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特殊时代 你是一个特殊的人
2016年2月14日
首先,通过网络给各位兄弟姐妹、佛友、善男信女拜年,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吉祥、快乐、顺利、圆满!
今天是情人节,日子比较特殊。我们大多数是学大乘佛教的,按照大乘的理念,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亲人,是我们最爱、最敬、最亲的人。在这个西方的传统节日,我们要用无私的慈悲心,关爱整个人类,乃至一切众生。当然,爱每一个有情,不能光是口头上讲。一个名副其实的大乘佛教徒,还要从内心深处去思维、观修,发自内心去实践。
今天是2016年的开端。我给网上东南西北的道友,讲四个方面的内容:一是学会的开学和管理;二是佛教的生活化,即生活佛教;三是甚深佛教,也就是说,我们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生活佛教上,还要深入佛教的精髓;四是作一个简单的皈依,然后念《心经》的传承。前一段时间,在新年来临之际,我们都念诵了《心经回遮》。在汉地,《心经》是非常受重视的一部经典。藏传佛教正好有这个传承。不管什么法,有了传承,就要传递下去。今天一个多小时的时间,一共要讲这么四层内容。
不要在红尘中散乱
今年冬天,佛学院的僧众有近两个月的寒假。有些人因为身体不好,山上又比较冷,所以下山看病。山上除了少数人,大部分都没有课。三月初,我们要正式上课。下山的四众道友,包括堪布、堪姆、辅导员和所有的学员,希望能准时回到学院,正常闻思修行,不要耽误。没有特殊情况,最好不要明天上课、今天才到,而应该至少提前几天回来。正式上课时,一切都应该准备完毕,这样比较合理。
大家在山下,不要过度散乱,一定要抓紧时间。否则,对自他都不利。出家人如果在城市里、世间人群中待的时间太长,除非有较高的修行境界,不然很容易受外境影响。大家还处于闻思阶段,最好不要随着习气,漂泊不定,像流浪汉一样。这是我对佛学院道友的一点要求。
对全球各地正式参加佛学小组的修行人,我也提几个要求。从2006年开始,我除了在佛学院的正常上课,比如讲了《入行论》200多堂课、《大圆满前行》100多堂课、《现观庄严论》、《六祖坛经》等,偶尔也会额外地给大家做一些网络开示——到今天,已经是第83次了。时间过得还是比较快。
希望新的一年,不论是管理层的发心人员,还是闻思修行的学员,大家都尽量不要散乱。过年期间,大家难免有所懈怠。我听说,有些人睡懒觉睡到中午12点半,也太懒惰了吧?一个大乘佛教徒,不去度众生,天天这样睡懒觉,可能不太好。
按照学会的要求,从明天开始,就正式开学了,希望大家不要再懈怠。各地的理事会、监事会和相关的负责人,应该按照要求,互相鼓励、互相督促,帮助大家把心尽快定下来。同时,对于预科系和正科系的考试、招生和管理,年初应该有个好的计划,然后再用365天去一一执行。
生生世世,到底有多久
在执行的过程中,我希望大家能有稳定的发心。现在很多人,心不稳定。刚开始,谁都有一种热情和好奇心,但慢慢地就退失了。佛教徒中,有开始的人比较多,有结尾的人却比较少。到今年5月,我们以小组的方式修学,已经有十年了,但真正圆满学修的人有多少?从身边的人也看得出来。
前一阵子,我在香港的度母法会上讲:“作为佛教徒,偶尔听一两堂简单的课,不一定能对治烦恼。我们相续中的烦恼根深蒂固,力量非常强大,要想胜伏它、超越它,需要长时间的智慧积累。”因此,希望大家未来的十年,也能在闻思修行中度过。这样的话,你前十年在闻思修行,后十年也在闻思修行,下了二十年的功夫,应该会取得显著的成就。
