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9-香港亚洲博览馆【现代人修行窍诀】

第80场

香港亚洲博览馆

AsiaWorld-Expo, Hong Kong

中国·香港

2018 / 9 / 17

现代人修行窍诀

Key Instructions to Modern Practitioners

主持人:

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很不容易,经历了台风的肆虐,再加上交通不便,尽管如此,也挡不住我们坚定的求法之心。正所谓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,“山竹”台风虽强大,却挡不住我们对佛法的希求心,非常随喜赞叹各位今日的到来。

索达吉堪布与我们香港有着深厚的因缘,二十几年前,就曾随同法王如意宝访问香港。2011年应邀两次来港,在香港中文大学等几所著名学府以及教育机构举办了六场演讲,至此拉开了在香港弘法的序幕。2012年至今,发起并举办了多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,与众多年轻人、有识之士交流探讨,将佛法的真理与当今科学相结合,引导世人正确面对学业、情感、工作以及人生。2016年元旦,首次在香港将来自莲师传承的清净佛法,以法会的形式传播给众多有缘佛子。今天善因成熟,我们再一次迎来堪布击大法鼓、降大法雨。

在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,生活节奏飞快,常常听到师兄们说:“唉,我好忙啊!又要上班,又要照顾家人,哪有时间修行,哪有时间完成功课呀?”“我在工作生活中常常生起烦恼,该怎么办哪?”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不被烦恼牵着鼻子走,而能从容淡定地做心的主人?我们如何在红尘中修习佛法,找到心中的净土?非常期盼堪布能给予我们智慧的指引,赐予我们慈悲的加持——

今天,我们一起在香港举办了这场不大不小的法会。在此特殊时间(17级台风“山竹”袭港),有个别道友因为台风、交通等原因,未能准时到场,请相关工作人员后面为他们特殊开许一下。刚才很多人都打电话跟我说:“我迟到了怎么办?会不会马上关门?”我说:“不会,香港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!”(大众鼓掌)

首先,特别感谢穿白色衣服的组委会团队,针对此次活动所做的精心筹划、精心安排,以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。虽然法会时间是在今天下午和晚上,但他们很早之前就已做好充分的准备。筹办过法会的人可能有同感,准备的过程非常辛苦,多方面都需考虑周详。所以,首先特别感谢举办此次法会的主办人员和所有参与者。

对大乘佛法的希求心尤为重要

这次法会时间比较巧合,恰逢台风离开香港。各位能亲临现场很不容易,听说有些人定的航班被取消,再次定又再次被取消,如此反复四五次;还有些人换了多种交通工具后终于抵达;还有些人说,在网上买票跟小孩过年抢红包一样,刚发布消息时就开始“抢”,很久才“抢”到。

因为种种原因,此次法会规模不大。大家知道,2016年举办万人度母法会,当时确实有一万多人,被关注得比较多,我也有些担忧。以后不再适合开大规模的法会,否则,效果如何也不好说。

以目前的状况来看,在香港、澳门开法会,如果提前做好准备,一万人、两万人、甚至十万人以下,应该问题不大。但考虑到各方面的原因,此次仅安排了六七百人次的规模。

在座的各位比较有缘分。原本还有很多人也想前来,但网络听课暂时比较方便,除了密法,我们很多课程基本会在网上公布。在现场参加正式的讲课、正式的法会可能更有感觉,城市里的佛教徒,到了喇荣、到了藏地以后,感觉在现场听课的效果截然不同,所以许多人愿意前往现场,这也很好。

大家为了这两堂课,经过了很多周折,耗费了许多精力与时间,其实这非常值得。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广传中,佛陀在因地时为了一个偈颂,越过刀山火海希求正法。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,遇到大乘善知识、志同道合的同修也极为难能可贵。故而,为了听法、修法,花一定的时间、精力应该是值得的。因为这边无法住宿,前天去往市中心,昨天回来时风特别大,我略感担心:车会不会被风吹到桥下去?我跟司机说,“到中间开,不要靠在桥边,车子被风吹得左右摇晃。”

世人为了生存也是披星戴月,我们每个人为了佛法、为了众生、为了真理的学习和修行而付出尤为值得。香港本地的道友们稍微好一点,但外地的道友为了听两堂课,有很多家事、公事都要提前安排和处理,在香港这样高消费的城市更要考虑诸多因素。此次面对飓风的挑战,大家勇敢地来到这里不容易,有一定的风险。

我今天早上说:“今天讲课,会不会大家都不敢来?”他们说:“应该会来,只不过人少一点而已。”现在看来人也不少,该来的都来了。对大乘佛法的信心、希求心很重要。如果每个人内心特别希求正法,行动力就会完全不同。所以,我非常随喜大家的信心。如果今天是世间的会议、宴会,或者娱乐活动,我相信很多人能找到各种借口和理由请假,但大家并未如此。所以,也可以看出大家对佛法的欢喜心和希求心,这很重要。

刚才主持人提到,我个人与香港的因缘非常不错,最早是在1990年随同法王如意宝来香港,彼时来港极为不易。当时法王如意宝去印度、尼泊尔、不丹,回国时经由香港过关,在此小住了几日;1993年,法王去美国、法国、加拿大等西方国家,往返都经过香港,然后去台湾,又从台湾返回香港;1995年,法王去新加坡、马来西亚,返回时也经过这里;我1999年去泰国时也曾到过香港,后于香港教育学院开过三届“世青会”;此前,我在香港中文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、香港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演讲时,每次前后都会在香港停留数日。

前几年度母法会也是在香港亚博展览会馆举行,当时,经过几天的学习、共修,许多人对佛法、对藏传佛教产生了信心,那次给每个人发了绿色念珠。刚才看到很多人举手,虽然我听不懂香港话,但好像在说那年有谁参加过法会。之前随同法王访港时,我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——现在仍不太标准,但比以前好一点,香港人听不懂,每次都需要翻译。现在你们只需要一个主持人,其他的基本上能听懂,所以,你们的普通话也有进步。(众笑)

