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修的殊胜力量

——深圳佛教中心开示

又跟大家见面了!今天放生的时候,大多数人都见过了,现在请我来这里再做个简单开示,这样也很好。

道场不在大,共修意义大

你们的道场很好。以前法王如意宝去美国、新加坡、加拿大、法国的时候,国外很多中心就是这样的,场所不大,但是意义很大。

这种意义,短时间里不一定看得出来,学佛是一种漫长的经历,在座的同修应该长期努力。当然,你们在世间上,每天抽时间闻思修有一定的困难,但是做任何事情要想得出结果,没有困难是不可能的。

有些人讲,自己在家也是照样念这个仪轨、修那个法,坚持一两天还可以,长期坚持有时候很难,所以还是需要共修的力量。

而且,共修具有不共的功德。华智仁波切也说过:“个人的修行就像火星,小小的;共修的功德就像熊熊火焰,大大的。”

所以,大家一定要共修,这有很大的必要。

学法为调心,慧予有缘众

学习佛法首先要调伏自心,这是一生最重要的任务,然后再把佛法的精神传给有缘众生。这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两件事。具体而言:

一、应尽量以佛教的各种智慧、调伏之方便方法要求自己、衡量自己。

日常生活中,应该以佛法的智慧来调节自己的身心,佛教里有特别殊胜的方便方法。烦恼毕竟是有为法,是可以被调伏的。从历史上看,成千上万的大成就者通过佛法妙药,对治了自己的烦恼疾病,这并非办不到的事。

二、佛教的智慧这么好,如果仅仅是自己享用,就太可惜了,我们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把佛法的精华智慧传给有缘众生。

比如,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人:有些不信佛教、有些半信半疑、还有些反对佛教……对于这些人,如果我们发心去宣扬佛法,或许第一次他们不接受,第二次依然不接受,但只要一而再、再而三,甚至三番五次地宣传,有些人就可能会生起信心,从此享受到佛法的甘美妙味。

所以,我的要求不是很高:每个人在一生中,若能劝一个人皈依,对皈依者来讲利益也相当大。因此,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,一方面要调伏自己的心,一方面尽量以佛法来帮助众生。

⊙ 问:藏密初学者该如何亲近上师?注意事项是什么?该如何抉择自己的根本上师?如何依次第修行?

堪布:作为初学者,可以先学习宗喀巴大师的《事师五十颂释》,里面讲了很多教言,比如怎样依止上师、怎样亲近上师、怎样选择上师。

然后,关于修行的次第,可以学习宗喀巴大师的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,或者华智仁波切的《大圆满前行》,这两本书已将藏传佛教所有的道次第讲得非常清楚。

⊙ 问:如何在生活中落实“离四相”?我一年前看过您写的《金刚经讲解》,但觉得在生活中落实起来很难,找不到窍门。

堪布:离四相是“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”,凡夫人现在肯定做不到。因为凡夫一般都有“我”的执著、“众生”的执著、“人”的执著,还有“寿命长短”的执著。

这四种执著,我们不可能马上断掉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理论上还没完全通达般若空性,更不要说亲自证悟这个境界了。所以,佛经要求我们再再地修:先要通达这个真理,然后再进行修行,直至最后证得圣者果位,彻证一切如幻如梦,没有丝毫的执著。

这个要求讲得非常清楚。还未得果的凡夫,理论上可能懂得一点,但不一定会实际修持。这需要通过漫长的修行,才能逐渐减弱对我、人、众生、寿者的执著。

⊙ 问:我得了癌症,刚做完化疗手术,现在非常非常恐惧,晚上经常睡不好,就怕再次复发、转移。请问怎样才能走出这个困境?

