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首先给大家念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的传承,为什么要念这个传承呢?因为很多人想获得快乐和加持,而依靠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,可以让自己干涸的心灵得到滋润。
大家若想感受佛法的力量,主要有三种方法:第一,透过学习来理解法义,从而消除自己内心的痛苦,获得快乐;第二,对佛法甚深教义不断地串习、修炼,然后获得不同程度的验相、觉受和证悟;第三,虽然你不是完全明白佛法的甚深道理,但是以很真诚的心来祈祷佛、菩萨、三根本(上师、本尊、空行)、护法等等,依靠祈祷的力量,你的内心会自然而然地获得不可思议的加持和安慰,甚至原来心中难以堪忍的痛苦也会迎刃而解,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也会很快得以解决。
多念《心经》或般若佛母心咒来遣除违缘
为什么今天给大家念《心经》呢?在传统中,人们通过诵经来获得保佑、加持。即便是没有信仰或信心的人,一旦听到诵经的声音,也会对他的生命和生活中的一切,带来不同程度的吉祥和护佑。很多佛教徒认为,不管是念诵、抄写还是携带《心经》,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加持,所以想得到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的传承。
汉文的《心经》有多个版本,有广有略,广的版本跟藏文版《心经》是一样的。(略的汉文《心经》是现在广为流通的玄奘版本)
你们有些人已经得过很多次《心经》的传承,其实这个传承听得越多,对自己的相续越有利益,因为般若法门能摧毁我执、烦恼、痛苦和所有负面情绪。在日常生活中,大家应该经常以般若空性法门来对治自相续中的许多障碍,如此你的相续会变得更加清净、调柔和温和,这是很有意义的。
(堪布念《心经》传承)
我很小的时候经常跟隔壁的一位老僧人去放牛。他最爱念大白伞盖和金刚亥母的咒语,还有《心经》。当时宗教政策还没有开放,每次我们在山上的时候,他让我看看附近有没有人,没有的话,他就说“我要念经”,然后让我站在旁边看守。他每天都念:“没有眼睛、没有鼻子、没有……”每次我听到这里都会想:“他到底在念什么啊?”因为那时候我年纪很小,不知道《心经》中的“无眼耳鼻舌身……”藏文版本中是每个根门的前面都加了否定词,念起来是:“没有眼、没有鼻、没有耳、没有……”
当时我一直不理解,为什么我明明看到人们有眼、耳、鼻,但是他却每天念“无眼耳鼻舌身……”。我想他既然这么重视,那肯定很重要,于是问他:“为什么每天我们放牛的时候,你都念没有这个、没有那个,也没有色声香味触?如果什么都没有,你念的是什么?”他只说我不懂,没有跟我解释,因为那时候我年纪很小,还不到4岁。
(堪布继续念《心经》传承)
大家一起念这个咒语(般若佛母心咒)“达雅塔 嗡嘎得嘎得 巴Ra嘎得 巴Ra桑嘎得 波德索哈”。藏音的“嘎得嘎得 巴Ra嘎得……”和汉文的“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……”是同样的咒语,只是发音不同,以后你们念哪一个都可以。
每个人因为自己的业力、外在环境、人和非人(包括罗刹、夜叉、阿修罗)的干扰,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一些违缘和障碍,或者遇到一些不吉祥的事情,比如做噩梦、身体不适、做事不顺等等;此时如果我们念这个咒语或者《心经》,便能在短时间内把它们摧毁。
佛陀成道之前出现了很多魔障,当时世尊就是用般若咒语来降伏所有魔众。凡夫人还没有通达、证悟空性,不一定有降伏魔众的能力,但至少我们可以用这种咒语来维护自己、帮助别人,它的利益非常大。所以,若你经常遇到一些迷乱显现,包括心里莫名其妙地不舒服、不开心,或者产生各种烦恼,此时念诵这个咒语是非常管用的。