前不久,我看过一本书。书里说,我们要想影响别人,自己对法必须要有深刻的印象和浓厚的习气。否则,只懂一点肤浅的知识,最多能影响别人一点点。所以,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佛教徒,要想利益众生,需要长期的酝酿和熏习。
现在的汉地,学习佛法的人越来越多,这本来是好事。但我担心很多人没有恒心,坚持不下去,由此留下遗憾。我本人不管是前世的业力也好,宿世的愿力也好,都跟汉地佛教徒有很深的因缘。我在汉地弘扬佛法,已经有30个年头了,这在专门研究汉传佛教的汉族人中,也不算特别多。与有些人相比,我可能更了解汉族人的心态。
有相当一部分汉族人,人格非常稳重。我今天放生的时候也说,二十多年前,从1987年起,成都、绵阳等很多地方,就有一些居士开始学习藏传佛法,一直到今天,也没有任何退转。但也有一部分心不稳,总是随习气、随环境而转。所以,我想提醒大家:要想学好佛法,一定要有长久的心、恒常的心。
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,各地的管理人员和发心人员要不断地努力,不能发心三五年或十年就退。昨天有人说:“我发心五六年了,现在想退。”我说:“发心五六年并不长,我发心这么多年也没想退。”还有人说自己五六十岁了,年纪大,做不动了。现在美国总统的候选人,年龄基本上都是六七十岁。他们在这个年龄,都还有管理三亿多人的勇气,并且宣誓,要对这个国家如何如何。我们作为大乘佛教徒,为什么就不能做一点利益众生的事?我们当初也在诸佛菩萨面前“宣誓”,要生生世世度化无量的众生,现在才发心几年,就不愿意做了,也不愿学佛了,是不是在欺骗诸佛菩萨、欺骗三界有情呢?所以,有时候不要给自己找很多借口。
作为发心人员,表面上是为别人服务,实际上是提升自己的修行。以前,也有一些人退出发心,说是要闻思修行。但结果怎么样呢?由于接触的不再是闻思修行的群体,而是烦恼深重的凡夫俗子,最后不要说发心,自己连闻思修行的机会都没有了。如果一直发心,身边都是大乘佛教徒,和他们接触就是修行,自己一定会有所升华、有所进步。有些时候,对别人的付出,就是自己的收获。遗憾的是,很多人没有发现这个秘密。
学会并不是没有发心人员,如果你退了,天就塌了,地就裂了,世界就垮了,一切都毁于一旦,不是这样的。但是,有这份发心,对你个人也好,对整个佛教的发展也好,都非常有利,所以我们要关心这件事。大家的发心一定要长久。
做什么事都要有分寸
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,会不断吸纳新的佛教徒加入,2016年也有这方面的计划。希望各个地方不要只看数量,而要以质量为主。我们的发心人员、辅导人员和管理团队,也要提升自身的素质。这些如果没有跟上,招来的人大部分会流失。
各地的发心团队应该多思考一下,如何管理新来的学员。有些地方做得很不错。过年也没有休息,开了很多会,辅导员是谁,道场在哪里,都做了充分的考虑。对新一年的管理,安排得有头有尾。
当然,招收新学员的时候,不可能没有烦恼。但只要发心清净,烦恼就是菩提。跟别人接触的时候,自己能学到很多东西。另外,大家在招生和管理的时候,要掌握分寸。目前学会的管理模式,不是要高调地大量宣传,而应该保持低调,抓住重点。
什么是重点呢?闻思修行。这可以说是学会的核心价值观。虽然在闻思修行的基础上,我们也需要做一些善事,如放生、助念、慈善等,但不管怎么样,最根本的重点和原则不能改变。
