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徒如何跟上时代
2017年6月5日
今天是6月5日。去年6月6日,《法华经》开讲。而6月5日那天,我的母亲离世。所以,今天算是比较特殊的日子。
对我个人而言,讲了一辈子的无常法,理论上非常明白生死无常。但是,真正面对母亲的离世,心里仍然有不同的感受。比如,我们习惯性地一起过年;春天第一次听到布谷鸟的叫声,我们会互相报喜;夏天的鲜花刚刚盛开,我们会彼此问候;每年第一次喝到新鲜的酸奶,也会有一些交流和沟通。
这一年来,我一直勇敢地面对,毕竟父母等亲人的离世实在太正常了。我母亲是那天早上八点钟离开的。当时,我好几个妹妹都几乎昏厥过去。我刚刚赶到,学院做整顿工作的领导就给我打电话,说中午12点要到县上开会,讨论学院的一些事情。我说:“好,没问题。”我没有请假。
到了县城,在会议中途,领导们听说了这件事,非常惊讶:“实在不好意思,我们不知道。你要不要先回去?”我说:“没事,学院的事情比较重要,我们继续讨论吧。”
所以,虽然在某些方面我比较脆弱,但在某些方面,也还算淡定、坚强。
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。她没有什么文化,一个字也不认识,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。但是,《极乐愿文》等很多祈祷文的念诵,却是她教会我的。我父亲是1995年离世的。临终前,他问我,我以后朝拜佛塔、佛寺的时候,能不能念他的名字,为他超度、回向?这些,我在1999年写的《泰国游记》里,也提到过。
今天,我想以我母亲的离世纪念日为缘起,不仅为我的父母,也为在座道友的父母、兄弟、亲人,以及因车祸、恐怖袭击等死去的素不相识的人,念108遍观音心咒。
(堪布带大家一起念观音心咒)
讲课之前,我先念一些传承。这次的法会与忏悔有关,所以我先念《三十五佛忏悔文》的传承。里面的佛号,只要听闻,就可以消除业障、获得加持,你们以后要多念。另外,还要念一下《随念三宝经》的传承。
(堪布念诵传承)
这辈子,再也回不去了
昨天,我讲了一些禅悟方面的道理。但我只给大家抛出了一些问题,以说明修行的重要。至于怎么以毗卢七法的方式坐禅,怎么修寂止和胜观等,却只字未提。
吾等大慈大悲的本师释迦牟尼佛,曾经在相关经典中讲过,一切众生的根基意乐不尽相同,对他们宣说的法门也多种多样,包括寂止、胜观、大悲心、空性观,等等。如果对某个法门一点兴趣都没有,却非要让他修,不但不会有什么进展,反而增加烦恼和痛苦。如果特别喜欢某个法门,只需要稍加点拨,他就能深入其中。所以说,对什么样的人,传什么样的法,最好是因机施教,不能一概而论。很多传讲佛法和引导修行的善知识,对这一点都非常重视。
今天,我以“佛教徒如何跟上时代”为题,和大家简单地做个交流。谈一谈佛教徒如何面对现代的生活,如何跟上这个时代,如何不舍弃自己的修行,如何利益有缘的众生,等等。这些问题,都值得我们关注。
我经常引用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在《双城记》中所说的话:“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,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;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,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;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,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;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,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……”他说这些话时,是在19世纪。其实,那个时代可能并没有那么特殊。
如今的21世纪,才可以说,既是一个最好的时代,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。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呢?因为在人类历史上,没有哪一个时代能真正超越它。比如,我们今天在空中教室集聚、交流,传播珍贵的文化,不要说上一辈的时代,即便是我年轻的时候,距现在只有二三十年,也根本无法想象这样的场景。如果那时有这样的机会和平台,有很多资源可以共享,很多教理可以轻而易举地学到,我肯定会欢喜若狂。
学会的开创,距离现在已有十多年。在这十几年里,我们通过网络给大家传递佛理,让很多人和佛法结上了善缘。如果没有时代的便利,今天的很多佛教徒都无法进入佛门。我想,这应该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礼物。
