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念佛陀
本来我们周日没有课,但今天是一个特殊的节日,我想让大家跟本师释迦牟尼佛结上殊胜的善缘,所以特意安排了这堂开示来纪念佛陀。
我先给大家念一遍《释迦佛修法仪轨》。我以前也念过它的传承,这次算是一种祈福,也让没有传承的人得到传承。关于此仪轨的意义、功德和它最后部分的修法,在不久之后的6月初,我会详细地讲解。因此,除非待会有时间,今天就不解释其中的内容了。
(堪布念《释迦佛修法仪轨》传承)
“见闻忆触此仪轨之一切众生相续中真正获得本师佛之无等加持”——麦彭仁波切在仪轨的末段有此教言。凡是跟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身语意、功德、事业结上善缘的所有众生,比如今天大家听到释尊仪轨相关的声音,或者看到相关的文字、接触相关的法本、心中忆念本师等等,都能暂时得到人天福报,究竟获得无余涅槃的果位。这是佛法不可思议之处。
今晚我们要共同怀念本师释迦牟尼佛。对于本师释迦牟尼佛……哇,你们听,雷声阵阵,很好!(众鼓掌)本师释迦牟尼佛到底是谁呢?大多数的佛教徒应该清楚,而一些非佛教徒或者刚趋入佛门的人,也许对佛陀的整个生平不是很了解。
不管怎样,我们非常有必要纪念伟大的释迦牟尼佛,其中有许许多多的原因。比如:对知识界、学术界的人来说,若以智慧观察,释迦牟尼佛的三转法轮有甚深、广大的意义;对有信心的佛教徒来说,若以自己的虔诚心来恭敬、顶礼、祈祷或者观想本师,会因他的威德力而得到各种超乎想象的加持和悉地。当然,人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、角度来了解佛陀。我认为只要是有智慧、追求客观真理的人,都会对佛陀的生平事迹生起不退转和坚定、稳固的信心。
佛教精神对现代人尤为重要
为什么今天我们要纪念释迦牟尼佛呢?因为今天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——卫塞节。“卫塞”源于巴利文,意思是“圆月日”,就是月轮圆满的日子。南传佛教、藏传佛教和北传佛教因为历算方式不同,所以对一些节日有不同的说法,但彼此大同小异,因为佛陀不管是降生、成道,还是最后示现涅槃的时候,实际上都有圆满的月轮。
就是说,佛陀生平中的这三件大事都跟圆月有不可分割的缘起。根据相关的生平介绍,佛陀降生的时候有圆满的月轮;成道那天是十五日,佛陀在启明星出现之时大彻大悟;佛陀在晚年宣说了《时轮金刚》和《涅槃经》,之后到了拘尸那罗城并在那里示现涅槃,那天也是圆月日。所以,现在公认的卫塞节,应该是根据这些特殊的因缘而定的。
汉传佛教按照其传承习惯和汉地的历史,把佛陀降生日定于农历四月初八。到了近代,有关资料也提到,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老居士提倡,把农历四月初八定为浴佛节,同时汉地应该跟国际接轨,定农历4月15日为卫塞节或称佛吉祥日。
在藏传佛教中,卫塞节相当于萨嘎月(藏历4月)的初七或十五;至于确切的日子,藏地略有不同的说法。不久之后就是萨嘎月,根据藏传的历算,这是具足佛陀三个殊胜节日的月份。一般来说,萨嘎月大概是农历4月,但今年藏历有闰月,所以萨嘎月来得比农历4月晚一些。
大家对卫塞节可能也有所认识。在上座部佛教特别兴盛的很多东南亚国家,不管是斯里兰卡、缅甸、泰国,还是老挝、越南,包括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地,他们都会庆祝卫塞节。卫塞节的日期是在新历5月的首个月圆之日,大概是农历4月15日,不同地方像新加坡和马来西亚,有稍许不同的说法。不管怎样,实际上在卫塞节当天,每个东南亚国家都会举行非常隆重的相关活动。更重要的是,如今很多西方国家,和东南亚以外的其他亚洲国家,都有不同的纪念活动。
卫塞节确实值得佛教徒重视。大家都知道,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宗教,各宗教徒都以自己的方式来过自己的宗教节日,西方的宗教如是,中东的宗教也如是。他们有一些与自己祖师、教主相关的重要节日,每年他们所有的教徒都以各种表达方式来庆祝、纪念这些节日,那是他们一年四季中最热烈、最隆重的日子。