如果你个人觉得,在这里学不到东西,想退也可以。减少几百个、几千个人,对我们来讲也无利无害,不增不减,“不生不灭,不常不断,不一不异,不来不去”。但对你个人来说,也许有损失,也许有收获,具体情况我也说不清楚。如果你觉得有收获,那也是你的自由。
大家在选择信仰之前,最好多观察一下,不要进进退退。有些人可能烦恼深重,学的时候——“哎呀,我好痛苦啊!好想退啊!”退了以后,又到处搞关系,想回来。回来以后,烦恼又炽盛起来,不好好学习,每天打假报告,各种应付,敷衍了事,这样不太好。任何一个人,做任何一件事,都应该先好好观察。既然选择了,就应该认真一点、细致一点,善始善终,这是做人的本分。
总之,掌握分寸和尺度很重要。有些地方的管理,听说有点过激。2016年的招生计划,我们都还没有制定,他那边就开始招人了。所谓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,现在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。当然,这么多人一起学习佛法,不可能十全十美,鱼龙混杂的现象在哪儿都有。
但不管怎么样,我们应该尽量地上下一致,上面怎么安排,下面就怎么执行。希望各地不要违反我们的规定,不要利用学会的平台,搞个人宣传、募捐化缘,做有损佛教的事情。
我在南京开示时也说过:学会不是接待站,不是收留所,也不是宣传频道。包括对我自己,我也不喜欢别人宣传。无论是谁,如果写我的传记、供我的照片,我都非常反对。一看到自己的传记和照片,我就不高兴,因为没有必要。真正有必要的是什么?就是大家能学到佛法。不管什么人,只要学好了佛法,就会得到今生来世的利益;只要得到了佛法的精神食粮,生活就有力量。
今天的开示,我要求教务处的法师也来听。新一年的工作和考试,应该有序地推进。只要没有大的违缘,大家要不断地向前,不断地努力。我们的管理模式和弘扬模式,目前还是很有意义的。十年来,大家通过这样的方式共同学习,懂得了佛教是什么,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。时间过得真快!
以上这些,我们可以作为人生经验,分享给他人。希望这样的智慧碰撞,能给世界带来一点利益。
学佛只为自己快乐吗?
在上个世纪,不少人认为佛教是迷信,学佛不科学。到了21世纪,各方面因缘具足,认可佛教的人越来越多。很多人都认识到,佛法是一种智慧,是人生真正的奢侈品。尤其是藏传佛教,在欧美、东南亚等地都深受欢迎。
在座的大多数人,都是受过佛法教育的,你们应该想一想:自己学佛的目的是什么?是为了自己获得快乐、得到解脱,还是为了利益身边的人?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。
过年的时候,各大城市里通往寺院的路都堵车,而且堵得很厉害。包括四川,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有一些庙宇,很多人都开车过去,然后烧香、拜佛。为什么?大多数人都希望得到保佑,自己一定要如何如何。这样一种信仰形式,当然也可以有。但更重要的是,佛教如果真的很好,按照大乘佛教的理念,就一定要给身边的人分享。
听说前一段时间,学院有些居士包车下来,在车上聊天,旁边很多人在听。说什么呢?“弘扬佛法是上师们的事情,跟我没有关系。我只要健健康康就可以啦!”其实弘扬佛法并不只是上师们的事,每一个佛教徒都有这个责任。否则的话,你学的是大乘佛教,皈依时是怎么皈依的?发菩提心时是怎么发的?大乘的教义又是怎样的?“让上师们度化众生,我来占便宜,天天享受安乐”,你没有这样发愿吧?
