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化自相续 前行为基石
2013年5月24日
此次金刚萨埵法会,无论是通过网络还是在经堂现场参与共修,大家相续中的罪业确实清净了很多。希望各位回到城市后,在工作和家庭中,也尽量不要以烦恼造作罪业。当然,说起来很简单,但当你遇到贪嗔痴的对境时,确实相当引诱人,很难控制。
但是,我们要有希求解脱的心,每个人都应想:人身那么难得,而且好不容易遇到了殊胜的大乘佛法,自相续也已清净,在这么好的机缘下,如果没能继续保持,今天好好忏悔,明天又开始不断地造严重的罪业,非常可惜。
当然,由于每个人前世的善缘和业力不同,有些人今生做善事、修行善法很费劲,有些人稍微点一下就可以。
不要仅仅做形象上的佛教徒
我在不同场合再三讲过,我们佛教团体的整体素质并不高。不能仅仅做一个形象上的佛教徒。作为一名佛教徒,你在一个月当中听了多少堂课?看了多少本书?希望我们还要不断学习,巩固自己的佛法知识,提升自己的佛教水平,这在当前来讲很重要。
国内外的很多人跟我说,在所有居士学佛的团体中,如今最有系统性的、最有完整次第的就是我们pt学会。也许只是赞叹之语。不过,放眼整个世界,我们的学习方式也确实有一定的系统性。但pt学会以后会减少和控制新学员的报名人数,真正参加的人,要从理论上完全明白佛教的基本道理,修行上每个人要尽量圆满五十万加行,而且终生很认真地修行。
我们并非追求人多,人多了以后有些事情很复杂,管理起来也有困难。所以,以前参加了的,如果想退也可以,但我今天清楚地声明一点:学会从制度上会一年比一年更严格,将来想要加入学会可能比较难,但出去很容易,因为我们也没跟任何人签合同。
目的是什么呢?我希望学院传承的人不要只做形象上的佛教徒。虽然烧香拜佛、做善事功德很大,但这在当前来讲并不足够,应该既要有一定的佛学知识,又要有一定的修行。希望佛教徒一定要提升自己的佛教理论和实际修持。
我今天郑重提出:希望大家不要仅仅满足于办个皈依证,不要只做形象上的佛教徒。很多人认为办了皈依证就成了佛教徒,对皈依证、取法名很重视。其实皈依证不是很重要,这些有也可以,没有也可以。记得《毗奈耶经》中说过,皈依不一定要取法名,心里皈依就可以了。最根本的是什么呢?就是要懂得佛教基本的因果观念、前世后世、对经书的恭敬等。我这次发现部分居士的佛教水平很不错,而有些居士连基本的道理都不懂,对经书、转经轮一点都不在乎,在经书上跳来跳去,很可怕——也许是刚刚皈依佛门。
好好学习《大圆满前行》
如果想要真正成为一名佛教徒,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——《大圆满前行》。在本书中,关于人身难得、寿命无常、业因果,还有怎样发心、怎样皈依、怎样忏悔、怎样修往生法等,今生来世所有的法都非常完整地讲了。这本书老学员都知道,有的人每年都看一两遍,但很多新来的居士都不知道。刚接触佛法的、刚皈依的人要多看。
初学佛法的人要学《大圆满前行》,有些已经学了七八十年的、从小修行的老和尚,活到100岁左右还在学修《前行》的内容。我学习佛法这么多年,真正要想修行的时候,归根结底就落在《大圆满前行》上。所以,老佛教徒也不能轻视。“《前行》我看过了,我已经有了”,光是有了还不行,虽然你有法本,但法本中的法义,你自相续不一定有,一旦遇到问题的时候,法本就是法本,你就是你,法本里面的内容你无法用上。所以,以前看过的人要再三看;没有看过的、没有学习过的人,要慢慢不断学习。
经常有人跟我说:“你可不可以给我写一个教言?”我最多写个“佛”字,但这也不能称为教言。如果你真的想听我的教言,《大圆满前行》中有甚深的道理,以及我写的书《苦才是人生》,虽说其中的内容浅显易懂,但也是凭我的智慧和能力很认真地写的,这就是教言。希望这些书能让更多有缘者看到。
