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年愿望
2006年12月31日
新年马上到了,祝大家新年快乐,一切圆满!
我们虽在不同地方,但有共同的发愿:愿度无量众生,愿获无上佛果。我衷心祝愿大家修行无有任何障碍,具足一切顺缘,圆满福慧资粮,成就自他二利。
走过三年的悲与喜
最近,学院将举办为期七天的“法王如意宝圆寂三周年纪念法会”。法会每天四座,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六点,全体僧众共修《上师供》《上师瑜伽》、金刚萨埵仪轨及心咒、《普贤行愿品》等。
通过祈祷上师,可以遣除自相续中的一切罪障。《时轮金刚根本续》中说:“上师圆寂年月日,若于此时供养者,摧毁累劫所造罪,解脱恐怖阎罗城。”如果条件具足,大家最好在各地举行小规模的纪念法会,于法王像前以香、花、灯、水、食品等进行供养,并尽己所能地吃素、放生、念诵等。
上师在世时最喜欢放生,希望大家在各地多放一些生,比如东北那边天气冷,不适合放鱼类的话,也可以放麻雀等。事后把放生数目汇总到智悲佛网——哪怕放了一个生命,下次聚会时一起回向。
虽然上师已经示现圆寂,但在清净刹土当中始终用智慧眼关照着我们。在这七天里,大家一定要好好祈祷法王如意宝。依靠自己的恭敬心和上师的加持,我们自相续的所有功德会迅速圆满。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,你们金刚道友之间应该辗转相告。
在这三年里,有说不完的悲哀,也有值得欢喜之事。悲的是,我们的根本上师、三界导师、众生怙主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。上师曾经传授浩瀚如海的显密正法,以各种方便方法培养了这么多的弟子……每每念及都令人非常伤心。喜的是,上师创办的喇荣五明佛学院至今完好无损,所有闻思修行、弘法利生事业一如既往地存在着,这对后学者来讲极为重要。
学院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各位道友的支持和帮助。在此,我对为学院发心的所有大德、法师、居士表示感谢!
修习佛法,行持善法
在新的一年里,大家也应该发个愿,一定要认认真真学习我们所安排的论典。作为修行人,我们不应该浑浑噩噩地过下去,应该尽量圆满相关的一些闻思修。
明年学习《入行论》的同时,我们也会安排大家学习其他经论。其实,我在网上的开示答疑,解决不了很多的问题。如果你们真的对佛教感兴趣,或者认为我讲的法对你们有点利益,那就要在学习上多下功夫,这样相续中的怀疑会自然而然断除。
此外,希望每个人在念咒语等善法方面定个目标。新的一年开始,就像新的人生开始,行善方面应该有个目标,没有任何目标而得过且过,不是智者的选择。大家一定要在上师像或佛像前默默发愿。
三年前的藏历十一月十五日上午,法王如意宝一生弘法利生事业圆满,示现前往清净刹土。希望大家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。一般来讲,传承上师的圆寂日,弟子们都应该非常重视。比如,麦彭仁波切圆寂日是藏历四月二十九日,学院每年都会举行法会、大量供灯。
很多印藏高僧大德的传记中有讲,真正合格的弟子,在上师圆寂三年当中,都会非常注重自己的行为。就像世间人家里有人去世了,也会有很多方面的讲究,三年过后,基本才一切照常。
最后,我给大家念一下《修心七要》的传承。
(堪布念传承)
《修心七要》的加持力非常大,若能依之修持,会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大乘佛教徒。因此,前辈修行人乃至如今美国、加拿大等地学习藏传佛教的修行人都很重视。
《修心七要〈耳传略释〉》已翻译并传讲,希望大家好好学习。
现场互动
⊙ 问:生起菩提心的界限是什么?
堪布:所谓菩提心,是指内心真的想要利益众生,不只是暂时给众生一点吃的穿的,应该从心坎深处想要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佛果,让他们从三界轮回的痛苦中摆脱出来。
⊙ 问:出家好还是在家好?
堪布:这个要看个人情况。如果从根本上对在家生活生起出离心,而不是暂时遇到违缘后想逃避,那么哪怕出家一天的功德也很大。《佛说出家功德经》中说:“于此一日一夜清净出家故,此善根,六欲天中,七反受福,二十劫中常受生死世间之乐。最后人中,生福乐家。”
如果自相续还没有如是成熟,最好以在家身份来利益众生。
⊙ 问:为什么一切众生皆具佛性?
堪布:众生具有佛性是事势理,即万法的自然规律,如同火的本体是热性、水的本体是潮湿、石头的本体是坚硬,不一定非要说出一个理由。
⊙ 问:《入行论》中讲,众生堕入恶趣后,由于不断因烦恼而造业,势必愈陷愈深,永无解脱的希望。这样一来,是否与佛经中所说的“一切众生皆能成佛”相违?
