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次传授《教诲天人甘露》
2007年11月18日
今年六月份,我给大家念过这个教言的传承,今天我想再念一遍,然后简单讲解一下。
现在学院的天气比较冷,我看到路上已经结冰了。虽然每个地方的天气不相同,每个人的性格和爱好也不相同,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因缘,也就是佛缘。尤其是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心愿,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而证得佛果。
闻思修的具体安排
今天的缘起非常殊胜,我希望大家以后每个月都共修一个法,也就是念诵诸佛菩萨的名号,过段时间我会把《诸佛菩萨名号集》翻译成汉文。到时候,你们可以在诸佛菩萨的圣像前供花、供水等,然后聚在一起念诵佛号和发愿文。
有些人虽然没有闻思的能力,但是有念佛、供佛的能力,依靠此法也可以获得功德。现在很多地方经常举行会供、火供等,对于了解密宗教言并且修完加行的人来讲,这样做非常有帮助。但是,所有人只做会供和火供,不一定有特别大的利益。而念诵佛号共修,不管什么身份的人,只要参加就能得到无量功德。
在网络弘法的过程中,我们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,在此我向所有的法师和居士大德表示衷心的感激。依靠网络弘法,一方面对众生有非常大的利益,另一方面也能强大弘法的力量。因为我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,很多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。
10月30号的因明考试,许多道友都参加了,考一百分以上的人也有不少。下次考试可能是12月30号,范围是《量理宝藏论》第三品和第四品。有些道友非常聪明,并且对佛法也感兴趣,以前在学院也学过因明,但我觉得你们应该认真地再学一次。
在管理的过程中,各小组的负责人要按照学会的规定来执行,不要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这样不太合理。当然,学员们也要听从相关负责人的安排和指挥,一定要好好地配合,这样管理起来才比较方便。
最近,我们正在学习《正法醍醐》和《入行论》的第六册、第七册。以前学习的时候,法王如意宝会要求我们把《入行论》的颂词都背下来。到目前为止,极个别道友背完了前八品,非常值得随喜。
一般来讲,《入行论》的颂词比较容易背诵,而因明、中观、现观等论典的颂词,比较难背一些。即便如此,学院每年同时背诵三四部论典的道友也非常多,比如说上半年背《大圆满心性休息》《入行论》《量理宝藏论》,下半年背《中观宝鬘论》《宝性论》《现观庄严论》,但山下的居士在背诵方面就稍微差一点。
前段时间,我说希望大家年底前把《佛子行》的颂词背下来,结果很多道友听后特别害怕,但实际上只有三十七个颂词,而且还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,差不多两天才背一个颂词。如果这样都背不下来的话,实在有点说不过去。在造恶业方面,有些人好像很有才能、很有智慧;而在善法方面,表面上在学习佛法,但实际上在两个月之内,连三十七个颂词也背不下来。总之,无论男女老少,这次都要尽心尽力地背诵。
其实,背诵并不是特别难,只不过刚开始有点不习惯,这时候会有一点点困难,但慢慢习惯就好了。我之所以希望你们背诵,是因为这有很大的功德。年轻的时候,我也背过一些论典,那时记下来的经文意义,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。如果没有背诵的话,不管是给别人讲还是自己理解,经常会有与法脱离的情况。所以,大家一定要好好地背诵,背诵非常重要!