修行以贤善的人格为基础

我不爱说客套话,但在香港,无论是学校的老师或是佛教徒,大家的心比较沉稳、淡定。我并非今天见到你们故意表面赞叹,而是内心确有此感。我时常接触不同城市的人,很多地方十年前、二十年前学佛之人基本看不到,但这边,包括参加过“世青会”的大学教授在内,大家的人格都非常稳定,第一次见到时如此,过了七八年、十年以后,再见面时仍旧如此,并非变来变去——今天特别开心,突然就不高兴了、翻脸了,不是这样的。也许是因为香港历史与英国文化之间有着何种关联,我不得而知。

此次前来参加法会的部分佛教徒长期跟随学会学习,以前法王在世时认识的很多香港佛教徒,迄今为止仍保持着对藏传佛教的信心与修行。虽如前所说“工作很忙、没有足够的时间修行”,此类问题大城市里的人都同样存在,但大多数人心比较淡定、比较沉稳,可以说信心坚固。

若想学习佛法,首先,从世间层面来讲,人一定要诚实、诚恳、忠厚,以此为基础,才能修出真正大乘佛法的境界。否则,倘若连基本的世间人格都不具备,出世间的修行则很难以成功。虽然我们处于比较散乱的时代,但是,只要有坚定的信心、善良的人格、坚固的智慧,修行其实并非如想象中困难。当然,虹身成就、往生极乐,可能需要一定的境界,但在这辈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大乘行者,这一点,于在座的各位而言并非难事。但也不能因为身处浊世,整天以“特别忙”“根本没时间学佛修行”为借口而放弃学修,再怎么忙、再怎么累,有些功课也应坚持。

前两天,我在微博上有感而发:“作为佛教徒,再忙也不要忘记每天的课诵,再累也不要中断每天的修行,再烦也不要随意跟人吵架。”这句话也有不少人关注。确实,我们虽有“佛教徒”之名,但有时心情烦乱,很想找朋友、家人、同事狠狠地吵一架,甚至想动手打人,这样不好。在那种状况下稍微冷静一下,如果想打人,明天再打;如果想吵架或者痛骂他,明天再说吧。最好能够隔一天的时间,如果实在不能隔一天,隔一个小时也可以,也许一个小时以后,就像台风走了一样,嗔恨心也会消失无踪,这是古大德们修行的教言。

作为佛教徒,一定要闻思修行

修行并非嘴上功夫。现在很多“修行人”口头上讲得头头是道、特别漂亮,“明空无我、离戏光明、一切都不执著、一切都是禅的妙用、觉性的妙力”等,但在现实生活中做得比较差。修行真正用在世间、用在行为上时有一定的困难。

原因是什么呢?首先,我们对整个佛教理论的系统学习不够;其次,对佛法的道理未能通过思考真正树立定解;第三,在日常生活中未能很好地串习、贯彻、修炼。因此,我们一直强调,作为佛教徒,一定要闻思修行。

1.闻

首先,若是没有听闻、没有系统地学习,很多人无法通达佛教的教义。系统学习之后才明白,佛教所讲的道理原来是这样,而自己最初仅是以一种盲目的心态皈依佛门。就像世人学习英文、法语,或者其他知识,若没有系统学习,只是听一两节课、看一两本书,或者听一个朋友讲一讲,根本无法深入。亲自学习一段时间以后,才完全明白整个教育的体系、架构。

所以,作为佛教徒,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,都要花一定的时间,全面地了解显宗、密宗,以及理论和修行的各种方法。到一定的时候,不依靠其他善知识、其他道友,依靠自力完全可以消化佛教所讲的知识。同时,自身有了一定的境界和认识以后,可以感化志同道合的同行道友。

否则,如同蜻蜓点水般泛泛地翻一本书,然后去见一位上师,在上师面前办个皈依证,“给我加持一下、给我摸个顶”,跟上师共同进餐、合影,再把照片放到社交平台……这样能否解决问题?当然,作为有信仰者,我们并不排斥上述行为,至少说明你与具有功德的佛、善知识,有一定的殊胜因缘。但是,自相续的烦恼、无明、黑暗,以何种方式来认识它?以何种方式来对治它?以何种方式最后根除它……所以,首先系统听闻非常非常重要。

在香港求灌顶、求加持的人比较多。上世纪90年代时,我们很羡慕,此地有这么多上师、这么多法会,各方面都很方便。但系统的学习,无论是佛学院还是居士团体,都比较少。当时几乎每个礼拜天都有黄财神的灌顶——尤其是台湾和香港,黄财神的灌顶非常多,有时是五方财神的灌顶。有些人也许自己没有福报,得了很多黄财神的灌顶,结果越来越穷。(众笑)

听闻极为关键。最好在善知识面前学习《大圆满前行》等法,虽然《大圆满前行》从字面上不难理解,但在善知识面前听闻的效果与自己看书完全不同。

2.思

然而,仅仅只是听闻,从不思考也不行,一定要思考。最初思考时有很多疑问,这些疑问可以在上师面前,在有经验、有体验、有智慧、广闻博学的道友面前请教。佛法方面要时常沟通,佛教徒坐在一起不要整天谈论“哪家素菜馆好吃、哪位上师的加持品好喝”,当然偶尔聊一下放生,这个好吃、那个好吃也可以,但佛教徒每一次聚会时从不讨论法义,一直讲素菜的价格、品质,我们也并非依此维生。

所以,平时内心的烦恼、忧愁、怀疑,甚至有邪见时,可以与有智慧的道友讨论:“我现在对佛法生不起信心,我现在对某个法义非常迷茫,这是什么原因?”大家可以沟通。这样之后,很多怀疑和邪知邪见,依靠自己闻思的力量可以遣除;如果智慧还不够成熟,依靠旁边道友的指点可以断除。最后心非常清净,至少不会对佛法产生邪见,不会对佛陀产生邪念,对自己有缘的传承上师、传承教派完全是正信。

现在有些人容易产生邪见、邪念,其实是因为你学得不究竟。以我们的智慧,真正能打破或者能推翻佛教的相关观点,以此而产生邪见的人,到目前为止我未曾见过。的确是因为你自己并未懂得甚深教义。

