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欧朗幸福企业论坛【关于幸福的矛盾】

第97场

苏州“欧朗幸福企业论坛”

Oley Enterprise Forum on Happiness, Suzhou 

中国·江苏

2019 / 7 / 9

关于幸福的矛盾

The Happiness Paradox

对话1:一边是马云,一边是星云

主持人:其实,“马云”只是一个代名词,指那些想要快速获得成功的人,而“星云”之道是保持心灵的平和。

每个人都希望陪伴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,但又不得不为业绩而加班,变成工作超人,天天“996”。我们一边自视清流,一边又要适应职场而随波逐流;一边想用成功证明自我价值,一边又发现生命脆弱,万贯家财终须空。这样一个纠结和撕扯的人生,是当代大多数人的集体困扰。

我先说明一下,今天所有的题目,都不是事先准备好的。所以,一切都是最精彩的发挥。有请堪布发言!

堪布:“马云”和“星云”这两者都是“云”,但应该“马”在地上,“星”在空中,一者比较重视物质,一者比较重视精神。

2017年,马云在一个论坛上说,他有点后悔创立了阿里巴巴,因为现在钱花不完,他忙得没有时间,非常苦恼。我以前也见过星云大师,他现在90多岁了。虽然老人家一直为了弘法利生而忙碌,但心态始终很平和。在他的一些书中,也提到了让人获得幸福的方法。那么,物质到底能不能给人带来幸福呢?暂时的幸福应该可以得到,但究竟的幸福却不一定。

如果我们的境界跟得上,今生一定会获得最究竟的幸福。要知道,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时候,也许是快乐的,但草原面积毕竟有限;而星星在无垠的天空中闪烁的时候,无数人看得到它的光芒。不管怎样,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,我觉得都是幸福的。

主持人:工作的原因,我平时会接触到很多企业家。如果按照堪布的话来总结,其实很多企业家都在草地上奔跑,偶尔仰望星空。有一首歌叫《如果云知道》,我想只有天空的云可以帮助我们找回内心的幸福。感谢堪布的发言,接下来有请陈教授谈谈他的理解。

陈教授:《易经》中讲:“云行雨施,品物流形。”企业家应该像云一样,云飘在哪里,雨就落在哪里。因此,不管是传播商业理念,还是传播传统思想,是马云还是星云,是释迦牟尼佛还是稻盛和夫,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去滋养每一个人。

如果没有马云,这个世界会缺少许多商业奇迹;如果没有星云,我们的内心会多一分贫瘠,所以这两者相得益彰。“马”属于乾卦,所谓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龙马精神,象征着努力拼搏。“星”属于坤卦,月相盈微,星星辽阔,意味着“地势坤,厚德载物”,不断地滋养大地,不断地涵养内心。

这个世界上,不是只需要一匹马,也不是只需要一颗星。万马奔腾,方是天地气象;繁星辽阔,才是星图深远。中国的星象,是二十八星宿;中国的骏马,至少是八骏图。与其厚此而薄彼,不如兼容而并蓄。作为企业家,需要向马云学习,不管如何艰难困苦,都不会停下创业的脚步。同时,也需要向星云学习,无论年岁如何增长,都不会放弃思想的传播。

让世界多一匹马,就会多一分进取;让天空多一颗星,就会多一分遥望,多一分思绪,多一分光明,多一分未来。因此,应该把这两者综合起来,共同创造中华民族商业文明和智慧文明永恒的奇迹。

主持人:陈教授从《易经》的角度来分析,也是非常精彩。再次感谢两位大师!

对话2:一边是谈钱,一边是情怀

主持人:前两天,知乎上有一个很火的提问:“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了吗?”很多老板对此非常地感慨,他们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吃不了苦,就是因为没有奉献精神,不能接受“996”的工作制度,动不动就辞职。后来,有一个90后的大学生在知乎上回应,他说:“现在的年轻人依然能吃苦,只要钱到位,做什么都可以。”

所以,我想问一下沈总和王博士,有没有面试过这样的90后员工。你们认为和员工谈钱、谈情怀的时候,哪个才是对他最好的尊重?

