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12.18.耶路撒冷 希伯来大学【业因果下的生命流转】演讲&问答
第161场
以色列希伯来大学
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
以色列·耶路撒冷
2017 / 12 / 18
业因果定律下的生命流转
Reincarnation and the Law of Causality
舒尔曼教授:
早上好,感谢大家的到来!今天非常荣幸由我为各位介绍堪布。
索达吉堪布是喇荣五明佛学院的负责人之一。能够邀请到这么伟大的藏传佛教上师,对我们来说是很难得的机会。堪布今天演讲的主题是“业因果定律下的生命流转”,它涉及非常甚深的佛教教义,阐述了佛教对现实世界及人类生命的理解。
我们请堪布做这个开示,是想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,请这样受人敬仰的大德有针对性地解答这些问题。问题涉及对生命的理解,这正是以色列乃至西方社会,与亚洲文化——尤其是佛教——存在明显差异的地方,值得我们去探讨。
堪布是喇荣五明佛学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,这所学院由藏传佛教宁玛巴的著名上师——法王晋美彭措仁波切于1980年创办。法王是一位声名远扬、受人敬仰的大德,众所周知,他的前世是伟大的伏藏大师列绕朗巴——以“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老师”著称。而这一世的法王晋美彭措,是索达吉堪布的老师。堪布是法王的心子,延续着法王的佛法教育事业,但这仅是堪布事业中的一个方面。
今天的演讲嘉宾,的确是一位有很高造诣的修行人,他正在传承诸多前辈大德的言教。这些大德已经有过多次转世,希望他们的教言能带来一些启示,为我们揭示出生命真正的存在方式。
虽然我还不清楚堪布会如何诠释这个主题,但暂且以这样的方式来介绍堪布和他的演讲,应该是恰当的。再次感谢堪布的到来,这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荣幸。
接下来有请堪布——
感谢马金教授、舒尔曼教授,以及亚洲文化研究系的邀请,让我有了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。
这是我第一次来耶路撒冷和以色列。小时候,我就对耶路撒冷很感兴趣,很想了解它,因为这里是许多宗教的圣地,我也听过一些关于它的故事。
之前就安排好了这边的行程,但最近从新闻里看到这里有突发事件,很多朋友都劝我把行程取消。但我的性格是,若没有特殊原因,讲好的事情不会改变,所以我还是来了。来了一看,好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。
今天很荣幸借这个机会,给大家简单讲一下因果轮回、生命流转的道理,并分享一些自己的所见所闻,同时抛砖引玉地提出一些观点,之后我们还可以在互动环节进行讨论。我会先讲一些业因果的知识,再讲讲刚才舒尔曼教授提到的法王晋美彭措的事迹,以及喇荣沟的一些故事。我还准备了一个简短的PPT,到时可以给大家播一下。
简述业因果
我去过很多地方,也遇到过很多有信仰或没有信仰的人,其中有些人对前世今世、生命轮回有一些研究。在我看来,所谓的业因果、前后世,其实并不是宗教性的。如果它是宗教性的,比如具有宗教的仪式、仪轨,或者借助祷告、祈祷、禅修等形式,那么它只需要被一部分人所行持,而不需要被全人类乃至动物在内的所有生命所关注。
一个真实的生命,是各种复杂因缘聚合的结果,具有多种层次,是多样性的,人类应该重视这样的因果关系,但这也需要一定的智慧。从历史的记载中,我们可以了解到,以色列人民是非常有智慧的。
关于业因果,佛教中讲了六个因、四个缘以及五个果。听说这边也学习过四谛、十二缘起等南传佛教的教言。能够得到人身、成为不同身份的人,其中的因缘很复杂,现在很多人把它归结为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,但其实这只是用简单的道理来进行概括,实际上其中的因缘非常复杂。比如其中的同类因是指:前之心识不断产生同类心识。还有一种叫异熟因,指的是个人所做的善事、恶事,虽然与其行为有一定的关系,但除此之外,还需要其他的助缘,也就是说,果的形成,既需要有自己的内因,也要有外在的助缘。