极少数人是对佛教团体中的个别现象产生邪见,但我觉得,如果完全明白佛法的教理,他人的行为不会令你退失信心。从网络上有些资料中可以看出,不管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,个别人行为不如法、有一些丑闻、负面的信息时,“我对佛产生邪见了,再也不学佛了。”其实这是很愚痴的想法。如果自己对正法有不可退转的信心,个别人的行为也不会影响你。

藏传佛教的仁达瓦大师曾说:“纵然成千上万尊诸佛菩萨来到我的面前,给我指引其他的路,我的心永远也不会动摇。”诸位朋友们,他是这样说的。如果学得非常坚定,自己的信心不会动摇。

我个人也是如此,初到佛学院时,信心不稳固、容易动摇。后来经过长期的系统闻思,学习了显宗的五部大论、密宗的《大幻化网》、大圆满的见解以后,不敢说现在有什么高的境界和了不起的证悟,但至少在有生之年,我对佛法、对显密教法的信心永远不会改变。这一点,我可以在多少人当中非常坚定地说,“哪怕出现最糟糕、最难以接受之事,我内心也不会动摇;佛教徒当中、任何寺院发生任何事情,丝毫不会影响我的信心。”这是思维的结果。闻思修行当中的思维——自己反反复复思考,然后需要辩论、需要探讨,到一定的时候,信心会达到坚固。

3.修

第三方面,作为佛教徒一定要修行。否则,平时通过手机、网络学习很多知识,但那些知识到最关键的时候——生老病死面前用不上。昨天出现这种天灾人祸时,很多人非常害怕,如果真的面临生病、面临死亡、面对大自然的灾难时,如何摆脱内心的恐惧、恐慌?作为一个佛教徒,平时的修行在关键时刻要能用得上。

假设无常观得很好、一切万法的空性观得很好,在那种时候,你的内心非常淡定,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面对,不会有任何恐慌。但在座的很多人连无常观都有一定的困难。修行很重要!

按有些说法,现代人称为“新人类”,“新人类”与“旧人类”的风格差距很大,价值观与古人不同。由于广告的宣传引导,我们想要的东西特别多,你的化妆品、你的衣服、你的车、你的房屋……你所有的这些实用价值不一定很强。比如你买一辆一百万的车,可能百分之七十的速度用不上;买一个非常昂贵的手机,百分之七十的功能用不上,仅仅出于内心的某种渴求,而内心的渴求跟实际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。

以前的“旧人类”,只需求实用之物,所以生活压力不大。他们的衣服不一定有很多款式,三四件就已足够。现在全世界的广告都能在我们眼前展现,而且每一个广告的宣传语越来越吸引人,“用了这个永远不会老”,面对这些,人们会有一种渴望与追求,但其实我并不需要,只是我想要。正所谓欲壑难填,而知足少欲就能令自心宁静、安宁。

出淤泥而不染

眼下处于较为特殊之时代,一方面,弘扬佛法、传播佛教方面的知识很方便。昨天早上“山竹”台风看起来有点厉害,我在微博上发“大家多念度母心咒和莲师心咒”,仅昨天一天,阅读量已达两百三十多万,也许是因为害怕或者着急,临时抱佛脚。但无论临时抱佛脚,还是心里确实祈祷本尊,依靠此种方便,大家共同来祈祷也非常好。但另一方面,负面的信息、知识、广告也在全世界泛滥,比如“这个产品用了以后长生不老”,全世界的人都能在很快的时间看到,故而,人生存于世会比较彷徨迷茫,这是当今时代的特殊性。那能否回到古代呢?我们已被卷入时代的浪潮,想回去不可能。

庄子讲过一个故事:以前,孔子的弟子子贡,路遇一老农,抱着一个水罐打水,在菜地里辛勤灌溉。子贡说:“老先生,现有种新型机械,灌水时十分轻松,不必如此辛劳。”老者回答说:“我不需要。使用机巧之器,必然会在行为方面做出趁机弄巧之事;多做趁机弄巧之事,必然会在意识方面萌生投机取巧之心。老夫修道养德,投机取巧之心在胸中扎下根,纯洁的德性就会破坏了;纯洁的德性一旦破坏,寂静的灵魂就会动荡;寂静的灵魂常常动荡,玄妙的大道就会离弃。所以,机械虽好,但我不愿使用。”

老农的做法确实很有智慧,因为他的心一直专注于旧有的模式,坚守在固有的文化中。但在21世纪的今天,无论是香港、大陆,还是其他各个国家,我们不可能不利用时代的工具,如果将每个人的手机、电脑全部没收,可能待一天都很困难。

所以,随顺时代的同时要知道,在当今五花八门的信息爆炸的时代,如何把握自心的清净?如何令自己高尚的品德不被染污?

大多数信息看起来非常有吸引力,因为背后有很多商人精心策划,故而,人心特别容易被吸引。当然,好的技术、好的知识能用上,作为佛教徒,我们也十分赞叹。如果按以往的方式,佛教徒在各地根本没有共同学习的机会,现在依靠一些科学技术,在不同的地方都能共同学习。但与此同时,很多不必要的信息令我们玩物丧志,包括我自己,虽然在寂静的喇荣山沟已经待了二三十年,但现在也离不开电脑、手机,用完了以后很容易再看一下信息、广告,最后念诵也没有念完,很多事情无法完成。所以,现代社会的人跟古人比较起来,在修行上确实有很大的挑战。

在座的各位身居红尘,而且都有自己的工作、家庭,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关系,不可能每天右手拿着转经轮、左手拿着念珠,“嗡玛呢巴美吽、嗡玛呢巴美吽、嗡玛呢巴美吽……”,如果这样,周围的人会对你投来异样的眼光,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之后,你就会被他们所转,将修行全部放下。故而,我们应当思考:如何把握自己当下这一颗心?