佛教节日方面,众多佛教团体的代表在1950年于斯里兰卡的首都(科伦坡)召开了首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。大会根据不同的历史资料制定了佛历,也把佛教中一些重要节日的日期确定下来,包括释迦牟尼佛降生、成道和最后示现圆寂的日子。大会最后定出:本师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623年降生,公元前588年成道,公元前543年示现圆寂。
今年是公元2019年,佛陀在公元前543年示寂,2019加上543(1972年的时候,有些意见认为要在佛历上多加一年),今年按佛历来算是2562年。总之,刚才提到的佛教徒联谊会,是69年前于斯里兰卡召开的首届会议,对佛教界非常重要。其间大会定下了佛教的教旗,也确定了佛教节日的具体日期。
另外,卫塞节于1999年获得联合国的承认,从此制定了“联合国卫塞节”。首届“联合国卫塞节”在1999年召开,除了中间的几年,基本上每年都会举办。今年2019年是第16届,刚在上周即5月12至14日于越南召开。这个会议非常隆重,你们也许看过不同媒体的报道。今年的参会者来自112个国家、五百多个不同的团体,共有两万多名不同国家的佛教徒参与。
会议的主题每年都不相同,今年的主题是和平、家庭和谐、可持续发展,同时也讨论了社会道德,还有佛教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等话题。基本上和“世青会”的一些主题相同。
今年的会议非常隆重,当时越南官方的媒体说:“无论是东南亚还是欧美的各个国家,这个会议应该是现在国际上传媒最关注、最热门的话题。”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说:“佛教的精神和价值观让我们走向和平。”他希望透过佛教的教理,能让我们整个世界得到和平。因为现在世间上最可怕的,其一是战争,其二是饥荒、贫穷,而依靠佛教的思想、理念,人们可以共享人类应有的和平,并获得内在的平和、慈悲与智慧。
所以说,如今全世界都非常关注佛教。的确,佛教的爱和智慧可以给现在的人们带来幸福与内心的和谐。因此,佛陀的精神和足迹,值得大家去探索。确实,佛教徒应该对佛陀有所认识。按照佛历,在2562年之前,梵语中称为悉达多的太子,即大家经常说的义成王子,他在印度是怎样成佛的呢?这些故事佛教徒应该说得出来。
关于佛陀生平的三乘说法
大家也知道,现在很多历史学家和一些考古学家,都把释迦牟尼佛看作是一位历史人物——认为他是一位凡夫人,最后成为所谓的佛陀。从某方面来说这是对的,佛陀在共同所化众生面前,确实示现为一位历史人物。那所谓的佛陀是怎样的呢?学过《俱舍论》的道友也知道,在共同所化众生面前,他应该是一位凡夫,而且是地地道道的凡夫;之后,他积累了很多资粮,趋入了大资粮道;然后他到了印度金刚座,在一座上全部圆满了资粮道、加行道、见道、修道和无学道,最后就成了佛陀。他本来是一位凡夫人,最后成了佛,这是一般声闻乘的观点。
现在很多历史学家的观点与此相同。但是,也有一些学者通过一些历史资料,对佛陀的生平作出了有趣的推测。有一位日本学者,他怎样描写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呢?他说:“释迦牟尼佛经过六年苦行,非常辛苦,最后成办了一切事情并且开悟。”对于我们昨前天提到的“甘露妙法”“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”,他怎样理解呢?他说:“佛陀开悟后感觉特别无聊。”(众笑)也许一些世间人觉得真正的无为法是无聊的、虚妄的。他还说佛陀开悟后觉得人生非常苍白、没有意义,所以就不想说法,后来经过大家的劝请,佛陀才开始说法。
这位日本学者也说:“佛陀晚年的日子非常寂寞,比较孤独。原因是当时释迦族已经灭亡,而且未生怨王、提婆达多在与佛陀内战。”他还说:“佛陀接近圆寂的时候,一位居士供养了一些食物,结果弄得佛陀拉肚子、出血。”——有时候真的不敢读这些人所写的文字。最后他说:“佛陀病得非常厉害,特别痛苦,所以不得不离开人间,示现圆寂。”他还是一位有些名气的学者。这些学者是怎样推测的呢?他们从凡夫人的角度,来理解当时在印度发生的故事,觉得佛陀的晚年就跟世间人一样。
从某方面来说,这些人把佛陀的生平,看成跟凡夫人完全一样是情有可原的,因为他们不是佛教徒。即使是佛教徒,一些人也可能不太清楚佛陀真正证得的境界,比如色身和法身之间的差别,所以有些佛教徒不明白佛陀生平的意义,这也可以理解。但我担心的是,佛教徒会不会也觉得这些学者说的正确。不知道我们的佛教徒会不会有这种见解?
