是如此的庄严明朗,这是我们非常、非常了不起的九十多岁的高僧大德带领弟子们一起建造的,非常有加持力。大家能在这里观想佛陀,因缘非常殊胜。基于这三个原因,不管你承认不承认,这次都和佛结下了善缘。


在座的年轻人,有些还没有皈依。我在这里给大家念三遍皈依偈。想要皈依的,一会儿跟我念三遍皈依偈,就算皈依了;不想皈依的,也不用害怕,只在表面上念诵一下,不会成为佛教徒的。下面,我给大家念三遍皈依偈。你们跟着我念。


(堪布念皈依偈,给大家做皈依)


专注佛像,尽量安住


接下来,我正式讲释迦牟尼佛的观想方法。佛经里这样讲过:“何者作意佛,佛安住彼前。”意思是,不管什么身份的人,只要在心里观想佛陀,作意佛陀,佛陀就一定会来到他的面前,给他做加持。


确实是这样,任何一个人对释迦牟尼佛进行顶礼、供养、赞叹和祈祷,都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。哪怕是只供养一支香、一盏灯或是一朵花,功德都不可思议。我们今天一起观想释迦牟尼佛,是即生中非常有福报的一件事。


观想的释迦牟尼佛像,不管是南传佛教的,汉传佛教的,还是藏传佛教的,都可以。除了细致处稍有不同,他们总体上是一模一样的。就像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服装一样,不论哪里的佛像,都是佛陀真正的化身像。


而且,除了释迦牟尼佛,观这个经堂里的未来佛——弥勒佛也可以,观汉传佛教的阿弥陀佛也可以,都没有什么差别。不管怎么样,我们的心要一直专注于眼前的佛像。


昨天我发给你们的佛像,可以拿出来用于观想。先睁开眼睛,专注地看着佛像,然后闭上眼睛,观想真正的佛就在自己的前面,他的身体发光,融入自己的身口意,自己由此获得了佛的加持。如果再深一点,可以观想得到佛的加持以后,自己的本性跟佛无二无别。


下面,大家在心里观想释迦牟尼佛像,观想得到佛的加持,得到佛的智慧,也得到佛的慈悲。好,一起来禅修。


(堪布带领大家一起观修……)


今天上午的禅修就到这里。因为还要留一段时间给海涛法师,和他一起创造缘起,所以今天上午的禅修要在11点钟结束。由于我们都没有什么准备,今天时间比较紧。


今天给大家种下了一个善根,让大家跟释迦牟尼佛结了缘,跟自己的心性结了缘。不论是种下善根,还是结上善缘,对各位而言,都是非常善妙、充满吉祥的人生经历。


我希望你们以后能长期坚持修行。禅修不是一天的事,也不是一年的事,而是需要永远坚持的事。只有这样,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,获得真正的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