但是,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弘法利生的责任感。不光汉地,藏地也是如此。大家都觉得学佛很好,放一放生,摇一摇转经轮,也很好,却从来没有想过众生可怜,应该让佛教常住世间,并为此付诸行动。
尤其是,如今出家人不多,佛教的未来一定程度上寄托于在家人身上。作为有智慧、有能力、有财富、有福报的居士,不能只想着自己死后不堕地狱、房子和财产怎么处理,而不想佛教的未来怎么办。
佛教应该接点地气
世人对佛教普遍有一种误解,觉得佛教徒四大皆空,什么都没有。我在外面坐出租车,经常一上车,司机就对我大发悲心:“你光着个头,是学佛的吧?你们不能结婚,好可怜啊!”所以我每次坐出租车,都会有心理准备。
在这些人眼中,佛教是断绝了世间一切欲妙的宗教,但实际并非如此。虽然对一部分学佛的人而言,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,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戒律,但是,还有相当一部分人,既没有出家,也没有受居士戒,只在世间安稳地享受生活,同时也可以进入佛教。
这一点,很多宗教都在推进。西方和中东的宗教,如大海波浪一般,已经蔓延至地球上的许多角落。所以,这段时间我心里有一种想法:弘扬佛法,需要改变一种方式,要努力让佛教的智慧,融入更多人的生活。
如果我们不这样做,很多人就只会在死亡时,才想起佛教,因为要为亡人念“嗡玛呢巴美吽”。久而久之,我们一念“嗡玛呢巴美吽”,人们就会忌讳,“他们家死人了!”我去日本就有这种感觉。那里的很多寺院,只负责给死人做超度,此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事。正因为如此,日本佛教被称为“死亡宗教”。
事实上,佛教并不只跟死亡有关。在藏地,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都有佛教的影子。一个人从最初的出生,中间的成长,到最后的死亡,佛教可以贯穿始终。
所以,从今年开始,我们将逐渐在各个城市,推广“生活佛教”,关心身边人的苦乐。但教义不能太深,只需要一些简单的理念。这方面,我提几个建议:
1.为新生儿赐吉祥
无论是不是佛教徒,只要生了孩子,我们都要关心一下。在西方,孩子生下来,会专门到教堂做洗礼,或请牧师到家里做仪式。我们佛教徒可以为刚生下来的孩子放一些生,并用佛像、甘露丸等给孩子加持,尤其要劝父母尽量不杀生。
一个孩子来到人间,如果接触的第一件事就是杀鸡杀鸭,非常不好。《护诸童子陀罗尼经》中讲,很多非人喜欢啖食初生婴儿的精血,如果“杀生害命而为欢宴”,则“诸小童子,能短其命”。所以,为孩子杀生很不吉祥,容易让孩子多病短命。
在印度,孩子生下来后,会举行一些盛大的仪式,类似汉族人喝满月酒——其实是在造业。喝满月酒的习俗可能不好改,但最好有一些善的力量加入,为孩子增加一点今生来世的福分。比如为新生儿念观音心咒、莲师心咒、《吉祥经》等,为孩子赐福。待孩子慢慢长大,还可以教他一些简单的佛教格言、佛号、心咒,以及《弟子规》的教义等。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。
2.给新婚之人送祝福
孩子慢慢长大以后,会结婚。现在很多人结婚时,杀生的情况非常严重。对不信佛教的人来讲,这非常正常,没有杀生反而不行。但有信仰或有一半信仰的人,能不能在婚礼上尽量采用素宴?如果不能完全做到素食,也可以一半荤一半素,其中荤食不要点杀。
听说有一个居士结婚,早上先参加大放生,然后请大家参加他的婚礼,十几桌全是素食。他们说,素宴虽然不好吃,但酒店还是做得不错。其实这样的婚礼很吉祥。如果有条件,大家还可以念《八吉祥颂》《招财仪轨》等,为新人祈福。《招财仪轨》是麦彭仁波切造的,其中的“财”不单单是指钱财,还有幸福、智慧、慈悲、成就等精神财富。
现在,各个城市都有很多佛教徒,但大多不太关心这些事。所以,大家以后要多多关心。如果有人愿意办全素婚宴,可以在教务处登记,到时我会给一些加持品,比如佛像、唐卡等,祈愿三宝加持他们幸福美满、情谊绵长。不要当天结婚,当天离婚——听说2015年8月,有一对新人就是这样的。这是以前造恶业的结果,也可能是其他的特殊因缘。
