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.8. 15​第1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【专场问答】

专场问答

QUESTIONS AND ANSWERS

2011年8月15日


我先说两句。在刚才的发言中,有两件事值得我反思。首先是刚才上海复旦大学博士提出的问题很深刻,确实是年轻人需要思考的——生命的流转。


这次我们特意邀请了不同想法的人来交流,尤其是没有信仰的人,我们想听听他们的声音。我并不是口头上说说,而是真正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在关心什么,大学生在学什么,老师在讲什么……如果我一辈子都待在山里,像有些前辈大德一样,不跟任何人接触,就不需要知道这些,也不需要举办什么研讨会——可能佛学院很多长期闭关的修行人对我有不同的看法,也是正常现象。如果我只管自己修行,那有一些修行境界就可以了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在21世纪,我们左手拿着念珠,右手拿着相机,也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

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,所以我特别希望这次来自美国、英国、日本等科技发达国家的留学生,给我们多讲一些。但不知道时间能不能安排好,不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也不行,所以我们组委会考虑了很长时间。事实上,许多同学在这次研讨会上,了解到了东西方国家对宗教是什么态度,对科学是什么态度,哪些道理值得借鉴。只有当我们敞开心扉了,才能理解一些问题的重要性。


第二件事,刚才有个同学在演讲的时候,我坐在下面听得非常感动。他说得确实对。我以前很爱修行,但这几年觉得不管是知识分子,还是孩子、老人,我们都需要为他们做点什么。在做事的过程中,我身后有很多人在默默无闻地付出。正如他所说,无论是山上文字、视频、音频的制作,还是山下很多学员的努力,都是有目共睹的。非常感谢我们的发心人员!


这次能来参加研讨会的人很少,因为如果来这里,我们组委会负担不起所有的费用。有些同学想来却没钱,有些同学有各种约束,有些同学根本不知道。我也去过很多学校,真正希求真理的人特别多。所以,对于想要发心的你们,就像组委会说的,可以自愿报名。不管发心做多长时间,我们都非常随喜。


这是我事先跟你们说的两件事,大约花了十分钟,还剩二十分钟。如果有同学想提问,可以开始。


问:我是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,也是一名佛教徒。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:我养了一只狗,身上长满了螨虫。如果不治疗,狗肯定会死,但治疗的话,很多虫子都会死。我该怎么办?

堪布:在这件事上,我们可能要想办法尽量让狗也不死,虫子也不死。

以前无著菩萨在鸡足山修行十二年,一点感应都没有,于是决定放弃。下山时,他看到一只母狗,下身全部糜烂,伤口里有很多蛆虫,还对他有很大的嗔心,准备咬他。这时,无著菩萨生起极大的悲心,想帮它清理伤口里的虫子。为了不伤害虫子,他只能伸出舌头去舔,结果弥勒菩萨现前,他终于见到了本尊……

所以,发了菩提心的我们,应该设法找到一些不伤害众生的方法。

问:之前我朋友也遇到过这个问题,他去问慈诚罗珠堪布。堪布告诉他要用智慧抉择,但他还是没有这个智慧,我也没有。

堪布:应该有办法,去找医生或其他朋友讨论一下。虽然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,可能有点难,但应该想个办法,看能不能用什么方式把虫子取下来,放到比较好的地方。然后再治疗这只狗,好吗?

问:转世是不是一对一的关系?比如一头牛转世,根据业力是变成一只青蛙,还是好几只青蛙?

堪布:是一对一,因为生命的延续只有一个心识。除了诸佛菩萨的幻化身,或是众生的特殊业感现前,否则,每一个众生在轮回中不断转生的话都是这样。

问:我来自武汉科技大学。请问有没有所有众生都成佛的一天?如果有,六道再无众生了吗?

堪布:这个问题在《现观庄严论》的很多注疏中都有回答。包括《普贤行愿品》也说,众生无边则烦恼无边,烦恼无边则痛苦无边,痛苦无边则佛菩萨的度生智慧无边。那所有众生有一天都会成佛吗?应该是。那是不是众生都灭尽了,轮回也变空了?不可能。为什么呢?因为众生是无边的。

我们在座的各位将来都会成佛吗?是的,迟早都要成佛。这样的话,轮回会空尽吗?不会的。就像天空一样,天空有边际吗?没有边际。同样,众生都可以成佛,但没有轮回成空的那一天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如果轮回不空,地藏菩萨发愿‘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’,与此会相违吗?”不,因为这是菩萨因地时特别殊胜的一种发心力。例如,如果我们想做一项非常广大的事业,在开始时也会有坚定的决心和愿望。同样,菩萨在因地时的发愿,是他智慧力的一种特点,不会有任何矛盾。这也是佛教的慈悲观。

问:我来自华南农业大学。现在很多居士开佛教用品店,卖一些佛像、唐卡。请问,贩卖佛像的罪业有多大?我们佛教徒能做这样的事吗?