这次很多人都得了金刚萨埵四级灌顶,确实很好,以后如果五十万加行修完了,有些密宗的包括大圆满的书,你自己学一学、看一看也可以。只得过这次的灌顶,五十万加行没有修可不可以看呢?看是可以看,但一般来讲,传承上师的智慧不一定能融入你的心。现在很多人不修加行就把大圆满正行部分拿来看,看也看不懂。自相续没有净化之前,基础没有打好之前,再怎么看也看不懂。所以,如果想看大圆满的书,最好先好好修加行。
我今天给大家讲的内容都包括在这三句话中:不断发愿;认真、系统地学习;如果实在没有时间,好好学一学《大圆满前行》。这也是我自己多年以来学习的经验。
现场互动
⊙ 问:请问有没有一些空行母的传记?还有门措上师,她很伟大,我也很想看她的传记,这样就可以了解得更多。
堪布:空行母的传记很多,有空行母益西措嘉的传记、曼达拉瓦的传记、玛吉拉准的传记,还有西琼堪卓玛的传记,国外也有一些英文版的空行母传记。
在美国哈佛大学时,我有一次去听一堂课,他们当时正在讲益西措嘉空行母的传记,这是以前一位伏藏大师取出来的伏藏,他们用来给博士生和硕士生上课。其中有些情节,是益西措嘉空行母在莲花生大士面前获得了《空行心滴》的法要。当时那位老师给学生们讲,益西措嘉空行母有一次被世间一些坏人强奸,但这不但没有损坏她的名声,反而变成了助缘,而且她的信心也没有毁坏,没有产生任何嗔恨心。
后来各个国家的学生讨论时说,有一个人在尼泊尔也遭遇到了类似事情,但因此对生活失去了信心,之后对整个世间特别反感。
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这件事情提问:为什么一般世人很难以承受的事情,没有变成益西措嘉空行母的违缘?老师回答说:因为益西措嘉空行母修习大乘佛法,而像这么严重的违缘,依靠大乘佛法可以转为道用,不会变成她修行和生活中的障碍。然后他们共同认为,藏传佛教确实很伟大。
这堂课我印象很深刻。表面上看好像是女人的故事,实际上在讲修行人跟世人的生活态度完全不相同,不同之处就是佛法的作用。我们同样在生活,但修行人在他的生活领域有其不共的诀窍。
门措上师有传记,但不是很广,应该有汉文,也有藏文。我想以后肯定会有比较广的传记。
⊙ 问:佛教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请问“自净其意”是什么意思?“自净其意”的次第如何?
堪布:“诸恶莫作”是不要造作任何恶业,属于小乘道的内容,小乘道着重强调不能造恶业;“众善奉行”是讲大乘,大乘不但不造恶业,而且还要广行善法,利益众生;“自净其意”,藏文中就是调伏自己的心,怎样调伏呢?就是认识自心的本性,可以对应大乘中的密宗。密乘在不造恶业、行持善法的同时,通过窍诀真正认识自己的心,将烦恼转为道用,也就是“烦恼即菩提”,那时你的心就能得到真正的净化。
这四句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显宗、密宗所有内容,这就是佛教的要义。
⊙ 问:我想问一下发愿与回向的区别?
堪布:发愿是这件善事还没有做,自己发誓愿将来要做;回向就是将已造善业的功德,赐给其他众生。我们念《普贤行愿品》时,既可以发愿我将来如何利益众生,又可以将已经产生的善根全部回向或布施给众生。所以,一个是过去,一个是未来——发愿是对应未来要做的善根,回向是对应过去已有的善根。当然,回向中也有以三世善根作回向,但一般来讲是指过去的善根。
⊙ 问:谢谢大恩上师,我是来自石家庄的您的弟子。我不是为自己提问题,有一位您的老弟子,他曾在1998年时背着干粮来学院求学,现在年纪大了,腿走不了路,他让我转告上师:法王和您的法他没有荒废,传承没有断。他想请上师为他开示几句。
堪布:请转告他:第一,要经常祈祷法王如意宝;第二,所得到的法一辈子不能放弃,因为法很难得,得到之后放弃的话太可惜了;第三,要精进地修行,人生很无常,何时死亡谁都确定不了,所以,在临死之前不要做后悔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