我认识的很多佛教徒都说,自己以前不懂因果,一场婚礼杀了无数众生,现在的身体、感情和家庭都不好,特别后悔。我们不懂因果的时候,这样做情有可原。懂了因果以后,就要约束自己,并把这些道理告诉身边的人。这其实不难。我听说,有些人并不是真正的佛教徒,但因为别人的影响,结婚主动要求办素宴。
3.传授夫妻相处之道
佛教有一部《善生经》,专门讲了夫妻和睦相处的各种窍诀,很值得在家人学习。我们如果光给别人讲空性、讲悲心,大多数人不一定能接受。但如果让他们学一下《善生经》,他们还是愿意的,而且很有意义。
这部经说,丈夫应该这样对待妻子:
第一,“怜念妻子”。丈夫要疼爱妻子,发自内心地关怀她、体贴她。正如帕单巴桑吉所说,夫妻是一种特殊的因缘,双方应该以诚相待、互相尊重、彼此珍惜。
第二,“不轻慢”。听说现在有些人,不但对妻子恶言相向,甚至拳打脚踢,把妻子当成仆人,制造了很多家庭暴力。这其实是不对的。世间提倡男女平等,佛教也认为,众生都有如来藏。所以,男人不应该看不起女人,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。
有些人认为,自己的妻子很坏,什么都不好。有些佛经也说,女人的毛病比较多。但我觉得,女人其实并不是特别坏,要说做大的坏事,男人可能更厉害。我去过一所监狱,那里的监狱长是个女的。她向我介绍说,全省犯人一共有2500多名,其中女性只有400多,女性干坏事的比较少。所以,男人不要有什么优越感。作为丈夫,应该尊重自己的妻子。
第三,“为作璎珞严具”。作为丈夫,要给妻子提供一些装饰打扮的方便。很多人都抱怨,结婚前妻子犹如仙女,结婚后却成了黄脸婆,而且情况越来越不乐观。出现这种情况,丈夫也有一定的责任,可能你化妆品买得不够(众笑)。当然,并不是让你买高档奢侈品,一个包花几十万,用不着这样。
实际上,对于基本的仪容修饰,在家男女都应该注意。除非受八关斋戒,不能化妆,否则,平时在公共场合,还是要有得体的衣着打扮。
第四,“于家中得自在”。丈夫不要以为自己是妻子的主人,妻子必须伺候自己,必须炒菜、做饭、做家务等。应该给她一定的自由空间,不要过多干涉她的生活。
有些人说,女人值得同情,男人更值得同情,男人整天忙着赚钱养家,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,所以一般都死得早,不如女人长寿。这种说法是否正确,我没有研究过。但不管怎样,丈夫还是要给妻子一些空间,充分信任她。
第五,“念妻亲亲”。丈夫应该顾念妻子的亲朋好友,经常关心他们,照顾他们。如果一点也不管妻子的亲人和眷属,长期下去,家庭必然不和睦。
以上是对丈夫的要求。那妻子又该如何对待丈夫呢?一共有十三条,我不一一介绍,只简单说几条。比如“摄持作业”,妻子要好好护持丈夫的事业。据说有些佛化家庭,妻子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,不惜牺牲自己的工作,一心一意搞“后勤”,两人互相支持、互相鼓励,一辈子从未吵过架。
“善摄眷属”,妻子对丈夫的亲友要特别关心。有些丈夫带客人回来,妻子不高兴,不给做饭,脸色也不好看。客人一走,丈夫就和妻子吵架:“你刚才为什么态度恶劣?不给做饭,还摔碗筷。我好不容易带了客人回来,你却这样!”然后就爆发“世界大战”。
“言以诚实”,妻子对丈夫要语言温和,态度诚实,等等。这方面的内容,《善生经》讲了很多,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。
这些内容,说的都是佛教的观点。在家人按照佛教的理念,完全可以组建幸福和睦的家庭,而不是一学佛,就把家人统统抛弃,跑到深山老林出家。学佛没有那么恐怖。只不过,有些佛教徒不好好学习和研究佛法,不懂这些道理,所以才让世人误解甚至排斥佛教。
4.大乘的种种善巧
此外,还可以借助喝茶、唱歌、跳舞、绘画、书法等形式,来传播佛法。我们不能要求,凡是对佛教感兴趣的人,都必须跟学会的人一样,有很高的修学层次。这样的要求,会把别人吓坏的——“天呐,还要磕十万个头?我连一百个都磕不了。那我不敢学了!”