背诵的内容,我以前也讲过,最好把《入行论》所有内容背下来,一千多个颂词应该不是很难,每天背几个颂词就可以。实在不行的话,一定要把《佛子行》背下来,这个没有什么困难的。除了老年人或者文盲以外,你们工作再忙,也要把三十七个颂词背下来。
这次学习的时候,《入行论》和《正法醍醐》这两本书都必须要学。我听个别道友说:“我只学习《入行论》,不学其他法。”这是非常愚蠢的说法。学习《二规教言论》和《佛子行》,对你们根本不会有任何危害,这一点我可以保证。这个学期一共有四个多月,在此期间,希望大家养成有序的学习习惯。
有些道友可能会想:“从开始到现在,《入行论》已经学了这么长的时间,现在有点生起厌烦心,可不可以不学了?”但我想,我们从年轻到现在,从不会因学习佛法而厌足,还在继续学习;而有些人以前一直迷迷糊糊地过生活,基本上没有怎么闻思佛法,现在遇到这么好的机会,如果没有好好学习,真的非常非常可惜!因此,希望你们不要生起厌倦心。
现在《入行论》的一千多个颂词还没有讲完,如果你们在中间就生起厌倦心,那应该感到很惭愧。我们应该追随前辈高僧大德的求学足迹,始终秉持孜孜不倦的态度,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理由和借口。
辅导时不能脱离法义
最近,我听说个别地方的辅导员道友,在辅导《入行论》或其他论典时,总是夸夸其谈,实际上与原文以及我讲的内容差得很远,所以我也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去调查一下。虽然你是辅导员,但如果只是嘴巴会说一点,世间的学问高一点,不一定就能讲得来佛法。所以,希望各地的居士们也认认真真地观察,不要光看一个人嘴巴比较会说,就让他一直耽误大家的时间,这样没有必要。
以后,各地的学习方式要以听光盘和看法本为主,课后大家可以一起探讨。为什么这样讲呢?并不是因为我很傲慢,也不是说我讲得多好,而是从法的方面来讲,跟网络上的道友比起来,我依止上师的时间应该算比较长的。我在法王如意宝面前听法接近二十年,而在我们的居士辅导员当中,有没有依止上师二十多年并且不间断闻思佛法的呢?这样看来,在佛学方面,我应该算是专业人士。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,但我学习的时间以及依止上师的时间是比较长的,对佛法也有一定的研究。
总之,希望你们在辅导的时候,不要信口开河、离题千里,不要随意发挥,从来不引用佛经论典中的教证和公案,完全凭着自己的分别念胡言乱语,这样没有多大的意义。另外,大家也不要把光盘和法本抛之脑后。我这样说并不是表示我的思想有价值,而是我所讲的这些内容,与传承上师的教言和诸佛菩萨的经论是不相脱离的,这一点我比较有把握。
作为辅导员,第一不能离开《入行论》的颂词,第二不能离开《入行论》的讲记,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发挥,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法义,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辅导的作用。对于没有遵守原则的道友,我给予过批评,也取消了个别人的资格。因为外面有些人的胆子非常大,他们对佛教的道理并不是特别懂,只是将一些世间说法加进来,然后就随口乱说,这样没有多大的意义。
为了听课,你们应该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,对此我也非常随喜。为什么这么讲呢?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和希求心。如果你们对佛法不感兴趣,我想传授佛法也有一定的困难。
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对佛法感兴趣,但我希望在家居士们能有长期的信心,不要只是三分钟热度,更不要把学佛当作一种消遣,一定要把学佛当作生命中最主要的事情。有些居士,的确非常精进,有时候我都感到很惭愧。尤其是现在这个末法时代,我发现有些在家人远远超过了一些出家人。当然,我不是说所有的在家人都非常精进,有些在家人也特别懒惰,经常爱睡懒觉,这种现象也有。
《入行论》的学习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,有些道友确实有所收获、有所体悟,希望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,今后我们也能一起努力。
讲解《教诲天人甘露》
《教诲天人甘露》目前只有藏文,还没有被翻译成汉文,我打算以后翻译。所以,今天我会一边念传承,一边进行简单的字面解释。
法王如意宝在讲窍诀之前,首先对文殊菩萨作礼赞。
这个教言,是将所有的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起来,以简单的语言来进行宣说。所以,大家一定要记住。如果法王老人家没有圆寂,现在还活在人间的话,那么除了这些教言以外,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度众方法了。
诸佛菩萨度化众生最殊胜的方法是什么呢?就是语言。就像佛陀在世时,以身体来度化众生的情况很少,以意度化众生的情况也很少,大多是通过教言来度化众生。法王如意宝也是如此,虽然上师的色身已经示现圆寂,但是他的教言依然留存于世。因此,我们要重视这些教言。法王如意宝说过:“如果只是在口头上讲得天花乱坠,这没有多大的意义,应该把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归纳起来,给大家讲述简单的教言。”
法王如意宝在这里主要讲了四个教言:
第一,依止善知识,依止善知识是修行之道的根本。
第二,闻思佛法,闻思佛法是增上功德的助缘。
第三,守持清净戒律,清净戒律是一切利乐的源泉。
第四,修持等持,修持等持是获得圣果的根本因。
如果你们要修习佛法,这四种教言是不可缺少的。所以,大家在行住坐卧四种威仪当中,千万不要忘记这四种教言,一定要牢记于心。简而言之,第一个是依止上师,第二个是听受佛法,第三个是受持清净戒律,第四个是修行佛法。
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,都应该有一种收获,收获什么呢?比如这次法王如意宝《教诲天人甘露》中的四个教言,大家一定要记住,千万不要忘记!