当然,如果你不相信经咒的力量,那就没有办法。比如,一位中医觉得这个药对这个病非常好,但病人对中医没有信心,也不愿意吃这种药,不愿意接受中医的治疗,那他的疾病很难通过中医来治好。所以,大家能够得到一些如甘露妙药般的咒语妙法,也是一种缘分。结上这种缘分可以遣除很多生活、修行中的违缘,这正是如今末法浊世众生所需要的。
就像《胜道宝鬘论》中说,我们修行要依靠咒语、方便法和缘起。缘起很重要!为什么有些人修行那么成功,做任何事情都那么顺利;而有些人却处处碰壁,做什么都不顺利?的确,一些人非常容易成就邪逆之事,而承办顺正之事,像修行增上和心里快乐,却连一个普通人也比不上。这跟我们前世的近取因业力有一定的关系,也跟我们今世的俱生缘(外缘)有非常密切的关系。
作为具有智慧的人,大家应该依靠各种方式来解决一些问题。比如,一个有智慧的人非常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,他会经常吃保健品和做各种保健治疗,也会学很多健康和养生方面的知识,最后效果也真的非常显著。同样,我们的内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,如果其中有些缺失或者有些部分无法正常运作,那我们要找一些合适、方便的解决方法,这方面佛教的理念就非常管用。
我并不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宗教才这样说,而是发自内心地觉得,当今世界上,佛法确实是人们的心灵良药。对于一些心里不快乐,甚至经常失眠、心理失衡或者负面情绪不断涌现的人,我特别乐意把佛教中的一些殊胜诀窍、咒语和秘诀无条件地提供给他们,至于接不接受,就看自己的缘分了。
(堪布继续念《心经》传承)
要养成观察自心的习惯
今天要讲的是“痛苦如何转为快乐”,这可能是个比较大的题目。
首先,非常感谢大家利用自己宝贵的时间来听课,因为今天是周日,本来你们应该好好地放松、休息和做一些自己的事情,但是大家都来学习;另一方面,我也没有什么可感谢的,因为你们学习不是为了我,而是为了你们自己或者其他众生。因此,不知道你们听到我说“感谢”,会有什么想法。
不管怎样,今天在现场以及在网络上看直播的各位,我们都是依靠特殊的因缘在这个时空相遇。“有缘千里来相会”,如果彼此有缘分,哪怕相距再遥远,就算你在太平洋的另一边,我们都有一起学习的机会;如果彼此没有缘分,即使你现在就在经堂外面——像我刚才看到的很多人一样,也不会进入现场。所以,大家彼此的缘分还是很重要。
今天的题目是“痛苦如何转为快乐”,如果依靠佛教的道理去剖析,相信大家会对痛苦有新的认识。若痛苦可以转为快乐,那就是说,痛苦的本性就是快乐;或者说,其实快乐和痛苦的本体都不成立,它们的本性都是空性和光明,此两者是无二无别的。理论上我们找不到任何痛苦,因为所有痛苦的根源是无明和我执,如果我们用自心观察无明和我执的本性,就会知道它们只是虚假的幻象,确实是不可得、找不到。这一点在藏传佛教的密宗中说得非常清楚。
以上的说法跟我的信仰无关,而是经过智慧剖析后的结论。如果大家用自己的智慧认真地分析,最后你会发现,痛苦就像芭蕉树,把一层一层的树皮剥掉后,里面是空的,没有任何实质。同样,对于自心正在产生的烦恼、恶心——像嫉妒心和傲慢心,或者自己始终摆脱不了的分别念等等,如果你依靠智慧去抉择,会很快发现它们没有本体。
你们当中一些人有信仰,一些人没有,但有没有信仰不是很重要,最重要的是每个人应该对自心的根本有所认识。现在,一些人包括大学毕业生、留学生,或者在某些研究机构里,认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论文非常棒的学者,自认为很有学问,但如果他们连自心的本体和本来面目都没有丝毫认识,能算得上真正的智者吗?这是一个问号。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一颗心,虽然认知心理学、生物学和其他科学领域各自有他们的研究和诠释,但是这些到底能不能让人们明白心是什么,或者真正见到心的本性呢?