对于初学者,我们有时候要包容一点。不能一开始就不许这个、不许那个。有些不学佛的人问我,吃肉可以吗?我说可以。喝酒可以吗?可以。结婚可以吗?可以可以,什么都可以。实际上,其他有些宗教,刚开始也是跟大家一起吃,一起喝,一起唱歌跳舞。
总之,不要一上来就板着个脸,把人吓跑了。等他们对佛教真正感兴趣了,再慢慢推荐他们看看书、念念咒。有了长期的熏染,他们自然会知道怎么做。到一定的时候,让他们磕十万大头也好,学般若空性也好,他们都会欣然接受。
我个人在这方面深有体会。比如,本来穿鞋进经堂是有过失的,但是,当一些领导或非佛教徒进入经堂,问我可不可以穿鞋,我也只能说“可以”。然后,自己一边脱鞋,一边念金刚萨埵,默默地代他们忏悔。虽然也担心有罪业,但为了随顺世人,自己还是会提供一些方便。
作为大乘佛教徒,随顺世间非常重要,否则很难利益众生。当年迦叶尊者去度化外道,方法过于死板,结果不太成功。后来,换了文殊菩萨去。文殊菩萨很有善巧方便,根本不给外道讲什么佛理,刚开始整天和他们一起玩儿,结果顺利地度化了他们。
明天还有没有希望
对于佛教的未来,我们一定要经常思考。
三四年前,我提出为亡人助念超度。几年下来,大家做得不错,有些助念团甚至有八百多人。但是,佛教不能只是给亡人超度。从今年开始,希望大家重视“生活佛教”,多举办一些佛教婚礼或有佛教内涵的其他活动。
基督教在亚洲、欧洲、非洲等地的推广,刚开始就是请大家免费吃喝,再慢慢传递自己的理念。实际上,人们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方式。而我们佛教徒呢,不管做什么事,都非常死板。长期下去,佛教团体的人,学深的本来就不多,学浅的又越来越少,最后必定后继无人。这样的发展形势,非常令人担忧。
西方的宗教非常人性化,他们的圣诞节、情人节、复活节等习俗,都跟宗教有关。其实,佛教也可以有情人节。现在很多年轻人,你爱我我爱你,如果有一种善巧的理念,引导他们进入佛教,是很好的。但我们好像不屑于做这些,只知道给亡人念经,根本不会和活人打交道,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。
十年前,我曾在一封公开信中讲过,佛教需要生活化。但后来,很多人只抓了亡人的助念,却没有重视活人的“生活”。这样下去,我们也会变得跟日本佛教一样,被人称为“死亡宗教”。现在很多人,出生的时候,活着的时候,都和其他宗教接触;只有死后,才到佛教的寺庙请和尚念经。
佛教现在有点“高不成、低不就”。高深的境界,很难触及;简单的内容,人们在生活中也没什么印象。佛教成了深奥的哲学,只是少数人的境界。如果不能贴近普罗大众,到一定的时候,必定会出现断层。再过十年、二十年、一百年,佛教会变成什么样?希望大家用智慧深思。
今天开示的主题叫“明天的佛教”。那明天的佛教,到底有没有希望呢?你们自己可以看看。
佛教不但要广,还要深
前面讲的“生活佛教”,只涉及佛教的广大方面。而要真正地弘扬佛法,还需要有甚深方面的内容。否则,佛教徒再多,哪怕初一、十五寺院人山人海,但学佛如果只停留在表面上,缺乏应有的深度,也难窥佛法的奥义。
佛学院在佛教的甚深领域有一定的专长。无论是研究显宗还是密宗,都比较有优势。三十多年来,这里每天都有很多出家人和居士,在认真地研习五部大论等显密教义。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与更多的人分享,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现在,已经有了一定的计划。