1.依止善知识
第一个教言,依止上师的时候,要把上师看作自己的眼睛和心脏那样来重视,经常赞叹上师,不要诽谤上师,尽心尽力地承侍上师。这就是依止上师的方法。
白天观想上师安住在自己的头顶,晚上睡觉时观想上师融入自己的心间,然后以恭敬心和信心祈祷上师,观想上师给自己赐予四种灌顶,最后在自心与上师的智慧无二无别的境界中安住。
过段时间,我会把这个教言翻译出来,然后在网上公布,到时候你们可以一边看颂词,一边观想内容。
2.闻思佛法
第二个教言,所听受的佛法是什么呢?就是浩瀚无边的显密一切教言,这样我们内心无始以来的无明愚痴才能被一一遣除,成办今生来世的一切伟大事业。这就是听受佛法的功德。
对于所听受的教言,我们不能听过、学过之后就停留在表面,这是不合理的。对于所学的大圆满、菩提心,或者是任何一个教言,大家多多地闻思以后,要将所有的怀疑全部遣除,生起真正的定解。
3.守持清净戒律
第三个教言,如果离开了清净的戒律,即便你相貌庄严、广闻博学,或者具有其他功德,也是无济于事,由于恶业的牵引一定会堕入三恶趣,长期地感受痛苦。因此,一定要成为受持清净戒律的人。
作为居士,可以守持皈依戒和居士五戒,然后尽量不要失毁戒体。如果有失坏戒律的情况,应该先在诸佛菩萨面前诚心忏悔,然后再在诸佛菩萨或善知识面前重新受持,否则很难得到解脱。
如果具足清净的戒律,即便你没有其他的功德,但实际上所有的天龙八部、人、非人等,都会异口同声地赞叹、撒花。到了一定时候,不需要刻意勤作,世出世间的功德会像上弦月一样越来越增上,包括财富、名声等等。
4.修行佛法
第四个教言,如果没有喝水的话,不能遣除口干舌燥的感觉;同样,在系统学习佛法之后,如果没有修行的话,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。
修行的时候,首先要从人身难得、寿命无常、轮回过患和因果不虚开始,然后修顶礼、皈依、发菩提心、念百字明、供曼茶罗以及上师瑜伽,最后修生起次第、圆满次第,以及大中观、大圆满,按照传承上师的教言次第修行。
大家一定要好好修行!如果没有实地修持,只是听一下课、念一下仪轨,很难真正改变自相续,一定要好好思维人身难得、寿命无常以及皈依、发心等道理。其实,我们现在能修的法特别多,应该坚持每天花一些时间实修。如果没有实修,懂得再多的道理,也不一定能遣除痛苦,就像没有喝水就不可能解渴一样。
那么,如何正确地修行呢?应该依照全知无垢光尊者的教言甘露,也就是九乘次第都圆满宣说的《大圆满心性休息》来修行。没有得过灌顶的道友,可以先看这部论的显宗部分。法王如意宝在世时,曾要求我们好好地学习这部论典,因为里面圆满宣说了宁玛巴的道次第。所以,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习这部论。
最后,法王说:“这样所说的善根,回向给一切众生,愿所有众生遣除二障、获得菩提,并生生世世不离麦彭仁波切的慈悲摄受。”
以上就是法王如意宝的《教诲天人甘露》。
总而言之,大家应该记住:
第一,依止上师。虽然很多居士身边没有上师,但是不要紧,现在你们每天听上师的教言,而这些教言都是诸佛菩萨的金刚语,也算是依止上师。
第二,闻思佛法。大家应该坚持每天听一两节课,然后修行方面尽量按照《大圆满心性休息》来修。除此之外,也可以每天观修菩提心,或者观人身难得、寿命无常等等,这一点不是很困难。
第三,守持清净戒律。作为居士,一定要先守持三皈依戒,然后五戒中能受持几分戒都可以。你可以受持不杀生戒,也可以受持不偷盗戒。即使不能全部受持五戒,只受持一分戒也可以。
第四,修持等持。
这些大圣者们的教言,大家一定要记住。千经万论那么多教言要全部记下来的话,现在末法时代的我们根基也不是很好,确实有一定的困难。而法王老人家修行一辈子,最后留下许多如同无价之宝的殊胜教言,我们一定要有珍惜感、难得感。因此,我非常希望各位道友能够认真学习这些教言。
现场互动
⊙ 问:我哥哥前些日子突然去世了,现在可能还处于中阴期间,请问如何才能让他往生善趣?