不管是以信心还是智慧趋入佛门的,希望各位都看看《俱舍论》和《阿毗达磨》中怎样描写佛陀的生平,是不是跟这些学者说的一样?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。尤其是对佛陀生平有所了解的人,应该知道什么才是对佛陀的真切描述。按照共同乘的基本观点,那些学者的说法有些歪曲,根本没有揭示真相,甚至连声闻乘的观点都比不上。
按照大乘显宗的说法,释迦牟尼佛最初发了菩提心,在第一个阿僧祇劫中积累资粮和修行,然后获得一地菩萨的果位;在第二个阿僧祇劫中,从一地到七地期间,他再三积累二资粮,行持六度万行,比如不断地供养诸佛、布施等,然后获得八地菩萨的果位;在最后一个阿僧祇劫,他仍然积累无量的资粮,最后成为名叫白幢天子的十地菩萨。
那白幢天子通过什么方式来到南赡部洲?他观察到时机成熟,以十地菩萨的身份,通过五种观照的方式来到印度,示现降生。之后在人世间示现成佛,度化众生。大家以前学过的十二相成道,就是佛陀从降生、入胎到后来转法轮、示现涅槃的整个过程。根据共同大乘的说法,佛陀来到人间时实际上已经是十地菩萨,并不是一位凡夫,这是佛教中的第二种说法。
但是,现在很多考古学家、知识分子,包括很多西方人,他们的看法是怎样呢?如果把佛陀视为世间的一位历史人物,他们能接受;如果稍为涉及甚深的意义,他们便经常加上:“传说中说……”当然,我们有时候也可以理解,因为佛教在西方很多国家兴盛不到一百年,时间就这么短,没有历史的积累。就像亚洲人研究基督教的时候,可能也会忽略其中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背景。
当人们做研究的时候,如果遇到跟自己思维模式不同的事物,很有可能要么把它妖魔化,要么把它神圣化——以“传说”“神话”的方式来描述,这是人类的通病,也是当前一些学者的态度。但是,真正的学者需要以甚深智慧来理解其研究对象的相关意义,尤其是宗教的教义,不能仅仅以科学、哲学或者一般的推断方法来衡量。因为宗教的甚深意义涉及超自然的力量,如天尊、圣尊,另外还涉及前世今生的许多甚深奥秘。
现在的一些所谓学者、“专”家,有时候只会以自己分别念的“砖”不断地堆砌,最后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的砖墙压倒,甚至因此往生到不同的“国度”。所以说,对于很多共同乘的说法,他们到目前为止也没法企及。
我们佛教徒应该明白大乘佛教的基本观念。否则,虽然你自称为大乘的佛教徒、出家人,但对佛教本师释迦牟尼佛生平的基本理解,要么跟一些非宗教人士一样,要么就只懂一些声闻乘的观点,除此以外一窍不通,这是一种可笑、可耻的现象。
大家至少要通过大乘的一些典籍来认识佛陀的生平,比如隋朝时翻译的《佛本行集经》,它提及佛陀在大乘不共所化面前显现的很多奥妙之处,非常非常好。另外,大家以前也学习过《妙法莲华经》等相关大乘典籍,其中有些了义的说法,比如实际上佛陀没有圆寂、佛法也不会隐没等等。所以,对于佛陀的生平,佛教徒不能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应该通过自己的智慧了达其甚深意义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
如果佛教徒人云亦云“别人是这么说的,那本历史书是这样讲的”,实际上对佛陀的降生、转法轮或者略深的佛法都不了解,那不合理。比如,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六种能仁、六种本师的方式来度化众生。在我们人间,他示现为释迦牟尼佛;同时在地狱、饿鬼、旁生、非天和天人五道,他也各有示现。如果佛教徒只像一些学者一样,把这些现象视为一种神话传说,那是非常不合理的。以上是共同乘显宗的说法。