在日常生活中,我首先给大家一个提议:要养成观自心的习惯。如果你经常观自己的心,那至少你的心态是非常平静、淡定的,自己也会感到快乐,这在当今时代是很难得的。现在,大家应该越来越感觉到,世界上很多人的心态非常复杂,尤其是整天沉迷在网络世界的年轻人、小伙伴们,他们的心态确确实实比较糟糕——Terrible,是吧?糟糕得难以想象。
经常有人跟我说:“我有吃有穿,生活不愁,什么都具足,可是我有烦恼,突然间会特别不开心,不管是独处还是跟其他人一起,都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心态。”老实说,我自己完全没有这种经验,因为我不开心的话,总会有原因。比如,当我知道某件事情确实弄得很不好的时候,那我可能会不开心,心里不舒服。但是,现在有些人无缘无故就突然不开心,甚至出现突如其来的情绪崩溃。
在刚过去的7月,有一个在华山旅游的人,莫名其妙地从栈道上跳下去,引发了大量网友热议。其实,现在这种现象十分普遍,一个看来是非常正常、没有心理问题的人,可能会莫名其妙地不开心,情绪不好,然后就拿刀砍人,或者驾驶车辆的时候撞到电杆上,有诸如此类的可怕现象。
现在,很多心理学家在分析背后的原因,他们认为这跟我们的教育、网络游戏、一些社会导向等都有关。另外,很多东西方的学者和专家在不同的媒体上也有各种分析。
无论是出家前还是出家后,我想自己的心态算是很好的,不管自己处于什么环境,至少心里没有过不去的坎。其实,我的人生发生了很多事情,比如,过去几年或者十多年前,学院很多房子被拆了,这里的一些金刚道友不得不离开;还有父母的去世、上师们的涅槃……如果说人生有高山低谷,这些应该都是低谷,或者是自己最痛苦、最困难的时候。但是,我从来没有想过“我这次熬不住了,这个难关很难跨过去”,真的从来没有这些想法,包括自己生病的时候,也觉得这不算什么,应该能熬过去。
不过,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心态很复杂,突然间负面情绪来了自己也无法控制。不只是年轻人,一些学佛多年的居士或者出家人也有这种情况,有些道友不知不觉地心情就不好了。
不要滥用“崩溃”一词
偶尔有点心情不好,可能是普遍的现象,不太要紧;但严重的情况是,一个人的负面心情一直持续,缓不过来。很多人总是说:“你现在不要理我,我要冷静一段时间。”“你不要碰我,不要跟我说任何事情,我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。”一些做完大型手术的人,可能需要一段康复期,但一些人自己莫名其妙地不高兴,还要一段时间来恢复,真的让人很难理解,但如今这种情况比较多。
另外,现在也有一些“双面人”,他们表面上看来非常成功,穿着打扮和外表等各方面都包装得特别好,大家都觉得他们没有任何心理问题,可是他们的内心其实非常痛苦。他们其中也有“微笑抑郁症”患者,在同事、家人、朋友面前经常带着微笑,给别人带来快乐,但他们只是非常成功的演员,自己的内心却很痛苦,也不堪一击、非常脆弱。别人的一句话、一个眼神或者一种表示,都能让他们受到非常大的打击,甚至觉得:“我崩溃了!”