堪布:一般来讲,人死后49天内是处于中阴阶段,但在此期间,大多数人找不到自己的下一生,只有个别人以不同的业缘能投生。
不管怎样,我们活着的人应该为亡者多做一些善事。按照藏传佛教的传统,在亡者去世后的49天内,家人会不间断地为亡者做各种各样的善事,比如供灯、供斋、念经、放生、印经书等等。
事实上,不仅是你的亲人,就连今晚一起共修的这些道友,也都会纷纷离开人间,就像在火葬场排着队一样。当一个人离开人间的时候,活着的亲友应该为他多做功德,除了刚才讲到的以外,还可以为他磕头、吃素等等,要做许许多多的功德,这样才能让他往生善趣。
我确实没有神通,也不知道中阴的情况是怎么样,但不知道也不要紧,我们可以根据佛经论典来推断。对亡者来讲,只要有人给他念经回向,他一定会得到利益,这是诸佛菩萨的金刚语,大家务必要深信不疑。即便你只是一个凡夫人,但是依靠经咒善法不可思议的加持力,一定可以利益到亡者。因此,在你哥哥去世的49天之内,我希望你能不间断地为他做各种善事。
⊙ 问:有的道友现在急于修五加行,但因为时间太短又同时学两部论,他们就把皈依和磕头合起来修,请问这样如法吗?
堪布:这样修是如法的。我们以前修的时候,也是把皈依和磕头合在一起修。你们听两部论典,还要修五十万加行,非常随喜!
⊙ 问:请您为我们传授皈依。
堪布:凡是今天皈依的道友,法名共同取为“圆智”,圆满的圆,智慧的智。以前法王如意宝给我们灌顶,有时也会给大家取一样的法名。
(堪布传授皈依戒)
⊙ 问:有的道友觉得在家烦恼很多,修行的违缘也很多,想到学院去修行,但是又放不下工作,该如何圆融?
堪布:面对家庭和工作上的琐事,每个人都会感觉压力很大,或者说烦恼深重。但到了学院,其实也不一定能减轻烦恼。
其实,现在我们在学院所讲的法,你们在外面也能原原本本地听到。学院虽然是法王如意宝待过的地方,但是这里的气候寒冷,再加上生活条件也比较差,对你们来说会有些不适应。所以,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来学院,而是利用空闲时间多学习佛法。
通过学习佛法,就会知道应对烦恼的方法。作为大乘修行人,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违缘时,不应该把它当作违缘,而应该把它当作安忍的对境、精进的助缘。因此,我们也会鼓励学院中已毕业的道友尽量到城市里去弘法利生,不建议他们一直待在学院里。虽然这里比较寂静,但也不一定都是顺缘。
总之,你们在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同时,还能精进地学习佛法,这是一种勇敢的选择。
⊙ 问:有些道友认为,既然上师是佛的化现,那么接受上师的灌顶时,为什么自己没有什么感觉呢?
堪布:所谓上师是佛的化现,是指真正具有法相的上师,他需要具备佛经中所讲的一切条件。不仅仅是在实相中,在显现层面也要这样。
如果你的上师不具备佛经论典中讲到的条件,那不一定是佛的化现。当然,从了义或实相的角度来讲,每一个众生都是佛的化现,不但上师是佛的化现,弟子也是佛的化现,因为一切众生本具如来藏。
当然,得到上师的灌顶后,不一定马上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。为什么呢?因为上师给你传的灌顶,是因灌顶而不是果灌顶。什么是因灌顶呢?比如说农民种庄稼的时候,种下的种子不可能马上发芽,要过几个月以后才会发芽。因灌顶就相当于给种子浇水一样,浇水的时候会不会长苗芽呢?这是不一定的。因此,即便上师再厉害、再有加持,你也不一定能在灌顶时开悟。
⊙ 问: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中讲,一切烦恼来源于我执,也就是坏聚见,而断除我执以后,所有烦恼就都没有了。既然这样的话,是不是直接对治我执就可以了,不需要学习贪、嗔等烦恼的法相?
堪布:虽然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不是我讲的,但这个问题我也可以回答。
我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本,如果断除了我执,所有八万四千烦恼就会一并消失。但是,如果无法直接断除我执,那就要用各种方式来断掉烦恼,贪心要断除,嗔恨心也要断除。
有些人是喜欢广义者,有些人是喜欢略义者。对喜欢略义者来讲,只要断除我执,所有烦恼就已经断完了,这种人可以直接对治我执。但如果我执断不了,其他烦恼也就没办法断。
总之,任何一个人,只要断了我执或坏聚见,则会将贪嗔痴等烦恼一并摧毁。但就像我刚才讲的那样,有些众生暂时断不了我执,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对治贪心、嗔心、嫉妒心等,而一旦真正断除了我执,其他烦恼也会一并断除。
⊙ 问:我们这里有些新报名的居士,想要学习《入行论》,请问应该怎么安排他们的学习进度?是让他们尽快赶上进度,还是按部就班一周两三节课?