堪布:这个问题可能需要详细分析。一般来说,把佛像、法本、佛塔作为赚钱的工具是不合理的,《毗奈耶经》和很多大德的开示中,都谈到了这种行为的过失。然而也有一些人,在寻找生活出路的同时,对三宝的虔诚心非常强烈,同时他们有一些悲悯心,想用这种方法赚钱去帮助很多人,而不是全部用在自己身上。这应该也不太一样。

能不能做取决于自己的心态。如果动机是看到很多人不了解佛法,想让更多人看到佛像而结上善缘,以这种心态去卖,我们也不敢说什么。

总之,卖佛像确实有一些罪业,但关键是看这个人的动机。

问:我在英国学电影。英国的基督教和佛教都提倡做善事,基督教徒做这些不求回报,因为他信上帝就得永生了,但佛教中有个概念叫“功德”,之前一本佛书上说“无功便是德”,但我还是不太理解,因为现在大家为了贪求功德、福报,就大量放生印经,做很多善事。请您详细开示一下什么叫功德。

堪布:你学的是电影,我小时候模仿别人特别像,现在不行了。我直到15岁才上小学,当时学校里的学生不多,我经常模仿这个校领导、那个老师,每天都有一大群人围着看。如果我演电影,主角可能不行,演个小配角应该可以,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。

关于你的问题,其实我们对任何宗教都应该有包容的态度。前段时间我在香港的时候说过,首先南传佛教、北传佛教、藏传佛教应该举办个圆桌会议,佛教内部要相互圆融。如果有机会,还可以和其他对人类影响很大的宗教,比如基督教、天主教,聊一聊人类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。另外,我们宗教人士与非宗教人士也不应该有任何冲突。现在整个世界都变成了“地球村”,学会宽容、圆融、开放、平等,对每个人都很重要。

所谓“功德”,按照佛教的观点,并没有那么简单。当然,如果有些人沉迷于个人利益,做放生、慈善、供养这些都想要一些回报,这种发心连小乘都不如。按照小乘的做法,做善事不求回报,只求自己解脱。而大乘佛教的精神,对自己解脱一点也不求,唯一希求对众生有利益,只要众生得到一份快乐,自己受到任何损害也不在乎。为了实现这个目的,他们做供养等各种善事。如果是一地以上的菩萨,在做布施之类的善事时,没有相状的执著,就像《入中论》讲的一样,能布施、所布施、布施的事物这三者都是空性。所以,“功德”的涵义非常广泛。

通过这个论坛,我特别希望大家以后重新认识一些宗教,不要觉得它特别简单,看到一句话就妄言它如何不对。现在很多人随随便便否定一切,没有深入思考,这是一种愚痴的行为。历史上,一些宗教对人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这肯定有其特殊的魅力。包括佛教徒,我曾经遇到过汉地信徒说藏传佛教不好,藏地信徒说汉传佛教不好,其实不能这样。无论是哪个宗教或教派,甚至是一些世间学派,我们都要仔细思考,谨慎取舍。

问:我来自哈尔滨商业大学广厦学院,是学艺术的。梵高(Van Gogh, 1853-1890)一生作画无数,但生前没卖出一幅,死时也比较痛苦,用枪打到自己肚子上,在地上挣扎三天三夜才死。请问,梵高对艺术的境界如果达到极致,死时能不能感悟佛理呢?

堪布:每个人的因缘不一定相同。如果他真的对佛教有信心,周围的环境也比较殊胜,他临死时或死后通过一些因缘的介入,也许会得到佛教的加持。

不单单是他一个人,历史上有无数人,无论是艺术家、明星、作家、科学家,死亡场面都有些残酷。其实人在生老病死面前,才能体会到佛法对自己的真正意义。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事业、工作、容貌,但是当死亡最终来临时,他们应该非常清楚这些能起到什么作用。哪怕是海明威、爱因斯坦等世界知名人物,面对死亡也未必能像一个佛教老太太那么坦然。这不是我们佛教徒标榜自己,也不是刻意用语言包装自己,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。

现在有些人学佛,要么是因为家庭的影响,要么是因为前世的因缘,要么是通过自己的智慧观察,但不管怎么样,每个人在学佛的时候要多加思考,自己理解不了的现象不能统统视为迷信。

总之,你刚才说的梵高自杀,可能归结于当时的因缘,但他死时具体怎么样,各人情况还要具体分析。

问:佛陀已成就了圆满佛果,但似乎还需要感受因果报应,请问,这是他故意示现的,还是真要感受果报呢?