因缘不仅仅存在于外在的事物中,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中,它与心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。但现在人类的大多数研究,都是基于物质方面的,对物质世界中的因缘,观察得比较多,而对内心的因缘却观察得比较少,也很少去认识自己。也许等大家学习了十二缘起之后,对有关因缘的道理就会非常明白了。
因缘是非常重要的。虽然从表面上看来,很多事情好像与因缘没有太大关系,比如,有些人长得好看、有些人长得不好看,有些人富贵、有些人贫穷,但实际上,这些均与因缘有关。在业果形成之前,一定先有业力的种子,如果能够如此承认,对业力的道理也就非常清楚了。譬如有一对双胞胎,他们的DNA基本上是一样的,父母、家庭背景乃至父母的教育都一样,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环境也是一样的,但长大之后,他们两个人的心态却完全不同,有可能一个人会选择自杀,而另一个人则非常成功。从人类学、环境学、生理学等方面,很难分析出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,因此,唯有去分析业的差别——我们不得不寻找他们前世的一些因缘。
佛教有一部论典叫做《瑜伽师地论》,其中有云:“已作不失,未作不得。”意思是说已经造下的业力,不会无因无缘消失,而如果没有造业,相应的业果也不可能会落到自己头上。在因果规律中,这一点非常重要,而且,它的运作是很细微的。研究佛教的人,大多都知道“因果不虚”这一说法,它并不是一个“传说”,也不是某个宗教制定的规则,而是每个众生生命中的一种因缘关系:无论是谁,只要造了业,业果就一定会现前。
我本人对业因果研究了很多年,刚开始时也有很多怀疑,对其中一些内容也不是特别懂,因此翻阅了大量佛教以及心灵科学方面的书籍。同时,也确实感觉到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大多数人,对心识方面的问题关注得比较少。当代科学对心灵的研究,大多基于与大脑及神经有关的学科,而对心识本身的研究比较少,甚至可以说几近空白。但按照宗教的观点,心识本身即具有延续性等特征。
我之前去挪威一所大学时,跟那里的教授探讨过:“如果可以为神经学、脑科学未参与其中的心理学,单独设立一个像诺贝尔奖的奖项,那么,学术界对心理的认识与研究也许将与以往不同。”但就像宇宙中暗物质是大多数的,常规物质是极少数的,涉及心理研究时,除极个别宗教外,大多数学科都主张以物质或客观事物为主导。而实际上,心理研究是比较抽象的,因此在这个时代,可能只有借助宗教研究或信仰去认识人类的内在世界及主观意识了。
犹太教所提倡的“十诫”与佛教所提倡的“十戒”,在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,比如不能杀人、不能说大妄语、不能偷盗等等。这些戒条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共同规范。另外,个人行为的善恶与其命运有直接关系,对于这一点,从宗教的角度出发,会看得比较透彻。每个人即生中,在人类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,所感受的快乐与痛苦,按照宗教的说法,皆与今生或前世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从法王的事迹谈生命的延续性
刚才也提到过,我跟随了堪布晋美彭措法王将近二十年,今年是法王圆寂的第十四年,在与他的接触中,在我的所见所闻中,非常鲜活地感受到生命是有延续性的。法王的确很有名,但他不仅有名声,他的修为与智慧,在我所见过的大德之中,都是比较特殊的。
刚才舒尔曼教授也提到了,法王的前世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经师——伏藏大师列绕朗巴。藏传佛教中的伏藏法,对你们来说,应该是一个新的概念,可能需要单独去研究。伏藏法的确非常稀有,英国、美国等地的许多科学家也是这样认为的,而且研究伏藏法的人也非常多。在与一些科学家进行交流时,有些人觉得伏藏法不可能存在,而有些人不仅承认它的存在,还赞叹它极为神妙,有各种各样的说法。由于时间关系,今天就不再展开讲了,这里想表达的意思就是:堪布晋美彭措法王曾是一位在整个藏地家喻户晓的伏藏大师,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导师。