沈总:我昨天刚好面试了一个员工。他跟我说他之前的工作模式是“996”。我有点不懂,就问:“是不是每天工作9小时,一个礼拜工作6天?”他说:“不是,是每天早上9点上班,到晚上9点下班,一个礼拜工作6天。”我听了后目瞪口呆,然后说:“太没人性了!”我们从欧洲公司出来的人都是这样,不懂这些网络流行语,也不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制度,这是不尊重人的行为。

其实,用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比较好回答这个问题。如果这个员工处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,当然应该多谈钱,谈情怀是没用的,因为他必须先解决生存问题。所以,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家,应该帮助他解决这个困难,这样他才能安心地为公司付出。

如果这个员工是高层管理者,那应该多跟他谈谈情怀,谈谈理想,或者他的个人爱好。在交谈的过程中,捕捉他的人生态度,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。这是我们经常用的面试方法。

主持人:我想从明天开始,沈总会有更多的面试。因为这个信息发布后,应该有很多人想来欧朗工作。接下来,有请王钰博士发言。

王博士:在我个人看来,这两者既是一对矛盾,又是可以相互融合。我们以前经常讨论如何管理90后,但如果你现在到互联网公司,或是其他新兴公司,那些90后的员工会说:“哎呀,我们都是老人了。”因为第一批90后已经接近三十岁,马上要步入管理层。现在职场上的年轻人大多是95后。我们家双胞胎是1996年出生的,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两年了。

新生代的价值观与老一代相比,存在很大的差异。他们是不是只为钱,不为情怀,或者只为情怀,不为钱呢?其实,重要的是如何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。当你有新想法的时候,内心会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。所以,创新能给我们带来快乐。比如,掌握新的知识,开发新的产品,尝试新的做法,这些都可以让我们释放出快乐因子。

马云、乔布斯等人缔造的商业奇迹,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满足和快乐。所以,对于年轻的一代,我们要留意和观察他们的优势,继而在职场中凸显他们的工作能力。金钱只是对创造力的激励,还要让他们感受到更大的情怀。

所以,如果我们抓住了核心,就能激发他们的赋能,产生更大的创造力。

主持人:为了这次的主持,我看过很多堪布的书,包括《残酷才是青春》《苦才是人生》。堪布经常会与当代年轻人进行对话,讨论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等等。所以,请问堪布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?

堪布:首先,很感谢主办单位,邀请了不同行业的企业家。这些谈话确实很有深度、有温度,也有一定的思考空间。

现在这个时代非常特殊,东西方文化交织在一起,古文明逐渐消失,西方文明不断涌入。人们好像站在十字路口,不知该往哪走。这个时候,应该给心灵更多的滋养,否则精神与物质一直难以平衡,人们的内心不一定快乐。

现在的年轻人,在学习方面应该没有很大问题,因为通过网络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任何知识。而在创作方面,需要有经验的人给予指导。

我个人认为,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都要兼顾。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,面对不同文化的碰撞,年轻人应该有更多的思考。不管是情怀还是金钱,其实我们都需要。如果年轻人都没有马骑,光是看虚空也没办法生活。刚才有的教授也讲了,先要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,然后才谈得上解决精神问题。但是,如果只关注物质层面,不追求精神层面,很多人不一定快乐。

因此,我希望年轻人既要重视金钱,又要重视情怀。作为企业家,既要重视员工的福利,又要重视企业的未来发展。

对话3:一边是无情,一边是有情

主持人:某种程度上讲,管理制度意味着一种规则,一种无情,一种成本。但是,幸福企业又意味着一种人性,一种情意。当然,这需要企业家更多的付出。所以,我想请教一下真真老师和沈总,你们在处理这样的矛盾时,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和尺度?

真真老师:我是一名心理学研究者,你们能够想象我的讲课风格吗?我以前其实挺温柔的,后来上课有时居然会拍桌子,而且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现在,我讲课经常爱拿自己来举例。从专家学者变成普通人的样子,让我慢慢回归到“直心”的状态。

今天,堪布给我们讲的是“烦恼是道场”“一切法是道场”,《六祖坛经》中还讲“直心是道场”。当我“直心”的时候,不论是娓娓道来,还是拍桌子讲,一颗心只是为了他人好,为了让他人更受益。在讲课的过程中,我并没有加入这种思辨:我拍桌子的样子是不是很丑?是不是跟我的身份不符?这些通通没有想过。当我越来越放下的时候,发现自我正在逐渐消融,取而代之的是只想别人受益。

这是我对“无情”和“有情”的一个答案。事实上,当你站在小我的头脑思辨层面时,会很难把握它。但是,如果你优先考虑别人的利益,那么该依规则去取舍,还是该依人情去衡量,答案是自显的,根本不需要思辨。处在这种状态下,从心里直接流淌出来的,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
这三个问题设计得特别好,都是围绕着生命在谈。在我看来,人生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考试,而我们在其中不断地成长。刚开始需要“马云式”的成长,然后还需要“星云式”的补充。所以,我不认为“无情”与“有情”是对立关系,二者应该是由心而发的平衡关系。