实际上,大家不要滥用“崩溃”二字,不应该让它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中,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许多负面情绪。无论是《大藏经》、论著还是日常用语,藏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,但到目前为止,藏语中确实没有跟“崩溃”意思非常接近的字眼。
今天这里可能有很多藏族同胞,“崩溃”的藏语究竟是什么?藏语中会用一些词汇来形容一个人处于低谷、无可奈何的状态、不知所措的环境、非常困难的时期,却没有特别明显的词汇来形容“我现在崩溃了,所有事情都做不动,没办法了”——如果一个人经常把这种负面的词语挂在嘴边,不知道潜移默化中会给自心带来什么样的伤害。
其实从人类历史来看,人心是非常强大的,这是人类跟其它动物不同的地方,依靠它,人们可以征服自然界,也可以对抗、反击所有怨敌。按照佛教“人身难得”的说法,这个人心难能可贵;按照进化论的说法,从动物慢慢地进化到人类的整个过程是很煎熬的。由此可见,人心应该是很强大的。
从另一方面看,很多缺少修行功夫的人,没有很好地训练自心并观察感受,他们的心可能特别脆弱。常言道: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”有时候自己一句温馨的语言,可以让其他人非常快乐、增加很多勇气、获得安慰,即使在寒冬腊月,听者心里也觉得非常温暖。
很多人经常说:“请你给我们说一些好听的话,不然我们现在特别伤心,你能不能安慰一下啊?”一些男众的发心负责人经常跟我说:“你过来给我们的道友们一些安慰吧!现在很多人的心理特别脆弱,快承受不了了!”“有些人心里很难受,快熬不过去了。”“有些人可能坚持不下去了。”有时候男众的心理也比较脆弱,但我实在没有时间。我想,这些男众看来比较高大,应该不需要什么安慰吧。
另外,一些人确实是被恶语中伤,伤害到了心灵,有时候一句话就像一把利剑,直刺心灵的最深处,所造成的创伤过了很久也没法复原。也有一些情况是言者无心,听者有意——说话的人其实没有恶意,只是随便说了一句话,但是听者就因此受伤了,甚至无法站起来,即使送到医院抢救也没有用。在医院不管是用CT、彩超还是X光,医生也检查不到有什么伤口,因为这是由无形的利剑对无形的心所带来的创伤,即使住院也恢复不了。
直面痛苦,不要逃避
事实上,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候产生脆弱的心理,此时我们需要什么呢?这值得大家思考。现在,除了很多人的心态比较特殊,还有一种人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矛盾和困难的时候,不想面对,只想逃避。
今天一些人跟我说,自己因为一些事情非常烦恼,所以来学院看看。在学院的坛城附近,一些人看来穿得很好、长得很不错,但内心可能很脆弱、很痛苦。当然,可能也有一些人觉得:“我很快乐,虽然我的相貌、衣着不怎么样,但我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。”确实,按照佛陀所说,世界上每个众生的业力都不相同,因此所感受的果报也完全不相同。
现在的很多人,不论贫富贵贱,都把他们的快乐和成功寄托在外境上,比如财富。如此人们可能找不到快乐,找不到人生的方向。
一位著名的俄国作家写了一本书叫《地下室手记》,它是日记体的小说,1949年后出版了多次中文译本。书中有一句话:“把地球上的所有财富都用来满足他,让他沐浴在幸福之中,直至头发根:这个幸福表面的小水泡会像水面上的水泡一样破裂掉。”这句话非常明确地说明什么呢?说明一个人的幸福如果寄托在外境上,即使他拥有全世界的所有财富,若内心不平衡,他也不一定会快乐、幸福。
前段时间,新闻说在某个地方有50多位富二代因为吸毒被抓,情节非常严重。调查发现,他们有些正在留学,有些是海归,所有人的生活都非常富足,居住在高档的别墅,以豪车代步,从小就应有尽有,但是他们没有安全感,也不快乐,而且觉得生活非常无聊,然后就吸毒并做一些非法的事情。