那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呢?因为现在的人心特别浮躁、混乱,贪嗔痴慢疑不断地扰乱我们宁静的心。而且,导致这种心态的外境和因缘,也越来越复杂、越来越强大。
现在,很多人都开始憧憬以前的生活。以前信息不发达,每个人都有空闲,生活朴素而简单,内心悠闲而健康,没有手机综合症,不会隔一会儿就看一下手机。但是,退回过去的想法,已经无法实现了。
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,我特别反对出家人用手机。我在讲《入菩萨行论广释》的时候,还严厉地批驳过。当时去一些南方的寺院,看到一些出家人拿着所谓的大哥大,我心里特别不舒服。
但是,时代的潮流却一直把我们向前推,已经没办法扭转。我今天来上课,自然而然的,就把手机和充电器都带了过来。刚才手机没电了,下课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,不想带也不行。身不由己。虽然很想回到从前,过宁静、纯洁的生活,但这一辈子恐怕再也回不去了。
从物质文明的角度,可以说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代。走在路上,几乎看不到有人穿打补丁的破旧衣服。饭桌上,大家都觉得饭菜不香,因为好吃的东西太多。
但是,在精神文明的层面,现在却是一个最不好的时代。我们看到了各种令人散乱的音频、视频,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抑郁症患者、精神分裂症患者。整个外部环境,带给我们的是内心的不安、狂躁和迷茫。与上一辈人相比,我们的心态已经没那么健康。
将来人们回顾历史的时候,对这个时代可能会有不同的评价。
时代的车轮越来越快
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,早期是农耕时代。那时的生活比较简单,没有学校,多是家庭式的传承,父母就是老师,子女都随父母学知识。偶尔有私塾老师,学生通常也不过十几、二十个人。
然后就到了工业时代。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,此后被称为蒸汽时代。那时的火车,都是用蒸汽来推动的。进入这个时代以后,人们的生活范围扩大了,各个地方开始建立学校,正式的学校教育在社会上推广开来。
大概19世纪下半叶,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,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。当时发明的电灯、电话、发电机等,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与以往的时代相比,电气时代有迅速的发展。
20世纪30年代,即法王如意宝降生的时期,整个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,经济陷入大退化的阶段。当时的人们特别可怜。有人认为,那时是原子时代,也有人认为是商业时代。
上个世纪60年代,欧美国家率先进入了网络时代,或者说信息时代。而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,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进入信息时代的。
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什么呢?日新月异的变化。以前我们认为,日新月异只是一个说法,不可能一天出现一个新东西。但是现在,人们的生活确实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,而且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。比如我们的手机,从苹果4到苹果7,不断地推陈出新,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。前段时间,我在一些藏族学校里讲:我们藏地很落后,有些电子产品从出现于世,到被社会淘汰,很多藏族人都不知道。现在的生活,变化真的太快了。
为什么我今天要讲这些?很多佛教徒并没有觉察到时代的飞速发展,还自认为跟得上时代。如今稍不注意,我们可能就被时代抛弃了。我们的父辈受到的教育、掌握的知识,能传递给我们的,已经寥寥无几。我们能传给孩子的,更是少得可怜。他们已经处于另一个新世界。
现在,全世界真正利用到的传统的文化知识,连10%都不到。信息时代的新产品、新文化、新的价值观,占据了人类社会90%左右的空间。作为佛教徒,第一个要看清自己:我是什么时代的人?我的文化理念是什么?我的价值观是什么?我学的知识是什么?我所掌握的知识,有多少人在用?有多少人关注?有多少人感兴趣?
我们有时觉得,自己以前的老师或同学特别好,于是邀请他们来学校任教。结果,他们跟我们一样,看不到世界的变化,反而觉得现在的学生特别奇怪。学生们呢,也觉得老师奇怪——为什么他关心的,不是我们的世界?