天下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

我们被很多现象捆绑、束缚,确实很难走出去,但有些事情应该是庸人自扰,其自身并不真正具有让世人一直沉迷的作用与能力,而是自己耽著这个对境。

藏地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:以前在喜马拉雅山,有一位老修行人,带着一个徒弟,共同修行了很多年。老和尚时常对小和尚说:“你要懂得宇宙万物的真相,即一切都是幻相——幻化的相。”小和尚问:“能否请您为我解释一下:幻相到底是什么样?”有一天老和尚跟小和尚说:“明天让你与幻相见个面。”因为小和尚经常听老和尚说“一切都是幻相,一切都是幻化的”,所以他非常期待见到这个“幻相”。当晚他一夜未眠,想:明天我一定要见到“幻相”的庐山真面目。

第二天一早,一老一小去河边沐浴,开始正常的功课、禅修,在山里修行。回来时,老和尚看到前面路边有棵大树,他走过去紧紧地抱住那棵树,大声对小和尚吼道:“小和尚,快过来救我,这棵树要把我带走了!”小和尚感觉奇怪:明明是你自己抱着那棵树,并不是树抱着你呀。老和尚还在继续喊:“你救我啊救我啊,快过来救我啊!”小和尚不以为意地说:“这棵树并没有缠着你,你自己过来就是了。”

老和尚说:“你到底是不是我的弟子?如果是,就来救我!”小和尚勉强过去拉老和尚,但拼命拉也拉不动。他只好说:“你自己想办法吧。”过了一会儿,老和尚放弃那棵树,自己过来了。小和尚百思不解其意,心想,你是在给我演戏吗?老和尚说:“你看到的,就是所谓的‘幻相’。”

他的意思是,包括感情在内的任何事情,其实如同此树一样如如不动,它的本质从来都是无利无害的,只不过我们自己执著它。现在是信息时代,老和尚只是抓一棵树,我们可能抓很多棵树。其实这些树根本没有打扰你,可我们要去这里投资,要去那里搞建筑……一个人抓着很多棵树,一直不放。实际上它只是一种幻相。

从此之后,小和尚对所有宇宙万物的真相有了进一步的认识:原来,外在的现象并没有束缚我,只不过是我自己的心一直紧紧地执著对境。

如同帝洛巴所说,显现不会束缚你,执著才会束缚你,放弃执著,这就是修行。当然,在现实生活中,因为受生活所迫,有些事情我们不得不追逐,只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。

我们可以说是时代的受害者,就像昨天,有许多叶子被卷入风浪,一直卷到很高的天空中。21世纪,每个人每天拿着电脑、拿着各种设备,过五分钟看一下手机,过五分钟又看一下……你们很多人担心信息来了,等一会儿还没有下课就马上开机。在此种环境下,对治烦恼的智慧要不断提升。

像古代修行人那样,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非常精进地念经、禅修,城市里的人自不必说,喇荣的五千僧众也未必能做得到;泰国、缅甸等很多原始佛教团体,也无法逃避这个时代。不如披上铠甲,坚强、勇敢地面对。

以上讲述了与现今时代有关的内容,作为修行者,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。在这样非常复杂的环境中,还是要学习和修行,没有退路。你不信佛教也可以,没有信仰也可以,但如果你信仰佛法,一定要修行。今天的题目,现代社会修行的窍诀,窍诀还没开始讲呢!(众笑)

现代社会的修行窍诀——三殊胜

现在开始讲。“修行的窍诀”,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题目更能吸引大众。大体上大家都知道三殊胜,很多上师们也讲过:最初发菩提心、中间正行无缘、结行回向。以前讲《入行论》时也专门讲过一堂课。

在座的各位都信仰大乘佛法,这样的人生非常有意义。这里有些人有财富、有地位、有名声、有世间的福报,这些是不是很有意义呢?暂时来讲可以这样说,但从长远来看,并非真正有意义。甚至有些人的财富、地位,即生当中也让自己痛苦不堪,依靠这些造了非常严重的罪业,来世一直在地狱等恶趣无法解脱,有这种可能。

人生最有意义的是什么呢?就是遇到大乘佛法。不仅是佛教徒,任何一个人,如果他能遇到大乘佛法,则人生非常有意义。原因何在?因为大乘佛教的究竟精髓就是利益众生。

利益众生,在当今世界所有思想中是最高尚的。各个国家选最高领袖时的标准不同,但都有一个共同目的——想选出对人们有利益的人;任何一个宗教,无论是基督教、天主教,或者伊斯兰教、犹太教,要选最高领袖时,也很希望选出对所有教徒都有利的宗教人士,这种思想准则是大家的共同标准。

大乘佛法的利他,不仅是利益人类,还包括了所有的众生。并非因为我信仰大乘佛教才跟大家这样讲,作为没有任何信仰的人,不用站在信仰的角度,而应该从人类价值观的角度看:大乘佛教的究竟思想对全人类而言,是最为宝贵、最为究竟的精神。

所以,各位遇到了这种思想,而没有遇到现在有些极端主义、恐怖主义,以及世间流行的许多其他不良思想,这是非常有福报的。如果我们是这些思想群体的“粉丝”,可能会伤害很多众生,非常可怕。因此,首先要认定自己价值观的取向,这很重要。

在这样非常复杂、非常散乱的时代中,每时每刻要看各种信息、看各种广告,我们作为佛教徒该如何修行?其实最重要的就是“三殊胜”——发菩提心、正行无缘、最后回向,它在很短的时间便能行持。

1.加行发心殊胜

若是平时的善行已经以三殊胜摄持的修行人,今天就当作温故而知新,因为肯定还有进步的空间;如果以前没有以三殊胜摄持,那么从今天开始一定要重视三殊胜。

三殊胜中的第一个——发菩提心,非常重要。我们的思想、心态,分为无记的发心、不善的发心、善的发心。不善的发心,按大乘佛教的思想,即使是听法、放生等表面的善事,如果是为了今生的名闻利养、健康、发财,究竟而言,并非善的发心。

还有一种心态是无记的发心:今天参加法会、行持放生等,实际并没有什么想法,只是随波逐流,莫名其妙地跟着他们来了,我也不知道为何要来,这叫做无记法。这两种心态都要放弃。

那需要的是什么呢?善的发心。善心的发心当中,有一种发心——希望自己获得清净戒律、自己解脱,这是自私自利的心,不可取。那么,应以何种心态而行持呢?每次行持任何要善法前要观想:为了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而如是行持,比如念诵前要观想,我要为了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、令一切老母有情获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而念诵。一定要这样观想。