至于不共乘,即密乘的说法,之前我们在学习《七宝藏》的时候也有所涉及。实际上,佛陀早已在其他清净刹土现前圆满正等觉。之后,他在所化众生面前,就是人寿百岁的时候示现了什么呢?佛陀在尼连禅河边苦行六年后,把自己的色身放在河边,然后前往清净的密严刹土示现成佛,当时获得了十方如来的灌顶和加持。他在那里转了义法轮,饶益了无边众生;之后重回人间,入于自己原来的色身,然后前往金刚座示现成佛,再广转大小乘的法轮。这是密乘的说法。
总之,声闻乘、共同乘和不共密乘各有说法,不共密乘中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。作为佛教徒,大家都有必要去了解佛陀到底是怎样降生、成道、在众生面前三转法轮,以及最后在有执著的众生面前示现涅槃。其实,无论你是不是佛教徒,也不管你是学显宗共同乘,还是密宗不共乘,佛陀生平有这四相(降生、成道、转法轮、涅槃)是人们共同的认知,大家应该对此有所了解。
对本师的信心
我在好几年前写了一首叫《佛赞》的歌,其中的歌词是:“您的大悲、您的智慧,世间智者何人能及?若以信心稍作随念,绵绵加持流入心间。”我当时把自己观想成一朵白云,飘到我以前在印度朝拜过的神山、圣地。虽然暂时没有机会,但我真想再次朝拜佛陀的四大圣地。
今天为大家准备了这首歌,刚才我也听了。不管怎样,即使与佛陀结上少许的缘,也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加持和功德。下面大家听听看有什么感觉。另外,卫塞节期间不但有讲经说法,还需要一些吃喝的东西。但今天我们没来得及准备,刚才只给大家发了一点巧克力。大家可以一边吃东西,一边听《佛赞》,同时思维其中的意义。
(播放《佛赞》MV)
刚才有一两句歌词的意思是:天上天下无如佛,十方世界亦无比。确实,在这个世界,具有无量悲心和彻见万法智慧的,就是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。虽然佛陀在共同所化众生面前示现圆寂至今已经有2562年,但实际上他的加持和智慧,时时刻刻都在伴随着所有有信心的众生。《释迦佛修法仪轨》也引用了相关的教证:“何者作意佛,佛安住彼前,恒时赐加持,解脱一切罪。”
所以,大家应该对佛陀有虔诚的信心,信心确实很重要。我本人对本师释迦牟尼佛,从小就非常有信心。实际上,在我成长的那个年代,佛教极其衰微,人们甚至把它当作一种迷信。我小时候很难有机会看到佛像,但只要一看到,像春节时有个别的喇嘛悬挂唐卡,我就有无比的欢喜心。当时那些应该是清净心而已,并不是坚定的信心。
出家之后,我在1990年跟法王如意宝一起去印度朝圣。我们先去了不丹和印度南方,在法王传法圆满后,就是接近秋天的时候,我们从米积塔经伽耶神山到了菩提伽耶。抵达菩提伽耶当天,法王老人家非常激动——你们也知道,看到佛陀的遗迹就会这样。而我们这些法王的眷属、随行者,到了菩提伽耶的时候也异常激动。当天下午,法王如意宝直接从他的觉海中流露出《愿海精髓》。课诵集《愿海精髓》后面的小字说那天是11月29日,后来我对照了日历,那天应该是10月29日。
我们在印度菩提伽耶一共待了5天。白天我们去朝拜那里的圣地,像尼连禅河等,也经常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祈祷。当时我们住在菩提伽耶附近,因为我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去,所以每晚在法王就寝后,我都会在晚上11点之前进去拼命地祈祷、转绕。