一些人在觉得没有希望,或者没法得到快乐的时候,可能会麻痹自己,把不开心的事情暂时忘掉;一些人可能会逃避现实,去其他地方寻找快乐,比如去海边或者其他观光旅游点。其实,这些都不是解决自心痛苦的最好方法。
无论是按照佛教的教义,还是现代心理学的理念,当大家遇到痛苦的时候,应该勇敢地面对它,尽量去接受它,乃至把它转化。这样的话,也许你会发现,痛苦并不是那么痛苦,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;痛苦不会让你死去,或者让你走到绝路。
每个人在自己最痛苦的时候,总是会自救的。佛教中有“痛苦转为道用”的窍诀,世间人也有类似的说法。电影《冈仁波齐》的主题曲叫《无有畏惧》,其中一句歌词是:“坠入黑暗中,坠入泥土中的海阔天空。”当你坠落到泥土中的时候,实际上是另一片海阔天空。就是说,即使你已经陷入泥潭里——人生最痛苦的时候,只要转过身来,也会从另一个角度,看到大海和蓝天的广阔无垠。
所以,大家在人生痛苦的时候,不要总是想:“我失去了什么,我没有拥有什么。”比如:一些人现在成了穷光蛋,却总是想着以前是多么富裕;现在伴侣去世或者离开了,却总是想着以前两个人的感情多么好;现在容貌不那么庄严了,却总是想着以前长得很好看……
这时候,大家可以用佛教中的“减法”把痛苦转为快乐。比如,你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富裕,那就想在目前的境况下,自己也可以很快乐:“有钱真痛苦,很复杂,带来很多争论。现在没有钱多好啊,没有复杂的事情,知足少欲,可以好好地修行、看书。只要有一点水果、一杯茶就好了,像前辈高僧大德那样过生活,多清净啊!”
如果你失恋或者遇到感情挫折,那可以想:“世间的争论太多了,谈恋爱真痛苦!现在清静多了。”或者想:“我虽然是在家人,但现在的生活很单纯,跟出家人差不多,我真快乐!”
如果你失去一些世间地位,那可以想:“哎,高际必堕,地位越高,堕下来的可能性就越大。我现在可以过一个非常清净的生活,多好啊!”
人们的很多痛苦是由于自己追求太多,以及不断地提高人生目标;到了某个时候,如果一个人的目标定得太高,同时他原有的待遇、福报因为外缘而正在减少,目标和现实间的落差就会让他接受不了。
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感到痛苦呢?一是因为达不到自己追求的目标;二是因为不知道万法无常,在失去了原来所拥有的东西后,就特别痛苦。这也是当今大学生痛苦的主要原因:很多大学生担心将来可能找不到工作,现在为此已经非常痛苦;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失去了原来所拥有的感情,或者学业上的优势,而感到十分痛苦。当然,你要知道如何让自己不痛苦,这很重要。但是,如果你没有痛苦,却浑浑噩噩地过日子,那也是不行的。
随缘、热情地过生活,不要抱怨
按照佛教最基本的理念,大家要有随缘的心——我可以接受一切事情,一定要接纳。外在的环境和自己的内心都在变化,它们不可能永远处于同一种状态,否则万法就有常有的过失——常有是绝对不可能的。然而,无论外境和自心处于什么状态,大家都不能丧失自己的积极性和热情。
现在有些人充满着激烈、负面的情绪。他们不论是站着还是坐着,白天晚上都在说别人的过失、抱怨别人,说其他人怎样坏,有时候甚至激动得跳起来;但若跟他们说一些正面的事情,他们就没精打采,提不起兴趣。其实这样不太好。生活本来就有正负两面,正如白天有阳光,晚上有黑暗。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,都有好人和坏人;你的工作和生活中,都有顺缘和违缘。
历史上,不管是从汉藏的历史,还是往昔大小人物的传记来看,人们在不同的年代总有很多是非、苦乐之事。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人物,他们的烦恼其实都大同小异。我在欧洲的时候听过拿破仑的一些故事,相关情节很复杂,但其中的是是非非、人生起伏跟东方的历史人物没有什么差别。