起初的观想会带有造作性,但慢慢便能运用自如。心是可以修炼的,就像原来很僵硬的身体,通过经常跑步、锻炼以后,慢慢会变得柔软。身体和心的不同之处在于,身体是有限的,而心具有无穷的力量,我们可以不断地修利他心,令其变得无限广阔。很多人因为家庭和环境的原因,从小缺乏大乘佛法的滋润,一直特别自私,慢慢跟大乘佛教的群体、大乘佛教的论典、大乘佛教的教义相结合以后,利他心会变得广大、无限。

藏地的老年人有转绕的习惯——转绕经轮、佛塔、寺院、玛尼石堆,我偶尔跟他们一起转绕,边转边听他们发自内心大声地发愿:“我为了一切众生而转绕……”他们的文化水平很低,有时连藏语也说不清楚,但内心确实很清净。听到以后,我自己非常惭愧,我也算是一个为人讲经说法的堪布,可他们每天从早到晚非常虔诚、非常认真地发心,就是为了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。这种发心我们每一个人有没有?希望自己观察自心。

我们不可能像喜马拉雅山的修行人一样,每天一直闭关、修行,但能够做到的是,早上起来念经、磕头之前,去上班、忙于家庭、工作的各种琐事之前,先发个菩提心。我时常早上起来后念诵《八吉祥》《大自在祈祷文》,在此之前先发菩提心——今天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利益众生,哪怕跟人吵架也是为了利益众生。吵架的行为当然是不善的,但若是内心已经发了菩提心,吵架也是为了以不同的方式利益他,所以菩提心很重要。

我自己没有什么高深的修行,但小时候受到一些老上师的影响,早上起床之后、晚上睡觉之前,习惯性地有一些念诵,并不是像现在有些年轻人,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玩手机,然后照镜子……这样不好。起来以后第一件事要发菩提心,功德非常大。《王狮经》中云:“为度诸众生,发起菩提心,以此摄诸法,以此得喜乐。”早上起来为了利益众生发菩提心,然后以菩提心摄一切法,以此获得一切心安和喜乐。

今天讲的第一个是发心——起床之后,或者做任何善事之前,先发菩提心。我们刚才在念《普贤行愿品》之前也有发菩提心,这是非常关键的,在菩提心的摄持下,所做之一切事都成为大乘的行为。

2.正行无缘殊胜

第二个叫正行无缘,正在做这件善事时,心一定要专注。当然,真正的正行无缘是安住于入定状态的一种修行,《大神变经》有云:“身无动摇,语无动摇,意无动摇,此乃三轮体空之戒。”身体无有动摇,做任何一件事情身体有其相应的姿势;语无动摇,念诵、放生,做任何善事,语言不会夹杂闲话、粗语、恶语,语言与所做之善事完全相应;心无动摇,做善事时,不会因为嗔恨心、贪心等而中断,心无间断,一直专注于此,这叫正行无缘。

以后做任何事情,在未结束之前,中间尽量不要产生烦恼。比如听一堂课,最初要发心,中间很认真地听课,尽量不要散乱、不要掉举、不要昏沉、不要睡觉,不要被很多负面情绪所控制。

3.后行回向殊胜

最后是回向。做任何善根要回向,如果有时间,最好念《入菩萨行论》的回向品,或者《弥勒回向文》《普贤行愿品》《极乐愿文》的回向文;若时间不够充裕,可念短的回向文:“文殊师利勇猛智,普贤慧行亦复然,我今回向诸善根,随彼一切常修学。三世诸佛所称叹,如是最胜诸大愿,我今回向诸善根,为得普贤殊胜行。”用这两个偈颂来回向很重要。意思是:文殊菩萨您的勇猛智慧如何、普贤菩萨您的发愿力如何,我也要随同您们一样恒常如是修学,将三世所造之一切善根回向给无边众生,愿天下所有的众生离苦得乐。或者用“索南德义……”这个回向文也可以。

在座的各位,无论从何处来,远自哈尔滨或是莫斯科,所作所为若能用三殊胜摄持,则非常有意义。以后做任何善事,早上起床后就要发菩提心。我再三地讲,因为大家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此极为不易,还是要有所收获,更重要的,以后在行为上要有改变。开完度母法会后,我看到很多人都有一颗绿色的念珠,但这只是一个装饰品而已,我也有一颗红色珠子,但这能不能真正体现我们的修行呢?也不好说。

今天讲的三殊胜:做任何善事之前要发菩提心;中间不要被负面情绪斩断,包括没有回向、颠倒回向、向人炫耀、生嗔恨心,这些都是毁坏善根的因;最后要很好地回向。修行有一定的困难,但只要能想得起来的时候,要如此而行。像古大德那样,在12年、20年中长期闭关修行,你们都无法做到,最多是12天到藏地去看一看。但能做到的是:做任何善事之前要发菩提心,中间不要被负面情绪影响而中断善法,最后一定要回向。

今天讲“现代社会修行的窍诀”,我没有别的窍诀,只有一个要求:发心殊胜、正行殊胜和回向殊胜,一定要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修。十年以后,如果我们再次遇到,我会问你:“还记得那年在香港讲的是哪三个窍诀吗?”你要能回答得上来。光会说不行,行持了没有?如果再过十年、二十年,哪怕每天念一遍短短的课诵,也坚持在最初发菩提心,中间很认真地将此善事做好,后面念回向文——若没有时间念《普贤行愿品》,念“文殊菩萨智慧勇猛,普贤慧行亦复然,我今回向诸善根……”两个偈颂也可以,如果能这样做,非常好。

藏传佛教的很多修行人,的确能长年如一日地如此行持。我以前认识的很多上师,他们经历过非常特殊的年代——如果看到有人手上拿着念珠,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惩罚。即便是在那样的年代,他们仍然以三殊胜摄持,坚持不断地修行,极为难得。

我个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,但因为小时候父母、老师和善知识的影响,在血液中有根深蒂固的大乘殊胜窍诀的习气,无论何时何地,发心、回向等很多方面自然而然会做,并非特意造作。这一点跟现代社会人有点不同。