堪布:我认为,最好让他们把前面的部分补上,同时还要跟上现在的学习进度。
前面耽误的课程,要求他们在几个月或者一年当中必须学完,然后现在学到了第六册,他们也应该跟着同步学习。
⊙ 问:有人说“仁义礼智信”中的“仁”,是外道儒家的思想,佛教徒不应该随学,请问是这样吗?
堪布:事实上,并不是说所有外道的思想,佛教徒都不能学。有些与佛教相合的慈善思想,或者对众生有利的思想,我们也可以随学。但是,外道对佛教的邪见,或者有些不符合佛教真理的思想,我们不应该随学。
⊙ 问:我已经受戒很多年了,但还是戒不掉喝酒,喝完了又很苦恼,怎样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?
堪布:喝酒确实非常不好,包括我认识的一些官员和老板,他们也认为喝酒不好。
从医学的角度来讲,喝酒对身体危害很大。从世间出世间的角度来讲,我以前也翻译过饮酒、抽烟、杀生的过失,里面讲到很多喝酒的过失。所以,希望你尽早远离这种恶习。
⊙ 问:我从网上下载了您的讲课音频和视频,但是没有报名参加共修,这样能否得到传承?
堪布:报不报名不要紧,但这样得传承,可能有点难。
⊙ 问:将善根回向给门措上师有什么功德利益?
堪布:我们把善根回向给门措上师,其实意思就是说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,让所有的上师都欢喜。这样一来,你的一切意愿也会圆满。
⊙ 问:有个道友近期不想参加《入行论》的共修,他说他现在只学《入行论》的教理,然后专修净土,请问这样可以吗?
堪布:如果他净土修得非常好,这样也可以,我们不会强迫。但按照教务处的要求,没有全部跟着共修的话,不能免费领取学习资料。
⊙ 问:您在《二规教言论》中讲到,修行人要对好人和坏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。这样区分的话,是不是就有了分别念?
堪布:修行人需要区分清楚好人和坏人,应该要有这样的分别念。在名言当中,哪些是好人,哪些是坏人,哪些人对我们的修行有帮助,哪些人对我们的修行没有帮助,这些都要分清楚。但是面对坏人,我们不能像世间人所说的那样去伤害对方,这样做是不如法的。
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,也是把好人和坏人分得很清楚,但是坏人害他的时候,他并没有生起嗔恨心。所以,在名言当中要分清楚好人和坏人,但分清楚之后,没有必要再去过度分别。
⊙ 问:孩子的长相和父母相似,是否与近取因有关?
堪布:孩子的长相和父母相似,不是因为近取因,而是因为俱有缘,也就是与所行持的善法或种姓方面有一定的关系。事实上,孩子的近取因是自己的心,父母的近取因也是各自的心,因此他们的近取因并不相同。
⊙ 问:持咒时只用心默念,口不出声,这样回向功德时是否能利益众生?
堪布:如果心里观想把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,就能利益到众生。
⊙ 问:有的学员刚开始特别喜欢参加放生和共修,但过了一段时间,就以种种理由不参加了,原本的发心也中断了,这对他本人的修行或者说今生来世有没有危害?
堪布:放生和共修,都是个人的一种选择。如果一直不间断,会有很大的功德。如果不想继续参加,应该也谈不上有什么危害,只不过是没有积累这个善业而已。
⊙ 问:《山法宝鬘论》是不是针对出家人宣讲的?
堪布:《山法宝鬘论》大多数的内容是针对出家人宣讲的。
⊙ 问:有一位居士说,他的上师给他灌顶,他担心自己守不了密乘戒不想接受,却又不好意思当场离开,最后勉强参加了,但灌顶后他生起很多烦恼,请问他是否得到了灌顶和密乘戒?
堪布:因为我不清楚他们具体的灌顶流程,所以这位居士有没有得到灌顶,我现在也看不出来。
是否得到了灌顶,并不是随便说一说,就能推出来的。对于这位上师的法相以及这位弟子的法相,这些我都一无所知,以后了解了,我才有发言权。
结语
通过网络的方便方法,大家一起共同品尝佛法的美味,对此我也非常高兴。
以后来菩提讲堂的人会越来越多,希望你们千万不要利用网络来造恶业。人身非常难得,一定要把时间用在佛法方面。
现在,让我们一起祈祷法王如意宝,祈祷十方诸佛菩萨:愿所有人的相续中真正生起圆满利他的菩提心,愿我们生生世世不离大乘佛法,不离大乘善知识。
希望每一位道友都不要退失对佛法的信心,一定要获得究竟解脱。我也祈求十方诸佛菩萨和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,让所有人的相续中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:“菩提心妙宝,未生者当生,已生勿退失,展转益增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