很多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,是因为孩子看到的世界、接触的教育以及关心的事物,已经完全超出了父母的视野和经验。这当然不能怪父母,只能怪这个时代变化太快。
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,人类走了几千年。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,至少也用了一百年。而信息革命进入我们的生活,不过短短的二三十年,我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并且还在不断地提速。
在这样的时代,我们佛教徒不能原地不动,不能一直待在深山老林,与青灯古佛相伴,不能再以古老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理念。我们要放眼看世界,要跟上时代的步伐,要及时了解世界的动态。否则,很可能全人类的观念都已经变了,我们还陷在原地,根本拔不出来。
进化论需要反复观察
但是,不管时代怎么变,我也不认为佛教的教义需要改革,否则跟不上时代。这一点,我从来没有想过。
现在,有很多人认可进化论,认为远古时代的某个物种,经过漫长的进化,演变成了今天的人类。实际上,进化论只是达尔文个人的说法,不一定正确。如果真像进化论说的那样,越进化,越高级,那古人应该非常愚笨,我们应该非常聪明才对。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。
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。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,对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,以及后来出世的龙猛菩萨、月称论师、法称论师、功德光、释迦光等大论师们的思想,不但找不出任何错误,而且深感他们的逻辑如此严密、辩证思维如此超越。现代社会的人,即使再聪明、再有智慧、再有辩才,再绞尽脑汁地研究、分析、探讨和辩论,也找不出他们的半点错谬。就如同真金不怕火炼,我们越是和他们的思想碰撞,越惊叹他们无与伦比的智慧。
所以说,我们对有些事情,人云亦云是不对的。全世界大多数人相信的,也不一定正确。三恶趣的众生不计其数,可它们的价值观却是错误的。在人类的世界,引导者如果是一位智者,大家都变得有智慧;如果以盲导盲,结果也可想而知。
因此,我们也就能理解,为什么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甚深的智慧是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。各大宗教的教理,长达几千年的人类文明,还有人们喜闻乐见的很多文化和古迹,现代人真正通达的有多少?去年发现的印尼金字塔,距今已经有9000到2万年。按照进化论的观点,那么久远的年代,不要说建造出水平如此高超的建筑物,甚至连如此细致的设计理念都绝不可能有。那时的人到底怎么样,我们从历史知识中得到的概貌,与真实情况之间会不会存在差距?
对有些观点,大家不要简单地认为“就是如此”。如果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,也许会有新的觉悟。
出世,还是入世?
现在这个时代,确实是日新月异。许许多多的产品、文化,都在不断地快速更新。而大多数的变革,都是由科技带来的。所以,有些科学家说,未来人类的信仰,就是科学的信仰。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。
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时代,我也没办法给大家指定方向,只能抛出一些话题,引起大家的思考:比如,世界变化如此迅猛,甚至可以说瞬息万变,我们自认为是虔诚的、优秀的佛教徒,应该怎样面对?
最近,英国出现了好几起恐怖爆炸案,死伤都很多。恐怖分子越来越猖狂,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。我们佛教徒心怀慈悲,对这些问题漠不关心、不闻不问,合适吗?
关于环保问题,世界也众说纷纭。人类目前最大的环境问题,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2015年,全世界195个国家签署了《巴黎协定》。为了改善越来越恶劣的全球气候,各个国家都在全力以赴。但最近特朗普一上台,就要退出《巴黎协定》。对此,美国六十多位市长纷纷抗议,局面非常混乱。
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,我们曾在诸佛菩萨面前发愿,“要利益天下的一切众生”。现在,世界变得如此恐怖,人人都在关心自己的安全。我们佛教徒应该如何做?
另外,在这个信息时代,有很多人沉迷于网络。有些90后、00后的年轻人,甚至没日没夜地在网络上消耗生命。2014年,光是中国的网民人数,就有6.45亿左右,全世界又有多少?他们在网络上耽迷的,并不是对自他身心有利的内容,而是引起欲望或痛苦的各种因缘。我们佛教徒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?
还有,全世界的抑郁症患者现在越来越多。在英国、法国、荷兰等国家,情况尤为严重,据说已经达到了五分之一的人口比例。2013年,我去了一些欧美国家。有些人告诉我,抑郁症之所以如此普遍,是因为气候不好,像一些北欧国家,早上十点左右太阳才出来,下午三四点就落山了。将抑郁症的原因归结为日照时间过短,我觉得不一定全面。古代山洞里的修行人,一直闭黑关,精神也没有出问题。
不管怎样,全球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,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。中国也紧随其后,就连我们佛教徒中,也有患抑郁症的,而且为数不少。有些佛教徒,表面上在修加行,在行持善法,但眼神、脾气、性格都有问题。与别人交往,一言不合就断绝往来、自我封闭。前一段时间,听说有一个人,因为得抑郁症,把手机、衣服等放在河边,自己去跳河。有些人说,是因为道友没有劝他。有些人说,劝了,但没有用。总之,这个人失踪了。
诸如此类的许多事情,如果出现在自己身边,我们应该如何对待?如果自己遇到了这些问题,我们又该怎么办?