堪布:汉地有一部佛经叫《佛说兴起行经》,还有一部马鸣论师造的佛传,都讲述了佛陀感受果报的十大公案,比如佛背痛、头痛、脚被刺伤等。其实这是佛陀在众生面前故意示现的,是为了让世人谨慎取舍因果,但真正去观察的话,佛陀已经超离了轮回、因果。他不可思议的境界,超出了我们的想象。往昔,他在无量劫中积累了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,摧毁了所有烦恼和习气,就像种子被焚后再也不会发芽一样,佛陀再也不会感受因果报应。

所以,佛陀受报的现象,是不了义的。但佛陀告诉我们的因果真理,不能轻易妄言它是空的、是不存在的。否则,如果我们相续中业力的种子没有被智慧火烧尽,口头上说“一切皆空”是没有用的,报应一定是真实存在的。因此,我们必须仔细分辨其中的奥秘。

问:我来自山东华洋学院。请问,五明佛学院是哪五明?对我们初学者来说,哪一明最实用?

堪布:五明,是藏传佛教所有学问的概括,就像汉地大学把所有知识都归入文科、理科一样。具体来说,一个是“声明”,相当于文学;一个是“医方明”,相当于医学;一个是“因明”,主要是关于逻辑学、辩论;还有就是“工巧明”,相当于技术、工艺、建筑等;最后是“内明”,指依靠佛法认识心性。

现代科学更注重前四明,而内明属于心灵科学。我去华中师范大学演讲时,有个博士写了一本书叫《心灵科学》,他自己也说这本书阐述的是内明,也就是五明的最后一明。

我们学院是“五明”学院,但最终还是会落到内明——佛法上,所以叫五明“佛”学院,而不是商学院、教育学院,也没有主要学因明、工巧明、医方明。前四明只是代表性地开设了一些课程,我们学院最主要讲的,还是佛教的显宗、密宗,不偏于任何一个教派,这是学习佛法的基础。

对于初学者来说,对于那些希求解脱的人来说,我认为佛教的内明最重要。当然,内明要有次第地一步一步修学,从零开始直至最后的境界。这方面,我们学院开了很多班,其中显宗班需要学习五部大论,密宗班需要学修加行、闻思续部、实修窍诀。这就是我们学院的整体框架。

问:我来自河南平顶山学院。听说女出家人还俗就永远没有出家的机会,男出家人却有七次机会,这是不是一种歧视呢?

堪布:佛教戒律分为别解脱戒、菩萨戒、密乘戒,其中出家属于别解脱戒。按照别解脱戒自宗的观点,无论是汉传佛教、南传佛教、藏传佛教,女众只能出家一次,因为女众守护戒律比较放逸,为了制止这一点,才这么严格要求的。但如果真正去观察,不仅是女众,男众也只能出家一次。为什么呢?因为别解脱戒规定,如果真正破了根本戒,破戒后有隐瞒,那不管是男众女众,都再没有出家的机会了。

如今有些男众再次出家,在别解脱戒中基本找不到它的依据。很多人说以菩萨戒来覆盖,一个人若是破了菩萨戒,还可以再次受持。但如果是这样,我之前和很多道友辩论时说过,不仅是男众,女众再次受戒应该也可以,因为道理是一样的。就菩萨戒而言,没有理由男众能得到、女众得不到。

只不过很多高僧大德按照传统会这样做,这在推理上不一定说得过去,但也没办法,这应该跟当年戒律的制定有关。佛陀肯定不会重男轻女,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,有了这些明文规定。包括现在的法律,对于男性、女性也有一些区别。因此,我觉得应该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深入了解,而不是只看一些表面现象。

问:我是来自河南的大学生。听说宠物可以为主人承受灾难,如果是这样的话,这个主人有没有造罪业?你养了这只宠物,是不是它就必须替你挡灾?

堪布:这可能只是一种民间说法,我们在藏地没听过。有些灾难,宠物可能也没办法承受。比如主人的工厂倒闭,欠了很多钱,宠物怎么帮他还债呢?

问:我家一段时间经历了很多灾难,碰巧我们养了很多狗,狗死得非常频繁。这是巧合,还是另有原因?

堪布:这个我也不太清楚,因为有些事情有一些特殊的原因。

所谓“万法唯心造”,如果你们家平时认为所有灾难都可以由宠物来承担,并且还养了很多宠物,当灾难发生时,依靠内心的幻变,这种现象可能会出现。当然,不能说与此完全相关,但人的心态有时与外界发生的事情奇妙地联系在一起。所以,虽然我觉得不一定是这样,但也不能排除一些深层次的原因。

问:我是西南民族大学的藏族大学生。假如有一天我不小心掉进河里,有人救了我,但他不幸遇难。虽然我没有杀这个人,但他是因我而死的,这算不算我造的业呢?

堪布:佛教对此专门有一些分析。你有没有过失呢?有一点轻罪,但这个轻罪不是杀人罪,因为你没有杀他的动机。根据法律,如果没有杀人动机,就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,因此,你不会犯杀人罪。但是因为你的关系,他失去了生命,所以还是有一些轻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