这一个问题引发了我对三个问题的回答。人生就是一场考试,从心出发,从心应对,一切都OK。

沈总: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,应该有一定的规范。事实上,不仅企业有企业的规范,学校也有学校的制度,人在社会中也会受到法律的约束。如果一个公司没有相应的管理章程,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习惯去做事,如此完全放纵的话,团队就没办法形成合力。

实际上,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,在“有情”与“无情”或者规章制度的人性化方面,尺度是不一样的。比如,欧洲企业比较人性化,规章制度相对宽松;台湾企业,通常会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,尤其是针对一线操作人员;日本企业,比较推崇终身工作制,重视上下级之间的忠诚和承诺;美国企业,更多的是受金钱驱动,表面上大家很客气,一旦你的业绩不达标,马上会被炒掉。

另外,不同的工作性质也有不同的管理。比如,研发部和营销部需要员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,这类部门就不能把人管得太严,需要给予充分自由的空间。比如,微软公司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,负责研发的员工都有自己的房间,宠物狗可以带去,自行车也可以放在办公室里。但是,对于一线生产员工来说,富士康是比较典型的半军事化管理,还有像法国企业的生产线管理也比较严格,跟办公室的管理模式不太一样。因为生产车间是团队协作,对行为一致性要求非常高。

总体来说,欧朗可以称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。“科学”是指严格的管理制度,比如上班打卡等数字化管理;“艺术”是指如果这个员工平时表现不错,而他也做了解释并道歉,那这次迟到就算了。所以,企业也要有人性化管理,让员工感受到温暖。

对话4:一边是位子,一边是孩子

主持人:对于职业女性来讲,幸福意味着要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。这件事情看似简单,做起来却很难。

每个女性都梦想成为一个英雄,但英雄背后可能是一个不太称职的母亲。在工作中投入太多精力,团队会对你非常满意,但同时又忽略了家庭和孩子。所以,我们先听一听两位女性专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。

王博士:我个人觉得自己很幸福,这里面其实有幸运的成分在,但这份幸运你要接得住才行。我特别感恩我的先生,他给予我很大的支持。

我的两个孩子是在墨尔本出生,6周时就被带回广州,因为我被派往中国作为首席代表。所以,他们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在国内读的,后来我们决定等他们读中学的时候,全家搬回墨尔本,让他们在那里读书。但是,我又舍不得放弃自己的事业,觉得这个“位子”很重要,因为当时正赶上整个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,作为宝马集团的主讲老师,我的课程排得很满。

为什么说感激我的先生呢?因为孩子既是你生命的延续,又是你前进的动力。那个时候,我的先生非常支持我,他选择辞职陪伴孩子,把他们都送到私立学校,男孩送男子私立学校,女孩送女子私立学校。在国外,这样的安排需要一名家长全职陪护。不仅要接送孩子上下课,还有游泳、羽毛球、大提琴、钢琴等一系列活动。

人生短暂,我不想失去这段陪伴的时光。所以,我就有意识的放慢脚步,让自己找到“无情”与“有情”之间的平衡。单月在中国上课,双月飞回墨尔本陪伴孩子,参与他们所有的活动,这让我感到愉悦和满足。

因此,你要想好选择什么样的人生,对你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。这样一来,“位子”和“孩子”也是可以并存的,同时也可以获得幸福。

主持人:原来,幸福的女人背后还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全职先生。今天,王博士的先生也来到了现场,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。接下来,请真真老师谈一谈她的看法。

真真老师: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女性朋友,我也见过太多因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。所以,我只看到一个“苦”字。

职业女性实在是太不容易了,她们在每一个阶段都是“一朝不慎,满盘皆输”,真的是苦苦相连。我也因此离开了很多人羡慕的“位子”,开始出来做公众传播的课程。我做的第一个课程,就叫“女性智慧成长课堂”。

大家可能认为,职业女性很难兼顾好家庭。然而,关键不在于她去打拼自己的事业,而是她从事一个行业久了,渐渐会思维固化。对于这样的女性,我们会叫她“女强人”,这个词是有贬义的情感因素在里面。当你在被别人称为“女强人”时,这背后往往意味着你的家庭生活、情感生活并不如意。这是因为过度的工作或对事业的执著吗?并不是的。其实,导致她陷入这种境地的原因,主要是她固有的思维模式。

我的另外一群咨询者,是全职妈妈和全职太太。她们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给了家庭,可是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,她们的自我价值感也在逐渐消失。