有一部分佛教徒认为,任何事情都不要管,只管自己闭门修行,连网络、手机都不要接触。前两天,在我们学院内部的高层会议上,很多堪布、堪姆都说:“所有手机全部都收起来,以后谁都不准看,这样比较寂静。”一些传统的保守派认为,对时代的变化最好置之不理、直接屏蔽。但实际上,全世界都变成这样了,要凭个人的力量置之不理是很难的。
另一种观点认为,佛教徒要积极地了解、积极地参与时代的变革。有一本书叫《一个美国佛教徒的生活》,是创巴仁波切跟作者的对话。里面讲到,对佛教徒而言,修行当然非常好,但如果只专注于修行,对整个世界不管不问、不闻不见,恐怕也有很大的困难。
我们佛教徒究竟应该出世还是入世?有些人认为,佛教徒既要修空性、修无常、修白骨观等出世间法,也要每天了解世间资讯,应该顺应时代,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知。也有人觉得,佛教古老的传统、理念、思维和威仪,应该原汁原味地予以保留,丝毫不能改变。
其实,时代已经变成这样,世界已经今非昔比。我们的吃穿用度、生活方式等,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在这个时候,我觉得该变的地方还是要变。大家在任何场合,都要跟随时代的步伐。否则,佛教徒会被世人歧视或蔑视,最后变成跟不上时代、看起来笨笨的一群人。
像水那样,学会随顺
1.提升人际关系
我看到,很多佛教徒独自专修时,特别优秀,但做起人做起事来,却显得不合群,跟家人和朋友都处不好,甚至不与任何人来往,没有一个朋友。有时候,就连对上级也不屑一顾。这样可能不太好。作为佛教徒,我们要多思考一下自己的人际关系。
当然,佛教也需要有一部分人精进地专修。如果生活没什么压力,可以到山里去闭关十年、二十年,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。这是非常好的。但大多数在家人没有这样的因缘,所以还是应该多一些善巧方便,跟家人和朋友友好地相处。你看,文殊菩萨为了度化外道,在他们当中住了那么长时间;富楼那尊者为了利益众生,也是如此。
佛教徒要学会随顺。比如,你是一位老师,人们对你的评价本来很好,但是你学佛以后,天天闭门谢客,搞得家人对你意见很大,周围的人也觉得你怪怪的。到一定的时候,社会就不认可你了。这会带来什么麻烦呢?在利益众生方面,会失去许许多多的机会。
所以,我们在社交方面要学会变通,把佛法融入生活。否则,一学佛就变样,别人都不敢学了。当然,有相当一部分佛教徒还是非常优秀的,修行方面基本上一课不落,处理人际关系也很有善巧方便。
经常陪别人吃饭、喝茶,没完没了地聊天,我也承认这是一种散乱;对一些不得不参加的应酬,我也特别心疼时间。但是也没办法,不能完全放弃。否则到一定的时候,会给个人带来很多的麻烦和痛苦。
2.关注自身形象
在佛教徒的形象方面,我也想提一下。有些人学了佛以后,生活变得非常简朴:吃得简单,穿得更简单——长年不变,只穿一套衣服。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,在佛教团体里也可能受到赞叹:“哇,他一个星期都没有换过衣服!天气那么热,脚上也只穿那双球鞋,身上只穿那件太空服……这个修行人很不错!”实际上,你永远都是一身灰扑扑的衣服,别人不一定看得惯。
学了佛以后,马上不修边幅,穿得特别难看,我觉得没有必要。虽然佛教徒不能像有些世间人那样,一天花几个小时化妆,每天都在美容、打扮,但基本的形象还是要过关。
现在的人,对别人的穿着、言语、行为等整体形象,特别注意,国内外、东西方都是这样。我看到西方有些佛教徒,在任何社交场合,穿着都很得体,形象也很庄严,非常好。否则,大家一看就知道来了个居士——头不梳,脸不洗,衣服破破烂烂,说话吞吞吐吐,行为颠颠倒倒。这样的佛教徒,对整个佛教的形象都是有损害的。
释迦牟尼佛在戒律中说,所有的人都可以学佛,也可以皈依,但想要出家,却不是那么简单,黄门和残疾人是不允许出现在僧团里的。佛陀对僧人的身体、心理乃至整体形象,要求都比较高。即使出了家,也还要专门学习很多威仪,就像现在一些特别成功的企业的管理模式。