我在非洲的时候,也问了一些非洲人关于非洲历史的故事。我对非洲人很感兴趣,虽然那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,但是他们热情奔放,载歌载舞,情感特别丰富。非洲历史上也有很多是是非非、恩怨情仇。所以说,世界上总有正面和负面的事情。
按照佛教的基本思想,对于有意义的事情,大家应该有精进和热情。在佛教的修行上,不要因为学久了就失去感觉,然后就逐渐退下来;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时,不能一直没有感觉和触动,这样也不太好。做人应该是积极的,如此你会有鲜活力。
也许你们认为我是假装的,但我身边的人应该知道:在学习方面,虽然我的热情可能没有刚来学院的时候那么高,但只要有时间,我就特别爱学习,这是真心话。虽然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年纪,但不管是翻译、讲课还是做一些慈善或者其他善法,我都有很大的兴趣和意乐。同样,每次开会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,我都是带着热情和正能量,不会垂头丧气的。我分享这些并不是为了自赞自夸,而是希望你们也可以从自身做起。
有时候人们随着年龄增长,可能因为身体变差或者人生阅历多了,就逐渐对生活失去热情,对修行失去兴趣,对人生失去指望,最后变成一直在等死的样子。如果你做任何事情都不想积极向上,那不太好。一方面,要有学习的心,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;另一方面,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确实不会因为你的烦恼和痛苦而改变,所以应该把痛苦的心转过来,经常让自己处于开心的状态。
在日常生活中,大家要尽量减少抱怨,这非常重要,亦是我今天要强调的。现在,很多国内外的世间人虽然不是修行人,但他们也觉得抱怨对身体非常有害。跟我们佛教徒的发愿相似,他们会发愿在一段时间——比如在7天、21天或者一个月内,不抱怨别人。
刚实行的时候,大家会觉得很难,因为我们的抱怨不一定是言语上的,从肢体和态度上也可以看得出来。一些人可能用抱怨的语气说“哎哟”或者不耐烦地说“是这样的吗?”(堪布表情模仿,众笑)
一些人对任何人都看不惯,比如对领导的行为看不惯,对下属的行为也不满,甚至对自己也特别抱怨。抱怨自己的人也不少,他们觉得:“为什么我这样的人会来到这个世间?”“为什么父母生下了我?”大家不应该抱怨,困难并不会因抱怨而解决。实际上,你的负面心态会从语气、表情和态度表现出来,这会让很多人讨厌你、抛弃你。而且,如果你经常抱怨,也许别人对你的态度也会逐渐变差。
现在一些佛教徒所说的话,大概70%都是关于其他人的不是,其实这对听者和讲者的身心都不好。当然,有时候一些问题不说不行,那我们可以提出来一起讨论。现实生活中,大家用理性去剖析问题是很重要的。如果一个人总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,那他看到的所有外境都只有一种颜色,由此判断得出的结论也肯定不正确。
因此,大家要有乐观、不抱怨的心态,无论发生什么,都要用智慧来面对。就像无著菩萨的教言,大意是说:患病、无病都快乐,因为前者可以消业,后者可以做很多善事;无财、有财都快乐,因为前者可以过知足少欲的生活,后者可以广结善缘;死亡、长寿都快乐,因为前者可以与来世结上善缘,后者可以增长善法。
我们要学习无著菩萨的随缘,如果你有财富,那可以想:“我有福报,可以好好地享受,不然临死的时候我的钱还没有花完,这是很痛苦的。”然后你可以去旅游、吃夜宵等等——但是最好不要杀生,不要造恶业,现在富人造的业比穷人更严重,这很可怜。如果你没有财富,那就想:“我可以过一个非常简单、清净的生活,就像以前的一些禅宗大德和修行人那样,多快乐啊!”