堪布:不相违。暂时而言,堕入恶趣时,造的恶业越多,陷得也会越深;究竟而言,佛性是本具的,且以前的善业也会成熟、增长,一旦因缘具足,佛性必定显露,所以众生最后一定会成佛。
《俱舍论·分别业品》中有讲到业的几种差别,大家方便的时候可以看一下。
⊙ 问:有些人认为自己修学的是大乘,不应随学小乘,因为小乘希求自我寂灭,请问这样对吗?
堪布:修学大乘佛法的人,确实不应该希求自我寂灭,甚至为了自利而希求佛果,也不是特别符合大乘的发心。
全知麦彭仁波切说:“稀奇萨霍堪布之行为,无比具德龙树之见二。”见解依龙猛菩萨的观点,即内心秉持诸法空性的空性见解和利益众生的菩提心见解;行为依静命论师的观点,应分别持守出家或在家的别解脱戒。
⊙ 问:有些道友认为供灯有时会影响闻思,请上师开示供灯和闻思的关系,以及供灯的重要性。
堪布:希望你们把学习《入行论》放在更重要的位置。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深入法义,很难了知所做善法功德的真正意义。
当然,供灯也有很大利益,请参阅《供灯之功德》。
⊙ 问:菩萨戒和居士戒在一个补特伽罗相续里,是别别他体还是一体存在?
堪布:以“一本体异反体”的方式存在。人死之后,居士戒已经舍了,菩萨戒仍继续存在。
⊙ 问:在具德上师的加持下,具缘弟子仅一刹那见到心的本性,之后没有精进修行,临终时可以解脱吗?
堪布:如果今生真正了悟心的本性,即便临终时没有解脱,也会在来世得到解脱,这在中阴窍诀里有说。
⊙ 问:如何以菩提心来修持五加行?
堪布:修五加行中的任何一个法,都要以菩提心来摄持。也就是说,修法前先调整发心:我今天磕头、供曼茶罗、念百字明等,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,而是为了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获得佛果。
现在很多人希求发财、平安等今生利益,这无可厚非。但最主要的目标应该是让所有众生获得佛果,这才是修行的根本。
⊙ 问:“菩萨不昧因果”是什么意思?
堪布:意思是说,菩萨对三世因果了如指掌,不会迷惑。当然,彻底照见因果者,唯有佛陀。
⊙ 问:我们已经学完了《入行论》前四品,但现在比刚开始懈怠了,请您传一个窍诀,让我们都能圆满学完。
堪布:听法时间长了,很多人会生起懈怠心,包括学院有些道友,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,因为每个人都有惰性习气。
我个人发愿,只要没有离开人间,无论如何,会将这部法传讲圆满。希望大家也发这个愿,一定要像刚开始那样,把后面部分学完。如果能够坚定誓言,修行定会善始善终。
⊙ 问:《华智仁波切略传》中讲到,尊者时常劝诫大家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东方现喜刹土。请问东方现喜刹土也很庄严吗?
堪布:东方现喜刹土的器情庄严都不是人为造作的,而是诸佛菩萨的福报自然形成的,就像极乐世界一样。
⊙ 问:受居士戒、八关斋戒时,必须受全分还是可以只受其中几条?
堪布:居士戒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受少分或多分,不一定要受全分。
八关斋戒只能受全分,刚开始会有点困难,习惯以后就好了。也可以在每月十五、三十等殊胜日受持。
⊙ 问:若因工作、家庭原因无法止语,是否能受大乘八关斋戒?
堪布:特殊情况的话,实在不能止语也有开许。第一次受戒,应该在善知识面前得受。
⊙ 问:加倍咒、字母咒、缘起咒有什么作用?
堪布:念诵经典、咒语、仪轨之前,先念一些咒语来加持自己的语言使之清净,功德会非常大。
⊙ 问:《入行论》中提到,人生最有意义的两件事,要么为众生做事,要么自己修行。有道友认为自己先修行再为众生做事;有道友认为可以一边做事一边修行。请问应该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?
堪布: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,不应偏袒执著于某一者更为重要。
人身非常难得,如果只是利益众生,自己一点也没有修,非常可惜。反过来说,利益众生的机会非常难得,如果只是自己修行,一点不想利益众生,也非常可惜。
总之,我们应该尽心尽力,边修行边饶益有情,这样既可以不舍菩提心,也可以修持佛法。
⊙ 问:要想往生极乐世界,应如何念修金刚萨埵和阿弥陀佛?