在今后的修行中,希望大家主动、自觉,不可能永远都有一个老师、一个上师提醒你:“你今天发心了没有?回向了没有?”我们也并不是幼儿园的老师,“你做作业没有?弹钢琴没有?不要出去玩啊!”大家应该非常有自觉性,如果你与大乘佛教没有任何因缘,没有一点兴趣,我们也不可能强迫。但是,如果真的想学习大乘佛法,在修行的每一个环节,都不能离开“三殊胜”,这一点很重要。

主持人:

由于时间关系,问答环节移到后面,先请上师为我们皈依、授戒、传授传承,好吗?(大众鼓掌)

(堪布念诵藏文传承:《佛子行》、麦彭仁波切《极乐愿文》、法王如意宝《愿海精髓》的传承)

传授三皈五戒

先传授三皈依。这里有尊释迦牟尼佛的佛像,观想在佛像面前受就可以。

五戒,是指“杀盗淫妄酒”。此处的“杀”主要是杀人,杀动物不犯根本戒,第一个是不杀人。偷盗,很多年轻人可能不太好守,因为它的要求比较高,一般只要能守一分戒律即可称为“居士”,比如不杀人,很多道友应该可以受。在此基础上是不妄语,平时的妄语不犯根本戒,此处是指说“上人法妄语”,比如“我已经获得了阿罗汉,已经获得了大神通”,现在有些假上师、假居士,“我看到什么,我看到附体了,我有神通了。”这些是大妄语,言说大妄语则犯根本戒。一般建议受这两条——不杀人(包括不堕胎)、不说妄语,如果五戒全部能受也很好,根据自己的情况。念诵时,如果“不邪淫”这一条暂时做不到,那你就不念这一句。

下面我念一遍,你们跟着念一遍。听到“我名”的时候,说出自己的名字。

大德一心垂念我,我名某某,从此时起,终身皈依佛,两足尊;皈依法,离欲尊;皈依僧,众中尊。请大德从此时起,乃至终身时止,摄我为受持三宝戒之居士。(三遍)

此乃方便(师说);善哉(自说)。

这是皈依。我通常用藏文来念,汉文基本没有传过,但这次他们要求用汉文念。

下面,受五戒可根据自己的情况。

愿师垂念我,往昔圣者阿罗汉,如何断除杀生而不杀生,如是我名某某,亦从此时起,乃至终身时止,断除杀生而不杀生,我以此第一支,向圣者阿罗汉之学处随修、随学、随作;此外,往昔圣者阿罗汉如何断除(此处自己做不到的不要说)盗取、邪淫、妄语、谷酒、酒粉、能醉、放逸之物,如是我名某某,亦从此时起,乃至终身时止,我以此支之学处(此时发愿要守持的学处,比如不杀生、不妄语),向圣者阿罗汉之学处随修、随学、随作。

此乃方便(师说);善哉(自说)。

这是居士五戒。

《上师晋美彭措祈祷文》简释

以前,我在五台山写过一篇上师如意宝的祈祷文,今天边念传承,边从字面上给大家简单做个解释。原本不在安排之内,但这次工作人员已经给你们印出来了。(大众鼓掌)

无等大恩文殊怙主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祈祷文

这是无等大恩上师殊胜怙主上师如意宝晋美彭措的一个祈祷文。

顶礼上师文殊师利菩萨!

首先是一个顶礼句。

语日轮照心间莲,语天女戏喉乳海,三传上师住顶垫,皈处总集摩尼知。

“语日轮照心间莲”:“语日轮”是文殊菩萨。文殊菩萨的智慧光芒,照映上师心间的莲花。

“语天女戏喉乳海”:“语天女”是妙音天女,欢喜游舞在喉间。这也是一个比喻,文殊菩萨的加持日光融入上师心间,妙音天女语智慧的加持融入喉间,故而造诗、造论无有阻碍,这是妙音天女的语加持。

“三传上师住顶垫”:持明表示传、如来密意传、补特伽罗耳传这三大传承的上师,住于上师的顶上。

“皈处总集摩尼知”:所有皈依处的总集就是上师如意宝,如意宝您了知我的一切心念,祈祷您加持我,垂念我!

此偈主要是从身、口、意三个方面,讲文殊菩萨、妙音天女和三大传承上师在上师不同的位置——上师的心是文殊菩萨,五台山文殊菩萨是语自在,法王如意宝受到了他的特殊加持;上师的语是妙音天女,因为造诗最好的是妙音天女;上师的身体与三大传承上师融入一体。祈祷上师的身口意加持我,希望您经常赐予我加持!

您乃三时佛化身,动心六十梵音语,

普天无缘大悲心,加持成熟吾三门。

上师您具有身口意的功德,身体是什么呢?您的身体是三世佛的化身——未来、过去、现在三世诸佛的功德集聚在一起;您的语言是动人心弦的六十种妙音——佛陀的六十种梵音,非常动听、让人非常感动,您的语言具足了动人心弦的六十种梵音;您的心是什么呢?周遍法界的无缘大悲。上师的身口意三门和其他人不同,希望您加持我的身口意——身体要成为佛的身体,语言要同样具有六十种梵音的功德,心也要成为无缘大悲心。

当然,现场有些人不一定见过法王如意宝,也不一定有传承的联系。但你可以观想自己有缘的上师、有缘的本尊。这是祈祷以上师的三门来加持我的身语意三门。

下面讲法王的一些功德。

教法证法莲闭时,文殊勇识三密日,

雪域金山上升起,祈祷开教莲苑尊。

当时,“wenge”和民主改革已经过去,佛教在那期间受到很大的损失,藏地教法和证法的莲花基本上要闭合了、消失了。当年,上师如意宝以文殊菩萨勇士身口意的太阳——上师与文殊菩萨身口意的日光无有差别,让光明再次在雪域的金山上升起。“雪域”就是藏地,“金山”是色达,金色草原的意思。本来藏地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,佛教几乎隐没,但您披上文殊菩萨三门的铠甲,让太阳从雪域的金山上升起,对于开启佛陀教法莲苑的上师尊,我向您虔诚祈祷。这是法王当时的事业。在特殊时代,法王对佛法重兴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。