再往前追溯,堪布晋美彭措法王的另一世,是莲花生大士的弟子,名叫多杰登炯,也是一位伏藏大师。法王的转世一直很殊胜,对此我刚开始也有怀疑,但后来通过跟他多年的接触,确实感觉他的事迹都非常奇妙。我可以简单给大家讲一下。法王曾取出许多莲花生大士的伏藏品,同时也能回忆起当时的场景、唱过的道歌。当他亲临前世与莲花生大士去过的圣地,比如桑耶青朴等一些地方,便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但去别的地方时就没有这样的显现。
通常法王去藏地神山时,随行人员都会一直带着一个小小的录音机,因为法王随时都可能会用唱道歌的形式回忆起一些往事,这时我们就把这些歌录下来并立成文字。我也跟他去过很多科学比较先进的国家,比如美国、新加坡等,但那时他就没有忆起往事。
每当他想起莲花生大士,想起自己前世的事情,即使已经六十岁的法王,仍会哭得像小孩一样,弟子们都不知所措,甚至有时会感觉到些许尴尬,因为无法知道法王忆起的内容以及他哭泣的原因。
我们跟法王一起去尼泊尔时,他在莲花生大士的山洞里取出了一个金刚橛的伏藏品,当时有很多印度的高僧都祈请法王传授这个法要。法王还有很多其他的功德,但我暂时不讲太多,先给大家看一个短视频,是二十年前跟他一起去鸡足山时拍摄的,大概一分多钟的时间,大家可以看一看晋美彭措堪布到底是什么样的。
(播放视频……)
二十年前的时候,我还比较年轻,那时是1997年的10月份,地点在汉地的鸡足山。这就是二十年前的我。法王当时用藏语开示,我用汉语翻译给听众,虽然我也会说藏语,但我主要负责的是汉族的教学。藏地有一个说法叫做“转世”,这就是一位转世的小活佛,现在他已经长大了,个子比我高。当时拍摄的视频质量不是太好。
从普通人的角度看生命延续
每个人在轮回之中,在生命的流转中,都有非常多的前世,刚才讲的堪布晋美彭措,就是能回忆起前世的人。现在也有科学家等普通人,同样能回忆起前世。今年在泰国举办了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,其中有一位参会的科学家就能回忆前世,他对Google非常有贡献,他的研究跟阿尔法狗有关,我不提他的名字,因为没来得及问他是否允许我说。
他在回忆前世的时候,能想起很多当人类时的情景,比如在某个地方当大臣,跟某个人的关系如何,等等。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,他不但能想起当人类时的过往,也能忆起变成动物时的经历,比如其中有一世,他是狼群的主要领导,他现在还能想起当时某个场景中风的方向与气味,也能回忆起组织狼群的整个过程。他还提到说,当时在领导狼群时,由于自己的傲慢,对一些情况没有注意,所以做错了一个决策,结果导致狼群中的很多狼因此而死。以至于到现在变成人的时候,他也不愿意当领导,因为他觉得当领导是很危险的,如果做错了决策,对群体将产生危害,他现在的工作方式也确实体现了他的这一观点。
是否可以忆起前世,不取决于地处东南西北的哪一方,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这样的延续性。暂时无法回忆起来的原因,就像宗教中所讲的一样,只不过是因为被入胎时的障碍干扰了记忆。但对于有特殊因缘的人来说,即便如此也可以回忆起前世。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在某些地方确实会有很多人都可以想起前世,比如,在中国有一个侗族,这个民族所生活的村落中,大多数人都能回忆起前世。
一千多年前,在月称论师所造的《中观四百论》注疏中有一个记载:在前世,一个孩子的耳朵上被盖上了印章,而在这一世,印章的印记又出现在了他的耳朵上。听说你们在这里也学中观,这很好。在这部注疏里,对因缘有一个比喻:鸽子在茅棚之上,但茅棚下面的酸奶也能印上鸽子的脚印——虽然鸽子与酸奶之间隔着茅棚,但依靠一种缘起力,鸽子也能在酸奶上留下脚印。