堪布:一般来讲,先要多念一些金刚萨埵心咒,因为往生极乐世界有两大障碍,即五无间罪和谤法罪。
法王如意宝说过:“只要能如理念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,包括五无间罪、谤法罪在内的一切罪业都能得以清净。”之后,再一心一意祈祷阿弥陀佛,发愿往生极乐世界。
⊙ 问:往生时是金刚萨埵还是阿弥陀佛来接?
堪布:一般来说,临终之时,金刚萨埵也会显现为阿弥陀佛的形象,所以是阿弥陀佛来接。
阿弥陀佛有专门的发愿,《佛说无量寿经》中说:“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发菩提心,修诸功德,至心发愿,欲生我国,临寿终时,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,不取正觉。”也就是说,只要信愿具足,任何人都可以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。
⊙ 问:临终时,上师也会显现成阿弥陀佛的形象来接吗?
堪布:这个要看你上师的证悟境界。
⊙ 问:父母身患疾病,为其念经诵咒时应如何发心和回向?
堪布:可以这样想,让此病人为主的一切病人,暂时远离病苦乃至世间一切苦难,究竟获得圆满佛果。
⊙ 问:孩子上学,念哪个咒回向好?
堪布:可以念文殊心咒,让孩子增长智慧。
⊙ 问:《入行论》中讲,善根没有回向,很容易被嗔恨、懊悔等烦恼损毁。而《大庄严论》中记载:释迦牟尼佛在世时,有一个人来求出家,佛陀观察他八万劫前念过一句“南无佛”,因为这一念的善根,得遇佛法,出家得道。请问应如何圆融理解?
堪布:如果善根没有回向,确实可能被嗔恨心等摧毁;而公案中的“一称南无佛”,我们不能确定他之前没有回向,也不能确定他相续中出现了足以毁灭善根的因缘。
⊙ 问:《入行论》第一品说:“博施诸佛子,若人生恶心,佛言彼堕狱,长如心数劫。”而第三品又说:“若人因见我,生起信憎心,愿彼恒成为,成办众利因。”同样对菩萨生嗔,前一颂说会堕恶趣,后一颂说由于菩萨猛烈的发愿力所致,将来会获得无上的利益,前后是否矛盾?
堪布:不矛盾。前一颂着重强调菩萨是严厉对境,后一颂着重强调菩萨的发愿力。
对菩萨生嗔会堕入恶趣很久,但是因此和菩萨结缘了,结缘比不结缘更好,结缘之后将来终究会得到菩萨的度化,所以只要和菩萨结缘,最终都会得到大利益。
暂时来说,对菩萨生嗔还是可能长期在恶趣感受痛苦,但将来会获得利益,何况对菩萨生欢喜心、信心呢?
⊙ 问:《大圆满前行》中说:有位了不起的唐巴比丘供施食子时,集来了许多鸽子,此人心想:如果我有这样庞大的军队,就足能消灭我的敌人。由于当时的恶念没有转为道用,导致他后来还俗成了军队首领。请问什么是“恶念没有转为道用”?
堪布:他本来是一位了不起的比丘,但后来产生恶念时,随着恶念发了恶愿,所以说他没有转为道用,也就是没有把心念转到善法上面,导致修行没有如愿以偿。
⊙ 问:《三主要道论》中说:“了知以现除有边,以空遣除无有边。”请问该如何理解?
堪布:一般来讲,平时是以显现断除无的边,以空性断除有的边。而在这里,宗喀巴大师运用了不同的解释方法。
在“显现”之体相不舍弃的同时,其本体即为空性,以此即可遣除有边;在“空性”的同时,其体相不舍弃而显现,以此可以遣除无有边。显现不是有,空性不是没有,这就是现空双运的甚深意义。
⊙ 问:守八关斋戒日,供护法时碰触酒器犯不犯戒?
堪布:不犯。
⊙ 问:《入行论》中讲的菩萨戒还净方法,是依龙猛菩萨还是无著菩萨的观点?
堪布:可结合两种观点,然后以龙猛菩萨的观点为主。
⊙ 问:修行时遇到违缘怎么办?
堪布:好好祈祷上师,不要退失信心。
⊙ 问:没有上师传,可以自受八关斋戒吗?
堪布:第一次受最好有上师传。在上师面前受戒时,可发愿今后在特定日子自受戒,这样到了特定日子就可以在佛像前念诵仪轨自受。
⊙ 问:修法时,可不依仪轨而随自己的意乐观想吗?
堪布:仪轨怎样要求,就怎样去做。
⊙ 问:法王圆寂法会时应如何供灯?
堪布:陈设释迦牟尼佛、法王等圣像,还有佛经、佛塔,观想并念诵《阿底峡尊者供灯愿文》《普贤行愿品》等,还可观想将自己的身口意供养上师三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