佛法透明水晶镜,沾染恶世破戒垢,

纯净三戒白绸拭,祈祷再弘佛教尊。

佛法本来如同透明的水晶明镜,但因“wenge”时期沾染了恶世破戒的垢染,佛教寺院中对三乘戒律——别解脱戒、菩萨戒、密乘戒的违犯非常严重。当时藏地几乎没有清净戒律的寺院,上师如意宝用清净三戒的白色绸缎来擦拭,重新整顿佛教。我1985年刚去学院时,法王正在发起藏地寺院,包括在家人在内的清净戒律方面的整顿。

在特殊时期,佛教遭受了重创,若上师未做如是整顿,现在很多寺院都不堪设想。当时很多大德都已纷纷圆寂,新的佛法继承人也无从知晓清净佛教之原貌。在那时,法王要求住在寺院里的僧人必须守持清净戒律等,再次振兴了佛教。这在法王的传记里有记载,方便时可以看看。

下面主要介绍法王的功德。

讲经善缘自召集,辩论非见自远去,

著论诗词自流露,祈祷具智三德尊。

藏地智者的九大功德,法王全部具足。此处先讲讲、辩、著三种功德:讲经,法王讲经说法很厉害,有善缘的众生不用召集、自然前来,就像蜜蜂自然集聚在花园一样;辩论,带有非见、邪见的人自然而然远离了,如果辩论很厉害,外道等具邪知邪见者,就会逐渐离开佛教的团体;造论,他的文笔特别美,而且他的造论跟其他人不同,我们造论需要查阅很多资料,到处去搜索——那时没办法上网,但法王很多优美的文句都是从智慧海中自然流露的,不用冥思苦想。所以,祈祷具有三德智慧的尊者您。

智慧洞察诸所知,严谨远离细堕罪,

贤善呵护诸苍生,祈祷圆圣三德尊。

这里是讲智、净、贤三种功德:法王的智慧,洞察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所知;他的戒律,连细微的堕罪过失都已远离,戒律非常清净;心非常贤善,呵护所有众生。智慧、戒律、善良,是智者的三大功德。所以,祈祷圆满三大功德的尊者您。

以闻圆满教理力,以思吸取诸真义,

修行觉相本任运,祈祷成就三德尊。

这里是讲闻、思、修三种功德:以闻慧,圆满了所有教证和理证的力量,对教证、理证非常精通;以思慧,吸取了所有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意义;以修慧,证悟了觉性的本相,对大圆满的最高境界任运自成。所以,祈祷成就三德的尊者您。

愿生生世水晶串,誓言丝线善妙穿,

精进利益群生时,不离欢喜摄我等。

这一偈是我自己发愿:愿我生生世世中,誓言清净、永不间断,犹如水晶念珠串在丝线上,于精进利益众生的过程中,刹那也不离开上师,愿上师欢喜摄受我等。这是在上师面前发愿,永远不要破誓言,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,令上师欢喜,不要生厌离心。

清净戒律嫩白莲,未遭堕罪垢霜害,

明耀妙慧艳花蕊,与文殊怙您同缘。

这也是一个发愿:愿我的清净戒律如娇嫩的白莲花,不要遭受寒霜般堕罪的侵害;愿我的妙慧像花蕊一样清晰显现。在戒律清净、智慧清净方面,愿与文殊上师您同等缘分。就像《亲友书》所讲,戒律和智慧很重要。

佛说四谛法轮日,神洲弘法圆满时,

祈祷文殊上师尊,长久安住文殊座。

这是祈祷法王长久住世:佛陀初转四谛法轮的那天(六月初四),恰逢法王在五台山圆满一百天,祈祷文殊上师如意宝您,长久安住于文殊法座上——当时在清凉寺有一个文殊法座,这也是一种缘起。愿您像文殊菩萨一样永远住于世间,以童子相来利益无量众生。

如此祈祷妙音赞,文殊幻化净土中,

语自在现上师时,善缘弟子设喜宴。

“文殊幻化净土”指五台山,文殊菩萨的净土。

“语自在现上师相”:“语自在”是指文殊菩萨,也就是说,文殊菩萨显现为上师的形象,上师如意宝是文殊菩萨的化现。

“善缘弟子设喜宴”:自己有缘依止善知识时,非常欢喜。

我写这个祈祷文,已经过去三十年了。去年(2017年)在五台山时,我从当年的一个笔记本里拿出来了。三十年中没有人看,我也没有给别人看。三十年过了以后,六月初四那天我拿出来了。这次不知道你们从哪里得到的?

您深教言一句价,遍满虚空之黄金,

供云海献不可量,世出世恩何以报?

这是当时我的心情:上师您为我们传讲显宗或密宗一个偈颂的价值,以遍满虚空的黄金来供养都无法报答,更何况是世间和出世间的所有恩德了。我该怎样报答您呢?

世间恩德是,我刚来学院时,上师时常为我提供饮食、衣物,还带我前往五台山等地;出世间恩德是,为我传授了许多佛法知识。这是当时自己的心态。下面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心态,你们不一定能发现。

于无等恩慈师前,我无财富之供养,

亦无辛勤敬承侍,唯以净心献颂赞。

“于无等恩慈师前,我无财富之供养”:在无等大恩上师面前,我没有福报做财富供养——1987年我去五台山时比较穷,不像现在,在学院修很多经堂,算是众弟子中世间福报还可以的。我去五台山时,只有一千多块,接近返回时钱不够了,向另一位堪布借了两百块。堪布说:“我的钱也不多,你回去后要马上还我。”

“亦无辛勤敬承侍”:1985年上师去藏地的很多寺院时,我和三个人当侍者。而去五台山时,上师没让我做侍者,所以心里有点……我当时很想做侍者,但上师说:“你做翻译就可以了,不用待在身边。”所以,我在这里说“没有缘分再承侍您、恭敬您,唯一只能清净心来供养”,是当时有一点意见,话中有话。(众笑)

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,后来上师在各方面加持我。五台山之后,上师去印度、新加坡、美国都带着我,所以我觉得,有时候该说的还是要说,因为上师非常有智慧。

此文,火兔年(公元1987年)六月初四佛初转法轮之吉日于汉地五台山南台静处清凉石寺,僧人索达吉恭敬奉上。善哉!愿一切吉祥!