时代已经变了,作为佛教徒的我们,有没有顺应时代的变化?是不是已经被甩得很远了?很有可能。你自认为是很好的修行人,是济公和尚的传人,但实际上,所有的世间人都不把你放在眼里,甚至特别排斥你,像丢唾液一样丢弃你。对于这个时代,我们还是有责任的,所以要特别注意,不能落伍。
3.提升知识层面
下面我从学习方面讲。时代在不断地变化,知识也在不断更新。作为佛教徒,除了念《喇荣课诵集》,其他什么都不会,连转经轮都摇不来,也不行。
藏地很多出家人,虽然从来没上过学,但仍在不断地学习英语、汉语以及其他的知识。我在国外看到,很多藏族人也好,汉族人也好,其他民族的人也好,都在努力地学习新的语言和新的知识。
当然,在佛教徒当中,爱学习的也大有人在。我们需要学习两个方面的内容。一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所有知识。不仅要学,还要自觉地学,不需要别人打考勤。管理的约束,是用来对待不听话的孩子的。被父母天天用鞭子抽打的孩子,肯定没有自觉性。自觉学习的孩子,父母很放心,根本不用管。所以,我们要自觉学习显密佛教的所有知识。
另一方面是世间相关的新知识。现在,整个世界的科技、文化都在变化。我在课堂上提过好几次,因为我看了很多书,知道世界的一些变化,比如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冲击。对此,很多人非常担心,也有人故意吊大家的胃口:“人工智能来了,所有人都要失业了,怎么办呢?”的确难以想象。
基于人工智能的“阿尔法狗”,去年打败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,前一段时间又打败了柯洁。很多人都说,“阿尔法狗”具有深度学习的能力,可以不断地探索,所以它的智慧会不断地快速更新,这是我们人类的大脑无论如何都无法企及的。我们本以为,人工智能是人类造出来的,人类完全可以掌控。结果,人类根本跟不上它的智慧。相反,它还可以教给人类很多知识。
所以,当这样一个颠倒的时代,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,我们要么什么都不管,捂着耳朵、闭着眼睛,走另外一条路;要么,从现在开始,就好好地思考,好好地做准备。
我有一次开玩笑说:“如果佛教翻译领域也出现了人工智能机器人,我会不会失业?”其实,我并不是真的担心。人工智能再怎么样,也没办法认识如来藏的本面。它只不过是对第六意识的信息和知识,通过大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分析,最后以一种独特的模式,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人类的智慧,超越人类的认知。
所以,我们佛教徒要不断地学习。如果连操作电脑都不会,只知道念诵书本上的内容,不要说获得佛菩萨的果位,就连跟世间有一定知识的学者探讨,可能也有一定的困难。在与时俱进的过程当中,佛教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,是我们不得不关心的问题。
平台需要多样化、立体化
佛教团体以后要多建立一些不同的平台。像国外个别的佛教团体,就设立了电视台、广播电台,并发行报纸、季刊、月刊,以及成立出版社等。这一类的传统媒体,我们肯定应该重视,但还远远不够。现在的微博、微信、推特等新媒体、新型社交平台,也是不可缺少的。
特朗普为什么能上台?恐怕与他对新媒体的重视有关。所以,对新兴的媒体,佛教徒不能完全排斥。各位堪布、堪姆、法师、辅导员,以后应该学会利用全球性的平台。这些新鲜的事物能保持多长时间,很不好说。我们不要错失机会。
最早的时候,博客风靡了一段时间。微博出现之后,很多信息就从博客上转移了,微博占领了大部分市场。而微信出现以后,微博又开始衰微。现在,很多公司还在不断开发新的平台。