其实在很多方面,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心态转为道用,这样你的生活就有品质,而且自己的三观也会很正,如此就不会在这个时代中,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快乐修行的方法
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来快乐修行:
第一,是克什米尔班智达释迦西日的一个窍诀,我在讲解《无量寿经》的时候也介绍过。首先发菩提心,接着观察痛苦者(众生或者自己)的痛苦是源于身体还是内心。如果身体没有心的配合,那它就跟尸体一样,眼耳鼻舌、四肢和五官都没有任何感受,这样它不能感到痛苦;如果只是身体本身就能感受痛苦,那尸陀林的尸体也会痛苦,这是不合理的。
另一方面,如果痛苦源于自心,那我们以智慧来剖析这颗心。从心的本体、来源、住处、去处、颜色、形状等方面来观察,这颗心究竟是怎样的?最后你会明白:如果用智慧来观察,所谓的心就像虚空一样;除了虚空,你不可能找到自己的心,那依靠自心而产生的痛苦更不可能找得到——心如虚空,痛苦也不可得。
明白了以上两方面的道理后,大家可以经常安住于心无所有的境界中。当你用心来观察心的时候,你会发现以前给你带来痛苦的东西,究竟来说是不可得的。这种方法跟我刚才给大家念的《心经》相呼应,观修空性就是相应《心经》般若波罗蜜多的修法,很多道友也说这种修行方法非常好。
第二,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利他的事情。寂天菩萨说,所有世间的快乐都是由利他而产生,所有世间的痛苦都是由自利而成。确实,世间人大多数都是为了自己的事情而流泪。大家应该扩大利他的心,平时多做一些慈善和有意义的事情。在伟大的利他思想面前,自己的我执和自私心最终会变得极其微小。事实上,具有利他心的菩萨和一些慈善人士的痛苦是非常少的。
因此,如果有些人经常觉得不开心,我建议你多参与放生和做慈善。即使你没有很多财物可以布施,但只要有利他的发心,一个小小的行为也会让你的痛苦逐渐减少。学会的一些爱心人士、志愿者、修行人,本来在生活中感到非常痛苦、没有生活质量,但后来因为信仰和善行有所改变,如今他们都非常开心,人生十分成功,也感到人生特别有价值。
所以,关于痛苦转为快乐的方法,我的建议是修空性或者利他心,如此你的生活会很有意义。
另外还有第三种方法,就是减少使用手机。人们的痛苦来自什么呢?分别念,如今这主要是由碎片文化带来的。现在,大部分人长期使用手机,最后也给自己带来许许多多的痛苦。有一个统计说,韩国和中国分别是全球手机使用率最高和次高的国家,两国都有近94%的人每天用手机来上网、打游戏等等。
现在,社会上有些人提议一律不让学生们使用手机和电脑,包括学院的一些法师。但执行层面可能有点困难,就算我们把这里常住道友的手机收回来,短期内应该可以实行,但长期来说恐怕做不到,工作量也很大。而且,一些道友可能把这部手机交上去,然后留另一部手机悄悄地用,这样他们经济上也有一定的消耗……
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在这个特殊时代,跟以往的时代相比,这完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但是大家也不要整天对着手机,除非你真的有一些利益众生和跟自己修行有关的事情。
这里很多道友上楼梯的时候还在看手机,包括一些上了年纪的出家人,他们本来眼睛就不太好,走路也不太方便,但还是边走路边看手机。有时候他们看不清手机,同时也因为高原反应而一直喘气。我经常在楼梯上看到这样的老菩萨,一边特别辛苦地爬楼梯,一边非常“精进”地看手机——真随喜你们的“精进”(众笑)。当今时代的出家人也弄成这样子,那在家人就更不用说了。