在成都的一次课程中,有位妈妈一口气提了25个问题,全是关于孩子的。事实上,她代表的是一类人,这类人的名字叫“母亲”。我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。如果没有经过培训,我们会不自觉地用最朴素、最天然的方式,毫无保留地投入全部的爱。就像聚光灯一样,用爱烤着孩子,最后不但烤焦了孩子,也耗干了自己。事实上,如果过分偏重在孩子这边,容易引发很多问题。

在带孩子的过程中,我和我的家人也面临着很多困难。与此同时,我还是一个职业女性,面对孩子和工作该如何抉择?我自己是走过来了,但我看到太多的人掉入陷阱。所以,我决定出来做这方面的教育。

其实,女性真的需要有一个心灵的依怙,它会护持你无惧任何问题,这个依怙就是成长力。无论你是在“位子”上,还是在“孩子”上,始终要不断地学习,不断地成长。如果你拥有了这种成长力,就不会走得过偏,会平衡好各种关系。

所以,成长力是不迷失自己的一条安全带,我们一定要把它系好,这样无论选择在位子上起航,还是在家庭里陪伴孩子成长,都是可以的。

主持人:通过真真老师的分享,相信大家会对“女强人”有一个新的定义——内心强大的女人。

今年“三八”妇女节的时候,我也被西交利物浦大学邀请去做一个关于女性的演讲,同样是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问题。当时我的回答是,这两者无法平衡,只有选择。如何做出最稳妥的选择,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。

接下来,有请堪布发言。

堪布: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,可能不太适合,因为我既没有“位子”,也没有“孩子”。但我也知道这是现代职场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。

其实,每一位母亲都非常伟大。我的母亲出生在一个牧民家庭,没有上过学,所以没什么文化。包括我的三个妹妹和弟弟,也都是牧民,这和当时的生活条件有很大关系。但是,我的母亲为每个孩子都付出很多。在座的各位,有些已经像刚才两位教授一样,既有“位子”也有“孩子”。在这种情况下,确实要面对许多问题。

通常来说,母亲比较关心孩子,而父亲比较关心位子。但是,我希望母亲在关心孩子的同时,也不完全舍弃位子。对于内心强大的女性来说,应该能做到两者兼顾。我看在场有些老师,不仅能照顾好孩子,而且工作上也非常出色。作为父亲,在打拼事业的同时,也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。

有些企业家每天忙于自己的事业,从来不关心家人,这种做法有点极端。今天的话题就是告诉我们,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落入极端,不管是对于金钱与情怀,还是有情与无情,或者是马云与星云,都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平衡。而有些女性做了母亲之后,一切为了孩子着想,所有社会创造力都消失了。

昨天,我在一个大学演讲,他们也问到:为什么在大学里成绩好的女性很多,而到了社会上成功女性却很少?其实,这是同样的问题。一味地关爱孩子对事业有影响,一味地关爱事业对家庭也有影响。所以,凡事应该不堕两边,不要过于极端。

主持人:感谢堪布的精彩分享。接下来,有请陈教授谈谈他的看法。

陈教授:对于职业女性来讲,想要做到平衡工作和家庭非常困难。如果为了孩子,不仅会失去“位子”,还可能会失去“孩子”;如果为了位子,可能既会收获“位子”,也会收获“孩子”。

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,而位子是我们的尊严。如果没有位子只有孩子,那你在孩子面前就无法树立榜样。虽然为了位子要付出很多,对孩子的关注可能会减少,会有一些爱的缺失,但孩子对你会有敬仰之情。其实,太频繁地在一起,反而会疏远,偶尔的疏远反而会亲近。很多时候,我们把责任弄反了,不应该让女性独自面对这样的二律背反,而应该让更多的男性像王博士的先生一样,承担起家庭的责任。

我个人认为,有了位子以后,更容易获得孩子的尊重。否则,等他长到十四五岁,对你的评价不断下滑,这会让你感觉很挫败。你为他付出那么多,而他对你却不够尊重,这是因为你只有他,而他有一切。

因此,女性必须先做好自己。有了“位子”的“孩子”会更加坚实,有了“孩子”的“位子”会更加温暖。用前者树立自己的社会定位,用后者延续自己的生命关怀,这才是现代女性应该努力和前进的目标。当然,多读书,多学国学,可以让我们做事更圆融、更圆满。

主持人:在“星云和马云”这幅编织的云图中,有着中国人所有的遐想和抱负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人都忙碌,却也享受着更丰富的物质。然而,有时还是会感到失落,这说明还有一种内在的精神,督促着我们寻找生命的意义。

所以,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人,都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企业灵魂和精神生命,这就是我们举办这场公益论坛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