当时菩提伽耶在晚上11点关门,现在的情况就不清楚了。里面守塔的是一位印度人,虽然我们语言不通,但他对我特别好。有时候夜深人静,我转绕时只听到自己的脚步声。那里蚊子特别多,咬得我全身都是包。当时有一个来自泰国的佛教团队,他们穿着白色的衣服,每个人都带着一个小帐篷,晚上便在帐篷里祈祷。而我在露天的菩提树下,全身都是包。那里早上开门的时间也早,我转绕一晚后还来得及回去侍候上师。偶尔法王会问:“你昨天晚上被蚊子咬得怎样?”有时候我眼皮被叮得特别肿。事实上,我觉得那时候还是很幸福,对佛陀产生了非常非常坚定的信心。
到了1998年,法王如意宝传讲了《释尊广传》,我对佛陀的信心就更加坚定。之后我生了病,觉得生命快要结束了,很想在离开人间前译完《释尊广传》,所以我那时拼命地翻译。因为这些因缘,我对本师释迦牟尼佛有非常坚定的信心。
本师是祈祷的对境、加持的来源
当然,我不敢说大家要跟我有同样的信心,但确实我们每一位都应该对佛陀有一种特殊、不虚伪、非表面而是发自内心的信心。若你知道无量劫以来,佛陀怎样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付出,便会生起虔诚的信心。之后,你以这种信心缘佛陀做一件哪怕是非常微小的善行,其功德也不可思议。正如《妙法莲华经》中说:“若人散乱心,入于塔庙中,一称南无佛,皆已成佛道。”一个人哪怕是以散乱心来供养或者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”,其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。
所以,我们在有能力、有信心、有机缘的时候,应该经常供奉佛陀,这确实是非常好的。《亲友书》说:“佛像纵然以木雕,无论如何智者供。”一尊佛像即使是由木头雕刻而成,或者是由铜、铁,甚至是较低劣的原料所做,毕竟也是一尊佛像。另外,不管它的身相如何,南传佛教的佛像也好,北传佛教的佛像也好,藏传佛教的佛像也好,有智慧的人都明白,这只不过是佛陀在不同众生面前所示现的不同身相而已,实际上都是值得人们供养、顶礼、观想的。
印度的佛教文物曾经受到其他宗教的毁坏,所以一些文物馆只能展示一些遗留下来的残缺佛像。可能以此原因,或者是艺术方面的其他原因,现在有些富贵人家和西方人,经常把佛陀的头部作为一件艺术品来摆设。老实说,我建议大家最好还是请一尊身相完整的佛像。如果你的佛堂只是供着佛像的头部,当然也有功德,但在某种意义上,可能不是很完美。所以,如果大家要请佛像,不管是木头雕制还是其他材质所做,都应该是一尊完整、庄严的佛像。
此外,大家最好不要把佛像、佛经等三宝所依,刻在容易弄脏、被跨越的工艺品上面。一些人把佛像印在裤子上、鞋子上,甚至刺在身体上,这样不太如法。大家应该把佛陀的庄严身相作为供养、赞叹、祈祷的对境,如此你即生的福报、来世的功德也会圆满。
哪怕是与佛像结上微小的善缘,功德也不可思议;另一方面,因为这是严厉的对境,如果你缘佛像做了些不如法的事情,也会有一些过失。总之,佛陀就是我们需要经常忆念、观想的对境。特别是在死亡的时候,如果以清净心来忆念佛陀,绝对不会堕入三恶趣,这非常非常重要!
其实,佛教徒应该经常弘扬自己的本师释迦牟尼佛,但现在念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名号的人比较多,藏传佛教中念文殊心咒的人也比较多。在无量佛陀当中,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最有缘的是谁呢?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。他对娑婆世界的众生布施了头、目、脑髓等等,在众多劫中付出了一切的一切。如果大家虔诚地祈祷本师释迦牟尼佛,就能获得不共的加持。所以,当大家祈祷其他佛陀的时候,要观想他们与释迦牟尼佛的本体无二无别,这种观想方法非常重要!