同样,与前世身体有关的个别因缘,也能映射到今生的身体上,比如说前世是兔唇,今生嘴巴上可能也会出现伤痕。虽然前世的身体已经被舍弃了,这些事例看起来不太可能,但确实是有一些因缘,会在下一世留下痕迹。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,你们不一定能完全信,但确实有这样的情况,所以说现在有很多科学没办法解释的神秘现象,在世间不断地出现。
关于生命延续方面的研究,弗吉尼亚大学有一位史蒂文森博士(Ian Stevenson,1918-2007),他一辈子都在研究这个课题,他在全世界找到了两千多个案例,并据此专门写了两本书。这项研究的追随者,是一位名叫塔克的博士,他也一直在做此类研究。他的研究很有意思,我看过他写的一本书,书的内容很有研究价值。
也许,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是很熟悉的,但又是很陌生的,所以很有必要对生命进行探索。
介绍佛学院概况
我所在的佛学院,应该算世界上规模比较大的佛学院,那里的大多数人都相信业因果的存在,也相信前后世的存在。这所佛学院是堪布晋美彭措创建的,虽然他老人家圆寂了,但他的佛学院还存在着,我也还在那里学习。我们可以看一看佛学院现在的状况。
(播放视频……)
喇荣沟是我出家的地方,1985年出家后,我已经在那里待了三十几年了。这个场景是冬天的时候,画面里的这些是小房子,每个人住在自己的小房子里。学院在一个山沟里面。这是学院的标志性建筑。这个画面是春天的时候,这些红色的,每一个都是小房子,现在学院里大概有上万个小房子。我的小房子也在其中,房子的面积很小,只有二十平方米左右,我在这个房子里待了三十年。现在画面里出现的是很多老百姓转绕的地方……
两个希望
最后,我提出两个希望,第一个是希望宗教信仰与学术研究达成共识。虽然这两个领域是不同的,但都要“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”,尽量地行持善法,断除所有有害的、不和平的行为,这是每一个人要坚守的准则。第二个希望是,无论发明什么,还是研究任何事情,都要心地善良,要有慈悲的心,这样做出的结果也将会是非常美好的。谢谢大家!
现场互动
问:基因以及父母的业力,对一个人的出生是不是有一定的影响?
堪布:按照佛教的观点,众生有一个识叫做阿赖耶,阿赖耶上有前世的习气,就像前世喜欢跳舞的话,可能今生刚生下来就喜欢跳舞,阿赖耶上喜爱跳舞的种子便开始逐渐成熟,这与他自己的业有关。而来自父母的因素叫做外缘,父母与他也有关系,因为是父母给了他肉身,就像对同一食物添加不同佐料,味道也就不同一样。虽然一个人的出生与父母有关系,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他自己的业力。比如,一个人可能从小就很爱跳舞,但他的父母却一点都不会。因此,自己的心还是最主要的因素,而父母的存在与身体的产生只是外在的关系,只有外在的作用。
问:您是如何理解“自由意志”的,“自由意志”是否存在呢?
堪布:我不是特别明白你所说的“自由意志”的含义,也许你的问题是说:如果人有宿命,今世完全由前世决定,那我们是否还有可能选择现在的行为?在每个宗教最究竟的观点中,会有一些是一致的,但暂时来讲,不同宗教的观点又是不同的。
按佛教的观点来看,每个众生的业力就像一条延续的线,很难去改变,但依靠一些特殊的因缘也可以发生转变。因此,佛教并不等同于宿命论,到一定时候,依靠特殊因缘,命运可以被改变,所以与宿命论有所不同。就像一个已经被判了死刑的人,后来也可能因为各种因缘,被取消了死刑,改判无期徒刑,等等。又比如一个人造了很重的业,本来后世要下地狱,但以忏悔等因缘清净了罪业,不再受地狱之苦。所以,今世的境遇并不完全是命中注定的,但过去的业力确实有一定的主导作用。
问:是否存在国家的业力、民族的业力?还是只有个人的业力?
堪布:国家的业力、民族的业力是存在的,这在佛教中叫做共业。刚才我也提到了一个有很多人都能忆起前世的地方,听说泰国也有这样一个地方。在一些民族或国家的命运中,许多人会经常感受类似的痛苦或快乐,这就是佛教所讲的共业。比如,他们往昔共同造了某个业,后来就要共同感果。藏地的人经常会说“我们的共业”,当年玉树地震后我也去过那里,当时死了很多人,大多数藏族人是有信仰的,所以他们会觉得地震是共业所致,这就是他们很多人的心态。
问:非常感谢您的到来!我想请问的是:我们应该如何积累善业,是否通过书本的学习就能明白,还是必须要通过内观、自省,才能够有所领悟?