堪布:生活在这个世间,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,得了这样的病,确实觉得很恐惧,对此我也非常理解。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这没什么大不了。我个人而言,肝脏不是很好,去年有段时间说是肝硬化,可能马上会变成肝癌。我当时就想:“在这个轮回中,生命并非只有这一辈子,不是一次就中断了。无始以来,我已经投生过无数次,离开世间是正常现象,即使得了癌症,也没什么。”当然,也许当我真得了,就不这么想了。

有些人很怕自己活的时间不长,但事实上有些人的生命更短,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。生命本来就无常脆弱,只不过你没有觉察到而已。所以,在这世上,我们唯一的依怙就是佛法,遇到它是今生最幸运的事。

当然,不管是谁,得了这种疾病,要说一点都不痛苦,那也不可能,但是在此过程中,一定要好好地发愿、好好地念经,同时,对痛苦的感觉不要一直去执著。

昨天成都有个佛教徒,他母亲突然检查出胃癌晚期。他也没有特别伤心,因为懂得生命的真相。我在电话里告诉他:“我经常会想,如果我得了不治之症,医生说无药可医,可能我会很高兴。因为佛经说:‘所谓死亡,是瑜伽士成佛的阶段。’其实,死亡只是从‘这里’到‘那里’的一段路程,只不过有人把今生看得太重,根本不知自己前世已来过多少次,来世还要来多少次。轮回的概念在我们脑海里特别淡薄,好像自己永远会活在这个世上,根本不知道生命周而复始,还有数不清的路要走。”

当然,一旦这种病真的落到自己身上,每个人可能都会痛苦,这也是可以理解的。但是,从佛教的角度来说,从我自己的体验来讲,我在这个世界上活了40年,也算可以了,人生该尝的都已经尝过了。死亡只不过是换一个身体,临死时我如果好好发愿,“愿生生世世不害众生,愿生生世世成为对众生有利的人”,也许我来世还可以利益众生。

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东西,不要特别去执著。即使执著了,也不一定能如你所愿。所以很多藏地修行人去医院后,觉得自己的病治不好,心态非常洒脱。

我有一个亲戚也是出家人,他在学院19年了,学佛一直很精进。他前年得了肝癌,因为以前我出家时,他对我帮助很大,所以我亲自带他去马尔康检查。检查时,虽然医生没有明说,但他还是聪明地猜到了:“我们还是回去吧,这样我平时念经比较方便。你不必在这里花很多钱,也不必担心我。”当时他的心态很平静。后来他离世的时候,状态很好,一边念阿弥陀佛、一边往生了。

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死亡做好准备,不管是得了这种病,还是没得这种病,迟早都要过这一关。就像坐飞机时排队一样,早晚都会轮到自己,只不过有些人意识到、有些人没意识到而已。所以,对死亡没必要特别恐惧,从佛法的角度去看,要知道这只是一个暂时的阶段。

你在这种情况下,要好好祈祷上师三宝,或许依靠三宝的加持和药物的治疗,病情可以得到缓解。退一万步讲,如果你真的要离开人间,那就一心一意观修阿弥陀佛,一定要发大愿:“依靠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的加持,愿我生生世世利益众生!愿我生生世世不离开释迦牟尼佛的正法!”临终时一边这样发愿一边观想,来世会变得更好。

所以,你最好不要有太多忧愁,该怎么样就怎么样,不要特别去执著。多念点经,以佛法来应对,我觉得是最好的。

⊙ 问1:像她这种情况,可不可以看《中阴身自救解脱密法》?

堪布:可以。

问2: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吗?

堪布:有。

⊙ 问:修行人如何检查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了出离心?

堪布:当你修行只为了得到解脱,明白在三界轮回中无论转生到哪一道,都是痛苦的,根本不想待在这个轮回中,一定要获得解脱!这种迫切的心态什么时候生起来,什么时候就有了出离心。

就像一个监狱里的人,总是想:“我一定要出去!监狱毕竟是监狱,吃得再好、穿得再好,也没有自由。我只想被放出去,活在外面的世界!”就这样,虽然他在监狱里和狱友一起吃喝玩乐,但心心念念只想出去,完全不想待在里面。这就是出离心。

宗喀巴大师在《三主要道论》中说:对轮回的一切盛事丝毫不生羡慕,也叫出离心。这个要求可能比较高,我们现在完全不羡慕轮回有点难,但只要你不想待在轮回中,所学的、所做的永远只是想得到解脱。当这样的愿望坚定且不退失的时候,就意味着你有了出离心。

当然,每天做任何事情,都有“我想解脱、我想解脱”这个念头,也不太现实。但是当你已经决定,“我就像在坐牢,必须想办法出去。我根本不想待在轮回里。什么时候我有能力出去,我就真正解脱了!”这种心态也算是出离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