今天大家都是很开心的样子,希望你们以后不管怎样,都能始终保持着开心的状态。其实,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,人生中的任何事情总会过去。遇到痛苦时,与其让自己沉溺在痛苦中,不如当下就好好地修行,念一些咒语——这是第四种把痛苦转为快乐的方法。如果大家多念咒,比如莲师心咒、观音心咒,那你的内心会非常充实。
虽然藏地很多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很低,也没有什么财产,但是他们每天念很多咒语,并很虔诚地祈祷三宝,所以他们不会因为一些世间琐事而整天不开心、郁闷、痛苦、抱怨和经常发脾气。如果你真的没有时间去修行,也尽量不要在大众面前释放怨恨的“毒气”、扔坏脾气的“炸弹”。一个人内心的嗔恨“炸弹”一旦爆炸,会让周围很多人受到伤害。
所以,作为有智慧的人,大家为了保持内心的安静,经常禅修和念咒语是很好的。现在,瑜伽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,它不只有促进减肥、健康等好处,在调节情绪方面也是很好的,一些没有信仰的人也可以考虑。大家要保持身体和内心的健康,然后在这样的状态下尽量利益所有众生,这是最好的;如果你实在做不到这一点,也不要伤害别人。
让身语意流露慈悲
昨天,我说到小乘一切有部要求修行人好好地护持自己的身语意。如果把它引申到大乘佛教中,那是什么意思呢?身体方面,大家的行为应该带着慈悲,在跟别人交往的时候,彼此要和睦相处。比如,你坐了一个座位之后,不要再把你的衣服、包包放到旁边的座位上占着,否则,别人都不想跟你接近。
以前我旁听了一节心理培训课,课上大家都发自内心地感恩,并开心地握手,这确实让人有些触动。所以,大家应该用身体行为来表达慈心,如此你可以与他人和睦、温和地相处,跟什么人都合得来。
语言方面,大家尽量不要说伤害别人的话语。当然,别人可能无缘无故就受伤,这也没办法——像我有时候所讲的并不是针对个人,但有些人会觉得:“堪布今天在这么多人面前骂我。”那我也没有办法。无论如何,大家要多说慈爱和赞叹的语言。
内心方面,大家要尽量减少自己的贪、嗔、痴和嫉妒,而尽可能用慈悲心来对待他人。
如果你做到以上三方面——身语意都带有慈悲,那你自己和别人都会快乐。就算你对社会没有重大的贡献,也尽量不要做危害、扰乱社会的事情,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原则。
希望从今天开始,大家不管遇到什么,开心的时候情绪不要太高涨,痛苦的时候不要觉得崩溃,任何时候都不要扰乱自己的清净心、欢喜心,应该保持着非常淡定的状态。这样不管你有没有信仰,我觉得都是很好的。
另外,对于和自己的前世今生有不可分割缘分的人,不管是你的孩子、父母等家属还是身边的亲戚朋友,你跟他们相处的时候应该有良好的态度。人们往往会忽视、不关心与自己最有缘的人,却很重视那些与自己缘分不深的人,这样不是很好。做人不要喜新厌旧,大家应该珍惜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人,比如家人、道友。
人生是有限的,到一定的时候每个人会各走各路。当你要离开世间的时候,如果别人觉得你非常好,那你也没有任何遗憾。为什么一些人死了大家会哭,有些人死了很多人会笑?这跟他生前的言行举止有关。
下面是授皈依。你们一些人不想皈依的话,也不用紧张、害怕;如果你想皈依,皈依的对境是上师和三宝——佛、法、僧。皈依有三种发心:一是为了自己即生中获得人天福报;二是希望自己从轮回中获得解脱;三是大乘的发心,就是从今天开始乃至生生世世为了利益众生而皈依。如果你的心态堪能,我建议你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皈依,这非常重要。当然,你也可以选择其他发心。
现在,我按照无垢光尊者的意趣给大家念四皈依的偈颂,念到最后一遍的时候,你就观想获得了皈依的戒体。
(堪布授皈依)
最后,我们将今天听闻正法的功德,回向给天下所有众生。大家一起念诵《普贤行愿品》来回向。非常感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