这种形势下,我们佛教徒也应该有自己的平台。内容以佛教的教义为主,以各类的文化知识为辅。只要没有违犯戒律等轨则,在相应的权责范围内,我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公益平台、文化交流和运作模式。包括对商业模式,也不能完全排斥。对有些资料,管理人员不要完全屏蔽,否则就跟朝鲜的做法一样了。
总而言之,我们佛教徒应该多关注一下新媒体。在这个自由、共享的时代,要学会使用一些方便方法。当然,利用这些平台,以欺骗、狡诈、谄曲的手段谋取利益,肯定不合理。
另外,我们还要多传播佛教慈悲与智慧的崇高理念。这对全人类,乃至对一切众生,都有无比的利益。包括举办“世青会”等很多活动,我都希望通过不同的语言传播正能量,比如英语、汉语、藏语、法语、德语、日语等。非洲虽然以英语为主,但不同的国家也有各自不同的语言。
虽然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宗教,但在不同的背景下,人类却有一颗相同的希求离苦得乐的心。所以,我们应该推广不分年龄、不分民族、不分国家的大家庭理念。
现在,世界上的很多宗教,都积极地从正面推广自己的教义,而且非常成功。相比之下,我们许多佛教徒都以独自修行为主,没有集体感,天天拿个转经轮,“嗡玛呢巴美吽,嗡玛呢巴美吽”“嗡班匝儿萨埵吽,嗡班匝儿萨埵吽”……
昨天,我去参加金刚萨埵法会,看到很多人在拍照,就躲起来了。结果,他们就搞偷拍,我没有发现。我当时念得比较快,“班匝儿萨埵、班匝儿萨埵”自己听着都觉得不舒服,他们还故意传到网上。
我们天天摇转经轮,天天念咒,当然也很好。但是,如果一辈子都这样,两耳不闻窗外事,除了“嗡班匝儿萨埵吽”念得好,人格也不好,性格也不好,对谁都看不惯,恐怕也不行。
那天,有一个人问我:“每次修前行,都需要把父母观在两边,把敌人观在前面。父母观在两边没有问题,但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敌人,前面天天空着,修起来非常痛苦。怎么办?”我说:“没有敌人很好呀。但你不是天天说某个国家的坏话吗?你就把那个国家的人观在前面吧!”
看清时代,看清自己
近年来,我去过很多国家,发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。所以,我们要尽量多学一点世间不同的文化。我们这里有很多青年才俊,智慧敏锐,会多种语言。如果他们能将佛教的文化,通过自己的智慧传递出去,会有很多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。
希望我们佛教徒都具足智慧,做事做人都很超胜,世间法也很成功。所谓的世间法成功,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赚大钱,而是对世间的各种关系,要懂得妥善处理。
作为佛教徒,自己首先要变成一个好人,把原来不好的习气和脾气,尽量地改过来。其实,人是可以改变的。不要说改变心态,现在就连脸型都可以改变——原来胖胖的,两三个月以后,就变成锥子脸了。所以,性格不好的人,用一两个月的时间,给心理整一整形,坏脾气是可以改好的。到时你在家里,对家人非常好;在单位里,跟同事相处很融洽。然后,家人一刹那也舍不得跟你分开,同事也喜欢和你相处。
我希望我们佛教徒,形象得体,人际关系融洽,学习和修行都非常厉害。对很多人来讲,这样的要求并不高。我们要马上获得大威德的果位、玛哈嘎拉的果位,有一定的困难,但要变成一个随顺时代、热爱学习的人,并不是太难。通过今天的因缘,我希望大家的行为和内心都有所改变。
最后,我想跟大家说的是,佛教徒要看清时代、看清世界、看清自己。世界和时代变成什么样了,我们心里一定要清楚。同时,还要多花点时间,看清自己。很多人从来没有进行过自我观察,比如,自己是什么样的人?哪些方面的烦恼比较重?等等。大家可能经常照镜子,观察自己的形象,但对自己的内心状态、沟通能力、利他心、优缺点等,却并不自知。
以后,我们要多向内观,看清自己。自己的缺点,可以不对别人说,但要经常反省;自己的优点,也要做到心中有数。这样的话,我们的修行一定会慢慢变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