堪布:其实可以做的善业有很多,一个是发善心,另一个是行持善法,比如说供灯、做慈善、内观等等。胜义的善是安住在实相当中,世俗的善是做这些好事,这些善业都是要慢慢积累的。
问:如今,西方社会从佛教中学到了很多,比如正念禅等各种禅修。因此,我想请教的第一个问题是: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?第二个问题是:您认为佛教中的哪一点是最值得西方国家借鉴并运用到生活中的?
堪布:关于第一个问题,我觉得禅修是很好的,在宗教中也经常用到。在西方,有很多人的压力比较大,就可以用得到禅修。虽然西方有很多禅修是比较简单的,但也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,帮助人们更易于接纳痛苦。
现在的科学发展很迅速,但与此同时,人们的心理问题也日渐增多,如果不进行心理疏导,人们可能很难忍受这样的痛苦。在西方,禅修的流行也许跟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有一定的关系,因为他很爱禅修,所以很多人也效仿他喜欢上了禅修。
关于第二个问题,佛教不仅具有宗教的一些特性,它同时也具有科学思维的严谨性。释迦牟尼佛曾说过一句话:“你们不要因为我是佛陀就信仰我。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,都要像锤炼金子一样,用理性的思维进行观察:如果佛说的有道理,可以去接受;如果没有道理,就不用接受。”我觉得佛教中的这种哲学,可能最适合西方去借鉴,当然也适合其他地方,因为对于所有地方来说,科学的严谨性、思维的逻辑性,都是很重要的。
问:我的问题是关于转世轮回的。我感觉尤其是对于西方人来说,要单纯地相信某件事是非常困难的,西方人总想找到证据去证明它的真实性。当您谈到转世、死亡以及此生之后还有来世的话题时,要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是非常困难的,所以我想知道您起初是怎么解决这些疑惑的?
堪布:人们都非常害怕死亡,所以会尽量避免谈论这个话题,因为死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到达了尽头。一个生命的内心现象,并不像世间的物质一样,用科学的方法就能马上进行测试。
我刚才也讲到,内心世界是隐秘的,并非即时可见的,但也有很多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前后世的存在,这一点是科学很难解释的。实际上,依靠科学或者西方的思维方式,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前后世是绝对不存在的。既然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前后世的存在,如果还不承认的话,那就没办法了,这个道理也就说不下去了。
所以,对于这个问题,我刚才也讲了,一定要进行研究,通过研究之后才能发现真理。如果你没有研究过,肯定是有怀疑、不太相信的,这也属于正常现象。至于死亡的问题,其内容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大,依靠宗教的方式来研究是最好的。
问:刚刚您谈到了轮回和前世的话题,我想知道佛教是怎么看待来世的?如果我们能知道自己的前生,是不是也能看得到来世?或者说,当能够了知来世的时候,是不是就再也不用轮回了?
堪布:我以前翻译过一本书,名叫《轮回的故事》,也叫做《前世今生论》,其中对你提的这些问题做了解答。实际上,有很多人会关心自己的来世,尤其是临终的时候,会关心自己的来世是什么样的。在藏传佛教中也有很多转世的实例。
对于这些问题,一是可以通过实例来了解,比如现在有很多转世者,在他前世的时候就已经被授记今生的转世,之后在今生得到了认证。第二,可以阅读我翻译的一本书,叫做《前世今生论》,英语、汉语、藏语的版本都有,这部论中讲了很多这方面的道理。
问:请问您是怎么定义“真理”的?
堪布:关于真理,可以讲的内容比较多。心的真相到最后不是有,也不是无,虽然可以说它是像虚空一样的“空”,但这个“空”是带着光明的。一旦认识了这样的境界,就可以叫做见到了真相。当真正去观察万事万物的时候,就像现在物理学家所讲的一样,可以观察到的是一种能量场,但最后连能量场也将不复存在,也就是说,这种所谓的“空”也并不是真相。
所以,真相其实是有很多层次的,到最后可以说是不可思议、不可言说的,按照佛教的观点,这可以叫做真相。而何时通达了这样的真相,就叫做开悟。
主持人:
堪布刚才的回答为今天的演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让我们一起感谢堪布仁波切!如果各位还想再和堪布一聚的话,接下来我们将于下午四点零五分,在古莎瓦大厅举行光明节点灯仪式,欢迎各位来参加。大家可以尽情地享用甜甜圈。