作为佛教徒,不管你去什么地方出差或者游玩,最好随身带着一个祈祷的对境,小佛像也好、小唐卡也好,最好是带一尊轻便的佛像,这是加持的来源,很重要。
佛陀最后教诲我们的四个依处
最后一点,佛陀将要示现涅槃的时候,把佛法交付于他的弟子。实际上,我们佛教徒的最终依靠是什么呢?——善知识,这是最关键的。佛陀的遗教是什么?就是要依靠善知识,还要依靠法、依靠戒律、依靠自己。
佛陀将要示寂时,告诫弟子要依止善知识。《大鼓经》中说:“阿难莫哭泣,阿难莫哀伤,我于未来时,化身善知识,利益汝等众。”当时阿难非常伤心,佛陀对他说:“你不要伤心,不要哭了,以后我会以善知识的方式来度化你们。”《涅槃经》中也有相关的教证。如今末法时代,很多善知识就是佛的化现,或者说他们跟佛的身语意有关。这是一个方面。
另一方面,佛陀示现涅槃时也说:“佛在世时,以佛为师。佛涅槃后,以戒为师。”
巴利文的《涅槃经》是怎样说的呢?佛陀马上要圆寂的时候,阿难特别伤心,此时佛陀对阿难说:“你不要伤心,这于事无补,我要示现涅槃了。”然后说:“阿难,我涅槃后,你当以己为岛,以己为皈,除己而外,他无所依。”“以己为岛”就是以自己作为岛;“以己为皈”就是自己作为自己的皈依处;“除己而外”就是除了自己以外;“他无所依”就是没有其他的依靠处。
换句话说,在示现涅槃之前,佛陀让阿难不要伤心:“你现在要靠自己,伤心也没有用。”佛陀紧接着说:“以法为岛,以法为皈,除法而外,他无所依。”意思是,你要把法作为自己的岛和自己的皈依处,除法以外,没有其他所依。
《诸法集要经》中也有相似的教证,我原来翻译为“自己是自己的怙主”,而天息灾翻译为“自心是自己的老师”。作为佛教徒,一旦你的上师离开,你便要靠自己和以前得过的法,除此之外别无其他。很多佛教徒总觉得依靠上师便能解决问题:“啊,我要依赖上师,我要在上师身边待着啊!”那不行的,到一定的时候,你们就要靠自己、靠佛法。
有些人在上师身边两三年就已经证悟,有些人要五六年或十几年,每个众生得法的情况可能都不相同。但在你临终之时,你可以依靠的,就是你自己和你所得的法,因为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,上师和道场也是无常的。
佛陀最后示现涅槃的时候,由于阿难还没有获得阿罗汉果,所以特别伤心,痛苦得一直哭;很多阿罗汉已经于佛陀在世时得果,所以他们当时很淡定,只示现了一些伤心,但不会有痛苦。在讲述佛陀生平的印度电视剧中,这部分跟佛经的记载大致相同。
总之,上师不管圆寂还是与你分开,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生老病死有所把握,这也是佛陀的遗教。
今天是卫塞节,一方面纪念佛陀很重要;另一方面,在娑婆人世的我们不要只在今天才怀念佛陀。实际上,对佛教徒来说,应该每天都是卫塞节,每天都是观想佛陀的日子——早上也好,晚上也好,昼夜六时都要观想。若你如此经常忆念、祈祷,就会时时刻刻得到佛陀真正的智慧甘露,让你的自相续不断地完善;同时这种加持的妙香会遍及你周围的所有众生,让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智慧和大悲。这就是真正的弘扬佛法,也是真正的怀念佛陀。希望大家切记!
补充一下,今天是卫塞节,我建议佛教徒、非佛教徒都要了解佛陀的生平。现在网络上有很多佛陀的故事、动画片和一些跟佛陀有关的各种知识,大家应尽量把这些内容介绍给身边的孩子和其他人。
另外,我希望一些知识分子能够正面地了解佛教,这方面你们可以参考马鸣菩萨对佛陀的赞叹、全知麦彭仁波切对佛陀因地时整个过程的描述——大约三十多万字,还有各种文献对佛陀的正面诠释——尤其是印度和藏地论师的著作,其中一些解说可能有点难懂,但他们确实对佛陀的实际状况很了解。希望一些智慧不错的人,可以正面地了解佛陀的思想和他的生平。
今天卫塞节,大家至少要念诵108遍以上的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”。当然,你也可以用藏文、英文或其他的语言来念诵,总之要好好地祈祷——希望释迦牟尼佛的无我智慧和广大悲心流入我们的心间,让我们在轮回中暂时享受人天福报,有快乐的生活;究竟愿我们也能像佛陀一样,度化天边无际的老母有情。这就是我们大乘佛教的终极目标。
事实上,今天我们一起过卫塞节是很有意义的。像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好多地方,都把卫塞节定为法定的节日。他们会举办盛大的活动,比如花车巡游、供灯、传戒等等,非常隆重。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活动,我们这里今年因为种种原因比较低调,但确实这个节日很重要,希望佛教徒以后多加关注。
不久之后就是藏传佛教的萨嘎月,即使你平时不能吃素,我们也提倡大家在萨嘎月尽量吃素,这对你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。现在很多高血压、肥胖等病症的成因,都跟动物的肉有一定关系,这不只是佛教徒的说法,也是很多医学专家的看法。如果大家信任医学专家的意见,即便是为了减肥或者健康,也应该选择一种更好的饮食习惯。这不仅对你的人生有意义,间接也会对其它众生的生命有意义。
下面我们一起回向善根,以欢喜心来念诵《普贤行愿品》。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