今年新年的第一天,网上就传来净空老法师对我的肯定和赞叹。这让我再次想到了这个问题。我个人的性格,并不太在乎别人的赞叹和诽谤,不会因为老法师的两句赞叹,就得意洋洋。只是不久前有缘与老法师会面,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,发自内心地敬佩老法师的品格。多年来,他全力弘扬净土宗。取得的成绩,全世界有目共睹。他还复兴传统文化,坚持不懈,从未放弃。
他今年90岁,讲经说法却已有58年,非常了不起。他耳聪目明、智慧敏锐,不仅生活能够自理,而且每天坚持上网,给全球的佛教徒传法。这让人无法想象,可以说是一种奇迹。
过去,因为文化隔阂和传统差异,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之间,曾有一些误会和摩擦,甚至诽谤和诋毁。老法师希望我今后能在二者的融合方面,发挥一些作用。他的这些话,对我意味着特殊的缘起。
本来,五部大论是我弘扬多年的甚深教法。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,法王还没有圆寂,佛学院的汉族四众就在不断地学习。而五部大论的教义,对复兴大乘八宗很有帮助。虽然我人微力薄,而汉地已经有很多高僧大德在护持八宗法脉,但振兴八宗对佛教的未来意义重大,所以我打算从今年起,在这方面尽一点微薄之力。
我们可以做些什么
1.教义
首先在教义方面,藏地的五部大论,是研究和继承大乘八宗的殊胜方便。
①俱舍系和戒律系可以研究律宗。这两部论直接解释了声闻乘的见解和行为,所以对《毗奈耶经》《四分律》等,大家都可以研究。
②因明系可以研究唯识宗。因明的最终目标是抉择名言量,而按照《中观庄严论释》的观点,抉择名言量最究竟的就是唯识宗。此外,《释量论》抉择果量和建立世尊为量士夫,最终也建立在唯识的观点上。
③中观系可以研究三论宗。所谓的“三论”,是指《中论》《百论》《十二门论》。这些都是中观系的研习内容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闻思过《七十空性论》《中观庄严论》《入中论》等其他中观论典。
④般若系可以研究天台宗。般若系主要学习现空双运的般若空性,尤其是《现观庄严论》所讲的智慧与慈悲相结合的般若教理。这有助于理解天台宗的《妙法莲华经》《大般若经》《大智度论》等经论,以及智者大师的寂止和胜观法门。
⑤修心系可以研究禅宗和华严宗。其中,禅宗的《金刚经》、《心经》和《六祖坛经》,我都传讲过,修心系可以直接修学。除此之外,修心系平时的参禅、调心、修加行等,和禅宗都有内在的联系。华严宗重点研究《华严经》,其中的很多内容,比如依止善知识、发菩提心、《净行品》等,在我们所学的《事师五十颂》《入菩萨行论》《普贤行愿品》等经论中,也有相关教义。
⑥净土系可以研究净土宗。《无量寿经》《观经》《阿弥陀经》等净土经典,净土系一直在学修。
⑦密续系可以研究真言宗。真言宗(唐密)主要是外续部,而藏传佛教的密续系除了学习外续,还要学无上瑜伽续,等等。
2.弘法人才
三十多年来,佛学院的汉族四众对八宗涉及的法义,一直在听闻、研讨、复讲、背诵、笔试和实修,可以说具备了复兴八宗的一些因缘。
3.传承
八宗所涉及的佛经教典,百分之八九十的传承,学院的堪布、堪姆和法师都有。暂时没有传承的,今后也可以想办法求取。在藏传佛教中,《甘珠尔》和《丹珠尔》的传承从未间断,一直完好无损地延续着。只要没有嫉妒心和自私心,我们可以全力以赴地复兴八宗。
作为汉地的佛教徒,既要考虑佛教的生活化,也要考虑八宗的复兴、护持与弘扬。希望出家人和居士联合起来,为佛教的未来创造新的辉煌。每一个佛子都有这样的责任。
在特殊的时代,你是一个特殊的人
今天在场的部分初学者,对佛教的基础知识并不是特别了解。既然进了佛教团体,那就试着了解一下。如果觉得佛法对生活、对今生来世有帮助,那就继续学习、继续修行。如果觉得佛法没有一点用,想退出,那你随时可以离开。我们不会用佛教的名义,来统治你、控制你。