这是1987年,距今已有三十二年了。

现场互动

主持人:

由于时间关系,问答环节的时间有一点紧张。上师慈悲给我们这个机会,大家可以准备三个问题,一个人只能问一个,这样就刚刚好。有问题的请举手。

问:我们现在在修四加行,我已经快圆满。上一届您开许他们可以听密法,我想问我们能开许吗?如果开许,我这个人肠子特别直,不能保守秘密,怎么办?您能不能加持我一下?

堪布:修加行很重要。虽然每位上师的要求有所不同,但如果想学密法,最好是把加行修完。密法对整个人相续的改变、对整个人的证悟,有非常大的帮助。虽然有些上师有不同的要求、规定,但我们还是建议修加行。

进入密法班的要求比较严格,每年都会开许一部分,当然,以后变成怎样也不好说。现在的网络上课以后能不能继续,也不是很确定。但不管怎么样,按照要求,密法班的资格比较高,所需的时间稍微长一点,但长期这样修行,也能观察一个人的耐心,所以要一直不断地努力。

至于如何保守秘密,按照相关的密法教义去做,应该问题不大。

问:现在互联网宗教管理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,还在征集意见。如果一旦落实下来,就会禁止我们线下共修或传法。但是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,想请上师开示一下,我们该如何继续闻思修行?

堪布:征求意见我也看到了,有很多佛教徒非常反对,但这能否起作用也不好说。如果他们真的想执行,不管是征求也好、不征求也好,这些政策都会落实下来。宗教在未来完全跟以前一样,可能有一定的困难。但具体的,我也在思考当中。

网络课程如果不受影响,像这几年,很多人住在自己的地方,同时可以学习佛法,那非常方便。当然,如果以后实在不行,我们也坦然接受。因为以往每一个时代的高僧大德都没有网络,但他们同样可以修行、传法。只不过对你们来讲有点可惜,没有以前那么方便。

所以,这件事情具体会怎么样,我也在做两手准备。一方面随顺、随缘,另一方面,看看有没有其他合法途径让大家共同学习。这一点,我以前已经预料到,包括去年、前年,尽量让更多人一起听法。这种机会比较难得,一旦失去了,很多人才意识到它的珍贵,觉得非常可惜。

如果未来没有网络课程,有些新学员又会回到红尘,没办法捞上来,我有这方面的担心,毕竟很多人不可能放弃工作和家庭去学佛。但现在是信息时代,只要在这方面努力,希望有一些办法吧。

问:我来自澳门,想了解一下藏传佛教对同性恋的看法,请您开示。

堪布:藏传佛教对同性恋没有什么特殊观点。我在不同场合也讲过,佛陀在《毗奈耶经》《阿含经》《正法念处经》中说,这是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同。

藏传佛教中,没有看到哪位大德对此有专门解释,只是在讲戒律的时候提过: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同,有些人贪恋异性,有些人贪恋同性。贪恋,是不符合实相的妄念,正因为如此,要断除这种不清净的念头。讲戒律时也经常会讲到,有些人对年轻人产生贪心,有些人对老年人产生贪心,有些人对异性或同性产生贪恋之心。

现在国际上,同性恋越来越多,尤其有些西方国家,像新西兰,同性婚姻已合法化,而美国纽约、澳大利亚好像还没有合法。所以,全世界众生的理念与以往不同。

佛教中并没有因为有些众生是同性恋,就把他看成怪物、看成特殊种群。虽然这种行为与传统伦理道德不太相合,但不管是贪著异性还是贪著同性,都是一种颠倒的分别念,对此佛陀早有明示。

问:我们修上师瑜伽时,要将自己观成金刚瑜伽母;祈祷文殊菩萨时,要观想成妙音天女。但我发现这有点矛盾:如果我是金刚瑜伽母,那么我已经很完美了,为什么还要祈祷莲师加持我?如果我真的是金刚瑜伽母,应该没有分别念。

还有一个问题,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,怎样冲过这个瓶颈?打个比方,我有贪心出来了,怎样去冲破、调伏、降伏这个烦恼?

堪布:第一个问题,《大圆满前行》中讲过,这是上师相应法中,与上师的智慧和方便相应之缘起,并非因为金刚瑜伽母有什么障碍。

观修生起次第时,要将自己的身体观为清净的本尊身体,比如观为金刚瑜伽母,然后再依靠清净融入而获得加持。这是智慧和方便的象征,并非一者清净、一者不清净。

这种生起次第的修法,你们学密法时会知道。生起次第的主要特点是,器世界和有情世界,包括本尊和自己,全部都要观成清净。而且,这一切并非本来不清净,特意要观成清净。不论自己也好,本尊也好,整个身体的相,无论从哪方面讲,没有一个不清净的。现在我们认为的这些不清净,只是自己的分别念而已。到了密宗见解比较高时,所有的净、不净变成无二,这叫做等净无二的见解。这样观想,正是为了让我们圆满见解的力量。

现在我们的见解有好坏、男女等各种相,“这是清净的、这是不清净的”“这是好的、这是不好的”……为了打破这种执著,在密宗玛哈约嘎里有很多生起次第的修法和道理,尤其在《大幻化网》中讲得比较清楚。以后你们有机会学的话,就会非常明白。

第二个问题,每个人都会产生嗔恨、贪心、嫉妒、傲慢,有很多烦恼。当你产生这些负面情绪时,如果用大乘佛教的对治方法,或者密宗的对治方法——认识烦恼的来龙去脉是怎么样,其本体是空性还是光明,就可以将其当下断除。

当然,烦恼也并非想断就能断,毕竟习气比较根深蒂固。只有长期修行的人,断除烦恼、调伏自相续比较容易。如果没有长期修行,光从理论上明白它是空性的,但实际上,负面情绪仍会不断涌现。因此,修行需要长期才能见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