其实,只要对众生有利,我们就愿意传播佛教的理念。近期有一部挺火的电影——一提到电影,你们的眼睛就睁大了。这部电影里面有一段对白:“你要去西天取经,可是佛经到底讲了什么?”“真相。”
现在,整个时代都在飞速地变化,佛教徒一定要抓住机遇,不能和机遇擦肩而过。否则整天懒懒的,汉地的只会念佛,藏地的只会念“嗡玛呢巴美吽”“嗡玛呢巴美吽”,然后就这样待着,很多机遇就没有了,再也找不到了。
每个人都要想:“在这个特殊的时代,我是一个特殊的人。”
我个人经常认为,自己出生的时代没有战争和饥荒,确实非常幸运。如果我1959年来到这个世界,肯定会饿死。我1962年出生,什么时候死不知道。在我活着的这段时间,会失去很多,也会得到很多。当我得到的时候,哪怕只是对身边的一个人,产生一点点积极的影响,我也会鼓励自己:“在这个特殊的时代,我是一个特殊的人!”
你们也要这样鼓励自己,不能整天吃喝玩乐。现在有些人很无聊,天天在手机上刷来刷去,你吃什么、我吃什么,你喝什么、我喝什么——这个真的不重要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,不能只是为了享受,还要有一点思想,尽量为众生创造一点福祉。
若能这样,我们的烦恼会越来越减少。所有的烦恼,都来源于自私自利。如果经常关注佛教的未来,关心众生的苦乐,自己的心量会越来越大,对很多东西都不再执著。即使得了严重的疾病,也没有什么感觉。自己只是浩瀚世界的一粒微尘,这个身体好也罢、坏也罢,都无所谓,没有什么可焦虑的。心大了,痛苦自然会消失。
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这句话:“在这个特殊的时代,我是一个特殊的人!”我经常想,自己来这个世界,讲经说法只在活着这段时间,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。当自己长长地呼出一口气,再也吸不回来时,生命也就消失了,特别简单,也特别快。在这之前,作为大乘佛教徒,应该用珍贵的智慧和悲心,去感化他人,利益他人。
我特别感谢我们的发心人员,他们每天都把时间、精力、财力花在服务众生上面。我听说,有些人把自己所有的钱都充到手机里,和外面联络;有些人把自己舍不得住的房子,提供出来给大家作道场。没有他们的付出,没有他们提供的各种便利,今天很难有这么多人享用佛法甘露。
希望依靠我们的共同努力、持续努力,佛教能有更好的明天。现在已经立春,天气越来越温暖。而到了夏天,日子会更美好,更快乐!
皈依和传承
下面,给大家作个简单的皈依,并念《心经》的传承。希望大家都发菩提心,受大乘的皈依。以前皈依过的,不用皈依,想再次皈依也可以。
(堪布传授皈依戒,并念传承)
最后,我用释迦牟尼佛像,给现场和网络上的道友作意幻加持。《华严经》讲,谁作意佛陀,佛陀一定会降临加持。
我们很多人都是真正的佛教徒。依靠佛陀庄严的身相,我们的今生和来世都能得到无尽的利益。我个人不管在哪里,住旅店也好,在家里也好,都带着一尊释迦牟尼佛像。希望今天的每个人,都得到本师释迦牟尼佛身口意真正的加持,在菩提路上不退转,在有生之年,乃至生生世世,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。
今天的开示圆满结束。感谢所有的观众,也感谢现场和各个地方的工作人员。如果没有工作人员的发心,我们不可能有这么好的网络聚会。在当前的时代,我们应该利用网络,增加福报,增加正能量,而不是毁坏自己。我尤其希望很多年轻人,能利用网络充实自己,增加自己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